一直讨厌钟嘉欣。
直到《金石良缘》里的她。
一改之前令人腻歪的乖乖牌形象,转身变成了12岁就出来混的堕落女子。
很酷的女子。
真是喜欢的不得了。
原来,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很酷的女子。
刚好一直看了钟嘉欣的剧,看到金石良缘就看了看之前看了溏心风暴,那个常在心我实在不太喜欢,不过这部戏里的角色就不一样了。
钟的小太妹形象真是不错,配上看着挺舒服的马浚伟还是很搭的。
也许之前港剧有很多励志的,但感觉这部痕迹最重。
马的努力使得钟发生转变,而马的家人也对钟的态度扭转。
大团圆结局让人很温馨。
喜欢港剧很大的理由就在于没有什么绝对的坏人,就算是坏人最终也会回头,大家不计前嫌,手拉手走向未来。
而好人们也都会通情达理到无极限,接受一切人。
如果能够慢慢的看下去,就能发现一些不属于偶像,不属于戏说的东西。
尽管这个世界物欲横流,很多人都汲汲营营,就像安仔的妹妹,肥先生的儿子,每天只忙着追名逐利,但是仍然有人脚踏实地、安于平凡,认认真真的照顾家人,努力工作,安仔为了于自己有恩的老板可以向小人低头,为了完成死去父亲的心愿,再辛苦也坚持着马拉松,在家里,是妈妈的好依靠,是妹妹们的守护者,在感情方面,长情,含蓄,体贴,温柔,看这样的人,我好感动。
很多很多年以前看过这部剧,今次又重新翻出来看。
那时候我还单身,现在已经有老公啦,特别是性格和剧中的阿安有几分相似,都是那样的好人,待人真诚,孝顺长辈,包括对妹妹好弟弟好都那么相似。
只不过我没有夹心那么靓女就是了哈哈哈哈哈哈。
不得不说我喜欢的TVB真的只是停留在过去了,近年来再也没有让我有这样单纯的感动和小吐槽的好故事了。
而且看下来我感叹,这部剧竟然之后20集,但是我真的感觉它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
这个故事足够长到嘉嘉由小太妹变成了积极女孩再当了新妈咪。
长到阿安从一个呆呆凿石匠到一个扛得住生活中那么多风浪的丈夫和爸爸。
长到HANA委委屈屈的死在嘉嘉怀里。
长到阿心像烟花一样灿烂的绽放再死去。
长到Roy起起落落落落落到牢里反思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长到大芬姐委委屈屈的背负了多年的骂名由一个不称职的继母努力当一个好妈妈。
欸……长到肥猫(我还是好喜欢这么叫他)嘴上说着不理不理最后为了儿子失去了房子只能在村里养老。
人物这么多,各个鲜活立体,包括嘉嘉讨厌的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妹妹,虽然故事少不了TVB式的狗血,莫名其妙的开骂,打架又好像能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原谅一切。
而且其中很多情节真的大胆又敢说,比如阿心去当人家的qingfu,比如嘉嘉因为年轻的时候玩儿太过导致身体可能无法再生育,再比如未婚先孕的阿意……(阿意还是个高中生来的)对比下来,这些好像并不是多么艺术性的话题,因为去看看社会新闻,并不少见。
而且,就算阿安是这么好,肥猫是这么好,依然要承受生活的苦难,没人说好人就一定能过好日子,但是这部剧告诉我们,好人是真的努力把日子过好,就算这里面很多事情是他们无法控制的。
嘉嘉和阿安的故事真好,互相救赎的故事。
但是看到嘉嘉有关生育的问题那里还是有很多恶臭弹幕。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清朝了,但是女孩子们还是要真的保护好自己,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
因为你不知道你最爱的人在人生的哪里等你,你不知道一时的无所谓和放纵会不会成为你以后的遗憾。
真正的爱好自己,才能和真的爱人共度幸福的一声。
马浚伟是不是真的练过长跑???
感谢古早TVB剧,让我总有种感觉,不论生活撒了多少狗血,总有能和解的一集。
希望未来的自己也能这样,和自己和解,和过去和解,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未来总是值得期待。
这部剧,其实是部温馨中国版《阳光小美女》,少了些怪异,多了些生活气息。
所以,如果要看豪门恩怨,珠光宝气,人生传奇的,可以绕道了。
这片子里,选择“高贵生活”的跟着Gay走了;选择宁吞毒品不去坐牢的死于黄金年华;选择宠溺自己子女的被子女抛弃孤立;炒股的最后破了产,交有钱男友的最后被抛弃,倒是一个平凡的凿石匠,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
肯定有观众说,不喜欢坏蛋没有受到惩罚,而好人饱受磨难,尤其编剧最后几集给安boy安排那么多苦难。
我却因这些,对编剧肃然起敬。
人生便是如此,不会因为你Be good, do right, 就给你回馈,相反,往往它还要一闷棍将你击倒。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上帝没有答案,这套剧当然也没有答案,只是你看完后,也许会有所悟。
最后,想提一下这片子里的演员表演,算tvb少有的高手扎堆且尽情发挥的一部戏。
郑则仕,郭峰,马海伦,Mary姐,马浚伟,都演得真实自然,连陈法拉,钟嘉欣,和姚子羚也都表现得很不错,光看这些精彩的演绎就值回票价了。
这些年,美剧复杂精彩,韩剧梦幻美丽,甚至大陆剧也能整出几部不错的东西,然而,tvb能拍出这样的片,说明这么些年,它驰骋江湖,并非浪得虚名。
花了几日的时间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感触好多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但是不要求太多 耕耘就好 何求收获?
上天不是不公平幸福简单的日子就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好多的道理都蕴藏在这部简单的电视剧之中平淡的生活之中只要你脚踏实地努力靠双手去找寻你自己想要的东西幸福就在你的手上了不要放弃ps:钟嘉欣和马浚伟的演技真的不错郑则仕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so good
因为爱看香港的电视剧,所以出一部片子都会找来看看。
刚开始觉得很乏味,太平凡,有种要放弃的感觉。
但是随着最后剧情的发展,突然觉得,这,不就是我们要找的平淡时候吗?
归隐城市的喧嚣,人性心灵的纯良。
现在的社会中,有几个能做到呢?
该剧一开始就指明,董家祥的财产是靠抢夺岳父身家得来。
但剧中暗示董家祥无生育能力,注定没有子嗣继承家产。
他总想生个儿子却老是怨别的女人没用,其实是他自己没用。
Vicky搬进去和他同居这么久也没有怀孕,被Roy碰两下就怀上了。
证明女方生育能力绝对正常,再联系到董家祥那么喜欢扯女人,个个都没有怀上小孩,明摆着就是董自己不育。
但有一说一,我并不觉得董家祥这个人物有多坏。
很多冲突他都是拿到个彩头就算了、抽身离开,并不是那种赶尽杀绝的做法。
其实最下作的是Roy(金永莱)和Vicky(成美心)两人。
董家祥给了他们财富、高职来交易得到成美心,这是三方都清楚、并且默许的事情。
你情我愿董家祥又没有逼迫他们。
结果两人偷偷搞到一起。
两人真这么不舍得分开,索性就放弃董家祥给的一切再重新结合还算说得过去。
结果别人的东西又要拿,自己承诺的又舍不得给。
董家祥报复是应该的,合情合理。
最近对四哥好上头,就去把他的剧都翻出来看了,跟嘉欣真的cp感超强,四哥+嘉欣+肥猫,这个组合真的很不错,很有意思。
说回剧,其实这么多年了居然是第一次看这部剧,真的觉得很有意义,做人真的就是要脚踏实地,走捷径好高骛远真的不实际,安boy真的人太好,还好最后给了圆满的结局,看前面的时候还以为会be,差点就想放弃了,还好坚持看完了
这是我第一次对一部电视剧写影评。
我一直觉得,电视剧无非让人虚度一下空闲时间,或是给一些个年轻人以花痴的理由——这也是现在许多电视剧创作的出发点了。
直到我接触了TVB的电视剧。
初看《金石良缘》这个名字,我以为与《金玉良缘》相似,无厘头的搞笑,却不想越看越现实。
它展示的大概是香港最普通民众真实略带夸张的生活。
吸毒、堕胎、当小三、进监狱。
这些在我真实的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所以在看的过程中,我不知道是庆幸多一点还是庆幸多一点还是庆幸多一点。
庆幸什么呢?
庆幸自己从小被保护大,没有这么多磕磕绊绊,庆幸自己一直都走着正途,与周人相处融洽,庆幸自己的命运还算不错,还能点着外卖在宿舍里写着影评。
做人要脚踏实地,这应该是这部电视剧最想告诉我们的。
用永来的股票和美心的追求做最大反面教材,用小安的踏实和嘉嘉的改过做正面引导。
不不得不说,这部剧的教育意味还是重了些,但我也想象不出,没有这样的直白的台词,广大看官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究竟有多少。
但我从中感触最深的却不仅于此,也不是悔过终于会得到原谅,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剧处理地太理想化了些。
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家对再大的问题最终都能冷静面对,冷静处理。
这是生活逼迫我们学会的,最残酷却有用的技能。
最后还想提一句,剧中的几个主演真的演得很好,甩掉内地某些演员十条八条街。
没有小三,没有堕胎,没有婚外情,讲述了香港的二个普通家庭发生的小故事,告诉人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生活的重要性。
金石既是指主角的职业,也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男女主因金石结缘,最终破除种种障碍幸福生活在一起。
几乎每年重温一遍,剧中男主真是过分完美,温柔,善良,孝顺母亲,爱护家人,知足常乐,脚踏实地,女主虽然是个小太妹,本身不坏,有孝心,有义气,但是后期因朋友的离去及时醒悟,脱离坏朋友,端正生活观价值观,终于明白生命可贵,脚踏实地的意义。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这种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不对比,不自卑,好好生活学习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我想生活一定不会亏待我们的。
-2020.07.01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Cannes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