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2010。
女主是我极喜欢的Ellen Page,不是以美丽却以灵气动人,能够想到的,日本有志田未来,台湾有林依晨。
影片本身和之前的《Kick-Ass》是同一挂,平民当超人,《K》的动作场面编排更华丽,还记得Hit Girl的空中双枪换弹匣吗。
《S》则简单也震撼,对作恶的人,用扳手像敲瓜一样轰头,痛快,很多人都这么想过,电影帮你实现了。
《海扁王》,《上帝保佑美国》和《超级英雄》这三部应该被纳入“反英雄联盟”。
称不上席丝逆袭,只能说卢瑟造反,唯心主义的cult片。
尤其是《上》和《超》,男主角无论从外形,性格,还是名字(都叫Frank)都如出一辙。
人到中年老婆跑了的后果是蛮可怕的,庆幸中国没有枪,有广场舞吧。
毛爷爷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现在看来,这句话其实应该还有一个姊妹篇。
做一件坏事不难,会被人讨厌或者僧恨,但你要一辈子都做坏事,坚持下去,任何事情到了极致就是变态,会产生畸形的艺术感。
追随者必然如过江之鲫滚滚而来。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三部片,民众的态度都是从惊恐愤怒,到疑惑观望,最后欢呼和支持的方向发展变化,潜意识也是在对暴力,对丛林法则的嗜血和崇拜。
只要行凶者在犯罪的过程中存在一丝道义,甚至有时候只是犯罪时下意识的习惯,就会被无限放大,变成了盗亦有道,贼亦有理。
媒体为了保持收视率和卖点,往往选择紧随舆论的油流,媚态十足的推波助澜。
这种情节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影视作品里,都展见不鲜了。
自从被《水果硬糖》留下深深的阴影伤过心以后,女主佩吉在我心中就等于极有心机的阴险符号。
片中她对男主上蹿下跳的崇拜和作死,一脸花痴般迷妹主动也让我有点看不下去。
身为B级片,连裤子不脱是个什么鬼,几段背景插曲不要太天衣无缝。
屌丝终归还是屌丝,马里奥救回了公主,但不代表人家要和你生猴子。
胖大叔望着满墙的光辉岁月,流下了无奈感触的泪水。
维护世界秩序的标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同。
我做过许多白日梦,在地铁里把假装没看到孕妇,若无其事玩指甲的人拽到列车门旁,拉开车门,把他的脸按到墙壁上,摩擦力让他的脸掉了一大半。
用木棍插进加塞的人的耳朵,从一边穿出,像转钥匙圈一样转着木棍。
有人觉得把他人的女人抢走,是一种罪,可法律觉得不是。
这只是电影,弗兰克救了媳妇莎拉,但现实中没准另一个媳妇乐于生活在那样的世界中,那就不是救,反而是限制了她的自由,让她不快乐,对她来说,那也许就是罪。
男性沙文主义。
小偷、贩毒、猥亵儿童、加塞、抢走自己女人的人。
可弗兰克又如何判断,对方到底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还是和自己一样是软弱无力的失败者的走投无路。
可莎拉不是大Bitch,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普世价值观让世界变得有秩序,也让人失去选择的权利,口口声声说着什么自由,面对他人没有伤到到旁人的自由选择却强加干预。
《孔雀王》里说“这个世界本没有光与暗,一切都是在求助的悲哀的小生命”毛姆是个坏叔叔,他说女人总是愚蠢地认为可以拯救男人。
而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用自己的是非观去禁锢偷吃了禁果的夏娃。
可我没让男朋友看到,其实一开始弗兰克跪在自己家里向上帝祈祷的时候,我就哭了。
我不反个人英雄主义,实际上我是个彻头彻尾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狂热追随者,在非正常情况下,我会变成危险的极端分子,效忠自己所坚信的人,在革命或者暴动中成为争权夺利的牺牲者,还愚昧的认为自己为了什么伟大的信念而献出了生命。
我就是《搏击俱乐部》里第一个死的胖子。
这个世界当然有英雄,因为英雄是个非常非常主观的词,在当下被加冕,也许100年后就被罢免,要看是谁赢到最后,是谁书写历史。
Super是现实主义对弗兰克的故事的定名,Hero是浪漫主义对弗兰克的故事的定名。
早上七点还在失眠,从《Super》想到了好多好多事,甚至想到了《带我回去》里的男主角弗朗科,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她出生的那天我想冲上街头去杀人,想告诉她为了她我可以做任何事情。
”操,那个才是浪漫,是简·奥斯丁终身未嫁,是就算对方是自己老爸,喜欢上了也一样搞下去的花七,是藤原千代子的一生。
《猎人》里面,有段写了流星街的故事,那是个世界的垃圾场,包括东西和人。
有一次,流星街的一个人被误判,三年后真相大白,但这个人被证明是清白的。
然后当年与案件有关的31个人同时被杀。
杀人手法是自杀性爆炸,31个人体炸弹,笑着和那31个案件关联人握手,然后引爆炸弹。
轰抛下自己的生命,只为了让对方偿还自己同伴被冤枉的3年。
危险的世界才会产生坚韧的情感,一个人总得有个值得自己去死的人或别的什么,没必要笑人愚昧,因为我们连愚昧的资格和勇气都没有。
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他是矮矬穷。
他老婆被人钓走了。
他需要改变。
他变成了英雄。
他找了个帮手。
这个帮手甚至因为他的英雄行为上了他。
他独闯龙潭虎穴,他老婆感动了。
他老婆又离开了我。
======本性的惯性就是舒适。
当看到帅哥的时候会精神舒适。
英雄比帅哥更能刺激精神舒适,可惜大部分时间里他不是英雄,而是矮矬穷,平均分太低了。
一瞬的英雄,也就配得上一时的迷恋而已。
除此以外,本性惯性。
看到片子的最后,不得不再次哭成一团。
弗兰克从开头失败到结尾,终于失去了所有。
在莉比作为拍档出现以前,弗兰克 一直在作为一个懦弱的失败的男人在挣扎 智商低下、贫穷、无聊的生活、被自己喜欢的女人QJ,直到结婚、被抛弃、被虐打。
就连当决定成为一个super man 的时候,也是在肮脏的角落等待罪案的发生。
被动就是他生活的主旋律。
直到莉比出现,终于,片子开始有些转机。
除了烂肉和血浆之外能看到积极战于世的样子。
以为第一次的两人一起出动,就在莉比的劝说下不是等待罪恶发生,而是主动去寻找“撬车杰瑞”,一顿围殴。
从此弗兰克的思维就开始慢慢转变了,他终于开始慢慢走向一个成功人士的正途———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发挥能动性去争取。
但是可笑的的是,他太恋旧。
他自信的以为莎拉和他是神仙眷侣,却忘了怜取眼前人。
在看影片的途中,我一直保持着一个希望,弗兰克爱上比莉,然后和她一起惩治罪恶,过上他们想过生活。
但是竟然一直没有,弗兰克毕竟还是弗兰克,他终于还是被所在自己的框子里,无所突破,从他推开趴在他身上的比莉的时候,我就知道,弗兰克以后的人生,还是个杯具。
比莉给弗兰克,带来了新的生机,直到她死,弗兰克的潜力爆发,然后燃尽。
弗兰克救出莎拉,又回到了曾经的懦弱的自我中去,终于还是迎来了被抛弃的厄运。
满墙的手绘画,看到的基本都是弗兰克和莎拉若有似无的过往,只有一张是在黑暗中惊恐的莉比。
弗兰克看着这幅画,看着看着就流泪了。
也许那一刻,他是爱过莉比的。
只是他自己无从知晓。
当法律和道德不能帮助底层百姓保护他们利益得时候,他们就会盼着一个神秘的侠客来拯救这个世界了-很多说书的都说过这话…… 这片子挺疯狂的,就像这个世界,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失去道德价值的底线是一种什么概念。
每当男主在祈祷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无助和懦弱,他需要有一个人来给他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可以让他在得不到公众秩序的时候,抢夺他自以为本该拥有的东西! 当他每一次借助上帝来欺骗自己的时候,我都感到心里有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是想到了我自己的自欺欺人!跟他无异,我想很多人也都曾经想要做过某件超脱社会规则的事情,却又被理智束缚,希望找到一个正确的借口一样,在潜意识里说服自己说:是上帝让我这么做的! 这个世界什么是正,什么是反?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没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只是个人利益决定了一切! 很多人都想探讨人性的意义,或者发掘堕落,或者深究变态,或者直面黑暗,或者探访伦理,但人性是复杂的,是堕落的是高尚的,是自私的,是无私的!是对于错,正与反搓揉在一起的!没有利益的加害,人性是麻木的!一旦受到损害,人性是邪恶的!一旦长时间的受到损害不能让自己走出来的话,人性就是黑暗的了!
中国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是错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是自私的层面大于善良的层面! 小助手的行为完全阐述了这种疯狂!她就是自私的集合体,她想做的不是正义的化身,而是超脱社会规则之外的掌握权,掌握社会的规矩,掌握善恶的标准,掌握侵犯自己利益之人的生死! 这是每个年轻人都有的,党员发现自己在这个社会里并没有那么重要的时候,一种发自内心的又对这个社会无力改变的一种幻想和反叛! 当主角发现搭档脑袋没了一半的时候,他似乎在他的梦里要醒了过来似得,他似乎这才想起了后果,但最后他崩溃了!
我个人没觉得他的装逼时间令他很帅,相反的,我觉得那一刻他已经没有了思考的能力,丧失人性,成为了仇恨的载体! 总而言之,故事很不错,很有意思,也有一些思考的价值!最棒的还是演员们的表演!我觉得他们演得很完美!!! 感谢他们奉献了一部很优秀的电影!
一个憨厚老实的“窝囊废”,老婆偷人,事业无成,对一切无能为力,却偏偏还有股拒绝与现实妥协的倔强劲,满脑子打抱不平的理想主义,但是很多人只是童年这么想想,成人后都学会了明哲保身、为虎作伥,而他,终于忍无可忍的化身“红色闪电”实施他向往已久的正义,然而现实不是漫画,行侠未果,反被揍个鼻青脸肿、险些丧命是必然的命运,换做其他人,此时必然“醒了”选择退缩,然而他却越挫越勇、誓不低头,将一个笑话演绎成一个传奇。
本片与去年的《海扁王》有着相同的创意起点,却往截然相反的路数发展,《海扁王》是意淫幻想、是豪情万丈、是畅快淋漓,《超级英雄》却是纯写实路线,失意、潦倒、溃败、惨痛、狼狈、沮丧,才是主人公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宿命关键词。
尽管主人公的出格举动令影片极具喜剧色彩,但他的搭档“闪电女”惨死却点明了好人难得善终的悲剧本质,并提升了全片的格调:现实就是现实,不因个人的勇敢善良而变得美好,甚至付出惨重代价,然而正因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人格,我们才明白这世界还有让人为之奋斗的理由。
挑战罪恶,挑战世俗,挑战自我,并不应仅仅是个人的励志口号,这是全社会都丧失匮乏的精神品质。
历尽沧桑仍恪守原则的“红色闪电”,与未经世事天真单纯的“闪电女”,是这个世界愧对已久的两种“纯真”,正因成人们的不作为,才导致了无数后者成人后的变节,而偶有成人反省成为“前者”,却又得不到其他成人的声援,只落得奚落嘲讽。
从这个意义上讲,好人之所以无好报,与好人的不争、纵容罪恶是互成因果的,而非简单的“老天没天理”,如果老天被埋怨,老天也可以自辩一句:当罪恶不是加在你身上的时候,你阻止过吗?
不要等噩梦降临时,才幻想有英雄从天而降,这个世道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只有你自己才能成为你的英雄。
“红色闪电”弗兰克最后对毒贩的控诉振聋发聩:“插队就是不行、贩毒就是不行、亵童就是不行!
”不行就是不行,原则不容商量,侵犯底线的必须受到惩罚,规矩定出来是让所有人守的,不是只针对老实人!
――――――――――――――――――――――――――人生必看电影三千部,尽在我的电影收藏夹(dyscj.com)――――――――――――――――――――――――――
这是一部什么片?
有人说,这是一部喜剧,里面有各种小噱头,穿插着动画效果,就是为了逗你玩。
有人说,这是一部悲剧,死了很多人,伤了很多人,主角的确命途多舛。
有人说,这是一部闹剧,男主角为了救自己老婆,带着一个不正经的小姑娘到处打人,一群疯子。
说白了,这部片子讲的就是一个痴情犯二暴力叔伙同一个脑残(无误!
)妄想二次元女大战都市恶势力夺回自己妻子的英雄片。
某日,大叔戒毒中的妻子被毒贩诱拐,大叔想通过警方解决问题可是证据不足。
于是,大叔模仿漫画里的英雄们,开始自制制服打击犯罪,其间结识了异常崇拜自己、在漫画店打工的小女生,两人开始组团出没,并着手计划如何救出大叔的妻子……从叙事的角度、人物的设定以及台词的浅显来看,Super更像是拍给孩子们看的一个凡人变英雄的故事,其间有牺牲有流血,但最后还是美好的结局。
但是,片中的很多画面的确口味甚重,爆头爆菊断手断脚皆乃家常便饭。
若说这是一部拍给成人看的片子,又有那么多人反驳抱怨:剧情严重脱离现实、对小孩有不良诱导、一帮疯子、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复仇情绪、武力解决一切的思想严重……一大堆一大堆数也数不清。
是的,人一长大,理智、原则、法律、规范……条条框框的东西逐次叠加,终于将我们封闭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生活中,所以我们才会在看见男猪用扳手大力抽击毒贩的时候长吁出声、所以我们才会在跟班女生开车猛撞流氓时连连摇头。
我们都成了理智的成年人,现实中的规则甚至警告我们对电影中的这类妄想也要说不。
突然想到《死亡笔记》,夜神月曾经嘲弄地说:其实你们个个都想亲手制裁杀人犯吧?
道貌岸然的家伙!
Super正是通过自己的一套简单的剧情,来挑战人们本我和自我的界限。
本我的冲动在电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男猪大吼着:坏人就该被打!
贩毒就该被打!
娈童就该被打!
……另一面,观众的自我却强烈排斥这种元初的本能,所以很多人看了以后会不满地说:怎么能拍成这样?
这有什么搞笑的?
一点也不好笑!
看看那些“英雄”们,难道蝙蝠侠抓小丑、惩罚者拖着人满街跑就让我们带劲了?
本质是一样的,所有这些电影都残酷地揭示着我们内心力所不能及或不可及的冲动。
我们没有错,电影也没错。
现实终究是现实,电影只是一个故事。
现实可以由无数个乏味但是守秩序懂规则的故事组成,而一个狂妄怪诞的故事却未必能变成现实。
Super是真正的黑色幽默剧,有人一路笑到底,也有人最后不知不觉流了泪;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反思自身。
不过老实说,在绿灯侠、美国队长、变形金刚这些顶天立地的Super Hero 横行称霸夏日影坛之时,能抱着不那么严肃的心态看看这部Super换换胃口、感受另类草根暴力英雄的奇遇,也是相当不错的。
我甚至怀疑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失败的中年男子的一个梦。
一个男子能娶利夫泰勒,这是什么样的幸福?
一个男子被里夫泰勒甩了,这是多大的爱哀伤一个男子被克苏鲁的出手,把脑子掀开了,然后或者是什么呢?
这是一种诡异的勇敢。
我现在真的很荒谬,尤其是到最后总决战的时候,一枪一个爆头,这怎么可能呢?
即使在这种梦中,列夫泰勒这位女神也没有回到她身边。
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律 或许是你们错了 这两句台词 才是这部电影的精髓 经典影片 需要认真看才能明白 不懂的不要胡咧咧 说烂片的人 真的是无知!
肤浅!
悲哀!
说的就是当今活的浑浑噩噩的大众!
心灵被蒙蔽,永远只能看见表面的东西!
就像主角最后说的话那样:“也许你们认为我不正常,或者认为我糊涂,认为我也是坏人,但也许是你们错了!
我知道我不像好人,但有时,表现和真理,差别很大!
真理在我心里!
我遵守它!
而且我救了sara!
插队就是不行!贩毒就是不行!狠奕儿童就是不行!欺压别人就是不行!这是千古以来的法律!不会改变!难道杀了我?捅死我!
就能改变世界吗这我不能肯定……但我要试试!!!
很好的题材,很好的想法,但叙事上略显单薄,也不难看到男性视角下对这类议题思考的局限。不过这是一部了解完一些背景之后能够更好地去回味的电影。
这部电影正是对“伪善的道德批判”的无声反抗。导演通过纪实风格,让观众直面问题,而非消费苦难:当社会拒绝帮助这些女性,她们只能依靠彼此
4.5 hkiff49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恐怖片,何时才能正视女性的困境
温情叙事细腻,角色鲜活,平凡故事戳中泪腺。
TIFF 给我带来一些大马多元文化的震撼。直到映后见面之前,一直以为导演是女性来着...
对于堕胎与弃婴的伦理问题,在看影片之前我大概会完全是一种支持进步价值的判断,对保守嗤之以鼻。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迟疑了,甚至不太有答案,很想问导演是否也是如此。导演在影片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悬置了这样的价值判断,而让角色真实的困境与抉择浮现出来,影片没有站在保守的宗教或事现代进步价值的任何一方,只是用对于角色的体认去呈现这个故事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堕胎或是弃婴,影片既在结尾解构了一种传统,但同时也去呈现进步的现代人始终无法回应传统里那古老的拷问,生命与母亲的关系从何时起开始发生?人如何面对一个由完全的创伤所带来的生命?我们断然没有一个简单的回答,就像婴儿岛的存续一样,它是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一个不完美的、勉强的方案,我们终究要诚实地去拥抱命运中那荒谬、不合理的痛苦与熹微却珍贵的喜悦。
雖然主題是好的,可是節奏好慢,看得讓人想睡覺
hkiff2025*没看睡着是我对电影的尊重,大量长镜头做意义不明的动作和大量慢镜头可以媲美,顶多看懂一个丽心以身入局帮小曼捣破神棍老窝,但是其他呢,丽心男朋友跑了、弃婴过、找回儿子了,好,最后见不到,完了还给你来点舞蹈不知道攞景定赠兴,还有碟子舞那一段,我都怀疑把廖子妤整不明白了,太抽象了,导演最后q&a提及马来西亚、穆斯林、伊斯兰教、佛教的东西试图放进电影里面只让我觉得无力回天,救不了电影,尤其是这么多元素放一起,放可以,单独看也可以,但放一起拍成电影,我也真不知道最后表达什么意思
还可以
演员演技都不错
张吉安目前创作序列中文本厚度最饱满的一次,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女性互助,无差别批判了大马的三大族裔。片中的女性无一例外地典型又丰富饱满,「母系」米南加保族看似女性乌托邦,实则只是女本位父权制,性别观念固化后同样决绝残忍;诞下又抛弃「双性婴」后痛哭流涕的印度母亲,转身竟能载歌载舞地庆祝婚礼;那些弱信仰的华人,面对一地鸡毛的女性困境,试图寻求神灵庇佑,却发现只是利用她们本就千疮百孔的内心深处那点点希望,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她们展开的报复与反抗,勇敢、伟大又辛酸。当弃婴收留站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能暂时安心,却又受到保守观念冲击。本是好事怎么就不能维持下去呢?本该互帮互助,为什么要摧毁善良呢?振聋发聩的提问化作痛哭流涕,叩问着凡世间每个人的心。#6th HIIFF 35 博纳三亚大悦城 20241210
有人觉得反派选角失败,但我认为这种用力过猛的表演反而符合角色设定
#SIFF27#看的第三部张吉安,喜欢《南巫》的鬼魅,不喜欢《五月雪》的空有题材。感觉这部介于了俩者之间,偶尔出现一下东南亚奇幻的部分很迷人,又在讲一个“弃婴箱”的现实题材。但结尾又有一个那样“戴胜鸟”解释的字幕,让人觉得,时常想拔高自己但又没找到合适的方式。
#HKIFF 三星半。弃婴舱是很好的题材,尤其在马来西亚这个多种族国家和Post-COVID的时代背景下。张吉安选取一种女性视角切入,对性别和母职的探讨杂糅着种族和宗教问题,其招牌式的魔幻/超现实段落(比如蜗牛和戴胜)和民俗部分有一种奇异的疏离效果(但也未必很有效)。总之我总幻想如果让怀斯曼从机构角度来拍一个关于弃婴舱的纪录片会不会更精彩?
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语言优美流畅,让人仿佛置身于书中的世界。同时,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为整个故事增色不少
还可以啊
#HKIFF49 很喜欢很喜欢。对弃婴这个议题非常感兴趣所以一直很期待,影片里有很多隐喻,幸好有导演映后谈对这些细节有更多了解。我个人喜欢看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背景兼收并蓄的片子,第一次知道米南加保的母系社会,第一次知道碟子舞,也第一次知道如果新生儿不写明种族就默认为Muslin……会推荐给朋友们看!ps.片尾有王宛之的歌 好惊喜
只感到空洞
比五月雪看得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