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无意中看第十放映室所得知的电影。
我是一个哭点很低的人。
低到看《长江七号》都可以掉眼泪。
选择看这部电影的时间,恰巧是八月的月末。
妈妈送走了妹妹去念书,爸爸在杭州没回来,家里的表弟表妹们都回各自家里准备开始,于是家里只剩下我跟妈妈,这是一个适应孤独的阶段,就好像电影里妈妈说的那样,孤独一辈子,习惯了就好了。
明天自己也要去学校报名,准备开学了。
偌大的一个家,只剩下妈妈一个人,不忍心,也放心不下,害怕孤独会包围她,我的妈妈,正在老去的妈妈。
决定要教会妈妈上网,用本子仔仔细细的记下上网的步骤。
从开机,到放电影。
给妈妈申请QQ,因为不会拼音,就教她最基本的语音聊天,希望这样她能觉得不寂寞。
我希望还能来得及,来得及像您疼我那样,心疼你,像您教我那样,教您看看新鲜的事物,来得及用我的半辈子,去报答您给我一切。
我希望“我突然在这个世界上就没了妈”这件事,永远都不要发生。
哪怕是用我的生命去换。
看过很多遍每次都变红鼻头红眼睛的大白兔导演用最古老最俗套最简单的桥段演出了不俗不简单的电影,讲情,油而不腻它完整且真实,真实的可以感受到完整的感情,一个倔强的老太太倔强的生活在这个电影里最后她轰轰烈烈的走了...倔强的老太太有时候心猿意马有时候倔强到让人捶胸有时候沉默的可以忽略掉她的存在...每一种有时候都是一种关心,一种疼爱,直到每一种都变成了习惯,习惯的被疼爱却不发觉,唯有失去了心里仿佛突然多了一片空白时才开始注意那个来自习惯的源头此时想起那段经典到俗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却没有如果
电影本身确实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我删了其他好片却依然留着这部电影,有自己的理由。
因为它真实,因为它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活生生的。
每个人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形,父母病重,自己工作繁忙,那时人们会如何处理?
是怎么度过的?
心路历程怎么样?
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浓缩的生活版,或许那就是生活,残酷而又动人。
任何认真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些感慨,尤其是我们的父辈们。
而我,从电影中看到了某一天的自己和父母,有些难以接受,但终究是要来的,电影让自己更明白了些“生活”的含义……
我一直觉得自己内心蛮强大威武的,平时也不喜欢小小事情就天女散花我写点小小的东西仅仅留作自己回忆的念想悄悄的,学会做一个妈妈说的,内心强大的女子因为,那天记得最清楚的你对我说的是:“不哭”昨天 是你走的第二周,就是大人们说的二七烧给你的包,都是我用不娴熟的书法写的,不是最漂亮的,希望是你最喜欢的七天的时间,我还不了你照顾我20年的恩情每天拿着小盆上洗手间为你打温水的时候,我都在责备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回家,你化疗时候,我只赶上最后一次的最后一天你第二次医院住院时候,我一点也没有赶上你走的时候,我就赶上了你那生前的7天你留给我7天,我是不孝女······我晓得,你后来愿意忍受着手已经被针扎肿的痛苦,在医院吊着营养液其实只是为了延长时间等我回来······我调研,我他妈调个毛调为甚么上苍对妈妈这么不公平我总接受不了哪些坏人为什么不造这种罪,却让我妈妈来承受这种地狱的痛苦一辈子辛苦操劳,尽心尽力爱我们一家人她究竟是做错了什么,我不知道,我无法接受这事实。
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命运,老天爷也许是嫉妒妈妈开始幸福了就要无情夺取我和姐姐用再多的泪水,也唤不醒你了眼睁睁的,看着一条生命的逝去我们无能为力。
如果可以,我想再抱你一次温存的身体但是,现在连最简单的最平凡的所有已近变成奢求、妄想我们永远爱你,你也永远爱我们!
我本来以为,这只是部普普通通的小成本大陆煽情影片。
但是我错了。
姥姥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家接受高考前的冲刺,以至于,我都没能来得及看到她最后一面。
虽然就在同一个城市,15分钟的车程,却成了我们最远的距离,这是至此,我仍然埋怨我母亲的。
但是看完这部影片,我诚惶诚恐的是在无情长大的我和同样衰老的母亲。
我做梦了。
梦到我的母亲也变得歇斯底里了,我恐慌的泪水里除了不知所措,就是有一天将要失去她的事实。
每次回家,我都抱着我的母亲,亲吻她的头发,和她说话,但是眼泪却不让她看见流过我的脸颊。
这里面的第一个细节,是斯琴高娃回到母亲家,小阿姨说她来了,母亲略显笨拙的去抢电话听筒,当然,这再电影结尾也有相呼应的,但是我觉得,太强调就变得乏味了。
第二个细节,是母亲得知自己要住院做手术,前往邻居住处到别,话说出后的那一次稍稍的拭泪。
第三个细节,是公公婆婆在车上堆得满满的给母亲捎来的吃的。。。。
。。。
很多细节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不得不感谢导演给我们带来的时时刻刻的感动。
我觉得故事最感动我的地方就是手术前,母女俩在病房里的对话。
一颦一笑都不见表演的色彩,仿佛你就是他们的亲人,你就站在旁边,你就忍着泪水生怕母亲看见会害怕。
演员演的真的很好。
再看---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已经第几次看这个电影,我已经记不清了。
小说也是看过的,上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借过这本书。
还记得,那封面变黄,有些残破。
每次看,我都深深的感到,做母亲的伟大。
可我们做儿女的又有什么时候能真正理解了那份伟大。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子欲养而亲不待。
到那些时候,也许等我们真的想弥补也就快晚了。
影片根据张洁同名小说改编。
讲述的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女作家终年到处奔波演讲,无暇照顾年老的母亲。
八十多岁高龄的妈和心爱的猫及雇用的小保姆住在一处简陋的家里。
一日,当小保姆兴奋地告诉妈诃来看望她时,妈第一反应竟然是先拿起电话去听。
她看到母亲的衰老,十几年视力几乎为零的母亲被检查出脑瘤,做手术后被她强迫锻炼。
她是希望妈健康的活着,可是,年事已高的母亲还是走了。。。
最疼我们的人,就这样走了。
愿我们做儿女的,都能早点理解母亲的不易,早点把母亲对我们的爱回报给她。
愿我们的母亲晚年都能够健康,幸福。
2007年5月27日 10时39分11秒来源:补
《世界上最疼的那个人去了》 一部母女情感的电影。
不说片子好坏,但很感人。
很多地方都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
人都觉得我坚强,但其实一看到别人的眼泪就会忍不住的那种。
这完全是遗传了妈妈的, 某天我发现,即便没看到别人掉泪,我也很容易就哽咽,声音中带上了压抑着的哭泣。
吓我一大跳,这分明就是妈妈的习惯。
是我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潜伏在我体内的基因吧,随着我一起长大,慢慢成熟,最后成型?
母女之间,最尴尬和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女儿亲眼见证母亲一天比一天加剧且不可阻挡的衰老趋势,而女儿对此完全的无能为力,从最初的惶恐和不知所措到心伤心痛 到最后无奈的接受,即便接受了,仍会在想到这个问题时,心痛如割:若母亲走了,还有谁来疼我?
我还能是谁的孩子?。。。
想起外婆去世的时候,妈妈哭得那么伤心。
我还纳闷,妈妈平时老跟外婆大着嗓门说话,有时老不耐烦外婆的唠叨。
我觉得是妈妈跟外婆并不亲近。。
母女,毕竟是母女。。。
当发现母亲的第一缕白头发,发现母亲穿针时需要把针线隔得远远的,发现母亲很多次在自言自语说要买老花眼镜了,发现母亲脸上多了很多皱纹。。。
你知道这个趋势会走向哪,有一天母亲头发会变成花白甚至银白,有一天她即时戴上老花眼镜也穿不了针眼,要像小时候外婆叫我们帮忙穿针一样找外孙女来帮忙,有一天她脸蛋两颊会凹陷,眼皮会下垂,额头上会出现老人斑,手背上会青筋突起,腿脚会变得不灵活,记忆力会下降,变得爱唠叨,唠叨是因为她不再关心自己而只关心子孙,唠叨是因为她忘了刚才已经说过了同样的话。。。
看完《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如何去面对母亲的衰老,如何同母亲一起和她的衰老和平共处。。。
两年前我高三,五月,妈去医院做年检,医生电话打去办公室,让她去复查,说怀疑她肝部有肿瘤。
她瞒着我和爸爸去做了检查,然后照常上班,中午一溜儿小跑赶回家做饭好让疲惫的我早吃完多睡会儿午觉,然后在床上警醒的躺一会儿好掐着点叫我,然后再上班,然后晚饭,洗碗,擦地,看会儿电视10点准时开洗衣机因为电费会便宜,然后上床睡觉,2点的时候起床晾衣服顺便提醒我早点休息。
两天。
是我整个高三生涯中最平淡无奇的两天。
结果当然是虚惊一场,之后的某天,她在餐桌上把这件事当作一个小故事轻描淡写的说出来,我们也轻描淡写的听了过去。
她说,我知道我不会有事的,不然你怎么办啊。
晚上,复习完功课接近三点,全世界一片漆黑,我躺在床上蒙着被子失声痛哭。
影片的25分钟,50岁的女儿烦躁地挂了电话,回过头,80岁的妈妈畏畏缩缩地站在楼梯拐角,眼睛里全是欲说还休的担忧。
然而一转眼,做备皮后的母亲沮丧的摸着自己的光头,女儿在旁边安慰她说,我妈到了80岁还眉是眉眼是眼的,妈妈颇为羞涩的如同少女一般笑了。
我一下子哭开了。
每个女儿都会变成母亲,每个母亲都曾经是女儿。
小的时候弹钢琴,妈就坐在一边,手里拿着竹针,一有不好的地方就过来揍我,隔着两栋楼我爹在马路上都能听见我的哭嚎,甫进得家门,就是小小的抽泣的我,和愤怒得乱蓬蓬的妈。
我弹了十年琴,她陪了我十年,虽然后来她渐渐跟不上我的进度或者渐渐不懂得我错在哪里,但她还是能一针见血地在厨房或者客厅的地板上冲我吼,错了!!!
高中,姐姐想让小外甥学小提琴,来问妈,我站在旁边,听妈轻声细语地给姐姐说,如果要学,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不是熬孩子是熬大人,从此以后你没有周末也没有晚上的夜生活,你的一切都要耗在上面。
我突然控制不住自己,在那一瞬间。
妈在家穿的旧衣服,她骨节渐渐突起的手,她开始松弛的脸,刺激了我的所有敏感神经。
她年轻的时候是那么漂亮的女子,她说她曾经有一辆小小的红色自行车,她穿一条白色长裙,一头长发到腰,从公司的长坡一路疾驰不用刹车,头发弥漫了所有人的眼睛。
她说这些的时候,满眼满脸都是幸福。
然后,她站起身去洗碗。
如今渐渐长大,时常觉得妈妈的生命开始在我的身体里生长,甚至是重生。
那些她身上已经渐渐被岁月磨去的,被生活锉钝的,渐渐无意识地露出头来,她会经常很惊喜的说,哎呀,这样的感觉我年轻时也有,或者,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
每逢此时,我们俩都会觉得幸福。
因为我至少明白,她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一种牺牲那么简单和壮烈。
那个女人,你叫她妈妈叫她妈叫她娘叫她老太太,时光变换她一直都在,健步如飞走来走去,大声笑大声说,说你生出来有多难看小时候有多容易生病,说你成绩不好的时候她有多担心,她对你发脾气对你扔东西,然后渐渐的,畏缩了,怯懦了,疲倦了,佝偻了,老了。
四岁那年我就明白什么叫死亡,我也一直懂得总有一天我健康的鲜活的妈妈会离开我,以一种无法预料的姿态。
这十五年中我每天都在准备着接受这个我可能永远都无法接受的未来,以至于,我没有办法平静地看待任何一个老年的中国女人的故事,每一次,我都能在她们身上看到我的妈妈,或者是,我。
电影里,沙发上的妈妈带了点怯怯的笑意,拿着自己用的尿不湿对女儿说,你小时候啊,就爱尿床。
我又哭了。
PS:其实今天我娘生日呢。
生日快乐吧亲爱的老妈虽然你看不到这里来,嘿嘿。
看完了哭得一塌糊涂前两天,妈妈得知外公重病之后,也是在这个位置,哭的两眼通红。
我曾经也以为,病了没什么大不了好好治疗,一切会慢慢变好总是跟妈妈说 不要哭 没什么好哭的可是我竟然忽略了那么多人与生俱来的性情妈妈说 外公会很坚强怕只怕外婆会崩溃很多人表面上风平浪静心底里其实波涛汹涌====姥姥,你看谁来了 (拿电话)错了错了你找谁?
妈珂阿姨,你看谁来了 (拿电话)错了错了你找谁?
妈=====生命其实让人很无力当一个生命逝去怕的不是逝者,而是继续活着的人
我本身完全不是多愁善感 容易垂泪的体质甚至有些时候还有点冷血但是从这本片子一开头我就哭开了 一直哽咽到结束其实剧情我根本没在注意 全部都是零零落落的我跟自己说逃避了那么久的现实是该面对了你不能一直假装失去的还在我觉得我很不孝顺还在家的那几天我每天躲在房间里打僵尸每次都要我妈打十万个电话催了才肯下去你头七的饭我没吃整个五七我都逃去了越南每天都想些无关紧要的事最后的五七饭我也随便吃了一点就跑出去了我真的不想去那些饭店吃饭那些每次过年大家都一起吃饭的地方吃饭我一坐下就想起每次我都喜欢坐你旁边因为你不像别的舅舅阿姨喜欢对我唠叨虽然你确实很唠叨每次都给我那么大一脸盆面吃还说 怎么可能吃不光 你小时候胃口那么好你总觉得节食的人很可笑 自己都胖成那样了还送我电磁炉让我去学校开小灶我跟你有很多小秘密你知道我做了很多很多坏事但是都不告诉我妈还整天塞钱给我我不要还硬塞到口袋里书包里随便哪里我其实求着我妈搬家大部分原因也是想跟你做邻居虽然我妈因为这件事老跟你不愉快你做的霉干菜烧肉最好吃我爸跟我都喜欢我每次送你一些什么新奇的厨房用具你就很高兴虽然嘴巴上不说 可是我真的知道我觉得我欠你的太多了你总说我出山了之后要靠我了可是我哪里可靠了 我一天到晚就想着出去玩我给你买个收音机你就很高兴了整天跟人说还是我孝顺我哪里孝顺了我平时都不回家 回家也不去你那吃饭我五一回家了也没去你那 你还以是别的什么原因其实就是我懒 三两步也不肯走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人有你那么宠我了大家都说你比宠自己孩子还宠我小时候因为我淘气 你多少次把我挡在身后直面拿着各种武器的我妈我朝大姨夫吐口水 也是你拦着他因为生气随手丢过来的筷子还是什么但是我对你根本一点也不好 我总是对你大吼大叫什么的害大家都嘲笑你帮狗吃乌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我 我自己一点也不明白我每年年三十哪儿都不去 每次都在你家跟你一起我还记得有次我在你家被勇华跟老程灌了很多酒实在不行了就趴在你房间地板上大吐特吐了起来 都11点了 你还逼老程跑出去给我买醒酒药 还把他们骂了一顿虽然事后你也嘲笑我说 一盒药都抵一箱酒了你住院那会儿我是每天都去但是都呆那么短我连勤创开会居然都还回去 是不是 我忘记了我暑假在家有时候躺在床上还会幻想你推门进来手里提了一个竹篮子里面放了几碗菜进来说懒惰胚你为什么还不起床为什么你没有醒过来我一定花光所有的钱给你买补品就好像我才不过献了次血你就炖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我补还紧张地骂我有毛病 没事献什么血我不敢去你家 看见你照片我就停不下来了大家都骂我说大姨夫怎么受得了我有几次半夜去上厕所看到我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哭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原来会有那么难过的因为我其实也经历不少了 除了外婆去的时候我哭了满久但也觉得不管怎么说外婆都快80好几了你回家那天 你床下有张护身符我偷偷藏起来了我每天出门都带着我觉得你都一直在保佑我帮我可是我其实什么都没做母亲节的时候我会买花给你你那么高兴其实我早就把你当作我的妈妈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你跟二姨都想让我叫你们干妈 我后来只叫你了是不是你每天忙进忙出都忙的是大家的事你身体那么好抵过三个我可是你连再见也没跟我说我看了这部电影决定要孝顺起来尤其是对奶奶 你那么好 你明知道我跟奶奶不亲还老劝我去看看奶奶 我以后一定常去雄镇楼并且吃一大脸盆面
#2018SIFF#很松散又很舒服的节奏,可以看出导演想传达的很多信息,在后半部开始有些乱了阵脚。时光是个温柔杀手,女孩们都美得不可方物,感情亦如暗潮汹涌。那段年轻时的夏日游乐如何拍的?太美好了。
上午打鱼,下午放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人成为渔夫、牧民和哲学家——马克思语境里的这种共产主义生活方式距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现代人仿佛越来越远,而基于这种理想生活方式建立起来的社会形态也越来越像一个白日梦。作者认为每个人都被《海湾别墅》限制住了行动和自由,知识分子与第三世界不仅缺少语言上的交流而且没有情感上的互动。整个难民群体既像一个不会求救的孩子又像一个不能自理的老人,真正递出橄榄枝的乐观之人非但得不到爱的回复,反而被其羞辱。而以《爱》之名的《快乐结局》则是悲观之人的无奈之举——只能用远方的声音永远听不清来解释。影片最终将求救的信号和批评的声音一起传递到了《悲惨世界》的内部:这份平等的爱就连在你们之间都不被允许和接受,神又如何指望你们能将这一信仰分享与传播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幸存者呢?
电影拍得轻快而自由,人物也在细碎的事件之中一点点丰满立体。最喜欢的一点是没有止步于对过去缅怀伤感,而是在现状基底之上、在个人内心的修复之中重建过去(重建得非常自然和生活化),始终坚持着生活的美好与信仰,这是怀旧电影更该传达的态度。结尾意味深长回味无穷。【2018十佳No.6】
3.2分。所以重点在说什么?!
人人都吸女士烟,导演真的不擅长拍感情戏,看到难民疯狂翻白眼。
和《世界的胜利》用的同一组演员,有点串戏,其余还好。
看前半部分以為和back to Burgundy講一樣的故事 後來發現不是的 我根本看不出他想講什麼故事(攤手)這片子為啥能提名金獅???ps四川好人是什麼梗?跟孟京輝那個四川好人有啥關係麼#hkfff46@hk film archive @2017-12-09 22:02:34
南法风景电影,剧情也很不错。因为老父亲患病,一家人团聚,但大家都老了,故乡也变了了,许多人卖了房子离开了,旅游资本则盯上了这片美丽的滨海小镇。大家都闷闷不乐,需要直面现实残酷的老夫妇选择手拉手服用安眠药离开。安吉拉则慢慢打开心扉,接受了比自己小很多的爱慕者。爱运动爱骑机车的女朋友离开老头选择了年轻人,还有那三个偷渡来的孩子!天啊,他们那么可怜,又那么可爱!许多人想逃离的地方,竟是三个小家伙渴望的天堂。在这三个孩子面前,大人们的中产阶级忧郁症瞬间就好了,缘分奇妙,海里失去的,加倍得到了;更不要说还有那些鱼,和八爪鱼,心若像孩子,生活还是和过去一样简单美好,至少海没有变。
里面都是温暖而善良的人儿呢
我多么希望像本片导演那样,眼中只看得到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节奏很慢,叙事很简洁,讨论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冲突,值得一看。
前重看Un beau soleil intérieur
中产演员妹妹,左派作家哥哥……在故乡重逢,告别,相识……法国版《海街日记》《海边的曼彻斯特》
平庸
所以里面插进来的那段往事用的是哪部片啊(固定班底雷打不动的好处,可以用自己以前老片片段给新片做前史)!
回到住的地方 打开反锁的门 拿出鞋柜里的鞋 煤气阀 电 水也要开一下 然后客厅的灯 紧闭的窗 拉开窗帘 餐椅 放个免费的电影 悲伤就那么漫上来了
健康老夫妻牵手求死,难民小兄弟牵手求生。马赛餐馆收容无家可归的难民,地中海鱼腥治愈丧女失夫的伤痛。中产阶级三兄妹各自惆怅,挂着吊瓶老父亲僵如死人。一段家庭录像风华正茂,抛扔入水的年华随风消逝,中年危机就像头顶过桥的火车呼啸而至。吞药或渡海,皆为探寻世界,三兄妹却困在海湾彷徨自封。
俗称法式
冷门
没想到这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