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吉布森无论是做为演员还是做为导演,他的电影都充满感性的力量。
勇敢的心,曾让我感动得一塌糊涂无以复加,启示也给了我强烈的感受。
而这部黑暗边缘,相对来说是一部社会题材的电影,外加一点惊悚的气氛,对于老帅哥来说,好像不是那么驾轻就熟。
《黑暗边缘》好得很,但是评分为什么那么低?
有几个人用心看完了整部电影,还是人云亦云,还是想象中的火爆场面没有等到,就给低分?
《黑暗边缘》梅尔·吉布森的最新力作,有人说是软回归,有人说是弱势回归,有人说是英雄迟暮,但是我看出了演员和编剧以及导演的用心良苦:演员的人性和用心,情节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导演的压抑表达,注定这不是一部商业大片,因为没有拍成火爆场面。
尤其是结尾显得导演的功力非同凡响,没有商业大片的欢呼胜利,只是留给了我们的无尽想象空间。
痛失爱女,陷入黑暗边缘……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在无形的黑色势力网络中,主人公一直孤军奋战,寻找真相,伸张正义。
英雄虽迟暮,但依然很棒!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枪杀、血腥、暴力、权力、金钱场面,但始终贯穿着一种温柔深沉不善言辞的父爱……
一位探长的女儿因向参议员揭露自己所在公司秘密为外国制造核武器,而被公司老板派人杀害。
探长经过调查发现真相,却被那个公司的人抓住并让他中毒,探长在死之前杀了那个公司的老板。
最终和这个公司关系密切并受其捐助的那位参议员也被政府的人员杀死。
但是被杀女孩生前录制的说明事情真相的视频光盘却已经被探长寄到了电视台。
影片故事虽是虚构,但其揭露的美国政府议会官商勾结的黑幕,却是真实普遍存在,影片所描述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官商勾结,在任何国家都存在,而由其引发的各种事件,普通人永远都无法知道真相。
在这部电影里,探长最终得知真相并给女儿报了仇,还是理想化了。
而且,即使有事情真相的视频光盘被电视台得到,也是无法公开播出的,现实永远如此。
首先 和其他豆油一起为本片的低分不平!
差点因不恰当的低分错过此片。
也庆幸多亏对老梅尔演技和选剧本眼光的信任、没有错过此片。
其次,作为一个有女儿的父亲来观看此片,情感堆积到位,真的泪洒多处啊。
可能很多人都抱着来看一部火爆枪战片的想法来的,但可能会让你们略失望。
本片遵循BBC严谨内敛偏写实的风格,即便是枪战也是几下完事,干就完了。
但我看本片却看到了一份猛烈的父爱!
(抱歉,有些剧透啊)从一开始的父亲迎接成年女儿回家,不过几场戏,就已经交代了父女俩的关系,母亲的遭遇,以及父亲的职业。
然后就是女儿突如其来的被杀。
当时老梅的反应其实让我很不解,他震惊也好,剧痛也好,都给我的感觉演技没咋入戏啊,就是普通的一种表演吧。
但随着剧情深入,我慢慢的被老梅带着进入了他的父亲的角色。
剧情交代老梅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尽职几十年的警察,警察之前是一个参加过战争的合格的军人,他是一个正直,严厉甚至不轻易表露感情的人。
一开始他以为是自己连累了女儿,所以他虽然愤怒,强硬,但不轻易表露一句。
但随着女儿被杀的真相一点一点被剥离出来,原来的警察和军人开始慢慢的变成最初的父亲了,那个和小女孩海边嬉戏,带着女儿在公园游玩,教女儿剃胡须的满满爱意的父亲了。
导演这部分的回忆处理的极为自然,不着痕迹,让我感觉到父亲在一开始女儿被杀后的职业反应后开始慢慢苏醒,找回当初对女儿深深的爱。
爱极才会爆发出恨极。
而代表恨极的警察军人身份则在女儿被杀的真正原因表明后 ,和父亲的身份合而为一,大开杀戒,为女儿讨回正义。
自古最悲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后医院一幕处理的更是让人泪流满面,唏嘘不已: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女儿伏床窃窃语,翩然携儿笑意去。
很喜欢的导演,《垂直极限》《皇家赌场》《黄金眼》等等都很喜欢,但本片实在是不算过瘾,在父亲对女儿的方面不如《飓风营救》那么过瘾。
透露了大量的悲伤情愫,女儿的惨死,自己被朋友出卖等等,最后是同归于尽的道路。
女儿Bojana Novakovic好漂亮,无论是小女儿还是长大后。
男配角雷·温斯顿(Ray Winstone)魅力十足,可以媲美当年的史蒂芬辛格尔。
仔细想来,本片在表现上,还是不够完美。
导演翻拍了自己从前的作品,但人们对冷战末期的阴影渐渐散去了,社会变迁。
我认为这次的作品着力点在于亲情和是非观的判断。
前者永远能到打动人心,而后者则是现在许多艺术作品试图表现的主题,就是对与错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是那么清晰。
我在这里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动与对这部电影的敬意。
影片开始,男主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过去了,成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警察,人到中年,丧偶,与唯一的女儿也似乎淡漠了。
女儿回家,父亲是高兴的,甚至有些手足无措。
他们互相关心着,但是谁也不说。
直到女儿在家门口被射杀,父亲抱着女儿说:"You're my girl."女儿回答:"I know."两人才真正没有了隔阂,可惜就要天人永隔。
男主受到辐射产生幻觉的时候,一再看见女儿小时候和自己亲密无间的各种情节,仿佛时光倒退。
每次好像能触摸到的样子,清醒后却是更令人绝望的心碎。
这一重重反复的打击,提醒着父亲要替女儿死去的事实,促使他走上复仇之路。
我觉得男主自始至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女儿,并不是什么国家安全。
多年好友的背叛也是因为他的孩子受到威胁。
最后Jedburgh选择自己死而不射杀年轻警官的原因,也是因为年轻警官有孩子。
也许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女儿一直被父亲宠爱着,也许是我认识到父亲就像Thomas一样渐渐老了。
与Emma相仿的年纪,使我感触颇多。
就像Emma在光盘录像里最后说的:"I love you,dad.",whatever.这部电影好在——它使我感动和反思。
正好这段时间在看《从文自传》,这是沈从文写自己年轻时候的一部分经历。
其中有他当兵那几年的简述。
他写到他们部队入驻一个小镇,只杀了一千人。
而他们上上个部队是3000,上个部队是2000.他们已经杀很少了。
又提到他作为部队的文书,每天记录部队拷打犯人的记录,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农民,往往被打的神志不清的时候,在证词上画押。
最后他提到,他的善恶观念从此变了。
和城里那些人,那些在和平地带的人的善恶观念不一样了。
我无法说明白他具有怎么样的善恶观念,我也无法想象。
就像他说的,我根本就没见过死那么多人。
一件事情亲眼看到,和耳朵听到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官冲击,带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而这部电影,也带给我这样的感觉。
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特别是那个胖子最后时候把那三个人都杀了。
最后被那个还是孩子的警察杀了的时候。
你能分清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吗?
要惹别惹当过兵的铁汉老爸微博里面,博友们曾经发起过一个话题,叫“小时候,你希望你爸是谁?
”答案有很多种,要跟这部给大家推荐的影片《黑暗边缘》扯上关系的一种臆想是: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只要说我爸是警察,欺负我的矮大胖立即吓尿!
这当然是很多小伙臆想的父亲的角色。
警察仿佛是正义的化身,当你成年了还会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时候,一个警察的出现,多少有点耶稣下凡的意思,不是你爸,你也想喊爹了。
因此,当你的老爸真的是一位警察,并且还是一位当过特种兵的专破凶杀案的侦探警察时,你还会觉得自己幸运吗?
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好不容易上了个麻省理工,到研究所有了体面的工作,可是一回到家,还没呆过一晚上,就在被老爸的仇人一枪崩死在自己门口。
这就是当一名警察的女儿的悲惨下场,可是,真相真的如此吗?
梅尔吉普森饰演的铁汉老爸真的得罪了什么人,因而要置他的女儿于死地吗?
所以,要惹千万别惹当过兵的铁汉老爸。
梅尔吉普森在女儿死后的第二天,便强制性的让自己的生活恢复正轨。
他开始亲自着手调查女儿的死因……(我就不剧透了,有几个朋友给我提过意见,说我老是剧透,搞得看完我写的影评都不想看了)在《黑暗边缘》中,梅尔吉普森饰演的这个警察老爸的角色,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彪悍铁血的一面的,这是有别于《勇敢的心》里面的威廉华莱士,毕竟梅尔吉普森也是将近六十岁的老头了,他那会出演《勇敢的心》驰骋草原的时候正值壮年啊。
因此,在本片的开始,梅尔吉普森表现出的是一种孤独乏力的苍老感,唯一的亲人女儿也不在身边,只好卖力的工作,赢得别人的尊重,以及打发无聊的时间。
这是否是梅尔吉普森现实生活的写照?
接着女儿被谋杀了,他撑着体内所有的力量去寻找真相。
期间,跟女儿的男友碰面,打斗中,梅尔吉普森折腾好几盘才把那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给制服,喘着粗气靠着墙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说话。
看到这里,让人感触颇多啊。
想起那几个曾经那么辉煌、那么率性、那么英俊的硬汉,罗伯特德尼罗、凯文科斯特纳、梅尔吉普森、布鲁斯威斯利,甚至是小罗伯特唐尼,哪一个如今没有发福没有衰老的?
比起那些冉冉升起的小鲜肉们,老一辈的荧幕帅哥们也在转变角色了。
做的出色的是罗伯特德尼罗,他的《天伦之旅》很多地方都有推荐,也是真实的写照,一个退休后丧偶的老爷子,自己打车去看望他的几个混的“如日中天”的子女们,却得到的是一个个破碎的残酷的真相。
这就是生活。
当你不在风暴中心,不在硝烟战场上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满身是伤,周围寂静得要命,你只能托着斑驳的双腿慢慢前行。
一个人活的再壮烈,也抵不过衰老的迹象。
走远了,扯回影片中来。
梅尔吉普森用尽周身的所有力气,给女儿报了仇。
真相也许会大白于天下,也许永远会被政客的措辞所掩藏。
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英雄如何谢幕,如何让人觉得他有尊严得下着台阶。
我想,在看过《黑暗边缘》后,你一定有自己的答案。
看过《黑暗边缘》吗四月以来 我一直在反反复复的看 一如我当年看《小美人鱼》时的狂热再现那天下午 有看了一个下午我妈妈从我身边过了好几次 嘀嘀咕咕的说 这电影怎么演了那吗长其实已经是6小时第三遍这电影里没帅哥 没美女 唯一一个勉强是女主角的姑娘在开片的十分钟内就挂掉只剩下 已经两鬓灰白的梅尔 吉普森 气喘吁吁 神经质质的乱跑还有不停在回忆里出现的演他女儿的 那个娃娃头灰色眼睛的小姑娘咯咯的笑剧情有些老套 女儿坚持正义举报邪恶公司 被大恶人害死爸爸排除万难为女儿复仇 最终坏人得到恶报 女儿来接爸爸的灵魂 两人相视微笑 并肩走掉他应经没有了《勇敢的心》里那样的神勇矫健记得当年在看天士力佳片有约时 因为最后一个他大生呼喊自由的镜头而眼泪水狂飙现在的佳片有约都换成天语手机了他也老去了电影里 他孤独座在长椅上 抱着自己 对脑海里的女儿说自己很好擦完女儿鲜血的布 舍不得扔掉 儿时女儿的脸不停的出现 爸爸爸爸喊得他一直微笑他刀刻般的脸终于有了温柔的迹象 在万山千水过后他对着她的笑说好电影一直是阴暗的冷色调 我一直看一直看到东方灰白了爸爸
欧洲/难民/“为什么南斯拉夫人能进去?”/饮弹自尽的女警
瑞士家园
自然景色、交配、夜間計程車。瑞士。多線敘事。難民議題,集結且逐漸變大的暴風團。集體恐慌、仇外、狂歡。不太能當災難片看,可能更像是政治寓言。十個青年導演聯合工作完成的影片,有點難想像幕後的工作方法,但結果應該是失敗的,零散而無趣。
从精神层面的多向度分裂。几天之内从瑞士这个弹丸之地酝酿出的风暴实为内爆的前兆,是社会规模的,综合性的,断层的,于秩序性切割的崩坍。实际上,我们无法稳定真正的纷争,而是在不断延缓的其衰减的速度而已。为何能在虚构中隐藏着真实的写意性与隐喻性,值得深思。
摇摆中立的瑞士也许的未来。
其实没有说的那么糟 非常有趣的是影片把瑞士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反转 最后南斯拉夫一家进入欧盟边境 而瑞士有钱男不能非常有讽刺意味 looting/moral degeneration/xenophobia/PTSD的女警刻画的也非常仔细 在2020年是真实上演的事情
3.5,我比较认可本片制作团队采取集体意识的创作模式,形式上就有约10个导演和编剧
3.8收尾乏力,女警的片段非常扯淡,片子从一个小时以后有些失控,但整体来说,它描绘的是欧洲高度发达后必须面对的荒凉和无以为继。欧洲片虽然颓唐,这种描绘末世的死的沉默和混乱却很少有。开头风景、性爱戏、出租车对话的拼贴非常精彩,结尾的演讲与人们删除自己暴行的混剪,让人着实感觉心里荒凉。
城市发展与现代文明的副作用与焦虑感在无形的笼罩之下终将以某种方式爆发……
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SCB Ju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