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忘记你的EX? 爱上另一个人就可以了.从失恋到重新恋爱这一段,很难走.对甩掉对方的人来说,某个场合还是会想起被自己甩掉的EX.而被甩的人在EX回头之时,总是会有一番挣扎.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吃了回头草;有的人没有,就如PETE一样,突然意识到原来爱已经不在了.记得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在澳洲上映时做的PROMOTION.他们在电话亭后面只挂了张海报,上面只有三个词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我还傻傻的去查,SARAH 到底是谁.很久之后,今天,我还是看了.毫不犹豫的给了5星.除了开头所讲的司空见怪的桥段,还因为里面的音乐.有笑料,也有深情.整个片子的节奏控制的相当好.看到SARAH,突然想到了某位女性朋友.而SARAH didn't deserve Pete for sure.某位同志对我说:if you can't get this one, that means you are going to get a far much better one. Pete是个很好的例子.不过,在现实生活中,Pete们的运气也许不会那么好.
对于一个老爸老妈经常走动劝导及早睡眠的女生,这是一部很冏的片子。
从头到尾都是露骨的笑料,没有什么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间莎拉的戏份让我突然很憧憬heroes 3虽然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憧憬的……推荐这部片子因为看完之后觉得身心轻巧很多,吃完街边的甜点,突然很无厘头地想到生活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世界也还是挺正常的。
插播的歌听起来顺耳朵的。
^_^即此。
It's hard to describe my feelings. I am happy that Peter finally find a girl he loves and get out of the shadow. I also feel so sad when he had no feeling at all to Sara in the end. It's true when you hurt somebody so deep that everything could gone. Sara kind of had no idea whether she still loves Peter, when Aldous told her that she had not come over the last relationship. Aldous left the next day without wasting one more minute on Sara. Sounds so cruel but that's how people react if there is no love in between. It's sad that I could understand that... That's why I do resist to the superficial attraction. It comes fast but will be gone faster. It is so sarcastic because you even cannot feel hurt. Is it hard to forget someone who used to be important to you? Yes, it is very hard. But in the end that's just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Looking around, there are always people and things that can light you up. Just don't give up yourself. A good one to be together is not the one who makes you feel life is like that but one encourages you to fight for a better one.
imbecilities enhance imbecil,those watched and dirty.给点过赞的爱看喜剧的朋友们再点个赞。
此外,yiqunshabiluanjiaonima,gunhuinimaBliqu。
eat dumbfucked mapleshit made by ur mom.peace yo
肝肠寸断——评《忘却莎拉·马歇尔/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一句话点评:荧屏演员上银幕,不是尺度放得太宽就是眼光放得太低,本片就是一例。
看这样一部电影是伤心的。
眼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演员上银幕如此糟蹋自己,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一方面恨好莱坞烂片无数,埋没多少痴男怨女;一方面叹演员们急功近利,虚度太多大好年华。
本片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地方,除了明星的铁杆粉丝,几乎不会吸引太多的视线。
Jason Segel在《老爸老妈罗曼史》中的那个可爱大男孩的形象被保存了下来,Kristen Bell则在《绯闻女孩》说人闲话,《英雄》中放电杀人如麻的“坏”上,更上一层楼:始乱终弃最后引火烧身。
这样的电影太多了,以至于本片根本没有什么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女星甩宅男,宅男走出家,遇到妙龄女,女星迷途知返,宅男移情别恋。
任哪一家公司都会在炎炎夏日攒出各种这样类型和情节的片子。
两位演员好歹在电视界也算是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怎么如此想不开,接下了这样粗制滥造的一部电影。
也许是想借势全面电影界发展,从小做到大,因此开始的时候尽量低调行事。
可惜的是,两位实在是称不上帅哥美女中的翘楚。
Jason Segel臃肿的身躯和Kristen Bell单薄的身材,使得观看本片成为一种施舍。
只有Mila Kunis还算是一种安慰,或许能让观众在影片最后情人成眷属的结局中有“鲜花插在牛粪”上的遗憾感想。
眼光之低已经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影片被定为R级是有原因的,因为露肉实在不是影片中女星所追求的轰动方式,于是现眼的工作就落在了Jason Segel的身下。
开端和结束的喜剧效果均已全裸出镜,似乎是一种前后照应。
暗示着男主角尽管屡受挫折,身材臃肿,但仍然不能埋没他的“特长”。
影片语言和歌曲也显得猥琐异常,大有“豆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的架势。
至于情节的安排,可以说尽管导演是编剧出身,但是与编剧合作讲述一个好看故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影片中留下了太多令人期待的变化,但是都没能玩出彩来。
比如两组情敌之间已经表现出了敌视但又相惜的复杂情感,却非要走出一个“懊悔-愤恨-赶走-回归”的套路出来。
再入剧情上对于Kristen Bell饰演的角色有几次铺垫,却终究草草收笔,使她沦为了纯粹肉欲的负心女。
而她对男主角的努力、依恋、嫉妒都变得没有了充足的理由。
作为一个铁杆的KB粉丝,是在为自己的偶像鸣不平啊。
无奈导演编剧的意志大如天,宁可造就一个“美女与野兽”,也不成全“黄油棒棒糖”。
如果还有人不知道编剧罢工究竟给好莱坞带来了多大的震撼,从复工之后编导的脑震荡情况,大概就可以略见一斑了。
音乐不错,再个写出了很多男人的心声,希望大家都珍惜眼前的爱,认定了就不要放弃,用伟大的爱包围她.感觉蛮有意思,我困了,去睡了.
beauties, Hawaii, love stories and comedies make it a perfect movie.
这部电影完全是我的朋友J的生活.3年前,他的女朋友,一个演奏大提琴的女生,突然一天和他分手.原因是交到新的男朋友,他的痛苦和电影里男主角如出一辙,讽刺的是,他的女朋友的姓也是Marshall,生活中的这个Marshall小姐有着漂亮的脸,长的很象迷失东京的女主角.scarlett johanson.艺术来源于生活.绝对是的.
不累,不难受,也不开心,无所事事也不是完全迷失,这样的状态下,我喜欢看FSM,因为它不痛不痒,没有大喜大悲,也不需要逻辑分析的电影,也因为它所有的幸福和温暖的特质,是我触摸不到的。
小情节小地方惹人一笑,结局也是相当满足观众的成人之美。
其实皮特君之所以和萨拉分手之初久久不能忘记她,是对改变自己习惯的抗拒罢了。
皮特爱萨拉,多半在于他和萨拉恋爱马拉松5年之久,在一起生活,萨拉已经变成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而萨拉也觉得生活流于平淡,皮特满足于现状之懒惰甚至到了对自己被萨拉厌恶的恶习毫不察觉的地步。
于是分手是必然了。
皮特君回忆起萨拉的好种种,也之剩下对习惯的不舍弃。
两个人相处,久了连分手都需要一点勇气,男女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罢。
3,4年亲密相处下来,洗澡吃饭,逛街学习,通通在一起,有一件新鲜事头一个想到的是告诉她,有什么烦心事,头一个想到的,是问问她,开心和她分享,知道她爱在每一面镜子前臭美,也知道她爱吃油面筋,水煮鱼,芙蓉鱼,又怕长包,又怕长肥,知道她对男生的特别审美,要黑,又要聪明,还不能几年下来变成钟咪咪,和她一起给许多人,许多事件取了只有我们知道的代号,看她为自己的前程读很多很多书,满北京奔忙......然后我们说再见,连分手信,道别留言都不曾写一封的我,妄图记得她一辈子。
庆幸到我和皮特君一样,有环境可以换,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新习惯,庆幸自己还未像皮特君那样爱恋过谁,因为我说的那个她,仅仅是朋友而已。
各种感觉依然麻木,我多半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比皮特君更宅的守着家门,所以看看他在房子里感情充沛的哭哭啼啼,不由得笑从心里来,羡慕他分手了,至少不再麻木不仁。
有许多人把这部片子当作一般的性喜剧来看,拿那些男根暴露的镜头大做文章;有许多人把这部片子当作一般的loser电影来看,把那些失恋者的丑态大书特书;许多人把这部片子当作音乐片、风光片、浪漫爱情片……来看,褒贬不一不一而足。
那我讲个小故事吧,昨天一个朋友找我喝酒,去一个小酒吧,为什么找我呢,我特清楚。
丫被女朋友甩了。
他女朋友是我的铁子,年初的时候俩人在一次什么扯淡鹊桥会认识的,俩人各花了80块钱,参加一个大龄青年的交友会。
女的大部分时间属于玩世不恭的主,认识了这个挺有钱的小伙。
俩人相处的还算火热,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确切地说是这个小伙子动了结婚的心。
不过这时候,我这个姐们去新加坡读硕士的offer下来了,女的权衡了一下国内这个痴心的小伙子决定不放弃去国外深造的机会,决定先瞒一下他,最后直接出国一走了之。
两人不免俗套的陷入了爱情的甜蜜画面,下雨天被雨淋啦、生病了互相探望啦、见父母啦、憧憬婚后生活啦……8月份如期而至,女人去了新加坡,临走的时候感情戏码做的也足够,眼泪啊鲜花啊各种。
半个月以后,小伙子打电话跟我联系要跟我谈谈,我意识到有问题,我就跟我姐们联系了一下,原来铁子要甩丫了,唉,我在国内还得透点话,怕丫受不了这个打击。
我艹,我这不成了坏人了么,于是昨天晚上和这哥们去酒吧喝酒,聊天谈了好多。
妈的,不说不知道,说出来吓一跳,这哥们痴心到已经办好了去新加坡的visa,要不是奥运会早就飞过去了,还买好了几千块钱的首饰要当作礼物,还打算等她一年,然后回来再给她开个店,如果今年登记的话,还打算承担她留学的十几万费用。
昨晚当时酒过三旬看着杰克丹尼漂亮透明的瓶子,我实在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和电影一样,讲的是一个“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的故事,需要的是那些甜蜜的回忆,那些与爱人共同经历的日子,还是我们需要的是爱情,是婚姻。
弄清楚我们需要什么以后,你知明确了自己,那么你明确了你的另一半了么。
你搞不懂另一半,还是没搞清楚爱情,因为毕竟这是双方面的事情。
你要爱情,爱情是一种感觉,于是另一半当情况有变化的时候,你不能强求发生更进一步的发展,你要的婚姻的话,你就要找一个适合结婚的。
我并不是把爱情和婚姻割裂来看,而仅仅是更加理性的将任何事情都限定在其应属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之中,我不知道这样是否有道理,但是从我自身来看或许这样理性的生活得到的结果或许会更尽如人意。
电影在最后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为他已明白了自己要的不是莎拉.马歇尔,他要的是最后属于他的爱人,于是故事圆满了,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结局,但事实情况很复杂谁又能说得清楚。
这几天上班,有点累,但是大家伙还经常出现这种奇怪的事情,都怎么了都。
再失恋、无聊就看看《法兰克福香肠》这种打发时间的片子,就开怀了。
音乐很好,结尾的奇观很精彩,中间真的够疯,以及拍的美国乡下太真实了吧!看得我太代入了!Plemons长得太像疯子了。emma感觉很享受在电影里被虐。感觉没事就需要一场这样的mindfuck
为啥翻译成拯救地球??虽然Bugonia也挺莫名其妙的……今年第二好看,第一是Weapons凶器。前面剧情紧凑悬疑,后面还是有点拖拉,结尾有点恶搞了。虽然是万圣节档期的,但是算不上恐怖片,惊悚片都算不上,悬疑有一点,主要还是荒诞幽默讽刺吧。
走出影院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竟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好像进入了兰斯莫斯的电影...
11.01.2025 尖沙咀iSQUARE 送的海报很好看 搞笑+悬疑+血腥+科幻+灾难
让我想到我小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的一本什么外星人真的存在和各种阴谋论纪录片……非常幼稚的情绪化的观点以及看起来外星人才想的出来的剧情,很颠吧……
平淡的故事,因为影像的表达变得超有冲击力。像李佳琦卖货的时候不断按铃铛。对的,就是这种感觉。一个彩色的油画铃铛。
出了电影院打开豆瓣一看演职员表,又又又是《可怜的东西》《圣鹿之死》的导演。我的观后感依然是“我看了个什么玩意儿”。
和《可怜的东西》、《某种物质》(甚至《阿诺拉》)大概是同一类电影,在B级片的色香味中端上来一盘装着反思后现代某个尖锐议题的菜,近年来似乎很受电影届青睐。本片导演简直沦陷在自己的艺术中了,仿佛在遛着观众和自己玩,配乐一惊一乍得尤其让人反感。但结尾的反转个人其实很喜欢,有种自暴自弃的幽默感,拍全世界各个角落人类的各种死法也挺好玩,掐头剩尾整个短片我肯定给五星。
#悉尼SXSW2025
两星半。本片可以看作兰斯莫斯风格的总和 —— 极端电影的多元素组合加上寓言图景的奇诡设定。只想说杰西普莱蒙的表演太杰出了!在如此单薄的文本和滑稽的概念之下竟然能够完全把握住这般复杂的表演基调和性格色彩,更惊人的是他的表演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几乎可以说是在处处试险。在内敛与外放之间、平淡与过火之间、压抑与狂躁之间以及清醒与迷失之间,表演难度恰恰在于多重微妙的平衡状态,不仅要在其中平滑地调动技术,且时常要在语言与肢体的错位中保留它们的自然特征,这在表演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他通过创造演员的分体(可控的人格)与角色的远景(瓦解的轨迹)来实现主角这种畸形的坚持、真切的信念。这是寻常与异常并存的卓越表演,内在的合理与外在的荒谬同频,足以确认杰西普莱蒙是一位顶级的技巧派演员。年度最佳男演员候选。
还是兰导一直以来的大脑洞+阴谋论,但是这次最后反转有种wtf的感觉。然后片子观感上出了最后的大底,前面全程都很像冰血暴,我觉得如果往那个类型拍会更好看一点?然后建议兰导和石头姐各自冷静期一下,有点审美疲劳了。
剧情足够飞,镜头语言挑不出任何毛病,音画传递信息的手法新颖且自然,但走出影院后最让我感慨的,是10年前我们在看绝命毒师的时候,谁能想到那个纯粹邪恶的小小配角Todd会有朝一日能和Oscar双料影后飙戏还依然不落下风、甚至要更加夺目。石头姐今年Best pic也好女主也罢拿不拿都行,但Jesse Plemons这个影帝如果能拿那真的是大器晚成、实至名归。
Lanthimos真的太聪明了 拍了一部左派和右派看了都拍手叫好 到最后都觉得自己赢了的片子 牛逼!
Cult好評/第三幕好評/一開始睡過去了醒來後就變得好看了/我真的覺得光頭無論在什麼電影裡都有充當奇觀的作用
看完本片,我还感慨兰斯莫斯终于会好好讲一个故事了,殊不知这是翻拍自一部千禧年初的同名韩国电影。看本片过程中,时不时想起《宇宙探索编辑部》,而孔大山营造的那种氛围还就是来自这部韩国片。杰西普莱蒙的表演基本掌控全片,石头姐再怎么表现都没办法把戏抢过来。像这种跨类型元素的影片,很容易就引起跨主题的效应,而本片就恰恰如此。兰斯莫斯估计也是对人类彻底失去希望,索性也就翻拍了类似表达的电影,但隐约就是觉得导演有些江郎才尽的感觉。从人类本身角度出发看本片,从结局倒推的话,其实会发现观看全片的立场就应该站在杰西普莱蒙一边,他的“牺牲与放弃”实在是太大了,其实还是会为这个角色动容的,反观石头姐这个角色,用她超脱人类视角看本片时,反而会失去很多乐趣了。化学阉割自己,断了七情六欲,真的会好专注,葵花宝典名不虚传。
Yorgos Lanthimos我对你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Ari Aster你也一样
4.5, 绝对是兰斯莫斯迄今最佳,格局与风度兼备,张力与荒诞齐飞。作为当今风格化最鲜明的作者导演这家伙真的一直在进步,对峙戏每一场的内部递进和结构叠加都非常可信,功力太强了。
3.5
据说韩版弱在资金短缺所以完成度并不如导演所愿,看剧本来说也算是个好看的故事,轻描一下关照一下现实,冒着劲冲到结尾。ps,石头姐是不是要做第二个于佩尔抢掉疯女演员的赛道
Emma和Jesse演得都挺好,但片子本身太乏善可陈。最后一段没台词的sequence反而更有力量。在The Grove QA倒是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