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差,拍摄差,什么都差,在电影院看连激情片段都被CUT了!
毫无看点……战斗的过程拍的像MTV和 游戏一样,引人发笑。
《孤胆义侠》影城的宣传语是“本月惟一进口惊悚大片”。
措词真的很……体面。
惊悚么?
我确实被吓到了,因为电影中经常突然出现一些奇怪的声响,或者让怪兽陡然跃上银幕,这样低级但永远有效的吓唬招数。
情节呢,更是老套得彻底。
关键是明明讲的“孤胆义侠”,结果消灭怪兽的根本不是男主人公,而是另有其人,他孤身一人,胆大包天去炸死所有怪兽,舍身取义,真是侠之大者。
所以电影放到他牺牲就结束了,至于男主角呢?
带着女主角在这个城市穿行,城市已经疏散成为一座空城,这时怪兽的喘息传来,银幕上两人一回头、惊恐……结束,难道还要拍续集?!
不过我想这还不是最吓人的,最吓人的是电影配乐,你大概从没有听过这样丰富的电影配乐。
不必遵循风格,完全服务于剧情。
当面临歼灭任务时,是激越的进行曲;当枪杀怪兽时,是激烈的摇滚乐;当男女主角上床时,变成了浪漫的抒情歌……真是丰富呀!
中间摇滚乐射击那段让我笑得憋不住竟然掉到椅子底下了都。
周围观众一直围观我笑得整排发颤。
颤了足足五分钟。
喘不过气儿锻炼腹肌。
太雷人了这片子。
烂到极致啊。
只管追Tara看的。
尽管看前已发现,此片总体得分很低。
就感觉来说,没大亮点,除了提及失落了的阿卡尼文明外,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各方面都很一般,根本没吸引力。
难不成,是也想造出类似《星际之门》的效果?
因为所谓“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彼此间存在联络之门”的概念,和“星际之门”足够雷同了。
再看那结局,似乎如果反响足够好些,还真可以指望些续作或衍伸作品之类?
……另外叙事不够明了。
教授不惜以孤儿们的性命来进行研究,又试图打开“门”,其目的何在呢?
别说仅仅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终也没解释有关研究内容及后果,为何一直被封锁。
还真妄想着“且听下回分解”?
影片原名《Alone in the Dark》,可似乎也没凸显出谁到底孤单了,难道是指那独自研究着的教授,他一人?
……Tara此片中的表现很平淡,似乎什么个性也没有。
不过也没办法,剧本本就缺乏张力,还指望演员怎么样?
Slater不也没出什么彩么。
看了半小时,实在扛不住了。
按了pause,上豆瓣,瞧一瞧这导演是何方神圣。
看了大家的吐槽,又好奇心起,于是又按play。
话说这片由游戏改编,真是不假啊。
配乐真正是不拘一格的。
剧情和特效神马的做得还真是游戏感十足,搞得我直想用鼠标框选屏幕上的怪兽啊。
另外,我非常想知道,给这片打了5星的,是哪些大神,对您的抵抗力仰视中。
这心理是不是太阴暗啦?
看过这部电影的预告片,觉得还不错。
了解这部电影的背景,是我喜欢的那种。
昨天,认认真真的看这部Alone in the Dark ,边看边叹息。
一部这么好的题材就这么被糟蹋了。
我不知道是因为导演差还是编剧差。
整部电影没有一点悬念,平淡平淡,没有高潮。
讲故事的手法是如此低劣。
没有任何技巧的讲故事,按理说这样更能使读者理解故事的内容,可惜的是就这样平铺直叙,他都没有把故事讲清楚。
黑客帝国或者cube那些电影虽然故事也比较羞涩难懂,但那是别人的风格嘛!
说白了,Alone in the Dark唯一的卖点就是故事的背景,很奇特。
因此,这部电影只要把故事讲清楚了,就不错了,如果能用点讲故事的技巧,再加点特效,那么就非常好了。
我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
就算他的《死亡之屋》,那么垃圾的电影,也比这部好点,至少那部摆酷场景不少。
Alone in the Dark,除了那几只怪兽,就没有一点特效了......太令我痛心了,因为我也算个特效爱好者。
没情节,有特效,够cool,我就能喜欢。
更令我想不通的是Alone in the Dark中途居然穿插了一段完全没必要的床戏!!
这简直是在降低这部电影的品味。
导演已经没有自信到需要靠这个来吸引观众了?
床戏就床戏嘛,但是拍的一点没有那种情调,也没露点......(难道我看的是剪辑版?
^_^)关于电影的结局,我当时就想,这么平淡的电影,如果结局能非常出色,那么整部电影都会得到升华。
我也特别担心,千万不要是那种恐怖片(虽然Alone in the Dark算不上恐怖片)贯有的结局。
您就不能来点新颖的啊!!
结果,我吐了。
结局仍是那么俗!!
怪物从后面扑向以为逃脱生还的主角们,然后黑屏,剧终......其实呢,Alone in the Dark也有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片尾!
这是我唯一一次把电影的片尾坚持看完的。
就在上段话我提到的那个词"黑屏"之后,片尾曲响起!
那个女声多么像nightwish的主唱啊!
高昂,穿透的女声!
一定是nightwish,一定是nightwish!
我坚持盯着一行行上升的黑底白字,搜索nightwish这个词。
到了最后,终于看见了:"WISH I HAD AN ANGEL"Performed by Nightwish
德裔导演乌维·鲍尔2000年凭借《假装神圣》从欧洲杀入美国,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是恐怖题材的故事,《黑森林》中,他因将人物所处的立体空间与影像营造出的复杂情节有效地结合,而大获好评。
另一部根据世嘉街机的一款流行游戏改编的《死亡之屋》虽然在上映之后受到影评界和游戏迷的双重唾弃,但仍然赚进了不菲的利润。
显然,鲍尔从中探索到了在好莱坞迅速上位的一条“捷径”,即将于本周五上映的《孤胆义侠》,依然融灾难动作、恐怖惊悚等好莱坞商业元素于一体,再加上吴宇森爱将克里斯汀史莱特的动作打斗场面,相当抓人眼球。
如果用商业片的眼光看待《孤胆义侠》,会发觉这部影片其实还不错:光影变幻的炫酷剪辑、火爆的爆炸特效、许多有意思的道具设计,还有凶恶的怪物异形。
片中怪兽的样子很奇怪,酷似《侏罗纪公园》中的剑龙,又有点像“异形系列”中可以变身的“幻影怪物”。
片中最吓人的镜头是,在空旷的场地,硕大的怪兽突然出现在毫无防备的人们的身后,瞬间将利爪插进其胸膛,随之整个城市都被黑暗笼罩。
虽然影片对怪兽肆虐的画面并没有给出多少正面特写,但沙下穿行、惊悚偷袭等场面已将该片的灾难气氛渲染得惊心动魄。
在视觉效果上《孤胆义侠》是充满说服力的,至少有自己的专属风格在里面。
影片最称道的在于场景的处理,深入底下几百米的矿坑和黑暗世界设计得非常真实可信,神秘异形在矿井、墓道中攻击士兵等几场戏非常刺激,与此片的2000万美元投资相比已属相当超值。
另外该片的武器也做的不错,男主角克里斯蒂手里拿着的枪看起来很有分量,应是经常在007系列电影里出现的点44麦格农手枪。
不过说实话,《孤胆义侠》虽然宣称主打惊悚牌,它的招牌还是好莱坞擅长的特效和动作,如果倒退五六年,它应该算是一部佳作,然而在观众们一次次被先进特效所震撼之后,早已经审美疲劳了,能吸引观众进场的卖点应该是《孤胆义侠》为国内首部公映的异形电影,带着向曾经无比辉煌的异形电影时代致敬的心情进场观看,算是不虚此行吧。
被阉了的片,无剧情无逻辑,就靠声音吓人。
浪费钱浪费时间去电影院看,还不如去看雷人《七龙珠》。
难得去看一次电影,竟遇上了这片。
不过他的海报宣传语竟跟某人曾经写在空间的雷同:我们脚下的,究竟是些什么?
囧
好日不进电影院,一进酒触礁了!
冲着场面,冲着特技去,但是....由始至终都想发笑。
不知道是不是资金问题,导致导演表达不了原来想要的效果,感觉很山寨!
就是它很想扮一部荷里活大片,但是很努力向上爬的蜗牛却在慢慢下滑。
所谓的大场面很搞笑,煞有其事,设备齐全,但看上去就是不顺眼,就好像现今小朋友的玩具,做得很真,你会惊叹它的仿真程度,但是一看就知道它是玩具!
最搞笑事部队的演员,神情很好,紧张两个字凿在额头上了简直!
看到他们神经兮兮那着重型机枪左闪右避,很过瘾,表演太夸张!
另外,也盛赞一下广电局的剪接,实在太有技术了,令这一部笑片增添喜剧效果,完全不知头路的场景转换,看得人发笑!
首先要说的是,《孤胆义侠》这名字虽然听着挺新鲜,却并不是新片,古老程度可以追溯至2005年,不相信的话有影片里男主角使用的蓝屏翻盖手机为证。
估计是原来的名字《鬼屋魔影》在国内比较犯忌讳,所以引进的时候换了这么一个中国味十足的片名。
而且本片也不属于每年20部的进口分账大片之列,而是“批片”,具体意思大家不必深究,简单理解为“以批发价引进的片”就成。
正所谓便宜没好货,批片大部分都是美国人眼中成本低、票房差、口碑烂的货色。
不过中美观众的欣赏水准和习惯不同,美国人觉得烂得未必不适合中国人观看,而且引进批片的国内片商眼光都比较贼,对国内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兴奋点摸得比较准,因而屡屡实现用几万美元引进的批片,创造出数百万、乃至过千万人民币的票房佳绩,近几年的《预见未来》、《乱战》、《汉江怪物》都是批片中的票房英雄。
综观这些批片的类型,基本上都是惊悚、动作、灾难、科幻这几大类,不管故事好坏与否,火爆动作场面的水准和质量都比大部分华语商业片要强,而大部分中国观众进影院就是为了享受视听刺激,所以这些美国烂片在国内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怪了。
具体到《孤胆义侠》这部影片来说,你可以有许多理由说它烂,比如说本片改编自同名经典恐怖冒险游戏,却无法营造出游戏浓郁的恐怖效果,绝对是糟蹋经典。
再比如说剧本不知所云,本来就是个打怪物的简单故事,还非得跟史前文明、政府的秘密计划以及男主角的童年往事扯上关系,结果这些伏笔直到结尾都没有交代清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就拿那个研究怪物的教授开说,开头还表示自己的研究是为了拯救人类,怎么到了结尾就变成放怪物杀人的幕后黑手了?
片中的演员也谈不上有什么表演,无论好人坏人都如木头般僵硬乏味,人物关系也相当老套程式化,彼此之间毫无火花可言。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抛开故事、结构、表演不谈,单论动作场面和惊悚效果,本片唬住中国观众还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像这种主要靠动作戏吸引人的好莱坞商业片,故事和角色差一些、简单一些,反倒利于中国观众理解剧情,分清好人坏人看他们打就是了,不需要把脑子费到认清角色和理解剧情上。
而且本片涵盖科幻、动作、惊悚三种引人元素,十分利于视听效果的发挥,动作戏的量又足,每隔十分钟就有一场打斗、追逐或恐怖场景,还有男女主角的床戏奉上,从头到尾都不会让观众感觉冷场。
其中,怪物从黑暗中现身杀害博物馆警卫,成千上万的怪物从洞穴中涌出,在大银幕上看绝对能把观众罩进惊悚氛围里。
最精彩的当属打怪场面,人类军队不断怒射的枪口火光和弹道在黑暗环境中激烈地闪烁,而怪物就在明暗之间忽隐忽现,镜头伴随着重金属摇滚乐的震撼节奏,流畅凌厉地快速剪切,视听效果相当刺激过瘾。
本片“大名鼎鼎”的导演乌维·鲍尔实在值得向大家重点八卦一下,这位德国导演的名气不是来自拍过什么名片佳作,而是因为一贯只拍烂片不拍好片,屡屡糟蹋经典游戏,在10分为满分的IMDB网站上,他所有的作品一直都在1分和2分之间的最低位徘徊,因而令广大西方影迷“刻骨铭心”,为其送上“地球上最烂导演”的称号。
最神的是,这位老兄始终坚持不懈地拍烂片还始终有人找他拍片,以平均每年一到两部烂片的速度不断推陈出新,也算是世界影坛的一大奇观了。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乌维·鲍尔十分不满烂片导演的名声,于2006年向全球影评人下挑战书,邀请动不动就在文章里写“想把他痛扁一顿”的影评人,真正在擂台上一决高下。
最终,在600名现场观众的注视下,拥有10年业余拳击手经验的乌维·鲍尔,在拳台上将4名“为民请命”的影评人像打沙包一样痛扁,直到他们主动投降认输,算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被影评人痛骂过的电影导演出了一口恶气。
如果大家对此感兴趣的话,只要在google上键入“Raging Boll”(愤怒的小宝)搜索,就可以找到这段影史留名的拳赛视频了。
(文/列文)
拉丁民族的强项,前面还有点吸引人,到开始讲科技时就有点闷了。各个人物分散都讲到了一些,最后反而有点像赛季总结。
我的小飞侠 永远的46
没有人会永远赢下去,但瓦伦蒂诺的光环永远不会褪去,当罗西在杜卡迪度过糟糕的两年后再看这部片子,我依然会相信重回雅马哈的“小飞侠”!希望这部电影不要成为rossi王朝的谢幕。怀念西蒙切利
来看伊万的 顺便看看摩托
原来不知道旁白是谁23333
完全就是46万人迷个人纪录片嘛。我还挺喜欢99的。认真,努力。Rossi即将离开的时候也为老东家赢了最后一场比赛,离别信自述好感人“当时我跟我的M1车首次在威肯的草地上接吻,它直直地看着我,对我说'我爱你。'”。"How many races?how many championships can he win...but every year you push ur bike and ur body to the limit,U push ur luck to the limit as well,U cant be the fastest forever.and when the red lights go out,nobody's looking back,the past is behind you. and there's only one question'WHO‘S FASTEST NOW'”再看一遍开头继续看前篇去了。
4岁就开始练起,我是没机会了 :)
开头那段超车真是太精彩,可惜我一直找不到全场的视频,sad…而且这里Rossi那段采访也好帅好可爱!
伊万旁白声音好听了….听他说话是享受
这其实也算粉丝片吧?
本片是2003年《Faster》的续集,原班人马回归,拍摄于2009年到2010年赛季的世界摩托车锦标赛,全面回顾了MotoGP的历史和展望未来,还有当时赛季的各种车祸事故,以及瓦伦蒂诺·罗西的家乡和现在,很多观点的重复虽详细却也使影片显得有点繁复,而如今MotoGP的冠军也早已是澳洲的凯西·斯通纳了。★★★
罗西,我为你陷入疯狂!我要和你舌吻!
我觉得摩托车跟汽车的参与感,速度感,操控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猴王罗西是motogp里的传奇。
当红灯熄灭,没有人会回首,过去已成往事,眼前只剩一个问题,谁的速度最快?
玩命的都好看
在线朱军画质链接http://www.acfun.tv/v/ac413150_2
所有人总是关心,谁是现在最快的?好想我的摩托车啊……
时速一两百码摔下来,看着都可怕,真是玩命地开啊
VR46 and MotoGP.
罗西!和我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