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看电影我总喜欢开启上帝视角,看芸芸众生的心酸与挣扎、幸福与梦想。
表面上这是一部爱情喜剧片,但我更关注导演怎么通过台词来表达对如今香港方方面面的观察与思考,而这种记录历史的方式才是最有意义的。
一、人1、人到中年的房地产销售“有混蛋的客户才有混蛋的中介”。
真正从事过房地产销售的人会有更彻骨的认同,关于坚守与沉沦。
电影里,善良男主项少龙慢慢在生活的重压下认命了,不仅认命了也认可了如今混蛋横行的房地产界,不混蛋怎么能混到饭吃?
“换一个女人,会不同吗?
还不是有别的要求。
像伺候客人,做生不如做熟。
”如此的大氛围下,婚恋嫁娶也变得更加疲惫、无奈和沉重。
对一个人好不再单纯是发自内心的,某种程度上像伺候客人一样,这样才能找到喜欢的女人结婚。
这他妈是爱?
现实告诉我们或许这就是真实的爱。
2、耽误十年青春被离婚的都市丽人“这个世界上最惨的是没有人需要你”算是说到了爱的真谛,就是被需要。
3、离异家庭的快递员女儿阿黑“开玩笑,我做快递的,老爸”房地产火爆得不行的香港,其他行业都被踩在了脚下,尤其是快递这种职业。
但如今在大陆,快递哥却是月薪上万的主,人家风里来雨里去,是人家应得的,不过看电影里的情况,似乎在香港,快递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地步。
这句认命意味浓厚的话从一个年轻女孩嘴里说出来更有张力,香港的阶级固化和糟糕的经济状况让年轻一代看不到希望,迷惘而无助。
4、向往新西兰和有安全感的生活的空姐。
“没有一百平,不结婚!
”“再过个十年八年之后,我都更年期了”房产泡沫的压力下让本来就缺乏安全感的当代女性更加敏感多虑。
5、来香港体验生活的富二代Very“我不应该靠爸爸,我不要当谁的儿子,我要靠自己”。
刚说完这话,富二代就打算第二天去夜店寻欢,有些话只是说说而已,当事人自己都没有当真,咱也就别揪着不放了。
6、地产中介的老板“江湖再见”只认钱不认人,把男主炒掉丝毫没有犹豫,没有回旋余地。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也是残酷的香港。
当然,这样的老板也是个标准的混蛋。
7、以炒房为职业的小市民“你们搞销售的,天天吹牛。
地产中介,各个混蛋”电影一开始出现的肥头大耳的炒房专业户,靠炒房吃喝不愁,一副阅人无数的老江湖嘴脸。
他们是楼市高价的推手之一,显然也是“混蛋”的重要组成群体。
8、抛弃十年发妻的负心汉“我不年轻了!
那女人她爸爸是我最后一个机会”人到中年的男人为了钱跟老婆离婚,追求豪门千金。
现在的香港,连男人都这么没有安全感!
为了后半生的富贵抛弃发妻,也是混蛋一枚。
每个人都强忍着痛在挣扎,不管有钱没钱,有没有良心。
或许这是导演要表达的大多数港人目前的生活状态,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反映香港社会现状的电影《夺命金》。
太多混蛋横行的社会,好百姓是不会幸福到哪里去的。
二、城1、中国的经济特区香港“做什么都不容易。
黄赌毒也要交租金的。
白天做快餐,晚上夜总会,不然这么贵租金怎么扛?
”“炒房就是香港人的生活”“地产经纪,各个混蛋”“楼价升得太快,比高铁速度都快”我还未曾去过香港,距离最近也就是在深圳遥望过香港的方向。
但一直会关注香港的财经新闻报导,我知道的是,长期以来的金融、房地产独大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造成过去十几年香港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而李嘉诚家族的全面撤资也成为各方解读香港进一步衰落的最有力的标志,香港正在或许已经慢慢失去过去那样显赫、时尚、高端的形象,北上广深早晚在全方位都会超越香港。
经济长期一团糟之后最直接的就是宣泄不满的游行运动,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相信,香港的未来在中国。
也希望香港可以早日走出经济困境。
总体来说,这电影比我想象中的无脑搞笑要好不少。
项少龙(张家辉 饰)是一名房地产经纪人,和相恋多年的女友求婚之时,女友竟然嫌弃项少龙拿出的婚房面积太小,声称不购入豪宅便休想结婚,为了娶到心爱的女人,囊中羞涩的项少龙想破了脑袋却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幢名为“天下无双”的豪华别墅低价开卖,凭借着敏感的职业直觉,项少龙从中发现了商机,他找来了金凤(郑秀文 饰)、阿黑(杨颖 饰)和瓦力(欧豪 饰),四人共同分担房款,盘下了别墅,只待炒高房价便可出手大赚一笔,可是,就在此时,政府开始打压楼市,无奈之下,项少龙一行人只得先行入住,一个奇特的“临时家庭”就此组成。
目前来看,确实存在着房子就是一切的现象,很多人开始炒房,房子也成了很多人的结婚前提。
有了房子就一定很幸福吗?
未必啊。
房子貌似已经成为了一种代表,一种必须有的东西。
感觉放大了房子的作用而忽略了幸福的最终来源,幸福不是一个人的房子有多大,不是一个人的房契有多少。
有房子不是有家,有爱才有家。
这部片子的感觉很不错,在房子这个主线上感觉很好,可是在感情上,看着的时候感觉有点模糊,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爱情就这样降临了,没搞懂原因,可能是同居发现 彼此的好,就这样觉得彼此都是对的人了。
自由才是一切,不要被房子压伤,伤心伤人。
自由、幸福就好,别因为房子困住了自己所有的东西。
这个世界,爱是一切。
两年后才看了这部电影,果然是一部被键盘侠耽误了的好作品。
在如今电影荧幕上充斥着电光火石,飞天遁地的特效才能叫座的市场中,愿意这样坐下来细水长流又能完完整整给你讲一个暖心的小故事,已经不容易遇上了,况且这个故事讲得很不错。
首先人物搭配丰富,有情感问题的、有生活压力的、有社会底层的、有富二代体验生活的,各种价值观硬搓合到一起,如何碰撞就看人物如何发挥了。
不得不说,四位主角的表演互相擦碰的火花还是不错的,这个搭配新鲜,却不失默契。
插句题外话,黄子华的女主角不容易演,看了这部,很想有机会看到郑秀文能和子华来一次对手戏,那种港味十足的“港女风”相信看头十足;其次是故事的起承转合,从各怀鬼胎合伙炒楼开始,到决定一起入住,到各自把问题摊开来互相理解和支持,有冲突,有包容,有力挺,最终情愫发生,暖心结局。
再者,另忘了不可或缺的小细节和伏笔,比如叶刘淑仪的客串,真是令人惊喜的一笔,尤其那句官方的回答“你的描述较为生动”简直莫名戳到笑点,郑秀文跟她投诉交通问题,本以为不会有用,结局真的把问题改善了,也预示着纠结了那么久的整个事情,终于一切都顺畅起来;还有那根阴毛,多处有伏笔,一开始让沙律蒙冤,最后想不到反而为了挽回了尊严,虽然用阴毛还作梗听起来恶俗了点,但香港文学就是这样,能高雅到上天,也能恶俗到下水道,但你不得不佩服借喻、借代的精准,请卫道士们不要看到阴毛马上跳出来指责,回过头又在被窝里捂着嘴偷看A片了。
总之,豆瓣5分严重低估,并没有给这部佳作一个公平的分数。
家,是什么?
从小到大,无论什么年龄阶段的人,都会被问及这个问题。
小孩子会说,家就是爸爸和妈妈,在他们心目中,父母就是天地。
年龄大点的学生们,受到语文课文的影响,也许会文绉绉的来一句家是温暖的港湾。
等再大一些,面临工作恋爱婚姻等种种现实问题的时候,家就成了一间要花很多年去供养的房子。
再往后,笔者未曾企及那种年龄和阅历,也只能凭空猜测,人们对家的理解,大概会经由物质到精神的重回归吧。
人,由幼稚到成熟再走向衰老,家的概念,也会经历精神——物质——精神的一个变迁吧。
这部新片,笔者起初以为是关于合租同居的故事,未曾想却是探讨家和房子的意义,而且四个主角的人物设定,还相当有意思,分别指向了不同的方向。
项少龙,地产经纪,深谙炒房的门道,在他眼中,房子,就是钱的象征,没有不能卖的房子,只有不会炒的经纪。
沙律,刚刚结束了十年的婚姻,对她来说,房子,就是家的象征,她一直渴望丈夫能够回家。
而阿黑,项少龙的前妻与她的前夫生的女儿,即使母亲给了她房子,却选择与项少龙一起生活,她想要父亲找回当初的“有灵魂”的自我。
Very Wong,富二代,却来香港体验生活,不花父亲的一分钱,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赚钱,好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
电影便围绕着一座房子展开,一座沙律的房子,一座想卖却又舍不得的房子,一座被视为家等候丈夫回来的房子。
项少龙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沙律,伙同阿黑和Very四人集资盘下了这个无双台带顶层阳台的豪宅,希望通过倒卖能将自己的身价翻倍。
于是项少龙背着自己的公司,不断找买家看房,并因此引发出一系列滑稽荒唐的喜剧与发人深省的悲剧。
然而盘下房产不久就遇上政府调控楼市,四人被迫入住。
时间久了,这四个人渐渐形成了家的默契。
本片有四个主角,却只有三条故事线索。
项少龙因为私下卖房而被公司炒鱿鱼,却逐渐找回曾经的自己,并重新认识到家的意义,此为故事主线。
沙律遭遇离婚后的精神危机,与丈夫在无双台的重逢,让她放弃了对房子即为家的执着,此为情感主线。
而阿黑则面临工作压力,甚至被迫做出台公关小姐,幸被沙律发现及时制止,最后与父亲的关系和好,此为故事和情感副线。
孙燕姿曾有首歌歌词写道:我要一所大房子。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安居乐业,得有所房子,强调了房产的重要性,所以大学毕业生们都对买房感到头疼,所以人们才如此热衷于炒房,因为大家都知道房子对于寻常百姓生活的特殊地位,以及其中蕴含的无尽商机。
然而,房子,是否就等于家呢?
有了房子就有了家吗?
有了房子就能锁住家中的人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片中的沙律就是绝好的证明。
她太过在意房子的意义,她以为有了自己的温暖的避风港,自己的丈夫就能每天回家停歇。
而项少龙,则太过看轻房子的意义,以为这就是个倒腾来卖钱的物事。
同时,他也和寻常人一般现实,有了房子,才能有爱情有婚姻有家庭。
他们二者,都太在意房子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反倒是,阿黑,她虽然在自己的人生上迷茫不清,但是对家和房子,却看的比谁都要清楚,只是她自己还没认识到这一点。
家,是什么?
家,是一种世界上最强大的关系纽带,是一种精神契约,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默契。
家,更是一种精神范畴而非物质范畴的概念。
正如电影中诸人最后所领悟到的,重要的是住在房子中的人,而非房子本身。
房子可以换了一套又一套,但家人,仅此几位而已。
所以在影片的后半,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四人,虽然不是名义上的“家人”,但他们在精神上,已经如同家人一般。
House ≠ Home 。
不要再执着于要住怎样的房子,而是更好的关心身边的家人吧。
竞争的时代,喧嚣的城市,忙碌的人们 ... 这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
因为欧豪,一直关注着这部电影,看了很多预告片,本以为这只是一部简单的喜剧片,看完才发现它其实没那么简单,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一些生活的哲理。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这便是龙哥和沙律的爱情吧!
他们情场失意,最终却可以拥有彼此,相伴一生。
和他们不同,very和阿黑的爱情则给人另一种纯真,自然的感觉。
他们后来一起旅游,左右相伴,我想象不出比这更美好的画面。
爱情,面包,这才是生活。
电影很现实的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每天忙忙碌碌,为父母,为子女,为朋友,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谁还愿意为自己偷得浮生半日闲?
谁还舍得让自己偷得浮生半日闲?
电影除了整体感觉很好之外,我觉得很多细节也处理得很棒,很到位,例如沙律姐前夫在屋里大闹的时候,very躲到了阿黑后面,阿黑则张开双臂护着他,短短的一瞬,十足地体现了阿黑的女汉子形象,也很好地巩固了very的富二代形象;龙哥帮子聪看狗的时候,收到信息说very很能干,已经促成了三单生意,很小的细节就可以反映very是个很努力的富二代,他不愿意拼爹,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龙哥这个人物,我们都是从阿黑那里得知,龙哥不是阿黑生父,却一直关心照顾着她,可知他为人和善;还有邻居那个阿婆,戏份不多,却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她的加入,完美地体现了沙律姐对前夫的痴情程度,她痴情,但他不懂得珍惜。
每个角色,都花了很多心思去衬托,没有一个显得多余。
人生不如意可谓十之八九,但请你相信,今天所受的苦,会照亮你以后走的路。
希望每一个善良的人们都可以像电影那样,有一个最最美好的结局。
偷得浮生半日闲,采一把雏菊,放在窗前,它们是那样纯粹和洁净,会悄悄地为你把心底的乌云扫开;偷得浮生半日闲,读一本好书,品一茗清茶,让自己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偷得浮生半日闲,花点时间去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你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电影开篇便很快交代了男主角的各项基本情况,大体就是一个人到中年却无家无业的loser。
做着被人看不起的工作,接着前女友的盘,还有个没有大房子就不嫁的空姐女友,为了能升职加薪、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
终于,他苦苦等待的机会来了。
有富人要贱卖豪宅,他便找人联手倒卖,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和很多所谓的“同居”题材没有什么区别。
可《临时同居》和别人不一样的,就在于它把这这种无厘头浪漫轻喜剧情节落在了一个现实里,那就是当下的香港。
我们知道,近些年,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香港增速停滞,此消彼长,一种前所未有的负面情绪还是在香港社会弥漫。
他们痛苦也迷茫,一方面厌恶着今天的灰暗,一方面怀念着过去的辉煌。
郑秀文执着得用十年如一日的演法诠释着郑式演技,大手大脚挥舞着肢体,格式化得演技看多了生厌,却以此在行业有了称谓在江湖有了代号,也许演员的目标到此为止并不拼戏路也不怕定型。
杨颖突破玉女美女、接了个面如菜色不修边幅有些印度的懒女,先不谈演技如何、突破就是看点,至少敢如此不上妆真素颜的以美字当头的演员还是少有的。
这个角色就是为了摔破身上扛着的花瓶。
欧豪的欧式笑容,合适牙膏广告平面照,电影里再如此一如既往一笑到底真的太伤角色了,可能角色就是憨傻富二代的定位吧!
张家辉跟张学友站一起真的好有亲兄弟的feel,多座奖杯在手的影帝演技不容置疑,熬了小半辈子的小角色、小人物的心酸都刻在脸上,演来即使没有影帝的头衔做保票也受首肯。
性格各异各怀心思的一家四口、家庭戏本当最有看头,可惜演来都是乱糟糟吵闹闹胡乱一通、跳高的跑酷的以为精神病演技和做综艺的吵闹就能衬出家庭的友爱,结果看来是一团烦躁和可笑。
Ps郑秀文一段忆爱情一段诉衷情、两段爱老公的表演还是有些感动在的。
靠着观众八卦得脑补上演员现实的情伤分合、感情戏就很有说服力。
接近尾声70分钟的三角戏其实很写实、老调重弹老问题新辩证人人看了自我代入个中滋味各有不同。
影片还是有一些亮点可以看的,这个是要肯定的;除了这些,我想,如果电影是反应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文、地域风情,把它拿出来分享给观众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反应了当下香港人的生活状况和追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了中国的一些较发达城市的相同现状;楼市问题就不谈了;越繁华的都市人与人之间的血就越冷,这不是要怪罪什么,只因为要在这样的都市生存,你就要放下很多(包括了爱情、怜悯、友谊等等),然后务实地去面对现实;这点,我是从影片男主项少龙和他那位空姐女友身上看出来的,同时我相信这种现象不止在香港,也在中国的很多角落,没错,就是人口密集的角落都有。
所以,有时我也觉得,人与人太近了所带来的伤害其实要远大于疏远的,原因也再简单不过了:城市小、人口多、资源有限,所以要在这站住脚,生存就是第一要素,其他的都可以让步,而发财变成了奋斗的最终唯一目标!
当然,这是一部喜剧,影片的最后是要以善终收场的,很违心但无可厚非,甚至一片的一开始大家都知道结局,因为太老套了,但是,他带给了我信息,带给了我反思。。。。。。
这是一个房子主宰生活的时代。
结婚?
有房子吗?
成功?
有房子吗?
这么拼命地努力着的你,买房了吗?
你看,房子忽然之间,仿佛就成为了众生之神,高高的仰望着匍匐在生活之中的男男女女。
除却年少梦未醒的孩子们,老老少少,几乎都陷在房子给予的阴影里。
临时同居。
炒房。
卖房。
为了各自的私心和追求,聚在一起。
电影里的人生总是充满了戏剧化,可是谁知道现实里就不会有这样的巧合呢?
毕竟,落魄的人那么多,不愿失去斗志的人同样比比皆是。
张家辉是我记忆中无论逗比还是正经或者霸气都能够演绎得入木三分的男人。
年少时看港剧,他虽不是TVB里最帅气的男人,却也总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项少龙放在现实生活中,平凡得让人过目即忘。
若是记得,大概也是作为略带猥琐的男人的失败例子用以做笑谈。
爱情是什么?
恋爱的时候哪怕蹲在大马路上共同喝一杯矿泉水都觉得甜蜜得无以复加,可是结婚的时候,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也许有人会说胡杏儿饰演的空姐太过势力,若早些年我一定也会如同故事里的玛丽苏一般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可恶。
然而当我们经历过,见过无数类似的例子,也许多少都能够理解她的选择。
如果带着不甘心,或者抱着太大的期待,再美好的爱情在柴米油盐的生活里,都会被腐蚀得风月全无。
只是有的人高估了自己不肯止步,而有的人则提前预见了将来,索性从一切尚未来得及发生之前,将美好落幕成记忆。
所以,只有有着相似追求的人,才能够在房子和爱情婚姻之间,取得最恰到好处的平衡和快乐。
郑秀文始终是个让人觉得舒适的女星,只是感觉她愈发消瘦的可怕。
婚姻失败的女人,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许的可悲。
但她的演绎,却在可悲之中又带着些许属于女性的美好。
那一句,谁想坚强,只是两个人当中总有一个人要坚强,让人觉得悲伤。
都是灵魂会发光的人,只是都被生活淹没。
好在,他们遇见了同类,灵魂碰撞,终可冲破命运的枷锁,不再惧怕魔咒。
失败是什么?
是过早地放弃并不再努力。
是不够幸运没能在人海里遇见足以改变的人。
比起中年男女,年轻的阿黑和very Wong或许让人更加觉得生动。
看起来一副坚不可摧风风火火又野性的女孩,也许不过是因为内心里囤积了太多说不出口的难受,所以反而更加习惯了挺直姿态,也许你看不惯,但一般人是伤害不到自己的。
看惯了总是一副娇嫩模样的anglebaby,看着这样虽然不知道是否真的素颜但贴地气的脸庞,反而更加让人觉得亲切真实。
而正常笑起来萌得让人心肝颤,笑得大白牙亮闪闪傻得可爱的欧豪,简直就是负责搞笑的逗比。
作为一枚小鲜肉的荧屏初秀,多少是让人眼前一亮。
若非知道他曾经有多么努力地奋斗过,他真心让人无法不觉得他自己本身就是个富二代。
年轻的富二代体验生活,无论怎样努力的想要和挣扎的小市民一样,都似乎无法掩盖身上过不一样的气质。
本应当差异得十万八千里的四个人聚在一起,散发出来的化学反应往往总会让人生处处充满着惊喜。
项少龙觉得veryWong就是一个不成大事的富家子弟,可在楼市惨淡得不行的时候,项少龙在所谓的惊喜里只赢得了一坨狗屎,而very Wong 却成功的售出了房子。
这是影院里观影者的笑点,却也是许多人的人生。
失意者意更失,不计较者,却得之所偿。
所以不必总将努力挂在口中,谁不是在努力着,只是还需命运眷顾。
阿黑有一个点特别戳我。
在被司机故意选择忽略不计的时候,她将工作丢弃在街上,选择出卖自己的灵魂。
也许很多女孩子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只是不知道有几个人像阿黑那样幸运,在尚未踏错之际,已经有人伸出来将她拉出来,还有爱与温暖的力量,支撑着她走回原来的路。
张学友曾经是无数人的男神,而乍一看我差点没能认出他来。
只是一代偶像虽已老去,但老戏骨身上的精神却足以换来大伙的会心一笑。
没有人能够永远帅气,但有时候,精神却可以。
电影里命运是眷恋主角的,所以最后的结局依然是喜(su)闻 (bu) 乐 (ke) 见 (nai) 的大圆满。
然而,主角的欢喜,同样映衬着无名配角的辛酸。
看那一场宛如生死搏击的抢卖行动,不知道那些追不上的人们,又有着几多难以言说的痛楚。
谁能说他们会比项少龙好过一些呢?
指不定更差劲。
幸运降临到项少龙的身上,让他的生活回到正轨,让他找回失去的灵魂。
但是没有呢?
认命的生活,因为没有房子而失去爱情,想要炒房结果发现这一切更糟糕。
房子被收走,身无分文,年近四十被炒鱿鱼。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惊喜,但生活,终归要继续。
之前说要看电影的时候,朋友吐槽说这种影片请他看他都不看。
但谁说电影一定要装逼一样地以高大上的形式来包装才行。
就如同看多了晦涩的哲学,难道一些轻松搞笑而值得让人喜欢的散文就不足以被夸赞吗?
电影有无数种形式,所谓深度,有心人哪个不能延伸千万般。
如同PPT和Word的电影,都有人为之诠释出无数种简直堪称脑洞突破宇宙的内涵,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相较之下,《临时同居》虽不足以比拟真正意义的经典大片,但至少对得起买票进影院的观众。
笑着进去,笑着出来,有何不好?
8.0 2011MOTOGP赛季结束后的纪录片,盘点了罗西进入GP组之后近10年的经典赛事,特别是开场09年加泰罗尼亚那场最后一弯,那时我正观看直播!当吉比尔努、比亚吉退役之后,着重介绍了斯通纳和洛伦佐对罗西王位的冲击,也呈现了摩托运动的危险残酷,因为下一年赛道就发生了西蒙切里的事故
220公里/小时的车速... 随便摔一下都得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太玩命了。相当精彩的体育类纪录片,5星推荐...
所有人总是关心,谁是现在最快的?好想我的摩托车啊……
回顾Rossi的100胜太美好了!!从faster拍到fastest,Rossi的对手们换了一拨又一拨,呵呵~~也让我想起来这赛季又拖了四站还没看了。。补。。。
moto gp,肉包铁~
you can't be the fastest forever. and there's only one question: who's the fastest now? Rossi去到杜卡迪之后到现在都还没拿过一个第一 好想他拿第八个grand prix champion…今年要开始看回MOTO GP!!! Lorenzo我真是喜欢不起来耶…rossi他爹说的:sex and bike are the best! hahaha
钟爱速度与激情
比faster好看一点,开头追至最后一个弯角绝杀那段超级燃,整体还是感觉稀碎啊。罗西真是我见过的长得最像猴子的(帅)男人,猴系男是不是都很开朗😃
传奇车手,很幸运看过他的一场场比赛。
这其实也算粉丝片吧?
敬佩
伊万旁白声音好听了….听他说话是享受
我的小飞侠 永远的46
一直以来猴王都是最棒的 现在依然期待创造更好的成绩
当红灯熄灭,没有人会回首,过去已成往事,眼前只剩一个问题,谁的速度最快?
像是Rossi和Lorenzo两人的交锋史传记。
开头那段超车真是太精彩,可惜我一直找不到全场的视频,sad…而且这里Rossi那段采访也好帅好可爱!
优酷看不了
这个节奏还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基本就是说罗西了……不过也是啊不说他说什么…我挺喜欢石头人的。。他现在不跟你们玩转行开V8去了。。虽然影片完全没有要人伤感,即使中段说事故也不黏糊,但是看到在片子里还活蹦乱跳的西蒙切利……唉。。
纯粹因为1W的风骚小嗓子找来看的,结果一路看得小心肝疼,各种摔出赛道简直太折磨观众的承受力了。但能理解这种追求速度的游戏,大伙都知道飙车危险,但催油门的时候还是兴奋爆表不是?片子整体有些繁琐,前半部分一直认不清楚人,后面却开始谈Rossi如何循环悲催。意大利人的英语实在有点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