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康昊最后的庭审自辩这段,真的是满分,你几乎分不清他是因为下定决心为还没影儿的祖国还是苟且偷生或是双面间谍的背水一战……2.策反与反策反,虽然不是期待中的双方卧底"深潜",只是"爱国者"那种套路……难道是朝鲜地下党too young too simple?
3.团长除了喝酒还干啥了?
亲手锄奸也好吖
电影《密探2016》,恨不喜欢这类的谍战电影,有点枯燥,特别是看了孔侑的《釜山行》,差距真的很大,日治时期的朝鲜很像是国民统治时期,整体电影的感觉也很像《潜伏》,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就算是电影里有李秉宪,宋康昊,孔侑,但是情节真的不出彩,特别是开头金长玉逃跑时被子弹打中脚趾,徒手将脚趾掰下来,有点小恶心,太重口味了。
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改编,不过可能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吧,我确实没觉得有多少,2016年韩国青龙奖最佳影片,确实不是我喜欢的,还不如最近看的同样是韩国的《阿修罗》电影。
밀정#密探韩国版抗日剧,与中国类似剧不同的是,人物复杂性展现的更多,人本身是多面性的,一个“韩奸”其实完全可以再变成“同志”。
策反,打入敌人内部,让间谍成为反间谍。
当然,这种题材影片重心肯定是吊起观众的爱国心,描述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任何人包括自己这一高度,以牙还牙,还是通过血淋淋报复达到戏的高潮。
《密探》韩国正式海报这是一部上映伊始就经常和《暗杀》做对比的又一部韩国独立运动电影。
这是韩国独立运动类型片的又一次尝试,比起其他同类型的影片,本片也可以说是对类型片主题的一次突破。
--最近几年韩国电影质量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类型片的发展更是有着“国际风格本土化”与“类型片商业化”齐飞的态势。
就冲这点,中国的编剧和导演就该好好学学。
在韩国的类型片中,谍战片是一个进步明显的分支,这其中又包括“南北韩统一”与“朝鲜独立运动”这两个主要的小分支。
我看的不多,暂时觉得代表前者最高水平的电影应该是《柏林》;后者则没有哪部电影能让我觉得鹤立鸡群。
拍韩国独立运动类型片,其实是一个去化解尴尬的课题。
对于这个“尴尬”,很多影片选择避而不谈,更多则选择一带而过。
《暗杀》拍的那么好,豆瓣也就7.3分,我觉得这个是准的,因为这个“尴尬”没解决明白;而此片《密探》更是避重就轻了,评分自然也不会高到8,9分。
那这个“尴尬”是什么呢?
四个字,“为何坚持”。
韩国其实总也甩不开作为小国的尴尬。
跟能打持久战的中国不同,韩国小国寡民、科技落后、强敌掌控,临时政府流亡上海。
所以一批批志士赴死,独立迟迟未来,为何还要坚持,为何还能坚持?
《暗杀》中提到了一次,李政宰饰演的叛徒被问为何出卖同志:“我没想到会独立,如果知道就不会了”;而在《密探》中,则是孔侑等人一遍一遍地说教着“下一代传承”对独立运动多么重要。
这样的说教太不真实,太没有说服力,骗一骗想用东方谍战片换换口味的好莱坞还可能,想糊弄中国观众却难比登天。
我们的民众,从小就从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全民皆兵来抗战”的印象,课本里边记录着当年那个“以空间换时间”“打持久战”的战略的成功。
所以我们的抗战,没有无谓的犹豫,故事和人物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
反观当年的朝鲜,狭隘的民族主义从一定程度上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政府忙着出卖祖国,高官忙着出卖同胞,所以那个时代的朝鲜人,反对民族的解放反而是“日治朝鲜”时期的主旋律。
不同于国内的“汉奸”,那些甘为韩奸的人不是因为贪生,更可能是因为对国家独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罢了。
在对“为何坚持”这个问题的探索上,韩国电影人需要直面“韩国是小国”的事实,从而不再被狭隘的民族主义蒙住双眼。
只有这样,这个影视作品包含的“尴尬”,才有可能被完全化解。
--同类型的电影,主题的侧重也可以很不同。
《暗杀》主“杀”,重武;《密探》主“探”,重文。
前者的主题侧重于情节上的多变和不可预测;后者的主题则放在了一个韩奸转变为一个民族独立斗争战士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这个侧重点是在韩国以往的同类型片中基本没见过的。
正是由于《密探》主题侧重点的不同,使得剧情本身反转点的数量和质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看到豆瓣上很多人诟病剧情本身,我为国内的这个类型片的发展有点担忧,因为我看到的是一群看不见别人的好,甚至不解别人“标新立异”的意图就敢妄自批评人家“基本不扎实”的不懂电影语言的键盘党。
事实是,这部无法代表韩国电影最高水准的电影,都够中国的编剧和导演学上个不止三五年了!
--韩国的各种类型片都在寻求商业化。
谍战片作为商业元素最容易上手的类型片,更是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努力发展着。
可是“独立运动”类型片又是不太好扩大影响力的一个类型。
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使得这种类型片难以站在好莱坞那样全球主流的舞台,它能成为西方人的小食,却难以成为他们的主菜。
而在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中,中国观众也不会轻易吃这道主菜,因为他们已经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
国内的观众是被各种抗战片锤炼出来的群体,没有个剧情新颖的故事情节,韩国的独立运动片别想在中国挣太多钱。
这一点可以从7.3分的《暗杀》和6.5分的《密探》的对比中一目了然。
在导编演服化道都难分伯仲的两部电影中,谁的剧情新颖,谁就能赢得中国观众的心和腰包。
活在后战争时代的我们,回看战争,总会情不自禁的使出吃奶的劲儿鞭笞挞伐“汪精卫”之流,因为胜利对于我们来说太“必然”、“轻易”了。
事实上,对于身处“绞肉机”之中的人,胜利真的会来临么?
还处在农业时代的祖国,被工业革命后的强敌殖民,祖国的“抵抗”政府流落在同样被强敌吞吃了三分之二的邻国,胜利真的会来临么?
对于看过太多谍战剧的国人来说,这电影的情节未免太简单了点,既没有设计精巧的布局,也没有丧心病狂的反派,更没有多少机智周旋的情节,都是点到为止的感觉。
汉奸大叔就这样直勾勾被策反,太小儿科了吧,几句大实话,几碗酒,就被说服了?
这里缺少完整的转变过程,不管是背景介绍也好,或者是受了某件事的刺激也好,大汉奸变成独立者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啊。
公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可能还把大叔放了呢?
日本人是这么讲道理的侵略者吗?
复仇之旅未免太顺畅了吧,说炸就炸,披风少年骑着车就把炸药送进了总督府,独立大业如此易如反掌,合适吗?
火车上的部分,本人全程在关注车厢装潢,实木的车厢门分分钟穿越到《釜山行》高铁上的玻璃门,这部分有全片唯一的一个小高潮,就是找出了内奸,但么想到还有个内奸藏得更深。
女革命分子被抓的段落直接看睡着了。
第一次看哪个导演把一部战争时期的谍战片拍的这么梦幻,孔侑西装笔挺往那一站,每个镜头都可以截图拿来欣赏半天。
但很妙的是,导演拍的却不是成功英雄的故事,最后的爆炸行动虽然发生了,正面角色死的死被抓的被抓,原来历史啊,也不是全靠大事件大人物撑起来的。
电影的缓慢节奏和宋康昊一次次紧张反复的心理描述形成对比,宋的表演简直不能用生动来描述,几乎猜不到他每一次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却又在每一次选择后显得那么有理有据有情可原;另一个人物桥本也很亮眼,气场、嗓音和颜值,站在孔侑旁边也不逊色。
大家喜欢拿这部电影跟《暗杀》比较,但这是一部跟《暗杀》完全不同感觉的战争片。
查了下导演金知云,原来还导过《看见恶魔》和《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难怪能一下撬动李秉宪和宋康昊。
(说到这里又想起了《仁川登陆作战》,也那么多大牌打酱油。
)毕竟好电影来自好演员,更得挑到好导演。
一开始对《阿修罗》没抱太大期望(才怪),黄政民最近老演类似的角色,郑宇成挑片水平也忽上忽下,但郑宇成在导演金成秀手下也演了几部好片子了,啊,不管怎样,感谢这样的日子里,每周还有电影可以看。
《密探》是我看过的第二部比较不错的韩国抗日电影,如果说《暗杀》是一部抗日动作电影,那《密探》就是一部抗日谍战电影,让观众很自然的想起国产优秀的谍战电影《风声》。
我觉得若论故事情节的悬疑性和戏剧性,她不如《风声》,若论叙事的节奏、演员的表演和动作戏,她比《风声》强。
韩国拍摄抗日电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和史实做背景,没有和日本鬼子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正面冲突做素材,这种缺陷让韩国的抗日电影缺乏历史的真实性和厚重感,有时候感觉不伦不类、畏首畏脚的,感觉总是在依靠别人,自己没什么实力。
虽然不能拍摄大型战争题材的抗日剧,但是暗杀、谍战、破坏这种小规模的秘密行动韩国还是可以涉足的,于是就有了《密探》、《暗杀》这样题材的电影出现,这两部电影还是拍得有模有样,也许和韩国经典电影相比还有差距,但是比国产抗日剧还是强多了。
影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宋康昊饰演的摇摆不定的汉奸形象,这是我印象里大神宋康昊饰演的第一个坏人角色。
他把这个心存善念,但是对国家未来没有信心,墙头草两边倒的汉奸到被命运推动,随波逐流,最后思想发生转变,在敌我相差悬殊下仍然坚持抗争,成为英雄的形象刻画的层次分明,有血有肉。
宋康昊的表演拯救了整部电影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个看点就是孔刘饰演的金优进在火车上识别汉奸的这场戏,紧张刺激,扣人心弦,让人印象深刻,也是全片拍的最出色的一场戏。
第三个看点就是对于斗争残酷性的刻画真实凝重,有些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心想要是没有钢铁般的坚定信念,是不能坚持到最后的。
观众对于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意志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主旋律电影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当然电影剧情上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前面铺垫情节过于甬长乏味,故事情节太过雷同、缺乏创新,情节转折不够自然,主题也不够鲜明,故事代入感较差。
电影评介:(不错)
(预警:前方影评有剧透)凌晨12:35,镜头拉到刻在墙上的他奶奶的居然没有翻译的那句话,全剧终。
总体来看,还是出乎意料的好看。
剧情循序渐进,一波三折,甚至四折,孔侑和宋康昊的黄金组合着实给片子镀了金。
但一众小人物也没有逊色,活脱脱演绎在战争期间,抉择于自身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众生相。
两个半小时,我也就碰过三次手机。
(真的算少)详细点评一下各方面。
剧情方面:前半段剧情较为缓和,但也符合常规,毕竟依我在学校学的小说情节发展规律来看,进入高潮的时间一定要充足且永远是要比高潮到结尾的时间久。
这段时间各角色也没有在摸鱼,处处是伏笔,且埋得很微妙。
包括金先生(原谅我看完电影总是神tm记不住角色名字)给季延顺拍的照,最后间接致死了延顺。
再来还有结尾处的交易场面,和开头相呼应,又是另一个为了利益出卖同胞的,又是一折,出卖的居然正是金长玉。
联想到被发现背叛组织的会岭,被枪决时说自己把组织里的人当亲人,当时可笑,如今看来也是别有深意。
每个人在战争的不安中都有所保留,每个人都在善与恶之间挣扎。
人物刻画方面:像我开头说的,演员团队是黄金阵容,搭档默契(前排表白孔叔叔)。
宋康昊对于角色人性的转变刻画的极其精湛,孔侑演绎对延顺无言的爱我到最后都没能自己看出来(蠢如我),韩智敏表现受酷刑的痛苦和差点被发现时的心理状态也是淋漓尽致。
好的演员,无需言语,也能传达情感。
就像巴金,路遥等名作家的作品一样,着重描写的多是神态,细节,和环境。
技术方面:作为心中有那么一个成为电影人梦想却根本谈不上资历的女JK,怀着钦佩之心,从技术角度看这部今年替韩申奥的电影,又是全新体验。
镜头的切换和角度,对角线构图,rule of third构图,灯光明暗处理......每一帧都呼应剧情,理由充足,不失美感。
唯一不足的,在我看来是配乐。
虽然配乐很符合时代气息,但总觉得偶尔会搭不上气氛,有一两次听着配乐出戏了。
最近看鬼怪才惊觉配乐吻合的爆炸效果。
作为一部申奥电影,点睛名句也是一定要有的。
分享一句电影里组织团长说过的话:“我们即使失败也要向前进,失败再失败,也要踩着失败向前进,最终战在最高处。
”不只是组织里的人,所有战争历史中,用看似愚昧的执着和信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的人,都是英雄。
人,没有信仰,就如同苟活。
但只求自保的年代,他们完全可以苟活一回,但他们不愿意苟活。
“最终站在最高处”也许不是革命胜利的顶峰,但一定是人生价值的顶峰。
孔侑最后倒在一缕薄薄的阳光里微笑死去,就是他人生价值的巅峰。
至少我,活过。
(哪位大神给翻译一下墙上这句韩语,感激不尽。
感觉会是电影最后一折。
韩国朋友翻译是说“团员们,我们来过”之类的意思。
)
表白孔叔叔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间谍?
电影《斯诺登》中中情局招募斯诺登的时候重点考核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
看来,对国家,或者是机构组织忠诚,是成为间谍的基础。
电影中,斯诺登因为所在组织的工作违反了自己身为人的价值观,从而走上了“背叛”的道路,这中间,也是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曲折质疑、反复怯懦的过程。
扯远了,要说的是这部《密探》,宣传上是双主演,但在我看来,就是以宋康昊饰演的李政出为主角,展现了他从一个卖国投敌自私自利的叛徒,到一个被策反心动后,犹豫、害怕、矛盾、反复,直到最后看到“同志”以身殉国,把全部希望压在自己身上的力量、燃情、坚定、义无反顾的过程。
密探,指的就是李政出。
而孔侑饰演的角色,则很单纯,义烈团成员,坚定抗日,从未有过害怕和犹豫,置个人、爱人安危于不顾,满腔热血为了独立而战斗。
为了拉拢宋康昊,孔侑和他的BOSS李秉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一大桶酒,把李政出“喝明白了”,爱国热情涌上心头,在火车送炸药的环节中,给予孔侑等人决定性的帮助。
可李政出并没有就此完全踏上抗日救国之路,而是希望同义烈团划清界限,不想再有任何瓜葛。
在自己的民族大义和日方的威逼利诱双方势力拉扯之下,李政出既做出帮助义烈团的事情,也做出对义烈团大不义之事,充分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就像《隧道》中的河正宇,给受伤的女司机送水一样,既想帮助她,又要多自保。
最后,孔侑被捕前,用生命做赌注的重托,成为压倒李政出身为“世俗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才开始真正的将自己交给民族,交给革命。
还是要再次钦佩宋康昊的演技,反转结局之后,再来回味他在法庭上的哭戏,那是真的发自肺腑的悲痛,对失去“同志”的悲痛,但是又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冷漠和委屈,好来迷惑日本人,这段哭戏和看到女犯人尸体时候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总之,神一般的演技。
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影评,欢迎批评指正!
雖然身為Rossi粉,但是Lorenzo還是惹我喜愛的,相對於浮誇的Glamourous Stars話不多的人總有那Hammer的堅毅,就像Kimi的冷。祝小飛俠在山葉好運吧!P.S:Evan做旁白還真是加分!
整个青春的追随…
像是Rossi和Lorenzo两人的交锋史传记。
不懂GP的人貌似只能张着嘴看完本片
我以为12年罗西的故事会继续的,但是电影结束了。
每次看motoGP的片子,都像在看Valentino Rossi的纪录片。偶尔看到别人夺冠时,才反应过来这是motogp罗西小的时候也太萌了,圆圆的脸,真的好圆家乡的服装店模特身上都插着罗西的头像,披萨老板也会把包装袋上电话号码里的46做高亮还有Marco Simoncelli的采访,每次看到这么鲜活激情四射充满天赋的选手的结局,五味杂陈原来日本的摩托车厂这么nb,一大原因是二战后禁止日本造飞机,航空发动机工程师只能转去了摩托车行业……早知道这样我可能当年也学航空发动机去了……哪天不想搞了,也跑摩托车厂去……不得不说人的一生很多节点,稍微给点儿外力,就会偏到不同的航向。就像当年看完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后悔没报天文一样。但人生就这样,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奇幻世界,还是希望多多探索,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希望早一天能当上护林员
比faster好看一点,开头追至最后一个弯角绝杀那段超级燃,整体还是感觉稀碎啊。罗西真是我见过的长得最像猴子的(帅)男人,猴系男是不是都很开朗😃
当红灯熄灭,没有人会回首,过去已成往事,眼前只剩一个问题,谁的速度最快?
从几个人的视角看看MOTO GP~
在线朱军画质链接http://www.acfun.tv/v/ac413150_2
敬佩
万年受evan的旁白好听极了!重点全偏……
罗西好帅!这部拍得比上一部好看,中间的摔车集锦看得让人揪心,Ewan的旁白也很不错!
Hahaha!! Be water my friend!
所有人总是关心,谁是现在最快的?好想我的摩托车啊……
罗西!和我结婚!
本片是2003年《Faster》的续集,原班人马回归,拍摄于2009年到2010年赛季的世界摩托车锦标赛,全面回顾了MotoGP的历史和展望未来,还有当时赛季的各种车祸事故,以及瓦伦蒂诺·罗西的家乡和现在,很多观点的重复虽详细却也使影片显得有点繁复,而如今MotoGP的冠军也早已是澳洲的凯西·斯通纳了。★★★
"You can't be the fastest forever. And when the red lights go out, nobody is looking back. The past is behind you. There is only one question, who's fastest now. " 現在看到這麼鬧騰有爱的46和58還是有點...ㅠㅠ
7.5/10
时速一两百码摔下来,看着都可怕,真是玩命地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