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雄是个向来喜欢用力过猛的导演。
从之前的《三轮车夫》,梁朝伟的角色设置来看,就知道这个导演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文艺青年的心理。
梁朝伟在里面扮演一个黑帮老大,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他还是个蛋痛的诗人,诗人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他变态到明明是自己深爱的女人,却要逼人家去当妓女,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他在最后竟然是一边放火一边吟诵着自己写的诗歌自焚,此刻,装b到了极点。
到了这部《伴雨行》,美国人扮演的是因为追踪变态连环杀人而得精神病辞职的警探,李秉宪是个心狠手辣而对妻子变态迷恋的黑帮老大,木村拓哉总体来看应该是耶稣转世,博尔赫斯小说中神秘的不死人,余文乐则是中规中矩地耍帅没什么特出的警察,但是中间一场不知所云的戏,也增加了他的神秘成分,与其他角色取得一些平衡。
还有那个迷恋尸体的变态杀手艺术家,李灿森扮演的狂热教徒,陈英雄夫人扮演的莉莉,害怕一切室外细菌只躲在温室的幕后老板,所有角色无不带有神经质的特色。
之前的三轮车夫,是以一个神经质的角色撑起整部戏,伴雨行则是神经质的群体戏。
陈导演的电影里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正常人,或者是他根本不屑于拍正常人的戏。
伴雨行所表现的主题,都是玄之又玄,关于抽象的基督精神?
神秘的东方禅宗?
痛楚?
心理阴影?
老实说我是看不太明白,不是与宗教挂钩的东西就叫做有深度,一些刻意的深度反而是造作,又让人不知所云,人通常越是不能明白的东西越是觉得高深。
这是一些所谓大师的通病。
庆幸还有几个镜头可以令人印象深刻。
陈英雄镜头美感还是有一定水准,只是剧情是个硬伤,整个不正常人团队都是单凭一些偶然链接在一起,电影叙事最低级手段的就是借助老天爷,世界上有那么多偶然吗?
一来爱情故事就是白血病,男主角一转湾就把女主角手上的书撞倒在地,伴雨行里面一场车祸,车刚好就开到了木村拓哉的小茅房前,而木村似乎是在香港当陶渊明的。
陈英雄小五十的人了,放弃了自己琢磨的好好的路子,学人家玩插叙,倒叙,破碎,拼贴。。。。。
警匪外衣,宗教内核,一切一切,都显得太给力,期待良久的一部片,却让我不耐烦的一直在看时间昨晚的电影,现在留下的只有这点印象苏东坡是韩国人余文乐跟哈奈特喝的是老版嘉士伯,赞为毛我们吃不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因为都被香港黑社会拿去送礼了要打人先打死他的狗,然后再用死狗抡他从木村眼角滑落到嘴角的那条蛆。。。。。。
谁叫他要扮耶稣
我想这是一个关于解脱的故事,我这么猜测导演的意思,因为真的是有点糊涂。
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摆脱的宿命,一些困扰着不停的折磨着你的宿命。
于是我们总是想摆脱那些烦恼的东西。
看导演的意思,大概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摆脱那些。
到了片子最后才发现,居然是陈英雄的导演,本来还奇怪他老婆怎么会出现在里面呢。
不知道这个电影的制片方是哪里,也许是陈英雄迈向荷里活的作品也说不定呢。
很多明星啊……可惜不如他之前的那些越南电影。
起先以为是杀手侦探片,后来以为是心理惊悚片,接着以为是警匪动作片,最后才明白原来是基督传记片啊,陈。。。
英雄不是盖的,听说丫要拍挪威森林,俺觉得很靠谱。
到底是发国念的书啊。
俺不是基督徒,信教的朋友看起来恐怕觉得更亲切。
这是存在电脑里很久的片子,当初下载也是因为看介绍说有各国帅哥:Josh Hartnett+木村拓哉+李秉宪+余文乐,其实真心喜欢的是Josh,另外三个没到很喜欢,但也都觉得是有魅力的。
立志要把积压在硬盘里的电影都看掉,这是最后一部了。
看的过程……很痛苦。
从开始痛苦到结尾。
是因为陈英雄档次太高么?
剧情、用意、表现手法我都可以理解,可是我真心觉得难看继而觉得痛苦。
难道这就是导演希望带给观众的感受么?
当Josh一直纠结在过去的噩梦,当蠕虫遍布木村的面部,当宪哥赤裸上身挥舞着榔头,当阿乐坐在大排档大笑……帅哥们都没有在帅,他们让我觉得很痛苦。
陈英雄的老婆有演,我看她相当不顺眼,其他出现的女性角色也没一个顺眼的,就算有裸露美好身体的,在这部片子里我还是没有得到一丝美的感受。
前两天跟朋友推荐杀时间的韩剧,朋友看了说这部片子一点也不复杂,不像是你看的片子。
我只能说,是你把我想复杂了,我一直是一个肤浅的喜欢看帅哥美女的人,情节不要太弱智就好,我从不追求高深莫测,而且,如果我看不懂,我也会说我看不懂的。
最后,电脑里的积压清掉了,还有一堆碟片积了几年了,怀挺!
更早前看到的这部。
以前写过一点口水观后感,搬来。
原本就不喜欢陈英雄的风格。
最莫名的是,明明做好了解析深刻内涵的准备,结果影片简单易懂得让人吃惊。
那么为什么非要披一件艰涩的外衣呢,有种简单问题故意复杂化的嫌疑。
作为观众,边看边就在脑子里回想同样或相似的内涵已经有多少部比这个片子漂亮好看得多的外包装了。
最终我觉得影片精彩的地方就是演员和音乐。
每段音乐都配得很美,跟画面很合,当然,细腻的画面也是美的,只是太多血腥蛆虫和尸体的怪异雕塑恐怕会影响很多人的观影心情(虽说某些构图的确是有着美感= =)。
最大的享受,还是看木村。
第一次被枪杀后从树林里爬出来,满身满脸的泥土、血污和蛆虫,但却是一双晶亮晶亮孩童般的眼,绝了……被黑社会老大第二次枪杀的时候,他跪坐在地上,递出一只手来,又折又皱的白衬衣和裤子,脚上一双绿色的破人字拖,但他,却像一个优雅的王者,那么美丽圣洁。
最后史涛被黑社会老大钉在木板上,搞得跟十字架似的……老实说,我对这个身为香港人的黑社会老大的思考回路很好奇。
导演请再次说服我:这的确是一个亚洲人的普遍思维方式。
最后的最后,亲爱滴小kline终于找到了千万里追寻的人,把他抱回家找Father去了。
大家都得到了救赎,我只想问一句:这是艺术还是挂羊头卖狗肉?
全片有种极度的不协调感,很失败。
冲着大神去的,导演好歹还是陈英雄,一看之下血溅三尺。
还能更傻B一点吗?
还能更装B一点吗?
剪辑师剪片子的时候在梦游吗?
跳接的水平快赶上三级跳了。
其实我想问的是莫非这就是奔着邪典电影去的,所以我才没整明白??
根据观影前参看各位的评价多以演员剧情角度进行评析,分数可谓惨不忍睹。
尽管没看,但因为先前有了无极这部电影,我从那时起就多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导演七年的酝酿,或许造成了众人观影的难度,导演自己或许也有点不知所言的感觉。
这部导演的心境或许跟无极之后的陈导一样的心情。
更可能这部电影跟幻影书里的海克特一样,拍了部贯穿内心时间的电影。
没看也要推荐一下,看过的朋友再看一遍,并给我发个种子。
谢——————————————————看过了,确定了上述事实解构超出了观影接受范畴,评分低理所应当ost里的gybe!
、电台司令都还行。
我觉得大家对英雄哥太苛刻了,这就是想圈世界女人钱的其中有点私心,加点自己的糖调一调可以说胜似that"The Founding of a Republic"毕竟里面的镜头还是运的流畅,演员也很投入至少不是幻灯的堆砌言归正传,英雄显摆的还是"青木瓜"的风格,但是这里加了这么多荷尔蒙,肯定要混淆视听的,于是仔细看,他对人物表情动作,尤其是形象的刻画多么油画,一幅 两幅 ......而且还带有浓烈的宗教气味,简直是米开朗基罗上了他的身看似肮脏,其实圣洁听上去杂乱,其实规整想想小木被雨打湿的那一幕,他遍体鳞伤,英雄哥他老婆感动的一塌糊涂,上前意淫了一把于是木fan们也应该愤怒了吧再想想乔大帅哥在雕塑前手刃恶魔的那一幕不要觉得警察故事和三角恋爱排不出新意请看英雄哥我不愿在剧透,希望我这不伦不类的乱语胜似预告片(看完再骂也不晚)
说实话跟很多人一样冲着李秉宪木村余文乐来看的!!
看完了,就一感觉,没看懂!!
翻译有些文不对题,这些还是其次。
最主要的是,人物关系我都没有弄明白!
尤其是最后,莉莉跟木村跟李秉宪三个人是三角关系还是怎么着啊!
有明白点的能告诉一下小妹么,指点一下,大概跟我说一下,这部戏到底是讲什么呢,官方简评我也看了,里面含糊其辞的也没说太明白!
而且那个私家侦探(原来是外国警察的那个),他是不是多余啊他存在是干嘛呢,就追那个专门解剖人的变态么那个跟这部戏的贯穿有什么关系啊!
还有木村在里面怎么总喷血啊抱着人脑袋流一身血 ,具体干嘛呢,是说哥们有特异功能么???太对未知了!!挺让人苦恼的片子,唯一的亮点是李秉宪的完美腹肌!
HOHO身材不错
一首轻漾的老歌
看前半部分以為和back to Burgundy講一樣的故事 後來發現不是的 我根本看不出他想講什麼故事(攤手)這片子為啥能提名金獅???ps四川好人是什麼梗?跟孟京輝那個四川好人有啥關係麼#hkfff46@hk film archive @2017-12-09 22:02:34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心灵港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如从小成长起来的家庭,亲人,玩伴。年迈的兄妹能够再次相遇,彼此扶持,已经是难得的福分。
电影拍得轻快而自由,人物也在细碎的事件之中一点点丰满立体。最喜欢的一点是没有止步于对过去缅怀伤感,而是在现状基底之上、在个人内心的修复之中重建过去(重建得非常自然和生活化),始终坚持着生活的美好与信仰,这是怀旧电影更该传达的态度。结尾意味深长回味无穷。【2018十佳No.6】
⭐️⭐️⭐️
俗套治愈片
情感饱满,不错的家庭题材电影,精准而真挚的人物情绪传递永远生动美妙。
过去是真的好,但现在也可以更好,因为现在也会成为过去。
本来平平无奇的,但后面出现了儿童难民元素,hmmm孩子的加入就改变了整个中老年片的调调
前重看Un beau soleil intérieur
节奏很慢,叙事很简洁,讨论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冲突,值得一看。
在地中海的海边小镇,因为老父亲的中风,所有的孩子聚到了一起。每一个人的背后其实都有着种种的不如意。但就像影片最后孩子们在桥底的呐喊,父亲不经意的转头,其实爱恨情愁转头空,终究是一个家庭。涉及很多实际社会问题:现代化对小城镇的掠夺,失孩家庭的伤痛,老年人选择死亡的权利,忘年恋后的隔膜,移民孤儿去留……缤纷复杂,却又自然地融为一体。C'est la vie.
让人舒服。
彻底离开法兰西后,每个场景都唤起美好回忆。
马赛的海边不漂亮
女二说“不想可怜他”,人生最好的相处就是适可而止。简答的故事,反映了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隔壁厅在放coco 然而这个厅的人是隔壁厅人数的一倍 果然是法国人啊。。。我是真看不下去啊。。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幕中老年三兄妹和难民三兄妹在桥下大声呼唤手足名字 故乡是曾经觉得永远回不去但也可能会回去的地方吧
浪费时间
家庭故事与难民题材的互文,故事告诉我们血浓于水的亲情是相互的和解与不放开的手,另外马赛的海真的很美,夕阳下女人们的红发也很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