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以为结局会发展成为人道主义胜利的样子,然而完全没有,社会仍然一如既往的冰冷,身处其中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只能继续自己舔舐伤口、小心翼翼的隐藏起来生存。
律师的姓氏一定出卖了自己的朝鲜裔身份,面对岳父不礼貌的话语他仍微笑、妻子出轨他忍耐、不愿自己的孩子继续遭受一样的痛苦不愿意再生,本来,光鲜的工作、完美的家庭、善良谦逊又有能力的人设,是他多么用力才为自己打造起来的保护色,然而,一个陌生的监狱老头,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撕开了他最不愿意暴露的真实:你是个朝鲜人吧。
老头过去一定遇到过想改名字的朝鲜后裔,一定对这个姓熟悉。
安藤樱演的妻子在得知真相后,跟孩子说,还是要改成自己的姓,因为真实的姓氏是老公拼尽全力不想要的姓氏,而且那个真实的姓氏无论是他还是孩子,在面对社会时都是不可承担的重负,可以理解为妻子对丈夫遗志的尊重,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的铁板不可能被任何一个弱小的个人打破,身为一个母亲,她要理智的保护孩子。
影片最后,律师很陌生人谈话,啊歪个楼,妻夫木聪的侧脸要不要那么完美。
手握住杯子的特写,虽然身处那么放松的居酒屋,律师的手却一点都没放松,他小心翼翼的披着谷口的外衣说着自己的心事,一样的假笑、一样的故作从容实则压抑且紧绷。
他一定也想改名换姓重新生活吧,用这个仍然在户籍信息上存活,但却没有对应的人的名字。
然而律师身份是面对大众的,那么容易想改就改吗,真实名字的名片不想拿出来,但日后若在工作场合遇到眼前的这位陌生人,他又该叫什么名字?
至此,虽然现实还那么冰冷让弱势群体仍旧无法自处,但这尖锐的矛盾让观影者感同身受,把每个人都逼到了无法转身的墙角,或者赴死、或者奋起为了生存而反抗而尖叫。
虽然叙事平静、温情,但静水潭深,这是一部尖锐的呼唤社会集体意识改革的影片,日本社会对犯错人的不原谅、全面否定、甚至延续到对后代和相关姓氏的歧视,太过死板教条不通融。
我想起来那个因温泉水未按承诺频率更换、被发现而自杀的社长的新闻,在他谢罪背后,他的家庭和孩子仍在继续承担着社会的谴责和歧视,选择生还是选择死,在如此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似乎选择死更容易更轻松,哪怕是影片中改名换姓的假“死”。
(啊怪不得日本人那么怕蒙羞,以及自杀率那么高)影片画展是正面倡议:杀人犯不是只有杀人的那一面,激情犯罪之余,也许他是很好的有自己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对“杀人犯”这个不可改变的标签,他们多想辩解。
专家说,即使是杀人犯,他们也能变好。
就像谷口打拳比赛时也会打红了眼,但不否定他的本性那么善良。
从人道主义层面,每个人都需要被全面的看见,而不是被一棍子打死。
另一个律师说,犯罪者的后代总是更容易犯罪,我们真的要思考,是否是这冷冰冰的社会不给他们任何正当的发展空间导致他们或因生存或因反抗而只能走向犯罪。
当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呼吁既往不究全面宽容,毕竟社会的治理需要一些犯错代价来杀一儆百。
社会的宽容,这个度,如何把握。
电影,是从下而上的呼唤。
找来看了下。
可能是应为看得不够专注?
感觉悬疑揭开的时候,没有那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震撼感。
我也没有对这个换身份的主题,有什么直击心灵的震撼。
看到女主是《重启人生》的女主,我还小开心了一下。
到底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自己的过去?
我渐渐地觉得,我们的一生,都是由记忆构成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无法从过去带来什么,是过去的记忆塑造了现在的自己。
过去是丢不掉的,丢掉了的话,你还是你吗?
总体来讲,还行。
本来想在上影节看的,最后还是选择在家看了。
没想到成了我今年最喜欢的电影。
影片伏笔之多之细,多种议题相杂糅,结构上也很工整精巧。
相比导演早期的《愚行录》,《某个男人》整体上确实要更为成熟。
讲一个最让我动容的地方。
作为杀人犯儿子的masa,十几年来一直想要卸去父亲给自己造成的创伤。
他抛弃了父亲罪恶的姓氏,通过练习拳击发泄内心的苦痛。
父亲在狱中会写信给他,他总是烦躁又厌恶地将信揉碎扔掉。
而他在知晓父亲被执行枪决的那晚,一个人跑到路上发疯似的骑车。
隔天早晨,他和队友例行晨跑训练,却突然倒地不起,一边哭一边抽搐。
导演在此处停留了很久。
我惊讶于masa的演技。
比起痛恨父亲,痛恨和父亲相似的自己,仇恨对象的死去,反而更令我们绝望。
从前还可以靠恨苟且活着的人生,此刻已是全然的破碎和无意义。
死去即是无。
对方再也不能感受到自己的痛苦。
自己被毁掉的人生,也永远失去了发泄的对象。
以至于他之后会选择自-杀,也是意料之中了。
影片里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
拳击队友问律师,他真的是死于意外吗?
从现场情况和理性上来说,是的。
好不容易重启人生,拥有幸福家庭的masa,是不可能突然厌世的。
但这句台词的出现,又给了人一点遐想的空间。
在上一段人生的参与者看来,masa的经历无疑会让他走向悲剧的命运。
而不慎摔倒在树下的masa,面对飞来横祸,除了恐惧和无助,他还会想到别的什么吗?
重启过两次的人生,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收场,命运开起玩笑来真的好狠心。
再来说说本片的主角律师。
律师无疑曾经是喜欢女主的。
从他知道女主再婚又有小孩后几秒钟的错愕,到怀着复杂感情凝视女主手中的婚戒。
就连妻子也怀疑,他此次办案是不是有别的目的。
可惜女主的儿子并不喜欢他,大概是觉得他是那种会和委托人乱搞关系的花花律师吧。
毕竟合伙人也一直怂恿律师去和办案中认识的美女约会。
影片一直试图从他人视角,塑造律师道貌岸然的形象。
可律师从头到尾都没有动过这些心思。
反而是看起来最顾家的妻子,不动声色地出轨了。
旁人眼中的他,并不是他真实的样貌。
这也符合电影在律师身上主要探索的话题:我是谁?
律师其实是朝鲜人。
1905至1945年,日本占据朝鲜。
二战后,约有150万朝鲜人留在日本,在此地繁衍生息。
在东京,甚至有专门的朝鲜大学。
而这个日本最多的外国民族,在排-外主义严重的日本人看来,却不是什么很好的身份。
提到绑架撕票,日本人会想,那是在日朝鲜人干的吧。
连看似包容他的丈母娘,也一直没搞懂韩国和朝鲜的区别。
听人说,在日本要想活的舒服,一定要做外国人。
千万不要试图融入这个社会,做一个日本人。
律师就选择了后者,放弃自己原有的身份,选择了日本国籍,日本名字。
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也会时常冒用他人的名字和经历,让自己躲在他人的躯壳底下,通过疏离,获得身份上的安全感。
但像masa一样,能替换的是表面的身份,不能替换的是内在的记忆。
被排挤、被误解、被污蔑,这些不经意间的遭遇,总在提醒律师,自己无论多么努力,终归是被充斥着种-族主义氛围的国度剔除在外的异邦人。
其实很希望导演能拍一张律师背过身去的海报。
这样大家就看不见他的脸,不知道他是谁,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了。
包含剧透,慎入!
包含剧透!!
慎入!!
———— 分隔线 ———因为电影这题材问题,一个人有好几个身份,我就用演员名字代替角色。
故事一开始,漥就给我感觉炮灰即视感。
果不其然,没想到连半小时没到就下线了…然后故事就很无趣感觉跟麻酱《爱上谎言的女人》一个套路。
那个电影呢是男主(高桥一生)出了意外昏迷,女主发现男主的一切都是假的,名字、工作等等。
然后女主就踏上了寻找真实未婚夫身份的旅程,最后he(再多我就不剧透了)那部电影是18年,而22年的电影还玩4年前都老的梗也未免太无趣了!
但随着故事开展剧情推进才发现并不是那样!
二刷还会发现很多被遗漏的细节。
ps:来跟我读—— 漥(洼) → 无啊 → wā(ㄨㄚ-)洼地的洼,是我国《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之次常用字!
不叫圭guī(ㄍㄨㄟ-)!!!
念字咱别念一半!!!
———首先先从漥跟安藤樱这边说。
漥因为父亲是罪犯,总是活在父亲的阴影里,爱与恨纠葛,他改名换姓还是逃不开。
有时候可能别人不提但他还是无意间觉得所有人看他就在说:他是他父亲的儿子。
这里漥仿佛听到有人提父亲。
但转头一看并没有人,随后有人走过也并没有人讨论他…所以个人理解这句话并不是真的有人说而是漥自己的幻想随后因为跟女性亲热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因为自己跟父亲长得一模一样(还好漥没大痣,太嗑掺了🥹)因为无法面对自己所以跟女性根本也做不了什么,看见镜中自己就不断害怕,呼吸困难、逃走。
个人看法 先拒绝了对方 但后来后悔了 伤心于父亲死了连遗体也没拿到(爱恨纠缠复杂心理)随后遇到了女主。
虽然没过多表示但在我看来他是喜欢上女主后开始对生有渴望(或者因为互换身份后想重新开始),画了生机盎然的画、去找了工作才向女主求交往的。
画画 开始看见人间的美好
生机盎然的树(表现了现阶段他的内心)
新工作 同事教漥辨别树倒下的方向(伏笔)
求交往(隐晦说法)女主同意后开心笑之后再见听女主说离婚原因
之前漥可以好好活着但他选择了自杀。
如果说漥再像之前那样求死、自残,那樱也会像对前夫一样两人彻底拜拜!
过去:
自残
自杀尽管如此,在最初,他在跟樱亲热时看到了自己的脸,害怕发抖、仿佛被人扼住脖颈无法呼吸,但这时他没有选择像之前一样推开身边人逃走而是被她安抚。
慢慢解开心结后来还有个女儿。
相识三年时间,樱前夫的儿子完全把他当父亲,一家人其乐融融。
漥还会跟他抢食物,吃饭时候还抱着女儿一起玩,完全想不到过去他是个阴沉、自残、求死的人。
三人一起玩石子 樱踢到别人车后逃走
抢食物
逗儿子
随后带儿子去森林
家族写真结果就是命运弄人。
痛苦想死的时候跳楼也死不了,而想好好活着后一不小心摔一下就被树砸死了。
————然后再来看安藤樱这边的视角一开始因为儿子死亡郁郁寡欢。
(当时律师见面说七年不见了,七年前办的离婚,和洼认识三年所以初登场失去儿子也有三四年了。
)处登场:泪眼婆娑可怜孤独无助,沉浸在儿子死去的阴影中不能释怀。
好美!!!!
然后遇到了漥,因为停电他主动帮自己恢复电闸。
不断见面虽然没什么言语但对他有好感。
在听到别人说漥有反应(截图没截出来
看到漥开心笑(因为要告白漥在门口踌躇提到死去的孩子,痛苦。
被漥治癒。
死去的儿子之前也有出现过(外婆拜外公时
一开始什么都没说 只是握住手给她力量 一种无声安慰
随后不久问孩子叫什么(这里中文是小辽看上去很随意叫孩子的一种称呼,而日文台词是辽君,大部分是年纪小对年纪大使用显得更尊敬对方,年纪大的人一般用桑(当然也没有固定不能用),而这里漥对孩子叫君,面色沉重,给我一种非常郑重地「打招呼」「送别再见」的感觉大概因为「君」这个尊重的称呼,所以最初漥说的时候樱有看他一眼,发觉他很认真叫自己的孩子,很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安慰哭得更厉害。
但当哭过之后就不再像过去一样七年了还放不下他一直困在过去,反而从这段悲伤中走了出来迎接新生活。
所以这段也是漥救赎了樱。
所以在此之后两人从洼不断恐惧到有孩子也是樱不断治癒漥的过程。
所以两人这段仅仅认识相爱三年的感情其实是两人最重要的三年,被对方治癒。
所以当漥死后她也没有像过去儿子死的时候一样陷入悲伤,反而跟孩子一起面对他已经死了的真相走向未来。
所以她才说“无论是谁都不重要,他就是他,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其实遍观所有人对漥的看法,其实大多人根本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介意他父亲是罪犯的事实。
对应我上文说的,困扰他的一直都是他的幻想。
可能有人不喜欢他,但更多人是喜欢他的。
因为他沉浸在父亲阴影中表现出的阴郁,会让人觉得不适,但慢慢随着时间流逝大家多相处了解他都不会说他坏话,反而爱、不舍更多。
老东家
妻子———————分隔线———————话说回律师。
因为漥案子的事开始见到换户籍的罪犯。
比起活了300年的人类,我更注意外国人这里。
(日本排外严重的这个国家外国人很难生存)所以这时候我想所以就是这个原因他隐瞒了自己国籍。
但慢慢发现并不是那样…
排外到游街抵制他说
他对漥有一种共情感。
但他们不是兄弟。
一开始我以为是他们都是被排挤不得不隐瞒自己一部分的人,但又不完全是那样……在一切揭开之后,两人交互的镜头…
结尾律师用漥换的“谷口”身份继续生活。
律师还是律师的时候只有电影中出现的一个儿子,所以当他说两个儿子的时候就说明大儿子是他电影中出现的小孩,这段对话的时间线在几年以后。
看一下律师的一生…一开始还算是幸福的一个家庭。
但自己太过认真于找人忽视了家庭又凶孩子。
让妻子感到陌生,所以当他觉得一切结束回归家庭又撞见妻子“出轨”消息,选择了换身份。
一切结束后重回家庭
看到妻子“出轨”消息几年后,换个新身份跟别人聊天。
开头第一个镜头
要结束时 在酒吧镜头这个镜头暗示了妻夫木聪至少有3个身份。
1、原本真真正正自己的外国籍的外国人身份。
2、律师。
3、温泉旅馆二儿子。
对应着之前老人家说的三百岁,所以也就说明是他这种换了好几个身份的人。
现实中的人类至少到现在也只有100多岁,可当许多角色的寿命累积的一起便有了300岁。
这个300岁我是这样理解的。
酒吧对话
可实际上,他到现在还没有正视自己。
他放弃了外国身份是因为他不能承认自己是外国人。
他放弃了律师身份是因为妻子出轨。
他一直以来都没有直视自己、解决问题,只是用一个又一个的身份逃避在眼前的难关。
就像看到妻子收到的消息后就逃走了,别说没石锤,就算真的出轨了他也没必要换一个身份继续生活。
而他选择了更换身份。
他选择了逃避。
而以这样的心态生活他又怎么可能「到此为止」。
(我觉得这也是电影的一个主旨,大家应该积极、正面地面对自己,有时候不是外界问题而是你自身想的太多。
这样痛苦的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像漥一样…所以他跟漥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漥已经摆脱过去走向阳光。
而他就像刚出场一样一直生活在黑暗中。
初登场镜头 飞机上被阳光照得很亮 感觉不适把遮光板放下 就像他本人一样不适于在阳光下生活一直活在黑暗中所以,结局两人互道姓名。
在妻夫木聪名字这里留了白……(在我看来也是暗示他未来还有很多身份)
综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btw,日本人但凡你们有个身份证……
蹭了一部上海电影节的电影,大概也就是个七分左右的悬疑文艺片,有点意思,拍的相当克制,而最后那个反转很难说好还是不好,但很让人回味。
有影评说“静水谭深”这个词很切题,但是“静水流深”其实更精准,电影底层表述的身份变更带来的对过往抛弃还是不抛弃,这种矛盾韵味才是真正的激烈涌动。
这部电影最好的就是前半小时,你以为拍的是悬疑,但其实生活的真切,有点《飞屋环行记》前面几分钟的感觉。
后面展开的关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其实对中国来说还是有点难以理解,日本民族内心对过往有一种难以表述的执着和怨念,所以一直想要以“更换身份”的方式自我解脱,这就始终无法区隔开自我与本我,难怪日本禅宗好像不讲因果。
而且日本人可能对“名字”这个东西过于执着了,千与千寻也是在寻找名字。
当然,电影还是很好的,拍摄的画面特别舒服恬静,而且第一次在很有历史感的戏院看,有意思得很。
你是谁?
他是谁?
我是谁?
在多元社会,人们往往因为找不到与自己理想价值相一致的身份而陷入危机。
这种身份的不认同一方面是个人能力低于身份阶级。
这种危机会带给人们自我内心的消耗,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内耗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人们会因此努力学习工作为了得到自己和外界的认可,使得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身份。
这种身份的不认同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做出改变的。
但身份危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个人在社会的生存能力无关,而是有关出身、家庭、血缘、民族、过往、阶层等等,这种身份的不认同是天注定、难以改变的。
电影《某个男人》就聚焦了日本社会独特且敏感的身份政治问题,借此提出如同悖论的追问: 虚假的身份与真实的人生,对一个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
影片中,城户章良与谜之男子都选择隐瞒、变换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是他们没有想要借此成为多么有出息的大人物,他们只是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与生俱来的身份意识成为困扰他们的因素,在抗争无力的社会氛围下,他们只能逃离或改变身份。
慢慢讲了一个故事,对于老婆的出轨,男主肯定是深感嘲讽于不屑的吧,甚至有一丝解脱的感觉,结尾放在现实中,不受过往干扰而用新身 份过活的人真的会存在吗,我不太相信,或许,只是我还没抵达人生的断点罢了,结局也很开放,也有可能全是男主的伪装,抛下以前的身份重新开始,最后那张画提醒了男主现实的生活。
很小说的感觉,很跌宕也很会在结尾来一个回旋镖。
身份这个东西分很多,出身身份性别身份这种类似自然身份的东西,还有家庭身份祖籍身份乃至职业身份等的社会身份,然而身份这个东西终究是一个人可见、可记载、可总结可传播的历史书写的,并且包含诸如常识又或者偏见这样的固化观念,相较于流动的人生而言,身份则是一块已存不改的铭牌,无论是想改变还是不想改变,如若身份不足够让自己一直满意,也出于某种贪婪与叛逆,人是不愿意一直被囚禁在某种身份中的。
然而与身份相对的,是一个人的内里,独属于这个人的人性,更像是故事一样的东西,它无法轻易被囊括,大多数它都处于不被叙述的状态而隐于冰川之下,唯独亲近的人,出于某种爱的理解,才能触碰,也才会将这一内里抬到身份之上。
而打破身份禁锢的正是这样的爱与理解。
我很喜欢里枝在得知真相后所说,好像知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确凿的是他们确实在这个城镇相遇相爱;也特别喜欢她回应儿子说“我知道爸爸为什么那么温柔了,因为他没有从他父亲那里得到该有的父爱。
”里枝说“不止于此吧,爸爸大概是真的很喜欢悠人”不是出于自己已有历史中的缺陷而在现在时作出对过去的填补,而是因为现在时本身。
爱很厉害一点大概就在于对历史的蔑视吧。
在快结尾的时候,当律师看向那幅描绘背影的画时,我理解了为什么电影中出现了那么多的背影,也明白了海报的隐喻…整个故事围绕着“寻找”那个男人展开,他其实可以指代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可以是你,是我,是那个律师,故事中一直穿插了各式各样的背影,有走路的,有背对着谈话的,当我们看向背影的时候,是看不到对方的脸,“他”可以在心里戴上任何一副面具,伪装成任何一个人。
当画面定格在律师与画里背影方向一致时,更多是想表达在那一刻,律师和这世上的许多“我”都并不知道自己谁,而主海报,律师转过头来看向观者时,表明那一刻他意识到了自己是谁(寻找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他明白虽然自己的出生以及过往的历史无法篡改,但依然可以过好自己未来的人生,只要敢于面对。
但是我更想讨论的是在剧情之上的一个哲学命题:判断一个生命有没有自我意识,就看ta照镜子时,有没有意识到镜中的是自己。
按照哲学上的说法,只有当自我意识存在的时候,ta才能意识到镜子里面的人是自己,这就完成了一次自指。
先有存在,才有认知,认知来源于外部的刺激(剧中的镜面反应)。
回到影片本身,虽然剧情的节奏慢慢的,也没有太多戏剧性的呈现,但光这个概念,我觉得就值五分啦~题外话:其实我还开了另一脑洞,就是主海报里,律师转头的刹那,是想表达当我看着这幅画的时候,谁又在背后看着我呢?
哦,是画面前的你和我….(哲学命题叠加惊悚)
我一开始其实没想到这部电影是探讨身份认同问题的,所以越看下去越喜欢。
而且很少有看到亚洲电影讨论这类问题,所以相比欧美或许我更加能共情。
(这部片子的最大bug就是!
小七这么标准的霓虹大帅哥竟然说他是韩裔??
而且没想到日本竟然这么排韩?
这个文化差异让我不太能理解律师男主城户这都第三代移民了,竟然还是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
)影片围绕谷口大佑和曾根崎义彦和原诚,这三个身份的故事进行展开。
想要改变身份的原因都是对于原生家庭的不满,原诚是想摆脱杀人犯之子的名号,谷口大佑可能是想离开哥哥的影子(对此影片没有说明,有点可惜)。
所以他们进行了身份上的转变。
像理枝说的“我究竟是和谁过了这段人生”,一个人不应该被姓名身份这种外在标签捆绑,自己活出的人生就是自己的。
最没想到的就是结局,城户的妻子竟然出轨了(你们霓虹金呀x)并且他竟然也选择抛弃原身份,改用谷口大佑的身份继续生活。
创造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觉,这样的身份交换还会继续发生,照应着现实。
之所以会这样,也许是因为男主在调查案件时对了解别人的人生产生了兴趣,加上他真的几乎完全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所以最后可以交换人生。
这和我喜欢看电影的原因也挺像的,喜欢了解不同文化背景诞生出怎样的人格和行为,并且带入不同角色的故事中,去理解。
也是一个挺浪漫的处理,没有强硬地说我要改变。
这部片子中间也有不少的黑色幽默桥段,也让影片缓和了太过沉重的主题。
所以整体观感非常好!
演员们的演技都太好了!
玛蒂尔达不仅漂亮而且才华出众,还有个好结局
片尾字幕有点心酸。Ingeborga Dapkunaite 现在到处打酱油更心酸。
女主初看挺惊艳的,后面只觉得演得乏味
德国演员拉斯.艾丁格很细腻地演绎出尼古拉二世优柔寡断的内心性格,也通过与舞女的爱情这条发展主线,呈现出一个腼腆大男孩最终一步步成长为帝国统治者的轨迹,历史脉络和服装、道具还原也很有考究,只是一些贯穿影片的剧情令人难免一头雾水:玛蒂尔达过于频繁的玩弄感情;为了不知因为痴情还是肉欲使然而疯癫的低层军官;以及最后加冕仪式上女主莫名其妙的出现和沙皇莫名其妙的倒地幻想,思维跳跃性过大,观看时会产生一种繁琐和突兀的尴尬。
绝美爱情故事啊啊啊啊啊啊啊!!!!拉子好帅啊啊啊啊毛茸茸深情小熊绝了绝了绝了
没有熟肉……只好把奢靡的片段都先挑着看了看……
真滴是超级狗血玛丽苏大片,不过女主真的好好看啊维持我一直看完 ಥ_ಥ
和粥在天津民宿裡看了一半,當時是十二月底,半夜一點半,我們踩著拖鞋裹著羽絨下樓拿麻小哈啤酒,看這位美得不可方物的姐姐
狗血宫斗片为什么还试图最后升华
那个配乐每每一响起,就让我觉得这是一段史诗级唯美的爱情。也太好听了。镜头+bgm+男女主相处片段+lars 四星/抛开历史因素不说,爱情线还是写的蛮抓我的。这个尼古拉二世有点忧郁的美。女主眼睛真漂亮。/一个小小的疑惑,俄末代皇帝怎么找个德国人演....但还是强势表白Larseidinger!另外,lars竟然还会说俄语?惊呆了。
RUSSIA,服装和音乐太唯美了。
这边厢刚含泪作别皇太子,马上对岸就有大公的手可以握住确认接盘。要是辞职都有这么爽就好了ԅ(¯ㅂ¯ԅ)
心心念念,终于看完。真正的爱情,难以下定决心的坚定,其实现在人人口里说的“纯爱”是个太沉重的词。当她说“我要你离不开我”并甩开那价值不菲的项链,当颤抖并声嘶力竭地出“尼基”,当32个挥鞭转结束,最危险的爱情,没办法有最令人满意的结局…余味是,舞女和母亲的命运何其相似…
人美景美但剪辑不行
真正的贵族
5 24 44女主除了🐻小点其他完美magnet:?xt=urn:btih:8CAA6EFF27AA4E3FA0049AE4B38F5B728C2B6778
把历史改的面目全非,正因如此传记类电影看的越来越少了。
乱七八糟的情节!但是画面很美很好看,女主颜值无敌,每一帧截图都像油画,宫廷奢靡豪华也是很养眼
女主好美就够了
服饰华丽,女演员非常漂亮,剧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