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恋哥》这个题目就让我楞了半天,人家叫“恋歌”我能理解,你这个“恋哥”,意思是“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就感觉很奇怪啊。
我一直想不通,包贝尔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资源,一直能够做男主,坦白说他的演技真心不在线。
这电影里也是一样,于铁的本质是个善良的混混,那必须要有混混的行为习惯,追姑娘的时候,看不到他那种混混的霸道。
我认识的混混,虽然本质上对人不错,可他不论如何都不会对一个姑娘像包贝尔饰演的于铁这般模样,这是完全没有体验生活啊。
从故事上而言,没有真正让人觉得入戏,而是一只停留在那种表面化的故事情节。
演员努力在哭,但就是氛围还没有到啊,尬!
作为一个纯正的东北人,离开家之后,我才发现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爱这里冬天皑皑白雪,我习惯了凌冽的寒风,在交谈时我会刻意克服口音,但是真正听到别人说,又是那么的亲切,于是我点开了这部电影,于铁是一个有着成为古惑仔梦想的职业讨债人,用他老板二条的话来说,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就是心太软,他会在意哥哥理发店门口那坏掉的旋转灯柱,他会在意父亲的腿抽筋,他过着快意江湖飘忽不定的生活,这次的收租对象有些特殊,是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 ,欠债人的女儿进来了,和金佳丽的相逢,对于于铁而言,就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了,知道了她的工作单位和她家的情况,于铁开始了追求模式,中间不写了,累了,在于铁的病床前,金佳丽读着漫画,只要生命之核没坏,我就可以不断的重生,很幸远,刚才我听见你说你爱我了,我也很爱你,于铁用余生去追寻的那一句我爱你,他听到了,大哥和嫂子平淡的处理着于铁的后事,大哥嘱咐嫂子要把礼金要存到银行里,吃一点利息,日后好还人情,一个快递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是于铁给他们理发店买的灯管,大哥哭了,我以为大人是冷漠的,麻木的,不是,不只是小孩子会难过,大人也会难过,时隔多年,金佳丽还带着于铁用金链子换的那块表,来到墓地,给他带来了烤串、哈啤,两头大蒜,就如多年前,他们第一次“约会”,在烟雾缭绕的烧烤店,于铁让她扒头蒜。
故事节奏还可以,但是并没有很深刻的东西在里面,或许是我没看出来吧,但是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死亡,在死亡面前,人是那么的无奈、渺小、苍白,于我们而言,小人物的死亡又是那么的孤独,有几人会记得?
家人们伤心后还要继续去生活。
故事是好故事,一段遗憾和悲伤的恋歌。
于铁,一个重情重义的催债混子;金佳丽,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孩;于铁费尽心思终于追到了喜欢的女孩,差一点就可以结婚了,可惜男人入狱,又因为脑瘤离开了世界。
既感动于铁对金佳丽的感情,又为他们的结局唏嘘不已,明明他已经很努力地为他们的未来在努力。
那张被彩笔描画的日历,成了两人最好的联系。
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要坐牢的时候,忍痛和她说分手,那双被血染红流泪的眼睛让人泪目。
于铁父亲即使神志不清,依然还记得儿子说帮忙照顾女孩的事;于刚哭着说“我没有弟弟了”……一切时间长河往前行走,于铁留在了和金佳丽预定领证的第一年,他们没有未来,只有一生。
在所有可遇见的未来,于铁不会是金佳丽的归宿,遗憾的恋歌是不是一定要有人以生离死别做序呢?
八零后看着想起了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要账的街溜子就这样,还是很接地气,痞里痞气看着意气风发,小包确实颠覆了我对他演技新认知!
主要里面的配角个个演技爆棚!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个人喜欢包贝尔上半部的演技,这种痞气演的很真,很多人都说盗版抄袭,我不这么认为,故事是一个故事讲的人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
这一部电影有天若有情的感觉,跟90年代的香港片非常相识,于铁的感性,对兄弟情两肋插刀,对亲情心怀感恩,对其他人留有余地,人都是感情的动物,每个人也会被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动的。
都是现实的写照。
遗憾的是,后面两个没能一起去香港,如果能一起去,坐在维多利港一起看风景,我相信这是更美好的结局。。。
我感觉这是一部挺好的爱情电影,也不用说这个翻拍那个不专业的,它能给大众带来共鸣那就是一部好电影,剧中对当时年代哈尔滨人生活的还原非常好,看的时候也让我想起以前家人们在哈尔滨生活的点点滴滴,另外剧中男主包贝尔对爱情的态度我也很认同,是个男子汉,其中有几个片段我也很认同,当得知自己活不长以后没有告诉亲人和金佳丽,还有金佳丽说过完年我们去领证,包贝尔没有回复,过年抱住哥哥说新年快乐,得知父亲腿脚不好,买钙片给父亲,最后给大哥买的灯箱,给病床上的老丈爷买裤衩,我感觉整部剧除了爱情以外,其中还描述了很多亲情,一部包含爱情和亲情的电影,这难道还不是一部好电影嘛?
那时候东北人过年有说新年快乐的吗?
都是过年好!!!!!!!!!!!!!!!!!!!!!!!!!!!!!!!!!!!!!!!!!!!!!!!!!!!!!!!!!!!!!!!!!!!!!!!!!!!!!!!!!!!!!!!!!!!!!!!!!!!!!!!!!!!!!!!!!!!!!!!!!!!!!
这部电影相对于电影来讲情节很平淡,但相对于我们周边的生活来讲,这情节和故事都是至善至美,是平淡的生活中我们所向往的,想拥有的,是平淡的故事中最美的。
铁哥在收债的过程中遇到了父亲欠债的佳丽,是一个有感情的小痞子遇到了一个高冷的穷姐姐,铁哥虽然是个痞子,但他的生活是温暖的,有重感情的兄弟,有xu 叨的哥哥,有善良持家的嫂子,有贴心的小侄女,有护着他的老爹,他不咋地,但他的周围是温暖的。
佳丽虽然是个美女,但她的生活是冰冷的,父亲是个赌徒,母亲也早逝,她缺少关爱,想远离生活的地方,虽然漂亮,但没有感受到过真正的温暖吧,以至于父亲是个赌徒,没有给过关爱,但那也是唯一的亲人。
铁哥的感情是纯洁如雪的,他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任何顾虑,一心一意的去追佳丽,最终是温暖了冰冷的佳丽。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来了,兄弟义气,加不治之症,铁哥想用玩事不恭去让佳丽死心,但佳丽一生只遇到过这一次的温暖和关怀,又怎会辜负......电影平淡,但感情是真挚的,包括爱情,兄弟感情,义气情义,对老人的孝心,对后辈的关爱,这些情义都有,都是真挚的,没有任何的龌龊,所以是让人向往的。
我也曾这样的追过一个女孩,她也曾真心的爱我,但最后我们却因为工作没有在一起,想想真是可悲可怜。
我想我追的也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只是生活更真实,我们太年轻而已,如果是现在,我们肯定不会这样。
我曾经追的就是我想追的女孩,最后是我松动了感情才会没有在一起,我想去追回来…
上一个包贝尔演的电影,我就说,包贝尔的资源,他应该做发行,能人所不能,他不适合演戏。
看着了这个电影,我有点明白了。
他还是有难处的。
好像翻拍韩国电影这档子事是让包贝尔承包了。
那真是骑虎难下。
首先,我盲猜一下,如果包贝尔拿下了所有翻拍韩国电影的一手资源和渠道。
那真是塞翁得马,嫣知非祸。
本来像我说的,如果用这些资源做发行和出品,不但不用挨骂,还可以挣钱和得名。
但是现在我看出来了。
如果包贝尔不自己出演自己的电影。
那好容易拿到的渠道就得为他人做嫁衣。
自己反而费力不讨好,演了又是费力又挨骂,这真是难受。
说到电影本身。
无论是对比韩国版还是台湾版,都是胡闹。
但是我打二星是有原因的。
这多的一星,是我看到包贝尔在邮局写字的特写。
字写得特别的丑,可能不是包贝尔本人写的。
但是这算是尊重剧情人设的细节。
就为这很丑的字,多给你一勺。
其实演的都还可以,作为翻拍也算及格,就是宝贝儿不够阳刚一些,少了那点雄性荷尔蒙,比至少市面上90%的国产片要好。
女主颜值真高,哈哈。。。。。。。。。。。。。。。。。。。。。。。。。。。。。。。。。。。。。。
140个字打不到了。。。
不想打了。。。。。。。。。。。。。。。。。。。。。。。。。。。。。。。。。。。。。。。。。。。。。。。。。。。。。。。。
印度史诗级大片,导演看起来挺有野心的。但拍得感觉还有点缺经费的样子。
挺好的,比第一部的节奏好很多,故事虽然比较意料之中,但反派女主的塑造算是比较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