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11月5日,星美国际6厅,14:40场,6排5座。
2)影城优惠月活动,只要九块九。
3)上座率约五成。
4)右边坐着五六个组团过来看电影的阿姨观众,叽叽喳喳,手机铃声,好不开心。
5)不记得有没有放预告片了。
6)挺给力的,感觉很像以前的香港功夫片。
女主看上去很像郝蕾,功夫似乎不错。
电影不见得有多少惊喜,但至少中规中矩,在及格线水平以上。
101122晚外公家
迟了三天才写这篇短评。
看完后问朋友,和精武风云比起来,怎样?
一向挑剔的他说,虽然不好,不过这个故事,在抖包袱上,还是看到了诚意。
这基本也是我对片子的整体观感。
老港片导演张同组是认真玩儿票的香港态度。
港式搞笑揉入青春元素,使得这部少女版咏春整体看得下去,有些地方还让人忍俊不禁,多少算是有点娱乐。
他们就一态度,我们就一乐呵。
不挑剔,也就过去了。
简单说这是个女人挑大梁的故事,片中的女人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从五枚师太到咏春,再到元秋演的梁母,没事儿都爱拿男人练手。
就连迎春这个冷美人也有一副烈性子,急起来也操家伙打人。
一切故事设置,情节演进,就是为了让白静饰演的咏春立起来。
只是可惜了鸡叔二人明显是为了死而死,练家子出身的父亲却像个跑龙套的在片中毫无推动作用。
拼接的痕迹明显。
之前,为保票房,各种版本的叶问和咏春拳已经让人看得审美疲劳。
只恐好一门功夫遭遇洗黑。
所以来看这部片子前,并没有抱太大期望。
然而对咏春的情结仍在。
尤其是少年时代看杨紫琼版的咏春印象深刻。
一套被男人打红的女人拳,回归女人身。
源头的故事,也就是这套拳存在的最初意义。
尽管功夫咏春的故事显然是戏说,却也可以看得出,咏春拳如何脱胎换骨,从强身进入实战的轨迹。
据说是杨紫琼接班人白静的形象整体OK,没有太自相矛盾的地方。
余少群略显苍白,不及他在梅艳芳中的表现可观。
惠英红架势十足,打起来颇有杀气,此片据说是她的复出之作。
就是角色设定有几分暧昧,当我看到五枚师太跟着一群和尚从少林寺里冲出来,不禁绝倒——可对这样一部片子苛求历史还原也没什么意思。
不能忍的地方主要在于杀人后喷出的番茄酱,演员的京片子加上后期音效的粗糙,这些都很减分。
表演上的戏剧学院气,整体上有些电视剧的感觉。
至于背景就不说了,几个大全景空镜头几乎没什么真实感。
个人比较喜欢五枚师太教咏春练拳的段落,之前看的所有关于咏春拳的片子都像是实验成品的功夫秀场,只有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了襁褓中的咏春是怎样迈出第一步的,其中的黏手,寻桥等等,一一在戏中有所解说。
对于我这个伪咏春拳爱好者来说,算是小解一馋了。
首先这是一部很好看的武侠片。
看到很多两星的评文我实在是懒得去看那些评论写了些什么,我敢说他们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找小姐的同时去评论小姐的身世背景。
简直就是垃圾、马桶、苍蝇。
如果谁有疑问,我再重申一下,这就是一部简单的武侠片,别没事抽风的说什么片子拍得烂之类的僵尸评论。
从看这部电影的豆瓣评论到写完这些字没用5分钟,我觉得不需要浪费时间和没有观影素质的脑残人去浪费脑细胞。
一个未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少女是如何成长为一个招招致命的江湖大姐头的呢?
《功夫咏春》为我们展示了通往母老虎之路上的荆棘与鲜花。
无论是黄飞鸿、方世玉、还是叶问,他们的成功秘籍都是一定一定要遇到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当然同时也要有高人相助,最后在亲人或至爱受到生命威胁之时,危急关头被大坏蛋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下一口气的主人公的突然之间小宇宙爆发,春哥曾哥一起附身,原地满血复活PK掉了大BOSS。
但这一次主人公是不再是顽皮不驯的功夫小子,一个女版方世玉冉冉升起,作为一介女流之辈,“成功”的路上则要更加的艰辛。
首先,她得有个少林俗家弟子的爹从小打下根基是谓资质(相当于苗翠花给方世玉泡药澡泡出了传说中的铜皮铁骨),再次,作为一代宗师她须得是个武痴才能附合传统意义上对“成功”的理解。
然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于是一个“肉弹”应运而生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女版“泼猴”满街追打“痴情汉”,黄又南继《叶问》后再次牺牲色相,不仅被咏春追打还被剥了个半裸,即便这样小伙子两眼还不忘痴缠地放电。
但是傻小子没有那么好命,不能上演《东城西就》中的干柴烈火掌、情意绵绵刀和眉来眼去剑。
接下来情敌登场,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初次相亲就被人放鸽子,一场打是亲骂是爱、爱急眼了用脚踹的三级暴力戏份在所难免。
月老同志的牵线原则一贯是“悍妇配小受”,否则有违阴阳调合定律。
小受版的男主角再施展以柔克刚之术搞定小雏虎。
小雏虎的第一难,是被色狼恶霸调戏,怀着一个无比三俗的心认为这场戏相当有看头。
鸡飞狗跳之后,高人适时现身指点速成武功,一场落花流水的伶俐打斗,神马借力打力,四两破千金都要用上。
不得不说的是,这场戏中表演最出彩的就属这位“色狼恶霸”同志,一脸提笼溜鸟的公子哥贱相,令人不禁感慨有多少年没有见过神韵竟然能至如此欠扁地步的纨绔子弟啦。
书接上回,小母老虎武功路数被识破,终引来至尊大BOSS,身负朝廷追杀令的高人三下五除二被大BOSS被废掉,小母老虎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不是对手,就在观众以为小母老虎快挂了的时候,小受男主角出现大战至尊BOSS,一个回合被灭。
至关重要的转折点终于来了,量变的积累在这一刻迎来了历史性的质变,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瞬间变成护犊的母老虎,打得大BOSS元神俱灭,一代宗师遂成。
在电影江湖上将叶问、叶问前、叶问后玩了个遍之后,这一次影坛大鳄吴思远没有追捧硬朗的男性武学风格,改为细琢女性视角的咏春,此片颇有香港老动作喜剧的神韵,情节设置合理巧妙,诙谐幽默之间又有伶俐打斗,主演白静与余少群的拳脚有模有样表演个性十足,同时还挖得老牌动作泰斗邹兆龙、惠英红、惠天赐、元华、元秋助阵。
片中亮点颇多,三位老练家聊起儿女亲事耍起老小孩脾气不禁大打出手,直惹得儿女过来拉架。
而咏春情窦初开学习温柔姿态以及夜闯妓院冒险教训恶霸的戏份也都相当给力!
《功夫咏春》是一部很会讨好观众的电影,有功夫戏,而且打的是这两年最热门的功夫:咏春拳;有爱情戏,男人婆和娘娘腔的欢喜爱情,五枚师太刻骨铭心的爱情;有嬉闹戏,酒后“圆桌会议”以及“你没错,我的错”的爱情表白。
而且趁着《叶问》系列的余波,造福影迷,叶问你们喜欢,那叶问耍的咏春拳师傅难道你们能不喜欢?
女主角白静,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电视剧出身,电影作品不多,这次《功夫咏春》里挑起了大梁,表现尚佳。
惠英红邹兆龙作为长辈,在片中和白静配戏的时候也完全不抢戏,小妮子也不怯场,可文可武。
最后一场和邹兆龙悬崖决斗的戏,把少女特有的“钝钝的恨”演的竟然让观众席中的我有点渗的慌,身边的人说“哇塞,女生恨起来这么吓人!
”男主角梁博俦的扮演者则是在《梅兰芳》中出演“少年梅兰芳”的余少群,戏里的打戏完成的不错,几处地方竟也有些功夫明星的架势了,不愧是京剧出身,本身就有一定武术功底的他演动作戏自然如虎添翼,相比戏里的打戏他的文戏更出彩,在片中他演一个娘娘腔的正义人士,和白静饰演一对欢喜冤家,给观众奉献了不少笑点,那句“你没错,我的错”极富山寨哲学意味的台词逗笑了全场观众,实乃“泡妞吊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句啊。
导演张同祖,熟悉香港电影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
前香港金像奖主席,导演,编剧,演出了许多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尤其擅长喜剧片,《神勇双响炮》、《好女十八嫁》、《神枪手与咖喱鸡》这些喜剧片现在看都不觉落伍,并被后来很多的喜剧片借鉴。
近些年张同祖拍片越来越少,这次的《功夫咏春》延续了张同祖电影一贯的喜剧风格,虽然是合拍片,却港味十足。
加之监制吴思远导演张同祖在圈内的影响力,惠英红、惠天赐,邹兆龙,元华,元秋,黎应就(李小龙师侄)这些有真把式的动作演员都集聚到了一起。
更难得的是让惠英红和惠天赐同台演出,两位虽是兄妹,但关系一直不好很少往来,也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兄妹俩能冰释前嫌。
上面提到《功夫咏春》港味十足,电影中人物角色,机关设计,化妆都特别有90年代港片的味道,以及邵氏时期最爱用的假布景:邹兆龙和白静在山洞里的终极大战,“山洞”做得很粗糙;结尾惠英红转身离去的那一幕,背景是火红的夕阳,客观说做的很假,但又透着一股浓浓的怀旧味,和《狄仁杰》力求“鬼市”逼真苦寻岩洞一样,《功夫咏春》要的就是这种“假”——这种透着强烈形式感以及复古意味的假。
我个人还特别喜欢胶片后期的调色,做成了比较怀旧的调调。
那感觉就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以前看香港电影的时候,那时候的香港电影真美好啊,的的确确的黄金时代啊。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话要是放在华人功夫明星里面,李小龙敢认第一,没人敢跟他抢。
李小龙作为华人功夫电影明星,其出神入化的功夫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近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挖掘挖掘再挖掘。
对于这两年的华语电影,李小龙贡献最多的恐怕就是他的师傅叶问了。
这话初听起来情理不通,应该是叶问贡献出了李小龙,才使得他扬名武林,但也说得通,如果没有李小龙谁又会去关心那个在佛山教武术的老头子呢。
2008年,电影《叶问》票房超过过亿,接着《叶问2》出来了依旧过亿,《叶问前传》出来了,《叶问3》听说正在筹备中。
可见,人们对这位叶师傅的热情一点儿不输于徒弟,大有不挖到底不罢休的意思。
通过《叶问》,人们知道李小龙除了会双节棍还会使咏春拳,而叶问只是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传人之一而已。
说了这么久,拐得有点儿远,其实这些都是我在看《功夫咏春》前考虑到的有意思的前因后果,因为这部片子正是讲的咏春拳的创始者严咏春的故事。
这是最重点,要知道,没有严咏春就没有叶问,没有叶问就没有李小龙了。
《功夫咏春》故事讲得传统得不能再传统。
大凉山开豆腐店的严老板的独生女严咏春从小练武,顽皮泼辣像个男孩子,严老板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找来咏春的未来丈夫的梁博俦来迎娶咏春,不想两人因为误会初次谋面便结成冤家,而此时,邻村的富家公子又看上严咏春要强娶为妻。
严老板没办法,只好让严咏春比武招亲,幸好少林寺大劫难后逃出来的尼姑五枚师太愿意教严咏春武功助她打败富家公子,可是师太本人也正面临着朝廷的追杀……由于主创都是香港老牌功夫电影人,所以这部电影几乎具备了香港动作喜剧片的所有元素。
俊男美女、功夫达人、配角插科打诨、比武招亲的段子、少林寺的根红苗正和深仇大恨,喜欢看传统武侠片的人会在里面看到似曾相识的段落和没有悬念的情节。
当片头那个富有调侃味道的总括和风趣的人物点评出来的时候,我心中涌起了一阵久违了的熟悉感,好多年没有过了,这传统武侠片。
可是随着片子进展到后来,又给这个熟悉打了个折扣。
那个比武招亲太草率了吧,富家公子和严咏春在豆腐店门口平地上就打了起来,既没有几个你来我往棋逢对手的征婚者,也没有敲锣打鼓的热乎劲儿,通共几分钟了事,有点儿名不副实;而五枚师太的身世背景也有点儿搞笑,和那个现在朝廷负责诛杀少林门人的走狗官员曾经有一腿,太巧了吧,就算了为了情节更有戏剧性,这种毫无悬念的,引得笑场的情节也不用这么设计吧;而“包租婆”夫妇的华丽客串也仅在片子开头的几分钟,至于后面为了保护五枚免遭朝廷追杀,为了保护少林功夫的传扬,这对夫妇两个就一点儿没露头,完全成了严咏春和余少群两个小年轻的事儿,使得影片格局本来不小,但故事还是差了点厚重的料,有点儿——空架子穿衣,晃晃荡荡的。
既然是功夫喜剧片,看片的过程还是十分愉快的,其中有几次笑场,值得说说:1、梁公子的仆人小胖为了帮助梁公子推销茶叶,用茶叶包敷眼,等客人用茶之后,取下茶包,果然,黑眼圈不见了。
这个是很多女生屡试不爽的公开窍门了,但是用在男人身上,尤其小胖表情到位,很有意思。
2、梁公子在妓院救了严咏春之后说的“妻子说的话总是对的”。
不知道编剧有没有看过喜洋洋,反正这话一说,让人想起灰太狼这个好好丈夫来。
3、五枚夜入豆腐店,店主开门时,她脸上洋溢着的那个腼腆鬼魅的笑。
不知道是不是还在《心魔》里面没出来,这片子实在不适合这种诡异的笑啊。
值得一提的是,严咏春的功夫绝对是个亮点。
这个即有点儿像邱淑贞又有点儿像龚蓓苾的女演员虽然算不上多惊艳,但一招一式真打真练,连我这个外行都能看出来,那不只是摆摆姿势的花架子功夫。
这种拼命打女这在近几年影坛中是非常少见,值得赞扬。
片尾最后,当严咏春和梁博俦都成了老奶奶老爷爷的时候,影片中的最后一个笑点出现了。
一个小男孩由于淘气被饭馆小二追打,被老奶奶严咏春见义勇为救下,小男孩一边吃着饭一边问老奶奶你这拳是什么拳,老奶奶笑称“咏春拳”。
然后,片中最爆笑的场面出现了,严咏春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小男孩问小朋友,你姓什么?
观众席上很多人连同小男孩画外音一起齐声说:“我姓叶。
”不用说,他就是未来的李小龙的师傅,现在正在影坛中所向披靡的功夫宗师叶问了。
“咏春”这个词在近两年影坛露脸颇多。
先前甄子丹的《叶问》,杜宇航的《叶问前传》都让“咏春”名声大噪。
影片《功夫咏春》更是直接将故事核心放在咏春拳创始人严咏春身上,咏春拳开创的来龙去脉。
影片贵在通过电影艺术的镜头描写让人了解到咏春拳的来源,但由于严咏春是得五枚师太的拳法才研习了咏春拳,并且咏春拳的这一叫法也是五枚师太所想出的,影片此处的编排让人疑惑于咏春拳是否真是严咏春所创。
不过,影片最后的决斗让人清晰了些许,在对阵金鹰时严咏春幻想同五枚师太练习拳法时的套路一段戏份让人知道了咏春拳实质上是严咏春实战中摸索领悟出来的。
影片《功夫咏春》继承功夫片的一贯制作手法,在动作上中规中矩的设计没有让人失望。
但倘若只是这般中规中矩的制作动作想成就一部不错的动作片是不够的。
于是,影片在很多细节上添加了喜剧,还有较为浪漫的爱情。
影片故事上毫无新意可言,但由于利用角色编排的喜剧戏份让人看后趣味盎然,加之在动作同喜剧搭配设计剧情上把握得当,舒张的较为合理,让影片不显得模棱两可,整体看后平衡感很足,使得影片整体效果不失。
片头之初,通过人物独白来引出电影角色,让人一看片头就有种清晰怡然之感,不用费太多神经对人物多加揣摩,再者,角色上多以年轻人为主,给了一种活力青春之感。
虽说人物语言对白方面显得有些生硬,但人物肢体表演比较到位,人物特写镜头直接折射出人物特性。
再者,通过不同角色设计不同喜剧感颇多的戏份,时不时穿插些趣味性较足的动作戏份,让人视角平静的随着剧情发展的同时不失一份乐趣在其中。
看这部《功夫咏春》让我联想到由杨紫琼,甄子丹主演的《咏春》。
《咏春》拍摄于1994年。
看《咏春》的时候,杨紫琼,甄子丹都还显得年轻。
所以,感觉《咏春》在当时还算是一部青春型动作古装片。
今年的《功夫咏春》在制作手笔上同《咏春》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故事上,都有咏春指腹为婚的设计以及咏春通过研习咏春最后打败反派的戏份。
当然,别忘了豆腐,《咏春》里的豆腐店的豆腐是咏春的手艺,而《功夫咏春》里的豆腐是其父的手艺。
动作上,都以咏春拳为核心套路,最后打败反派。
还有就是,两部影片都具有较为浓厚的喜剧色彩。
《咏春》中,杨紫琼所饰演的严咏春最后打败反派以喜剧收尾,而《功夫咏春》中,白静所饰演的严咏春最后打败反派多为渲染了一种善与恶斗争之后悲情凸显,所以,结尾处夹杂着道义上的悲情,爱情上的感动。
演员上看,杨紫琼饰演的严咏春在不失喜剧味的同时带着一种稳健,儒雅之气;而白静饰演的严咏春则是尽显嬉闹感和温情感,时不时流露出点清纯。
可以说,两部影片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但各具不同特色,自然也别有滋味。
结尾之处的打斗场面做的还是不错的。
不过由于过长的设计打斗又显得结尾有些拖沓之感。
大反派一而再再而三的雄起让人觉着纠结。
本以为洞中使出一套精彩的幻想咏春拳足以让反派大BOSS倒下,但不想接着又打出了山洞,接着再打,可是就当都以为反派卧死之时,反派突然一击又让人一惊。
最后经过一顿拳打脚踢之后又戏剧化通过爱情拯救了生命,从而把人从纠结的紧张感转移到温馨感之上。
其实总的来说,结尾显得拖拉了些许。
倘若让动作戏同感情戏平衡点,效果肯定会更好。
再者,影片最后编排剧情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反派就只干掉了BOSS,那些手下全部消失了。
影片结尾处引出叶问的戏份看着又让人浮想到《叶问2》中结尾引出李小龙的戏份,戏剧性的构思让结尾显得趣味十足。
这部《功夫咏春》又是像《剑雨》一般重头戏给了女性。
不过这也许也是影片的看点所在吧。
由于之前动作戏中硬汉形象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能有像《功夫咏春》这般女性驾驭的动作戏加上些趣味感也是一道可口的小菜。
片中男性多是绿叶陪衬,女性红花焕彩。
制作上少有的设计往往会给人不一样的精彩。
编剧只有高中生的水准,故事实在很无聊,但有以下几个亮点1。
咏春被白静演绎得很可爱,估计当年她要是出演小燕子,就没赵薇什么事了。
而且白静打得也算不错,几个腾空姿势很漂亮。
2。
摄影很好,画面精美有质感3。
几个配角都是老戏骨,像惠英红,元华,邹兆龙都比较出彩比起那个毫无亮色的密室,算是值回票价了。
本来只值3星,看在白静是老乡的份上多加一星。
看到《功夫咏春》这个片名,一定会想起《叶问》。
这是必然的。
一部成功的作品,总会带出一批同类型的电影。
这不是“跟风”两个字这么简单。
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制作思路。
一流的大制作,缘于自身的大投入和高量级,能够集合不同的资源,平地起势,自然有条件(可能)领一时之风潮。
但大量存在的中小制作就没有这种幸运。
它们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千变万化的电影市场里寻找转瞬即逝的时机,寻找各种可以借仗的“势”。
这是在电影制作业不成熟,市场不成熟,观众群体同样不成熟的现状下产生的必然情况(比如说,由于国内电影市场至今没有培育起成熟的类型片的观众群体,导致制片方很难纯以假定的观影对象为目标制作影片,这样,大量的制片方的制作思路必然会从模仿某一类影片(亦即类型)转移到模仿某一部影片上去)。
在国内市场不均衡发展,市场越来越大,却大者恒大,强者愈强,中小电影始终挣扎求存的环境下,跟风与否,不应该是我们苛求的方面。
——只看它自身的水准如何。
把《功夫咏春》这四个字放到诸如《南拳北腿》、《龙形摩桥》、《醉拳》、《蛇形刁手》……等一系列功夫片名目里面去,不了解的人,应该不会感觉到有什么异样,更不会想到,前者与后者之间,至少已经相隔了三十年。
之所以翻出这些来说,一则,这些影片的后面,都站着同一个电影人——吴思远;二则,它们有着非常近似的制作思路。
其实是同一回事。
《叶问》带动了功夫片的回潮,在这个大背景下,抓住“功夫”与“咏春”这两个品牌,制作上则突出差别性,主推的是市场上缺失多年的女性功夫片。
这与当年吴思远的制片思路一般不二。
当时,邵氏借张彻之力,使功夫片重新风行,称雄香港,吴思远借势而上,拍出一系列既紧跟功夫主流,又主动求变的影片,将邵氏的以套招为主的动作风格转变为激烈暴力的真实打斗,从而另创一格,一举成名。
后来,这种功夫正剧由于被大量翻制,行将式微之际,又是吴思远先人一步,连续制作了谐趣功夫片的经典《醉拳》和《蛇形刁手》,不但为功夫片开出一条新路,更捧红了后来的国际巨星成龙。
这番卷土重来,再拍《功夫咏春》,是为旧调重弹,自然轻车熟路。
吴思远或许不算是第一流的大导演,但绝对是第一流的大制片家,一个非常懂电影的人。
他无疑很懂得卖什么吆喝什么,吆喝什么卖什么的道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惜现在有太多的制片人不懂得)。
就象前段时间上映的《敢死队》,你可以抱怨它故事不够曲折,人物不够有趣,但是,从一开始在宣传上它承诺要卖给你的东西:火爆,动作,八十年代老派动作片的复古气味,以及那一张张熟悉的老脸……它可样样都是给足了量端上来的,你可以说它不够好看,但走出电影院,你不会有被欺骗了的感觉。
《功夫咏春》也是如此。
在主打的功夫品牌上,它绝对下足了料,而且吴思远和导演张同祖在节奏的控制上另有一功,使得影片张弛有度,在这一点上,绝对要强过前些时上映的因为用力过甚而几乎使故事电影沦为咏春展示片的《叶问前传》。
扯《功夫咏春》后腿的是它的文戏。
文戏很生硬,男女主角的感情线经不起推敲,笑料更象是在凑段子。
这都是从70年代功夫片时候就有的老毛病了,吴思远和张同祖以为换几套新词就可以青春无敌,却恰好暴露了两位都是从那会儿过来的,六七十岁的老人儿了。
您们有太多的对的理念可以坚持,珍贵的经验可以传承,但,不是装嫩,绝不是。
《功夫咏春》是一部瑕瑜互见的电影。
看到影片里女主角白静鲜亮的笑容和流畅且不乏力道的身手,不禁会让人感慨,自从茅瑛、惠英红、杨紫琼、杨丽菁、梁琤……之后,已经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出色的人物了?
听说吴思远在选出白静以后,花了足足一年时间严格训练,捶打功夫,在今天急功近利大风气下,足可见捧新人的诚意和在她身上的期待。
或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头看来,会发现《功夫咏春》的最大价值,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新生代功夫女星在大银幕上的初试啼声!
其实国产电影,我一般都不会去影院看,因为就试听效果而言,动作戏远没有好莱坞的绚丽特效来的吸引人,所以可以说,《功夫咏春》是我为数不多的几部在影院看的国产影片,观后第一感是,看的愉悦,看的值得,这便是达到目的了。
去之前稍微做了一下功课,在网上看到吴思远导演的专访。
吴导说,虽然本片只是小成本制作,但被他视作收山之作。
如此以来,更让我对《功夫咏春》报以厚望,名导的收山之作,必然不会是庸俗之作,更何况是国人擅长的功夫片,只是对“小成本”这三字疙瘩了一下。
一看果然不能忽略这三字,对于大屏幕、讲究视效的影院而言,功夫片的小成本始终算是硬伤的。
片中诸多合成场景过于直白简单,人物与场景完全脱节,不用爱找茬之人出马,谁都可以看出其中破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败笔。
编剧方面,总体算是流畅,只是在各个人物处理上有些牵强,有些草率。
比如梁博俦,此人物从刚出场时可以抵挡其父母的情况看来,应该是个功夫高手,而这样的伏笔除了在中间小胜高升一处派上用场,后面就完全无用武之地,感觉人物有些苍白无力,可惜了那一段令人期待的伏笔。
他与严咏春的爱情也交代的有些牵强,仅仅是酒后几句话、一次主厨便获得芳心,特别是酒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一番呓语实在出现地有点奇怪。
更加生硬的是另一对的爱情,金鹰和五枚师太,正邪之分实在太过明确,总觉得是一定要加个大反派,所以才拿金鹰开刀,一下从一个情深似海的小伙变成了只为遗臭万年的大反派,这让他效忠的那个不知啥的皇帝情何以堪``还有一点我到影片结束都没等到,就是金鹰的那个很强的手下(就是杀了鸡叔的那个)。
我一直以为这是个隐藏BOSS,看他样子绝对是高手的高手,金鹰神马的只是浮云而已,没想到结尾他竟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真是大失望啊,难道切腹随金鹰去老??
虽然哩哩啰啰说了很多对《功夫咏春》不满的地方,但老实说,这是近期除了《剑雨》以外,最好看的国产片了。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成本,但同样令我印象深刻,比起《狄仁杰xxx》之流的大明星、大制作,我宁可看这些可看性更强的小成本电影。
网上有朋友说本片的演员演的都很好,我绝对赞同。
元华元秋两位大师再度携手,搞笑风格依旧引人入胜;一直都很喜欢惠红英,从以前苗翠花里的二姨太到后来的灭绝师太,她的打戏潇洒过硬,绝对的女中豪杰,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演打戏,佩服万分;演金鹰的那位不知道叫啥,只是绝对眼熟,他实在太适合演坏人了!
那尖锐的脸部线条,那阴狠毒辣的面部表情……主角白静不是很了解,但动作表情都自然不娇柔,给人活力阳光的感觉;余少群这厮挺适合演梁博俦这一角儿的,那泡茶时的一举一止就是给人梅兰芳、张国荣之类的阴柔之美 ;意外地发现了肖剑这个熟面孔,他的燕小六真是深入人心啊,想当年玩武林外传网游的时候最爱跑到燕小六身边放大看了,表情实在太可爱了,在此片中也绝对是一大亮点;刘仪伟这厮绝对是来打酱油的!
应该加上这句台词!
演高升的那厮其实挺喜乐的,出场时的色魔表情让我不觉笑出了声;还有中途牺牲的鸡叔和胡言二位,戏份太少了,特别是可怜的胡言,赔了夫人又折身啊……观影过程中还无聊地发现了一些笑点。
原来怡红院的翻译是“cheerful brother”,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错了- - 还有喜乐的鸡叔,英文翻译真是可爱……在金鹰下令制造些危机引出五枚师太后,一群黑衣黑帽拿着小短刀的小兵气势汹汹地慢慢从桥上露出头,不知是不是群众演员不自然表情的关系,竟然一下就让我联想到了星爷《唐伯虎点秋香》中四大才子走上桥面脱衣引众女尖叫的桥段,然后就忍不住喷了- -群众演员实在太群众拉!!
关于这片子想吐槽的其实还有很多,剧透严重,不过真是好久没有如此激情澎湃地看完电影赶着写观后感了收山之作毕竟是收山之作啊,小成本也令我印象深刻!
以上只是敝人的一些感想和臆想而已,不涉及任何贬低和不尊重,有错误请指正呵呵呵,看片愉快。
纯粹因为1W的风骚小嗓子找来看的,结果一路看得小心肝疼,各种摔出赛道简直太折磨观众的承受力了。但能理解这种追求速度的游戏,大伙都知道飙车危险,但催油门的时候还是兴奋爆表不是?片子整体有些繁琐,前半部分一直认不清楚人,后面却开始谈Rossi如何循环悲催。意大利人的英语实在有点搞
罗西
罗西,我为你陷入疯狂!我要和你舌吻!
我真的respect
VR46 and MotoGP.
220公里/小时的车速... 随便摔一下都得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太玩命了。相当精彩的体育类纪录片,5星推荐...
我的小飞侠 永远的46
“最后,罗西重回比赛,因为他有能力,他一定得回来。他为赛车而活,他们也都是为赛车而活。”
虽然有鬼一样的字幕时间轴 我还是看完了 Rossi!!!!
8.0 2011MOTOGP赛季结束后的纪录片,盘点了罗西进入GP组之后近10年的经典赛事,特别是开场09年加泰罗尼亚那场最后一弯,那时我正观看直播!当吉比尔努、比亚吉退役之后,着重介绍了斯通纳和洛伦佐对罗西王位的冲击,也呈现了摩托运动的危险残酷,因为下一年赛道就发生了西蒙切里的事故
敬佩
原来不知道旁白是谁23333
在线朱军画质链接http://www.acfun.tv/v/ac413150_2
来看伊万的 顺便看看摩托
7.5/10
看的热泪盈眶啊~为了梦想的执着~
完全就是46万人迷个人纪录片嘛。我还挺喜欢99的。认真,努力。Rossi即将离开的时候也为老东家赢了最后一场比赛,离别信自述好感人“当时我跟我的M1车首次在威肯的草地上接吻,它直直地看着我,对我说'我爱你。'”。"How many races?how many championships can he win...but every year you push ur bike and ur body to the limit,U push ur luck to the limit as well,U cant be the fastest forever.and when the red lights go out,nobody's looking back,the past is behind you. and there's only one question'WHO‘S FASTEST NOW'”再看一遍开头继续看前篇去了。
感觉这部比Faster好看一些!虽然这几部配乐用的都是一个人/乐队,但这部配乐存在感挺强的。喜欢远镜头追着赛车手转弯,周围的一切都模糊起来;还有几段montage也很喜欢。另外Ewan的配音水平也有进步。时隔多年回看这些人的事业发展就很感慨,有的人当年感觉前途无量,可后来表现好像也没有很亮眼;有的人感叹别人转去superbike可惜了,可过几年自己也转去了superbike。采访这些赛车手时大家都是从几岁就开始骑摩托,但好多人的高光时刻真的很短暂,不过转念想想,能站到过领奖台上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是吗。
啃生肉
永远的猴王!求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