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漫漫北寻路

Tout en haut du monde,勇闯极地(台),Long Way North,Al sostre del món

主演:克丽丝塔·特瑞特,费奥多尔·阿特金,安东尼·希克林,卢瓦克·乌德雷,克洛伊·唐,托马斯·萨果斯,安德丽·萨宾,雷米·卡里比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丹麦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5

《漫漫北寻路》剧照

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1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2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3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4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5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6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13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14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15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16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17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18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19漫漫北寻路 剧照 NO.20

《漫漫北寻路》长篇影评

 1 ) 「学习笔记」辽阔远景&勇敢的航海队碰撞出的史诗感和生命力

观感:画面古老又平静/女主人公的配音很出乎意料,听久了会感觉到属于法国的独特吸引力。

「懵懂的青春线索」一个愣头愣脑、努力想酷起来的小男孩的暗恋情愫(p1 p2 p3),有点像我们的小时候哈哈哈。

带着勇敢的公主爬上桅杆看大海/偶像剧似的突如其来的亲密接触/把和自己一起削土豆的女孩刻在土豆上的浪漫「在辽阔景色中融入人物」影片中有很多类似的(p4 p5 p6 p7),选择先展示环境远景,再融入行进中的航海队。

得益于动画风格(大色块/明亮的色彩),单独的环境展示的镜头很适合拿来做微信朋友圈封面。

在看努力前进的航海队(哼哧哼哧地)走进画面、长途跋涉、走向远方,辽阔史诗感和生命力会让我觉得有点感动。

「努力成长的回馈」祖孙俩早年玩闹&最后女孩找到轮船和爷爷(p7p8)经过大海和风浪的考验迎来冰雪里的重逢,此刻女孩已然成为了优秀的航海者。

另外,影片中也有船员们因求生欲而展现出的最真实、丑陋的面孔:船长受伤、粮食紧缺、风暴强劲等等因素堆砌成巨大困境,船员们几近崩溃,开始争抢食物/大打出手/埋怨女孩。

动物性的本能、求生的意志力和文明社会的规训还是会有激烈碰撞的,不知道女孩身上是不是更多代表了文明社会,拥有寻找航船的信念和情感需求(寻找爷爷)。

最近被推荐了《迷失》,应该是在讲一群人在荒岛中的不得不解决温饱需求,与此同时再加内心叙事去思考解决自己情感问题的故事。

迷失 第一季 (2004)8.62004 / 美国 / 剧情 科幻 悬疑 惊悚 冒险 / J·J·艾布拉姆斯 / 马修·福克斯 豪尔赫·加西亚听起来很有趣,原先的生活被按了暂停键,暂时留出空间整理自己的内心吧,然后再用更好的面貌去对抗生活。

应该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煲剧预定(嘻嘻笑)

 2 ) 简明的光影,绝美的配色

这个画风,超喜欢这法国动画的调调!

有点类似于我们建筑生的插画风,简明的光影,绝美的配色(尤其是有天空的地方)。

剧情方面嘛,看法国动画,我们主要也不是看剧情。

先不说那个狗带领萨沙找到祖父剧情比较扯,不知道是不是我太焦躁了,那一段什么风雪啊超级慢!

等得急死我了……

 3 ) 人类踏足北极之路上的脚印

虽然细节bug不少,但作为少女主角的动画片,还是不错了。

此外,似乎有真实历史事件与之呼应:【1893年,南森和13名队员从奥斯陆向北极点进发,“前进”号在距北极1100km处被冻结在厚厚的冰上,并且在冰上停留长达35个月之久!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通过冰洞对北极的水深进行了测量,发现北冰洋是一个深海盆地,而非之前设想的浅海。

队员们还对水温、气温、海水化学性质以及大量浮游植物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由于浮冰漂流速度缓慢,南森开始失去耐心,在距离北极点500km的地方,他和助手约翰森离开了“前进”号。

两人乘坐狗拉雪棍向极地前进,四个半星期过去了,他们仍然距离北极300km。

此时供给缺乏,拉雪棍的狗也疲惫不堪,他们的处境十分糟糕。

两人不得不向南折回,在海冰上度过了1895-1896年的冬天,靠着猎食海豹和海象幸而生存。

1896年6月,他们幸运地被英国极地探险队发现,于8月返回挪威。

而“前进”号及其他探险队员随着海冰漂流,也于1896年回到挪威。

南森的探险为后来探索北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人的经历比动画片里还猛的感觉。

 4 ) 漫漫向北

《漫漫北寻路》是由Rémi Chayé执导的一部影片,由Diaphana Films发行。

19世纪末,在众人的欢呼中,萨沙的祖父阿廖金驶着达瓦伊号前往极地探险,却再也没有回来。

在以祖父姓名命名的阿廖金图书馆里,萨沙向朋友讲述着祖父的事迹——“第一个穿过东北航道的第一个俄罗斯人”,带着尊敬且以祖父为傲的情感。

此时,沙皇的新顾问托姆斯基王子进来,带着嘲讽评论着阿廖金。

在萨沙的第一次舞会上,傲慢、以自我为中心的托姆斯基王子故意当众羞辱了萨沙。

父母亲也因此生气责罚于萨沙,并认为祖父的探险带来了灾难,认为萨沙让他们蒙羞了。

萨沙决定踏上旅途,寻找祖父的足迹。

一路上,在陌生的地方,遇到骗子,流露街头;被挪威号二副拉尔森欺骗,失去了祖父赠与她的珍贵的耳环;萨沙留在了白熊酒店打工,短时间内熟练了很多工作,在奥尔加的帮助下,萨沙成功说服伦德改变路线去北极。

第二天,他们踏上了前往北极的道路,萨沙了解船员们的情况,了解各海域情况,自学航海结绳。

途中在经历了风雨、食物缺乏以及伦德船长受伤的窘境之后,萨沙遭船员们厌恶,船员们把旅途中的不幸都归为萨沙的到来。

萨沙冒着风雪独自继续前行,最终看到冰冻的祖父,看到了祖父的日记。

找到了达瓦伊号,船员们也找到了她,与拉尔森和解,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返程路上,萨沙看着祖父的日记、挪威号上船员们的日常,露出了微笑。

——————————————————2D油画风格、鲜明的色块,人物的心境和经历也随着电影中阴影光影的变化而变化,画面舒适,细致,带着古典俄罗斯气息。

漫漫寻北,一个女孩的执着,一系列的冒险,不断坚持、努力。

爱与希望,追求,励志,感动。

漫漫寻北,执着与前行2D油画风格,无线条仅有轮廓,给人以独特的感觉。

细致,鲜明的色块,让刚开始悲郁场景显得没那么压抑,运用恰到好处的阴影来表现着人物的情感变化。

不过,19世纪的青霉素就很有槽点,电影还有其他bug——————————————————伦德:“我永远不会放弃这条船”奥尔加:“有人拿走了你的耳环,你就这样回去了?

 5 ) 地圖控的小发现

明明是北極圈的探險故事,但是會想起南極探險, 想起沙克尔顿 (Ernest Henry Shackleton 1874-1922) 的堅忍號被冰凍在海上,帶領探險隊員艱難求生,最後全員生還的故事 (1914-1916),想起斯科特 (Robert Falcon Scott 1868-1912) 到達南極點時看到阿蒙森 (Roald Amundsen 1872-1928) 插在那裡的國旗的失落,之後在返程中逐漸體力不支,寫下最後一篇日記後,冰封在營帳中。

南極是一塊大陸,北極是一坨冰洋。

不過周圍的島嶼和大陸還是挺熱鬧的。

下面這張地圖是荷蘭航海家製圖家探險家威廉·巴伦支 (Willem Barentsz 1550-1597) 繪製的,那時人類才剛剛學會怎麼把球形表面畫到一張方形的紙上,難免有些興奮,山海經里的怪獸全跑出來了。

Portion of 1599 map of Arctic exploration by Willem Barentsz在北緯80度上的那個島,巴倫支給它取名 "Het Nieuwe Land",荷蘭語意思是"the New Land",新島,人類就是這樣,他沒看見過的全是新的,其實挪威人早就去過了,並且給它取名 "Svalbard",意思是冷鬍子,冷邊地。

現在這個島屬於挪威,地圖上的名字是 Svalbard. 說屬於挪威也不全對,島上還有一小圈圈前蘇聯的地盤,一個廢棄的礦業公司,還有個列寧的胸像。

真神奇。

北極地圖但是電影里的地圖上也不是Svalbard這個名字,而是Spitzberg,這個還要怪巴倫支,他當時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群島,看到西邊的主島有冒尖的山,就叫它 spitse bergen, "pointed mountains", 在1925年之前這個島就叫做 Spitsbergen. 不過在它和歐洲大陸之間以巴倫支命名的 Barents Sea 估計是不會改名了。

最早到達北極點 (1909) 的是美國人罗伯特·佩瑞 (Robert Peary 1856-1920),不過貌似存疑。

最早水陸完成西北航道 (Northwest Passage) 全程 (1906) 的是阿蒙森。

最早開始探索這條航線的,除了早期的維京人,應該是丹麥人维图斯·白令 (Vitus Jonassen Bering 1681-1741),白令海峽以他命名。

他還有個俄國名字 Ivanovich Bering,並且服役於沙皇俄國海軍。

那時的俄羅斯,在大北方戰爭 The Great Northern War (1700–1721) 中擊敗瑞典 (話說瑞典被這一班大大小小的鄰居圍攻估計沒少總結教訓),從此得到北部海上霸權。

不過插在那裡的小旗總是會被吹到無影無蹤,流傳下來的只有人類的經驗。

比如 Bowline结,右下角那個就是。

繪畫的經驗也一樣。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和電影截圖

 6 ) 一样的女主角

女主角原本是一个贵族小姐,温室花朵。

不满足于被人安排的生活;想要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证明它是对的。

她追寻着爷爷的探险精神, 走上了独立和证明自己的道路。

过程中,经历了诸多自然困难、人为阻拦,但都没能阻挡她的决心。

她被骗,被欺负,被误解。

被嘲笑,被讽刺,被孤立。

但她从没有放弃, 不断地改变自己,适应新状况,新生活。

就像老板娘说的:为了坚持自己的理念,你可能要做出某种牺牲。

 7 ) 撇开故事,我们谈谈它的美术风格和摄制背景。

撇开薄弱的故事层面,动画风格成为讨巧的地方。

Rémi Chayé曾在《凯尔经的秘密》中担任Tomm Moore的助理导演和故事板画师。

同样也是在Jean-François Laguionie的电影《画之国》中担任助理导演、美术设计师和第二图层布局师,画之国是另一部因其独特的色彩配色和不同寻常的绘画风格闻名的动画。

Jean-François Laguionie,Le tab作为现实主义画家,在他自己的长片中选择了类似的插画风格,最为大胆的是取消了轮廓线,这的确更加接近人眼所看到的世界,但是不符合动画传统。

一般动画采用单线平涂的方式,即使用阴影色块表示立体感,也还是给人二维平面感。

而本片的风格化设计,只有人物的鼻子用线条勾出,其余皆是平涂,因而强调了颜色的区块和二维平面性。

形成一系列抽象的,更容易唤起回忆的影像。

起初看起来很简单,越到后来越是一种分层的美:光、阴影与柔和的颜色。

早晨的场景抓住了光线落到脸上以及建筑上的特殊方式,再现了破晓时分美丽的粉色和黄色。

夜晚的场景突出了灯光和阴影落在房间内物件上,我们眼睛只能捕捉到暗色色块。

还有惊心动魄的场景,风景和人物被灰色的雾或暴风雪笼罩。

以及最美的冰雪王国,强调了白雪茫茫与一片空无。

此处要说的是影片中对留白的运用。

留白做的最好的是中国水墨动画,像《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等,以留白化为水的意象。

而在本部影片中,可以看到白色留为雾气、留为雪、留为冰川云朵,白色的层次在影片中显像出来。

Chayé的画面让人想起了透纳或Ilya Repin的作品。

受到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Ilya Repin的影响,Chayé借鉴了了Repin充满戏剧性的结构和光感。

绘画爱好者们能认出是《伏尔加河的纤夫》。

Ilya Repin,伏尔加河的纤夫本片的动画师Patrice Suau带来了一种特殊的颜色感,重新定义了由1940年代美国旅游海报发展而来的高饱和度色彩绘画风格。

这些海报扁平的色块风格又来自于20、30年代的加拿大艺术家Austin Cooper、法国艺术家Roger Broders,再往前追溯,他们受到Lautrec的海报风格以及江户时代日本版画海报风格的影响。

Roger Broders旅游海报设计另外,故事与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南极探险很相似,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被困在冰中,最终不得不遗弃他们的船,给船员拍照的摄影师弗兰克·赫尔利将这一幕拍下来,并被神奇地保留了下来。

电影和照片相呼应:冰天雪地中,那有着黑色轮廓的被搁浅的船只。

Frank Hurley摄

 8 ) 漫漫北寻路,暖暖内含光

  19世纪末,一位俄罗斯姑娘为了寻找失踪的探险家祖父而踏上极地的冒险旅程。

养尊处优的小公主沦落为被呼来喝去的跑堂和水手,又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画面由没有勾边的色块构成,寥寥数笔即描绘出性格各异的人物,通过明度和色调的改变表现出雾气蒙蒙和阳光普照等等各种天气和光线,背景刻画细腻真实,带肌理的笔触又增添了些许手绘的亲切感。

  这类画风,镜头如果给到人物的大面积特写就会显得比较简陋,只见平涂的大色块,容易露怯,而带场景的中远景整体画面感极佳,随便截图都能做绘本插画。

 9 ) 喜欢这部电影对男性角色的刻画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对男性角色的刻画。

女主角萨沙在去往北极的帆船上遇到了寸头男孩A。

(这里简称A是因为我确实忘记了他的名字,如果后续想起来会补上)A一开始不相信女主能带领他们找到失踪的帆船,可是后来当女主展现出她的实力,A又迅速折服了。

他开始欣赏女主,喜欢女主。

一般的电影看到这里,基本已经可以确定A是女主的CP了。

但是这部电影没有给他们爱情线,电影的最后一幕停留在萨沙回到故乡授勋的时候,然后就戛然而止。

很多作品喜欢刻画一种“魅力坏男孩”的角色:他们会嘲笑或者欺负女主,再带女主做一些诸如逃学之类出格的事情。

最终女主在朝夕相处之间,会发现他们其实很善良,有着金子般纯良的心和炽热又忠诚的爱情。

诚然,艺术处理使得这种情况有存在的可能,而且这样的设定因为极限的反差又会产生极大的张力。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我们只能看到“坏男孩”,却见不到这种“魅力坏男孩”。

这部电影妙就妙在刻画了一种很新又很真实的“坏男孩”。

他坏,嘲笑女主欺负女主;又不至于那么坏,会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拉女主一把;他很精明,凡事要先考虑自己;他也不会把心动看的太重,对女主的感情是“ 是有点儿喜欢,可以试试。

再多的付出就没有必要了。

”这种角色塑造带给人的真实感,交杂在仙境般的画面里,非常富有冲击力。

它告诉我,你遇到的人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

异性之间也未必只能存在浪漫关系,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就只是互相支持走过一段路,然后挥手告别。

这部电影告诉我,世界的灰面也依然美好。

前提是,我们必须要自强不息。

 10 ) 人类踏足北极之路上的脚印

【1893年,南森和13名队员从奥斯陆向北极点进发,“前进”号在距北极1100km处被冻结在厚厚的冰上,并且在冰上停留长达35个月之久!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通过冰洞对北极的水深进行了测量,发现北冰洋是一个深海盆地,而非之前设想的浅海。

队员们还对水温、气温、海水化学性质以及大量浮游植物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由于浮冰漂流速度缓慢,南森开始失去耐心,在距离北极点500km的地方,他和助手约翰森离开了“前进”号。

两人乘坐狗拉雪棍向极地前进,四个半星期过去了,他们仍然距离北极300km。

此时供给缺乏,拉雪棍的狗也疲惫不堪,他们的处境十分糟糕。

两人不得不向南折回,在海冰上度过了1895-1896年的冬天,靠着猎食海豹和海象幸而生存。

1896年6月,他们幸运地被英国极地探险队发现,于8月返回挪威。

而“前进”号及其他探险队员随着海冰漂流,也于1896年回到挪威。

南森的探险为后来探索北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漫漫北寻路》短评

拯救地球第一步是让人类灭绝!蜂巢敲瓜血溅当场以后我喜笑颜开,露出了婴儿般的笑容。配乐和aesthetics都太好了!

9分钟前
  • 捣蛋鬼破锣锣
  • 力荐

石头姐是男版小李子。剧本很有趣,虽然是翻拍。我居然在这种血腥暴力场面中获得一丝爽感。极限讽刺加翻转。悔恨没有字幕加持导致我的理解能力下降,但是一部爽片无疑。

10分钟前
  • 鹿依一
  • 推荐

欢迎来到怀疑论/认识论/科学哲学/传播学101......导演非常用力的一篇。

15分钟前
  • 跃溪
  • 还行

最近都流行这么重口吗,拍可怜的东西上瘾了?

16分钟前
  • BK
  • 推荐

Emma和Jesse演得都挺好,但片子本身太乏善可陈。最后一段没台词的sequence反而更有力量。在The Grove QA倒是轻松愉快。

21分钟前
  • 伊瓦
  • 还行

Yorgos Lanthimos我对你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Ari Aster你也一样

26分钟前
  • tacit
  • 较差

Lanthimos真的太聪明了 拍了一部左派和右派看了都拍手叫好 到最后都觉得自己赢了的片子 牛逼!

29分钟前
  • 一棵芹菜
  • 力荐

11.01.2025 尖沙咀iSQUARE 送的海报很好看 搞笑+悬疑+血腥+科幻+灾难

3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美国平民与上层阶级的矛盾已不是党派斗争、阶级立场、贫富差距可以解释的了,她或他各活各的,可当矛盾引爆时的行事动机和心理曲线变化却如出一辙。你疯魔,我成活。兰斯莫斯的改编完全融入怪奇细胞,凭一个韩国科幻故事的蓝本直捣欧美的政治心脏,相较其近年几部作品更加诡异惊悚、血腥暴力。Cult级别的科幻变奏,令人捧腹又不寒而栗。艾玛·斯通、杰西·普莱蒙两个活脱脱的戏疯子,与兰斯莫斯的视听体系日渐完美适配。

38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拍这么长,无法理解为什么石头姐沉迷于各种B级意味的半疯不疯的角色演绎,无法理解为什么能把现代话题变得如此cliche。不过片尾很好,然后挺喜欢Don的设置的,对话里的迷你掉书袋很到位。grammar is an Andromedan construct真是笑死我了,上个月真的说过grammar is a social construct hhhhh

39分钟前
  • 布隆维斯特
  • 还行

@香港。几乎一切都可以预测,过程中昏昏欲睡,看完只想问,石头姐为什么还在演兰斯莫斯这些破玩意儿。

40分钟前
  • Dr.Ray
  • 很差

没有Cloverfield lane好看,但说实话看完下来没啥惊喜也没啥很反感的地方…演技还是看着过瘾的,有些地方小幽默也抓得不错吧结局里那群人的造型让人一言难尽……但最后那一段的死相还是很有意思的

42分钟前
  • 江玖酒
  • 还行

七分,观感介于善良的种类和可怜的东西之间。最后的revelation和展开不太喜欢,如果是人斗人或许讽刺意味和现实性都会更强一些。有点类似Conclave,结局荒诞到底反而让观众出戏。

44分钟前
  • 习惯性目瞪口呆
  • 还行

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会笑,yorgos你知道你在干嘛吗,好像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抽象里无法自拔了,剧情简直把观众当🐒耍前半段是昏昏欲睡的中世纪风格科幻片,先是担心女主的生命安全,再是担心男主的精神状态,最后10分钟发现该担心的是我自己。石头姐被飞来头颅正中脑门四脚朝天,我笑了;石头姐钻到衣柜里飞向宇宙飞船,我哭了,哭的是明明是《拯救地球》,谁能来救救我散落的智商。当石头姐穿着duangduang的臃肿毛衣,在一个器官内部和各色皮肤的外星元老,说着玛卡巴卡的语言时,我觉得大脑升天了。如果这就是地球人的视听语言的话,那我才是那个外星人

46分钟前
  • 野庐
  • 很差

yorgos你还是那么抽象🙏爱解读的人能有思考的空间,爱看点幽默的人也能笑一下蒜了,哈哈。

50分钟前
  • mengye
  • 推荐

蘭斯莫斯的視聽選擇依然怪異且無趣,相比片中艾瑪斯通到底是不是外星人,他為何能被捧到今天這個高度才算是一個謎團。

54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较差

讨巧又有点冒犯,不同议题不同的人 不同的紧急情况 最后来到一样的观点和结局,一种当下的幽默

57分钟前
  • SHINYYc
  • 推荐

中规中矩 没有惊喜, lanthimos I expect MORE from you!!!!!!!!!

1小时前
  • 27
  • 还行

这个无可救药的世界

1小时前
  • gamin
  • 推荐

在除了片名、导演和女主演的名字之外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去看了这部电影 观影体验五星

1小时前
  • 🗝️🧸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