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孤岛终结

孤岛终结,岛(制作名),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主演:田多多,廖浠,李磊,邱睿,杨蓝,姜爱榕,傅凯伦,周优凯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孤岛终结》剧照

孤岛终结 剧照 NO.1孤岛终结 剧照 NO.2孤岛终结 剧照 NO.3孤岛终结 剧照 NO.4孤岛终结 剧照 NO.5孤岛终结 剧照 NO.6孤岛终结 剧照 NO.13孤岛终结 剧照 NO.14孤岛终结 剧照 NO.15孤岛终结 剧照 NO.16孤岛终结 剧照 NO.17孤岛终结 剧照 NO.18孤岛终结 剧照 NO.19孤岛终结 剧照 NO.20

《孤岛终结》剧情介绍

孤岛终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前往半人马座行星系统的“彼岸”工程是一次赌博般的探险,而这几乎已经失败的旅程最后却成为了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但是“彼岸”工程的成功与否,却全部系于林夏独自一人的孤岛之旅。这座充满回忆的孤岛,尾随而来的黑衣人,只有24个小时,疲惫的她如何拯救这个被超新星爆发定格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混世四猴:神猴归来西游降魔篇花非花达科塔奇思妙探第一季天职99.9:刑事专业律师第二季姚明年心智游戏一夜未了情坐火车旅行夜半凶铃真相关中枪声我们关系的基础知识山菊花恐怖雨林古畑任三郎凶手是大使阁下巨轮生活大爆炸第六季编剧情缘六天托芙的房间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一个父亲的寻肝之路空军一号坠落麦积山的呼唤随机暴力行动幸存者喜欢你是你

《孤岛终结》长篇影评

 1 ) 被这部电影震惊了,感觉国产科幻片有希望

今天讲讲这部独立制作的科幻片。

它的来头不小。

入围科幻届竞争激烈的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入围第五届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情片奖;入围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项。

还有不少荣誉就不一一介绍了。

《孤岛终结》是一部网大。

但是“网大”就等于烂片吗?

很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这偏见并不奇怪。

因为在国内网大充斥着太多浑水摸鱼者、投机取巧者、粗制滥造者,太多厚颜无耻的蹭IP、打情色擦边球、妖魔乱舞的辣眼作品。

不过网大真的不只有烂片,美国的Netflix有很多精良的网络电影、电视作品,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还讨论过网大到底算不算是电影的命题。

如果都是粗制滥造,网络电影也不会撼动院线。

就网络电影而言,它们使院线媒介产生的恐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些质量不输院线片的作品。

而国内也有不少优质的网大作品,比较著名的《老男孩》,动画电影《星游记之风暴法米拉》豆瓣评分8.4,之前介绍过的网剧《杀不死》两个月后评分依旧坚挺在8分以上。

所以好的作品与从哪里出品没关系,关键还是本身的质量。

《孤岛终结》就是接近这样的一部作品。

影片只有两位主演角色林夏和致远。

女主林夏是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男主致远是从事太空探索的研究员。

故事背景是近未来的世界末日,一次超新星爆发导致核辐射,地球上的人类最多只能生存8个月。

人类生存的希望都寄托在人工智能超级电脑TESS的身上,然而TESS却似乎让人无法捉摸和掌控。

林夏带着TESS在最后的二十四小时里展开了对整个人类的救赎。

虽然牵扯到全人类的命运,但《孤岛终结》中完全看不到个人英雄主义。

影片讲的是实实在在的硬科幻。

片头引用的这段阿西莫夫的名言非常具有启示性,这不仅是对于剧情发展的暗示,勾起了电影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

其中很多原理都是基于基本的科学精神,并非天马行空的幻想。

这种基于现实的严谨态度正是一部硬科幻最需要的科幻精神。

《孤岛终结》虽然没有很多预算,但每分钱的特效都花在了刀刃上。

超新星爆发、极光、末日景象,在不多的特效镜头中,影片都全力以赴,没有用五毛特效应付了事。

比起那些用五毛特效操着两亿美金新的“道具科幻片”,《孤岛终结》非常良心。

特效不过是辅佐剧情的一种参考,真正科幻片哪个不是故事为王呢。

影片的故事给观众留足了有深度的思考空间,人的生命能否量化、一个人的生命和十个人的生命哪个更加珍贵等等。

它没有选用宏大的科幻视角,而是单纯从女主角林夏的角度将末世氛围一层层展现出来。

拯救世界的终极命题并非影片重点,片中更多从情感的角度,从男与女,事业与爱情,真理与现实等各种角度去将这个故事的世界观侧面地表达。

这点与诺兰的《星际穿越》很相似,虽然有听起来很高端的虫洞、四维空间等等名词,但影片最想表达的还是一个“情”字。

《孤岛终结》虽然引用了前沿的科技名词,双线叙事和时空闪回等比较烧脑的表现手法,但整体还是一个比较易懂的爱情故事。

文章在前面提到了,《孤岛终结》只能算是接近优秀。

影片存在缺陷,爱情戏暴露了第一次拍剧情片的导演王人超对节奏和台词的把握不足。

出身工科的他对硬科幻环节的设定讲解非常流畅,但在男女表白的情节上还是少显稚嫩,对白有点出戏。

宏大场面比不上《星际穿越》,故事的成熟性也达不到《彗星来的那一夜》精致。

但是在语境上天然存在违和感的国产科幻题材敢于拍出这样一部作品,我觉得值得肯定。

尤其《三体》和《北京折叠》连续两年拿下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更多的中国科幻文学和科幻作家进入世界科幻领域的视野,明年因为《三体》电影版的出现也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此时的《孤岛终结》为未来的中国科幻类型片开了个好头。

知道电影成本的时候我惊呆了。

7万。

7万块,连请那些一线明星的二胎都不够。

但王人超完整地拍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为了节省预算,王人超身兼数职。

导演编剧都亲力亲为,片中的人工智能TESS也是由他配音,甚至影片特效都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导演独立完成的。

《孤岛终结》的表现受预算和人力限制,但这并不能阻止梦想家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对宏观世界的思考。

低成本的好处是导演有着对电影完整的掌控,低成本更能发挥想象力。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成本6000美元,豆瓣评分9.0;索德伯格处女作《性、谎言和录像带》成本120万,拿下戛纳金棕榈;昆汀惊世骇俗的《落水狗》成本150万,大获成功才有了后来的《低俗小说》;同为低成本的《孤岛终结》让我对国产科幻片有了更多期待。

影片拍摄困难重重,为了降低预算导演把故事设置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岛上。

不过开拍前导演几乎放弃了这个项目,因为一个新发布的预告片——韩寒的《后会无期》也选在了这座小岛上。

王人超没有放弃,克服了艰苦的条件(岛上每次步行到选景地需要2小时),利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将《孤独终结》独立制作完成。

大部分演员都没有表演经验而是亲戚朋友前来客串。

回报最终还是来了,王人超也被吸收到“微光计划”,接下来还会有第二部同样关于科幻的作品《深空法则》问世。

王人超说过一句话。

“当我们努力创作出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世界会看到的。

”极低成本,0明星加盟,科幻类型片并不热门,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导演拍出了自己想要的。

就算无人问津,但再小的闪光也发着光。

我欣赏王人超对电影的坚持。

— END —

 2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小的时候,我去过上海的海边。

从来不是想象中的碧海蓝天,也没有阳光沙滩。

那里只有无尽的灰暗,阴云密布,海天在视线的尽头相接,延伸到很远。

比人还高的芦苇,在阵阵海风中东摇西摆。

道路尽头,空无一人。

影片一开头,导演就还原了我的记忆。

色调压抑,手持摄影机的晃动本是无奈的经费限制,在这个末日的故事里,似乎也并不显得十分突兀。

在全片情感的表现上,简洁而克制,细节功力十足。

比如女主姐姐的死,比如行人的突然倒下,比如只用声音交代背景的广播和领导,比如远处陆家嘴标志性三建筑冒出的滚滚浓烟。

主角人物的刻画也很棒。

尤其是回忆与现实交织的部分,女主由一个直率天真而带着几分倔强的典型理工女,一点点变得成熟而理智。

可以体会到压抑着的感情的阵阵涟漪,连说话的语速都变慢了。

带着上海口音普通话的人工智能Tess, 后来知道是导演自己的配音,细听,很有趣,带着宠溺的语调,又有几分神似着机器人马文的悲观。

一个爱思考的叨逼。

至于男主,偏弱,不谈。

七万的全部预算,够不上上海内环里次新房子的一个平米。

却成就了一部有着伟大精神内核的作品。

“心理史学”在台词里出现的时候,导演阿西莫夫粉的本质瞬间暴露了。

至于孤独的远征军,《三体》估计也被深度阅读过。

所以由衷的喜欢。

一个讲述孤独与别离的主题,一次关于冒险与取舍的思考。

结合着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的故事,也算是站到风口了吧?

哈哈。

一直觉得,最棒的科幻片就是你能从中看到现实的影子,体会到恒久不变的人性,却又隐隐觉得其中虚构的未来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虚假,思考过后,窥视世界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观测点。

导演已经很努力了。

《小径分叉的花园》告诉我们一个关于时间的谜语。

任何一段都可以成为这个影评的开头。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因为总有些东西能看懂。

每个人又都是一座孤岛,因为这世上永远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理解。

末日来临的时候,Tess计算出了人类最后的希望。

电影结束的一刻,我看到了国产科幻片的希望之火,星星点点,在暗夜的平原上,悄然放光。

 3 ) 软硬皆施的科幻佳作

小成本以及小故事并不影响其成为一部科幻佳作。

作为一部小成本作品,重要的就是把故事讲好,孤岛恰到好处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电影采用穿插叙事,手法很生硬,但是不影响故事的走向。

特效总体不错,唯一的遗憾和槽点也就是曳光弹的表现,实在太5毛。

从电影的内容可以看出,电影设定中有很多刘慈欣的影子(超新星等作品),但作品讲的不是科幻,而是科幻表象之下的人类自我问答,电影里的苔丝,代表着理性,而女主,代表的感性,这一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类情感。

硬科幻的包装,使得这部软科幻作品比起文字性的小说更具可读性和说服力,受众面更广,但这中表达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观看者的想象空间。

好在孤岛团队并没有偏离故事主体,去像一些小说一样,把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设想都以特效的形式给放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把注意力更集中于故事本身(小成本是弱势也是优势,哈哈)。

希望以后有更多此类的作品可以出现在我们的荧幕上,感谢孤岛给我带来的这个好故事。

 4 ) 很多缺点,但是还是如果你喜欢科幻,仍然强烈建议!

评分:7.5优点:在整部电影出场人物不超过8人(还包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姐姐”、“TESS”、“领导”),其真正有脸部镜头的不超过3人的情况下,竟仍然给观影人一种宏大的感觉,这不得不佩服导演,以小见到,以声音引导观众自行脑补的叙事能力,一个都没有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

缺点:这是有多缺演员和经费啊,女主演真的不好看啊,而且演技也真的一般啊!

摄影也是一般般,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DV爱好者的拍摄水平啊!

电影采用两条线穿插的线性进行,个人觉得对位一部剧情单薄,演技着急的小成本的电影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取巧方式,而且导演很擅长用小场景,小片段来隐喻大环境,地铁上戴口罩的女孩,患病的上级领导、从来没出场过的,先抗议后下跪的暴民,只有一句台词的姐姐,都给人一种大势已去的无奈,这一点,我觉得是中国很多所谓的电影导演做不到的!

 5 ) 原来中国人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一直以为只有美国人才能拍出这样的东西

我作为一个行星地质的研究人员,最喜欢的电影还是{星际穿越},首先这类电影是得有一定门槛的,中间的一系列知识或多或少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电影必须得严谨,我说的严谨不是各位说的剧情的严谨而是科学方面的严谨,比如杨幂演的一部电影{逆时营救}想学国外电影平行空间的故事,但是你的故事那个根本就不叫平行空间,是有悖科学理论的,再说说这部电影,首先它的科学内涵,超新星爆炸会发生咖玛爆如果你对准了它的发射方向的话,地球上的生命一到三年之类灭绝百分之九十九,如果发生没有办法预防,没有补救的办法,因为会损坏你的DNA,而且死去的时候都会极其痛苦,补充一下我们不能预测超新星的爆炸,因为它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有可能下一秒地球就完了,而且天空中每天都会发生超新星爆炸,只是伽马爆的方向没有对准我们而已,而且我们又证据地球上曾经有过生物的大灭绝是因为超新星爆炸。

不过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他对科研精神的描述,对探索未知的那种无畏的精神,一般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电影里有句话我特别感触,“人类要延续下去,必须有一部分人要有勇气牺牲去探索未知”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以前小时候我总是觉得我会老死,但是现在我真的觉得宇宙真的太不适合生命生存了,就算是地球,来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方式真的太多太多了。

就像我们检测到太阳的发射的中微子比理论计算的少了三分之一,这个数据一直不敢对外界公布,知道后来有科学家证实了那少的三分之一的原因,就比如2017我们第一次观测到了太阳系外的天体进入太阳系。

 6 ) 可以再等等的电影

的确是小成本,小到出了一点旅行费用(上小岛),两个演员和几个群众演员的费用,演员是生面孔,女的不漂亮,男的不帅,表演也没有出彩的地方,感觉很生硬,所以演员费用也低。

之后可能就是那点特效(手机),估计也不用花几毛钱的。

故事,也是有问题的。

尤其是关键的地方。

其一是说人工智能TESS,为了防止对人类造成更大的损害,所以,伤害了成千上万的人;其二是宇宙飞船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最终离开目的地,飘向无垠的宇宙。

应该说,在逻辑上是对的,因为这两个说法都基于现实的科学观点(甚至哲学理论、宗教理论)也支持。

一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而且越大的事,往往代价也越大。

要保护地球人类,必须要付出代价。

我们看到的只是有限的问题,但是要解决问题往往要看到更大范围的问题。

二微乎其微的错误,可以造成巨大的损害。

宇宙航行本身就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变数很多,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但是,恰好因为大家都明白,所以这两个问题不至于被忽略。

简单地说,人类评估人工智能,尤其是这种“会直接与人类对话”的智能,一问便知,一听就懂。

至于宇宙航行,大家更明白,我们之所以不仅需要计算机来操作,也需要人来控制飞船,就是因为机器可以迅速处理数据,而人类可以应对突发状况。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航天对接问题,飞行器登陆等都没有问题,就可以找到这种技术问题,恰好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说飞船出故障失控还可能。

当然,影片还是成功的。

因为首先,它恰好反应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核心: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两个科学发展的引擎:人工智能和航天技术(当然还是有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引擎的,比如生物工程,提升人类的能力;比如环境工程,改善地球生态;比如安全工程,防御外星入侵,星体袭击)。

人类为了延续和发展,和个体的“人”一样,都想子子孙孙,千秋万世。

人的智力和能力有限,所以其一必然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提升自身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智能体能,属于生物工程,需要基因改造处理科技。

但是我们对基因知之甚少,而且控制基因的能力还没有触及皮毛),因为我们都知道,信息掌握越全面,处理速度越快,我们就越可能找到最佳处理方法。

所以,必然要制造“TESS”这样的超级人工智能。

但是超级的人工智能,也有问题,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鄙视”“伤害”,甚至取代人类。

而随着地球自身的环境危机,还有可能存在的外来威胁,人类必须 “狡兔三窟”,随时准备迁移。

为了拓展人类的眼界和未来,我们也需要发展航天技术,去往更遥远的星空。

电影巧妙的地方在于,开始认为TESS背叛了人类,“彼岸”航天计划因为错误失败。

都是失败。

但是结果是发现TESS没有背叛人类,那么把TESS上传给“彼岸”航天飞机,这样就可以纠正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来地球文明虽然毁灭,但是人类的文明依然获得在外星球延续的机会。

感觉,故事还是太仓促点。

可以拍得更好。

也许导演没有资金,只能如此。

但是,我认为这也显得太仓促,太急功近利了。

为什么不学学卡梅隆,人家成功了,都可以为技术等上十年!

片中有些台词也有点意思,片中男主人公说了这样一句话:研究所里,研究过人类文明。

样本数量越大,结果越有意思。

历史上很多事情是注定发生,你会不会觉得我唯心主义。

其实这就是“到了一定范围,更大的范围,结果会逆转”的哲学观念(和真理跨出去就错误了相似)。

这种观念之所以被“肯定”,和科学家也会接受荒诞的理论和观念是有一致性的。

当然,这种观念其实很危险。

17.10.3

 7 ) (转载)在孤独中奋斗

《孤岛终结》,一部中国科幻独立影片,在12月美国加州福克斯片场颁奖的Raw Science电影节上获得了剧情长片银奖,并且是整个电影节评分第二高的影片,还得到了来自星云奖雨果奖得主,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邮差》、“提升”系列)的热情赞美。

同时还传来了影片入围2017年度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和2017年度伦敦科幻电影节的好消息。

科幻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不敢想不敢碰的类型。

每一部好莱坞的科幻大作,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峰,以天文数字般的预算以及令人惊叹的概念,横扫全世界。

也许在任何的电影类别里,好莱坞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挑战,唯独在科幻电影领域,至今独占鳌头。

一谈到拍科幻电影,电影人就摇头抱怨没预算拍不了。

事实是如此吗?

几年前的《月球》就很好地证明科幻电影并不一定需要上亿的投资和豪华的特效。

电影的本质还是故事本身,故事是否有趣,感情是否真切,才是电影成功的基石,而并非那些电脑特效和豪华的布景。

归根到科幻电影上,故事是否足够地科学严谨,足够富有逻辑,非常重要。

《孤岛终结》讲述的是一个末日的故事,但是对于连1万美金都不到的预算,连一场群演戏都拍不了。

于是导演用了很巧妙的方式避开了末世城市可能需要的大量特效,将主要的舞台搬到了一座小岛,而这座小岛恰恰是整部电影的缘起。

导演在8年前来到这个岛屿旅行,到了夜晚,因为远离城市灯光,整个星空非常清晰。

而那一晚,巨大的银河横贯天际,从天顶一直延续到海平面,当人在这样一幅震撼的场景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到渺小,对宇宙充满敬畏。

那时那刻,这座海中的孤岛恰恰就像孤独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地球一样,被整个宇宙所包围。

导演说,在那一刻,《孤岛终结》的故事就开始形成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向外探索和进取地脚步变得越来越受到预算和环境的制约。

于是就如同无数科幻作家所担忧的那样,人类探索的动力变得越来越不迫切。

讽刺的是,人类对于太空的大跃进,都发生在二战和冷战,也就是说,只有生死存亡才能激发出人类的潜能。

于是《孤岛终结》就设计了这一种极端情境,让人选择究竟是维持现状视而不见,还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任何一个理念都需要一个情感故事作为载体。

《孤岛终结》中就是林夏与方致远的感情。

当我们进入宇宙,距离上的尺度让所有我们熟悉的沟通方式全部失效,我们将被迫重新去适应以月甚至以年来计算的交流,那个时候我们将真正意识到“时间”这个敌人。

“时间”的存在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孤独。

这与我们当今社会越来越快的节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对于“时间”的认知,是阻碍大部分人理解真正科幻故事的障碍。

《孤岛终结》相对还是做了妥协,设定的前往半人马座A的时间是8年左右,而以片中的科技水平,其实需要的远不止这些时间。

但是8年的单程时间设定已经足够表达了,当你的爱人需要离开你将近20年时间去往遥远的彼岸,你将如何选择?

而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又将如何面对这个已经跃进20年的世界?

影片在很多方面其实都仅仅开了个头,比如人工智能博弈论,人性选择等等。

预算限制下,导演必须要放弃很多野心,来讲清楚一个基本故事。

更何况,《孤岛终结》原本是按照短片方向去写的脚本,只是有些东西必须讲清,才将时长最终拉到了60分钟,勉强达到了长片标准。

因此,作为长片入围以及获奖,实在是无心插柳之举。

尽管将影片规模局限在一个小岛上,这个包括了演员才只有7个人的小剧组仍然面对着无数的困难。

镜头是只有几百块钱的二手康泰时老镜头,使用的变形镜头在第一天就损坏了,以致影响了全片的画质。

没有多余人手携带和操作辅助设备,同时为了节省时间,只能选择手持拍摄方式。

没有任何辅助光源更是导致光线稍差便噪点爆棚。

与这些技术问题相比,更大的困难来自自然环境。

由于是在冬天进行拍摄,冬季海上恶劣的气候严重影响了拍摄进程,大风大雨,以及随时可能停航的渡船,无时无刻不在给拍摄进程添上不确定因素。

山脊上的十级大风以及冬季成千上万的蚊子,给这个本来已经精疲力尽的小团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影片的画质音质也许无法与院线电影甚至是一般的独立电影相比。

但是,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这群人对于电影的热情,以及想要表达的冲动。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获得执掌百万千万预算的机会,当你还没有得到那个机会的时候,也许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创造一个自己表达的机会。

孤独是对这个小剧组这段拍摄旅程的最好诠释。

就像影片的故事一样,林夏在这个小岛上,拼命地试图去拯救世界。

这个小剧组,也在这个远离喧嚣城市,远离电影圈的地方,克服万难,用仅有的条件,去拼命地完成自己的电影梦想。

当你们努力创作出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世界会看到的。

《孤岛终结》获得的一项项入围和奖项,是对这群人努力的最好肯定。

也许因为条件所限,你们只能表达出原有想象的10%,但是你们的努力和认真,连远在大洋彼岸的人们都感受到了,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而不断地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上坚持下去,相信你们能最终成为众多优秀中国电影人中一员,为我们带来不再被吐槽和谩骂的属于中国的科幻电影。

 8 ) 好看个屁,一帮水军胡说八道,片子太垃圾了,演技比东北小品还差,十分钟都看不下去了,果断删除。演技生硬,台词拖沓,剧本毫无吸引力。就这种水平的电影还得奖,瞎扯淡吧。

太垃圾了,无论是剧本,演员,演技,画面,编辑,音乐,都非常差。

首先演员就没找对,看了十分钟就看不下去了,硬着头皮看了半个小时,果断删除。

哪来那么多水军在那里胡说八道?

演技生硬,台词拖沓,剧本毫无吸引力,。

就这种水平的电影还得奖,瞎扯淡吧。

同样是低成本电影。

国外的好过十万八千里,国外的老片子《12怒汉》都比这个强一百倍。

至少我想看下去,有接着往后看的欲望。。

 9 ) 孤岛终结:一部值得支持的国产电影,但仍需进步。

特效不够好,影片对白太西方化了,也太文,没有普通人对话的感觉,有很多读起很美很有道理的关于人性啊世界啊之类的语句,但念出来就很尴尬,假如是一篇小说我估计会很棒,但还是支持这种全国产的独立电影,一下是剧情简介:原创的剧情简介,相关贴吧里也发过:女主是人工智能TESS的开发组长,一次事故中,未开发完成的TESS用一条游船的爆炸阻止了一个油田的泄露,保护了未来几百年那附近的生物的生命,却因此杀了500名游客,TESS项目扑街,同时男主是引力波通讯的研究人员,却参与了天朝第一次移民其他恒星系的旅行。

男主旅行中途,地球被超新星爆炸辐射到了(具体可以看刘慈欣的相关小说),所有人类面临扑街,开发完成的最强人工智能TESS表示人类没救了,并开发出了一种能暂时治愈的药剂,但会加速人的死亡,于是TESS在遭受人们的质疑的同时却被寄以厚望。

同时男主的飞船出了事故,无法到达目标恒星系,只能擦肩而过,于是女主用TESS计算,发现了可以拯救那些飞船的人的方案,于是她用剪切的方式把TESS发送了出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复制一份那么难,也有可能说我没看懂),期间遭到领导阻止,说你剪切走了地球怎么办,说不定TESS能找到拯救人类的办法呢云云,于是女主赶往男主曾今的引力波通讯台,赶路期间各种回忆,导致尿点很多,顺便干翻一名来抓她的黑衣人,全剧终。

 10 ) 国产低配版《月球》,力赞它的主题鲜明,勇于并努力尝试。

孤岛终结的精彩,在于国内有这样的一帮人,他们不以客观条件为糊弄人的理由,而在用心的探索尝试去好好的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题明确,你说思想有多深倒也不见得,但主创人员在努力的尝试发问,并刺激人去思考一些价值观的问题;这个故事,没太多旋臂摇拍等大场面摄影,为了避免固定机位的呆板,并营造一点纪实感和紧张感,采用了手持拍摄,作为完全的外行人,我觉得它展现的手持拍摄还是很不错的;这个电影的剪辑,在末日和回忆中不断交叉,虽然表达方式并不能算新颖,但剪辑的节奏和剧情的发展并不违和,并颇有呼应,这是导演剪辑功力的体现吧。

《孤岛终结》短评

只是为了截图出来的美女看得。电影是哇哦级别的烂。

3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较差

无聊秀。

7分钟前
  • 滚石压马路
  • 还行

基本上就是看着各种换装秀play的女主用浮夸的表现和如同冷淡性无能的男主打各种擦边球,非常脑残的巫术类剧情,后半段洗脑有点儿不适,对女主这种颜有感或bbw与milf爱好者可以一看

12分钟前
  • 王普辣斯
  • 较差

哇哦 !

13分钟前
  • LT_Bud
  • 很差

哇哦,主题好凌乱。哇哦,怎么会这么难看。哇哦,怎么抄都抄不好。哇哦,导演怎么什么都想要。哇哦,不是元素越多越好。哇哦,用力过猛看的脑子抽。哇哦,洗洗睡了。

14分钟前
  • 爆弹阿灰
  • 很差

仅有个简陋的框架,还是玩剩下的劣质老梗,哇哦你个头啊,哇你妹。

16分钟前
  • SleepWalker
  • 很差

竟然有那么一两个镜头是有的惊悚的,但依然是毫无营养的烂片,开心。

18分钟前
  • 胡先生
  • 很差

"You can call me Val."

20分钟前
  • Cielo Blu

im rly not in the mood for whatever crap this is. miss dzyn so f much TT the crushing weight of missing gna cause me to explode hehehe (fyi its not a rational one, like, its kinda a neurological response

24分钟前
  • 🍄
  • 很差

太蠢了

27分钟前
  • 梵顿Kiri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