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李亚捷
主演:魏锦鹏,紫润梓,张译文,绍先康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年份:2015
简介:乡村希望小学三年级的嘉嘉和大胖在操场为了争抢一幅画打了起来,班长陈晨阻止打架未果跑去报告班主任小薇老师,老师赶到制止了嘉嘉和大胖,了解情况得知是因为大胖偷换了嘉嘉的画而引发的,并让他们在门口罚站。暑假将至,小薇老师给同学们开起了班级会,宣布在学校举办暑期美术夏令营和小型画展,并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暑假的计划,同学们各..详细 >
一颗星给电影,两颗星给小田切让。今年不想看到第三部讲长崎的日影了
#SIFF2025 2025.06.20 13:00 SHO 空洞做作的情感营造,让叔也算看走了眼。
长崎、夏天、死去的小男孩。但每个人都像被刻意写出来的人物。
曲折的巷弄,起伏的坡道,仿佛永远走不完的阶梯。倒闭的造船厂,复杂的人际网,长崎的夏日似乎要将每一个失心人融化。心因一场大雨死去,又在另一场大雨后活过来。了解人生有悲伤也有愉悦,但是如果去死的话也算不上什么损失。大人们都心如死灰,年轻人也浑浑噩噩。明里最印象深刻的一场戏:镜子的碎片带来伤口,也反射出光。光妹虽然只有接/送女儿两场戏,随心所欲来去如风的精神状态却是整部电影所有角色里令人最羡慕的🤣千言万语化成最后一句话:导演你是真的浪费卡司啊😓PS.千万别让伊泽彩织看到这部电影,否则高桥文哉小命难保(#^.^#)
#27 SIFF评委会大奖
东亚版海边的曼彻斯特…
哎我说什么好呢,就当买了个10分钟的见面会吧 / 原本打2星的,然后又想到因为这个票导致的番外比电影本身更好看改1星了。。
画面是美的,卡司是牛的,剧情是莫名其妙的,内涵是没有的
小田切让也老了,电影里丧子的情节和他本人的遭遇也是十分吻合了,颓丧的中年男人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脆弱和无助,但不论是暴雨还是烈日,都一样会嘴里叼着一根烟,左手插进裤兜里走在空无一人的「ろじ」上。外甥女和他微妙的情感传递让我想起《完美的日子》,而丧子以及丧子冲击到他与妻子的感情让我想起《驾驶我的车》。(27 SIFF / 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
有几处非常使我愤怒,优子要从聚会上离开的时候(前提是本片的少女心绪铺垫和表演得并不充分,所以看起来就有一些性别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就是任性爱生气缺乏理智的感性的处理),七绪来劝她,七绪之前在职场还曾照顾她,这里的一个基本作用也是,但其间发生了优子和立山的事,这里优子有一句台词,我觉得不一定非得要写,但是它写了,我认为这是纯纯的想着法子厌女,即她要指出七绪也喜欢立山这层关系。同理让优子去大吼舅妈属实没什么道理,人家舅妈在你刚来是也照顾了你。更别说优子和立山的做爱的情节了,全片无处不在的厌女倾向,让人观感上讨厌,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说一个失败男人的故事,我觉得别矫情了。而且最基本的舅父和侄女的关系也没有搭建得十分成功,住在一起聊聊天这就可以?两人的表演都很独美,各演各的。全片唯一看点是满岛光的表演。
大家都是缺了些什么的人。雨下了,隔天太阳也会出来,少女来了又走。他如日复一日,走回老房子,路上买了一包烟。谈不上什么治愈,只多了一顶草帽,陪彼此度过了一段时间。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但我还蛮喜欢的。宛平剧院 2025.6.21 SIFF
炎炎苦夏,珍惜那些仿佛饮露止渴的时刻
长崎背景,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期有些语焉不详。比起说它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这部电影作为戏剧的象征符号意味更强。上一代人遭遇的原爆和战争创伤,终究会被一场迟来的雨水冲刷,时间和另一代新人会刷新掉上一代人残留的记忆。隐约感到这样的寓意,只是故事沉浸在符号化的表达里,叙事并不够流畅,小田切让饰演的主角小浦治的人设也不讨喜。电影经常停滞在一些莫名的纠结点之上,来回反复也解不开,然后毫无预设突如其来了一个关键情节点,并没有面向观众清晰可见的角色意图,令人觉得是创作者非常任性的个人创作。
2025.6.20上海国际电影节,见到小田切让了,乐观是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伤害他了
上影节第六场,挺喜欢的,很《西瓜》,能不能再写个剧本让小田切上、松隆子、满岛光同时出现在电视剧里
中年丧子的男人,还有一个频繁出轨身边朋友的妻子,最后工伤还少了三根手指。你说他倒霉吧?好歹,那年夏天,因为侄女的到来,获得过短暂的慰籍。
他的世界时间停滞了,而其他人都在向前走。当妻子也终于决定放下过去向前走的时候,他终于坏掉了。他执拗地用语言暴力想要留下些什么。——上影节见到小田切让了,有生之年呐。
一星半。改编自同名舞台剧,失去幼子的父亲,不得不与外甥女共住同一屋檐下,各自的生活都是如此无奈。影片在形式上脱离了舞台效应,大量场景使用固定机位,通过焦点的变化表现角色间的情绪,但整体拍摄效果更像一出松散的日剧,处理得太过平庸乏味。
很奇怪,每个人的情感发展都有一丝合理但又很怪,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女孩子的性生活总是伴随着自我探寻和别的意义。
两星都嫌多,难看,难看至极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一颗星给电影,两颗星给小田切让。今年不想看到第三部讲长崎的日影了
#SIFF2025 2025.06.20 13:00 SHO 空洞做作的情感营造,让叔也算看走了眼。
长崎、夏天、死去的小男孩。但每个人都像被刻意写出来的人物。
曲折的巷弄,起伏的坡道,仿佛永远走不完的阶梯。倒闭的造船厂,复杂的人际网,长崎的夏日似乎要将每一个失心人融化。心因一场大雨死去,又在另一场大雨后活过来。了解人生有悲伤也有愉悦,但是如果去死的话也算不上什么损失。大人们都心如死灰,年轻人也浑浑噩噩。明里最印象深刻的一场戏:镜子的碎片带来伤口,也反射出光。光妹虽然只有接/送女儿两场戏,随心所欲来去如风的精神状态却是整部电影所有角色里令人最羡慕的🤣千言万语化成最后一句话:导演你是真的浪费卡司啊😓PS.千万别让伊泽彩织看到这部电影,否则高桥文哉小命难保(#^.^#)
#27 SIFF评委会大奖
东亚版海边的曼彻斯特…
哎我说什么好呢,就当买了个10分钟的见面会吧 / 原本打2星的,然后又想到因为这个票导致的番外比电影本身更好看改1星了。。
画面是美的,卡司是牛的,剧情是莫名其妙的,内涵是没有的
小田切让也老了,电影里丧子的情节和他本人的遭遇也是十分吻合了,颓丧的中年男人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脆弱和无助,但不论是暴雨还是烈日,都一样会嘴里叼着一根烟,左手插进裤兜里走在空无一人的「ろじ」上。外甥女和他微妙的情感传递让我想起《完美的日子》,而丧子以及丧子冲击到他与妻子的感情让我想起《驾驶我的车》。(27 SIFF / 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
有几处非常使我愤怒,优子要从聚会上离开的时候(前提是本片的少女心绪铺垫和表演得并不充分,所以看起来就有一些性别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就是任性爱生气缺乏理智的感性的处理),七绪来劝她,七绪之前在职场还曾照顾她,这里的一个基本作用也是,但其间发生了优子和立山的事,这里优子有一句台词,我觉得不一定非得要写,但是它写了,我认为这是纯纯的想着法子厌女,即她要指出七绪也喜欢立山这层关系。同理让优子去大吼舅妈属实没什么道理,人家舅妈在你刚来是也照顾了你。更别说优子和立山的做爱的情节了,全片无处不在的厌女倾向,让人观感上讨厌,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说一个失败男人的故事,我觉得别矫情了。而且最基本的舅父和侄女的关系也没有搭建得十分成功,住在一起聊聊天这就可以?两人的表演都很独美,各演各的。全片唯一看点是满岛光的表演。
大家都是缺了些什么的人。雨下了,隔天太阳也会出来,少女来了又走。他如日复一日,走回老房子,路上买了一包烟。谈不上什么治愈,只多了一顶草帽,陪彼此度过了一段时间。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但我还蛮喜欢的。宛平剧院 2025.6.21 SIFF
炎炎苦夏,珍惜那些仿佛饮露止渴的时刻
长崎背景,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期有些语焉不详。比起说它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这部电影作为戏剧的象征符号意味更强。上一代人遭遇的原爆和战争创伤,终究会被一场迟来的雨水冲刷,时间和另一代新人会刷新掉上一代人残留的记忆。隐约感到这样的寓意,只是故事沉浸在符号化的表达里,叙事并不够流畅,小田切让饰演的主角小浦治的人设也不讨喜。电影经常停滞在一些莫名的纠结点之上,来回反复也解不开,然后毫无预设突如其来了一个关键情节点,并没有面向观众清晰可见的角色意图,令人觉得是创作者非常任性的个人创作。
2025.6.20上海国际电影节,见到小田切让了,乐观是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伤害他了
上影节第六场,挺喜欢的,很《西瓜》,能不能再写个剧本让小田切上、松隆子、满岛光同时出现在电视剧里
中年丧子的男人,还有一个频繁出轨身边朋友的妻子,最后工伤还少了三根手指。你说他倒霉吧?好歹,那年夏天,因为侄女的到来,获得过短暂的慰籍。
他的世界时间停滞了,而其他人都在向前走。当妻子也终于决定放下过去向前走的时候,他终于坏掉了。他执拗地用语言暴力想要留下些什么。——上影节见到小田切让了,有生之年呐。
一星半。改编自同名舞台剧,失去幼子的父亲,不得不与外甥女共住同一屋檐下,各自的生活都是如此无奈。影片在形式上脱离了舞台效应,大量场景使用固定机位,通过焦点的变化表现角色间的情绪,但整体拍摄效果更像一出松散的日剧,处理得太过平庸乏味。
很奇怪,每个人的情感发展都有一丝合理但又很怪,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女孩子的性生活总是伴随着自我探寻和别的意义。
两星都嫌多,难看,难看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