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s lucky, though, at such a point of his life, he encountered a girl, who's nice enough, smart enough to like him and take whatever the baggage that comes along with him. And it's her, who gives him the idea that he has to stop expecting he's brother is gonna be normal one day, because this brother is all he gets and nothing will ever change, except for himself.It's lovely what he did for her brother, to join him on the stage, have fun being monkeys, and took bath with him, and just take him the way he is, because He is Your Brother.A lovely story, lovely girl being all along with a lovely boy to cope with the hardest adolescence.Feels right, feels warm.
误打误撞的看到了这部电影,所以一点也没有思想上的准备,甚至在看之前都不知道电影的名字。
五颜六色的气球就好像是五彩缤纷的青春年少时的记忆,里面装满了那个时代美好的,奇幻的,叛逆的,叫嚣的,许许多多看似稚嫩却又天花乱坠的构想……托马斯的气球是黑色的,我没有见过黑色的气球,试想一下也不会有哪一个气球非得要做成黑颜色的。
也许属于他的一切,或者说是大半部分,他最想抽离却又永远甩不开切不断的亲情——他的哥哥查理,在这个澳大利亚的小镇上,由此带来的鄙夷,尴尬,是非,也许是我们未曾经历过的人永远也想不透彻的,看了好半天我才明白托马斯所在的学校,是专门学习水上救人的,可是他明明是一个澳洲少有的旱鸭子,这样一个不帖合的安排,不对,可能托马斯的这个阶段处处都彰显着这种不搭调,他没得选择!
影片当中的主角我觉得都是一群可爱而且可敬的人,托马斯的妈妈为家庭日夜操劳,她知道,如果你不去照顾查理,他一定免不了更为悲惨的命运,更何况他们的妈妈对家,对子女都有着顽强的爱。
托马斯的爸爸强悍,从他那彪悍的体型就可见一斑,每次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把查理KO,他还很幽默,更准确的说是审时度势,记得片中一家人包括美琪在一起打棒球的时候,他装模作样的在那里开怀大笑,也许这笑声是发自内心的,但是那一刻,这笑声却是这个家庭里面久违了的……我们再说美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好的女孩么那也不枉这句话:上帝是公平的。
可能会有很多人都在想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女孩对我这么好,如果答案是能,但是与此同时也要背负托马斯这种家庭的沉重负担,你还会抱有幻想么?
幸福的托马斯是因为有了美琪,然而可悲的是,美琪突然之间出现在了他的世界,他没得选择,就好像是安排好了一样,那么接下来他带给她的会是什么呢?
还是只有那避之不及却又近在咫尺的麻烦,托马斯还是没得选择!
久而久之,逆来顺受的日子让托马斯的生活是黑色的,也许偶尔的收获,就像美琪,会让使人大脑涨暴的生活平添一些姿色,但是世界上的这种好女孩实在太难得了,为了生活,为了美琪,托马斯,你需要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你要去选择生活,主宰命运!
就像影片的最后,在那个看上去更像猴的在后台耍无赖的时候,你要勇敢的想想办法,不再只是坐着看热闹,然后再等着别人看自己的热闹,可能麻烦并不是你造成的,然而却是注定要你来承担,那么,坚强起来,勇敢一点,坚强的人才会与命运同行。
(挺喜欢最后的舞蹈的这种舞蹈的创意可能春晚都见不到哦)
想起了《不一样的天空》中的德普,这样糟糕的家庭你却毫无选择的余地,可以说对于白纸一般的子女来说被生在了这样的环境里你真的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没有头脑愚蠢的生完又生的父母,明明已经生了一个智障儿子(感觉根本不是自闭)但是还是大拉拉的又怀了第三胎!
说明他们根本对于生孩子及生出有问题的孩子这个事情的看法非常草率,可是这是生命啊!
怎么能随随便便的决定他人的命运?
妈妈一边安慰受伤的汤姆斯一边说:“不公平对吗?
我知道你的感受。
” 这是什么鬼话?
知道你还生那么多干什么?
一边把自己折磨的要死一边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真的害人害己…… 把这样现实灰暗的故事拍成电影,导演觉得必须有gemma ward这样的天使面孔来温暖整个故事,她是如此善良美好就像一道光一样照进汤姆斯的生活,和《不一样的天空》剧情一样,不管情况多么糟糕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她,不管怎样都不会离开,坚定的爱着这个自卑敏感又痛苦的男孩,并且最后和他一起迎接幸福的生活?!
等一等,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天使吗?
我敢说没有几个人会这样无私且无畏的把自己往一趟混水中推。
真实的世界残酷无情,信奉的是优胜劣汰的规律,汤姆斯不可能会感觉幸福,他和他的智障哥哥及愚蠢的父母永远在困境中挣扎,到了最后他们都会疲惫不堪,心怀怨恨但是却什么都改变不了。
黑气球终究还是黑色的,尽管飞上了天空也只是短暂的幻觉………
看过《不一样的天空的》请举手!
船长和莱昂震楼!
十多年过去了,还是类似的情节,只不过多了个爸爸,完全没有单亲肥妈来到深刻。
德普的苦逼不带吐槽的,也没有煽情的说教,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还有就是本片有点华丽丽了,完全没有农场小镇底层生活的调调¥#@……&*
看完了心情很沉重,虽然影片试图用爱和温馨感动来升华主题,但是无论如何掩饰不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悲剧,罪魁祸首就是他们伟大的父母,还要以爱之名绑架孩子照顾家庭。。。。。。。
已经酿造了一个错误还要把无辜生命拖下水,小猫小狗都要绝育,人怎么就管不好自己呢别再沉迷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了,生出来一堆和自己一样丑陋无能的生命才是可悲
一部好片子,从头到尾似乎都没有高潮,一幕接一幕的生活细节,故事的内容值得我们深思,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呢??
爱是很伟大的东西,爱情与亲情同样都很伟大。
我们每个人都是托马斯,而哥哥查理就是我们不愿轻易言说的伤痛,也许是某种带来沉重打击,甚至觉得暗无天日的不治之症,也许是记忆里一道抹不去却也不愿想起的阴影。
无论我们多么想摆脱过去的或者是仍然萦绕在我们身旁的黑云,多么希望奇迹突然间迸发,能够哈库那玛塔塔,它依然磐石无转移地原地打坐,不离不弃。
正如查理是托马斯的哥哥,他所爱的而又不可割舍的亲人,这块黑云就像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接受甚至习惯它的存在,它的困扰。
托马斯羞于向人们展示他的哥哥,他为此感到深深的自卑,他多么希望他的哥哥能够是个正常的哥哥,他梦想着有一天他的哥哥能够如常人般生活。
而我们,也曾梦想着黑云的消逝,把如果当初挂在嘴边,希冀着时光的倒流。
然而,现实再残酷却也不能有所改变,查理仍然做着不可思议的事情,给托马斯带来麻烦,而托马斯也终于心底里接受了哥哥,不会再变得正常的哥哥。
黑气球仍然肆无忌惮地飘荡着,但是天空仍然是蔚蓝的让人心旷神怡不是吗?
而我们呢?
无聊时误打误撞的看了这部电影在PPTV看到海报以为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从头看到尾没有让我觉得惊心动魄的情节,有的只是一幕幕的生活琐事Thomas一直认为哥哥是他的负担,很丢脸但是在外人面前却是极力维护查理在看到查理跟着Thomas到了学校Thomas的同学羞辱查理Thomas被同学、老师推倒在地查理出手打了推Thomas的人虽然Thomas觉得让同学们和老师知道了他有个智障哥哥很丢脸但是当别人欺负查理的时候他没有迟疑的帮助将查理身边的人赶走在紧要关头兄弟两都是尽力护着对方Thomas虽然表现的都是厌恶查理的行为、表情可是当查理一有事挺身而出的是Thomas对Thomas来说查理是责任,更是爱或许Thomas的厌恶只是因为父母对查理的偏爱他的这种厌恶之情在生日那晚查理对着Jakie做出不礼貌的动作时爆发他想摆脱这样的责任,但是现实却不允许他动手打了查理,可是却在查理做手术时抱着小妹妹在病房外难过他心里的不满情绪得不到纾解唯有躲在厕所痛哭唯有半夜光着脚丫来到Jakie家门前寻求Jakie的安慰可是当他看见在车旁等着他回家的查理时查理的几个手语化解了Thomas心中最后一丝不快其实,Thomas也只还是个孩子或许对他来说,查理这个责任太大了在查理的汇报表演上Thomas和查理一起站上舞台兄弟两完成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因为爱,Thomas才会站上那个舞台也是因为爱,兄弟两的表演获得了阵阵喝彩最后在浴缸里,兄弟两像小时候一样一起洗澡Thomas向查理说着自己的苦闷可是也只是说说而已不是因为这些年来习惯了查理是个智障的事实而是Thomas正视了自己对查理的那份责任、那份爱最后Thomas习惯了查理的敲打,习惯了妹妹的哭声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更是因为他对哥哥、妹妹有着深沉的爱
黑色气球让人看得很揪心,哥哥的严重的智障从影片一开始就不断地给家人制造着麻烦。
弟弟也不大懂事,觉得上帝不公平,给了他一个智障的哥哥,表现得很阴郁,总是闷闷不乐,在家里的角色也很被动无可奈何,总希望第二天一起床,发现哥哥变得正常了。
我看着这个弟弟觉得很不爽,但是也有点心悸,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在家里所扮演的角色,不比他逊色多少。
还好上帝也没有很不公平,在给他一个智障的哥哥的同时,也给了他一个好女孩。
估计没有比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出糗更让人尴尬的事了,但是这个智障哥哥,却是一直在让他难堪,跑到女孩家上厕所,在自己房里便便,在弟弟的生日晚会上忍不住SY。
尽管女孩有时候难过的哭了,但是她最终还是以一颗包容的心原谅了这一切,并且一直给与弟弟关怀与支持。
片中我最喜欢的,则是家里的爸爸和妈妈了。
毕竟是大人,他们在承担着巨大压力的同时尽他们所能给与家里的孩子最大的关爱。
爸爸也疼爱妈妈,不让怀着身孕的妈妈做家务,可是妈妈有她不得不做的理由,要不家里会闹得翻天的。
我觉得,片中的妈妈是整个片子的缓和剂,她疼爱哥哥,一点都不嫌弃他的智障,而哥哥和她在一起时,也基本上不会出什么乱子,每次家里有乱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也都是妈妈的出面让事情渐渐缓和下来。
从片子一开始,我郁闷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到最后的十分钟,它终于让我笑出了声。
我看到了智障人士可爱的一面,他们其实就是一个心智还不健全的单纯的群体,他们永远不可能有自己正常的生活。
哥哥的上场表演让我由衷地笑出了声,忽而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累积的纠结的情绪也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我想,我不够理解作为一个智障人士的亲人会被无端惹上多少麻烦,我也深知自己的耐心在这样一种情形里会表现得怎么样。
这样的耐心,就是,你只能无限地付出你的爱,但是你的爱不仅不会让你的生活得到安宁,而且你永远都不会得到回报。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下一个将要遇到的麻烦是什么,但是你必须还是要笑着面对的。
因为你真的爱你的亲人,因为他是你的亲人。
我恍然理解了导演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也第一次觉得,一部电影是可以给人在生活中的启迪的,它并不是那么空泛的东西。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意译的名字,叫做真爱无悔。
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弟弟醒来的时候,哥哥已经坐在院子里开始用饭勺不断地敲击水泥地面了,这次弟弟没有烦躁地用枕头捂住耳朵,而是看着哥哥会心地笑了,走到院子里,也学着哥哥傻傻地笑傻傻地敲打地面了,同时,这一幕让隔壁的一个中年女邻居看得发懵了。
这次,弟弟在很久以后,第一次又和哥哥在一个浴缸里洗澡,和哥哥一起玩泡泡,弟弟看着哥哥的样子,恍然陷入了沉思,他幽幽地说,你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在一起玩吗,你知道,我恨你吗?
哥哥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仍是看着他傻笑,不断地将泡泡抹在他的身上。
弟弟突然打开了紧缩的眉头,扑哧笑了出来:“好啊,你在我大腿上撒尿了是不是!?
”两兄弟,欢笑着打成了一片。
名模演电影并不是特别的事情,但是去演一部小制作的澳洲文艺电影,澳大利亚少女名模GEMMA WARD确实做了不一样的事情。
该片获得了第58届柏林电影节青少年题材电影类别的最高荣誉“水晶熊”奖。
GEMMA在红毯上的表现还是那么专业。
在这部嘈杂的反映自闭症的孩子的家庭的电影里,GEMMA是唯一的光。
大部分时候,男主的自闭症哥哥在给他制造各种麻烦,让他处处难堪。
而GEMMA扮演的女主JACKIE,出场就是在泳池边的亭亭玉立(天啊模特为什么可以这么高这么瘦啊啊啊),而且不在意男主有这样一个哥哥,还是一样开始了一段清爽的恋爱。
我特别喜欢说话声音好听的女主,GEMMA的声音难得的好听,有点英伦味道的腔调和一点点韵致有特别帅气,还有种种可爱的口头禅。
那种精灵的气质依然在,而又比T台上多了亲切可人,有时候真的需要提醒自己,其实她也不过就是一个21岁的女孩子啊。
虽然15岁开始就征战于各大秀场,她还只是个清纯的小MM。
而比别的21岁小女孩多出的经历又让她沉稳大气而关心人细致而自然,当男主因为哥哥在自己生日会上闹事发飚打伤哥哥闹到不可收拾在路边暗自神伤的时候,她走过来,只轻轻的在他胳膊上的伤痕上一吻,把头靠到他的肩膀上什么也不说--我就知道这样一部电影一定要有个温暖的结局。
这样的片子总让人想到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不一样的天空,Johnny Depp少年之作同样反映残障人家庭)或者《雨人》,亲情跟爱情总是救世的良药,虽然生活没有奇迹,男主的哥哥依然要每天制造无穷的噪音,但是态度可以转变,就如片名所预示的,黑气球也一样可以飞翔。
#HKIFF49 随时切入的监控视角、雌雄同体的动物、猎奇的舞蹈仪式、以神之名实施的暴行,与卖力设计的看点相比,表达和叙事就显得单薄而粗糙了,像借影视载体做的马来西亚社情调研流水账纪录,这类议题理应值得更用心更深入的挖掘。
没感觉,有点平淡,可能是我对这种类型的题材不感兴趣吧
有人觉得反派选角失败,但我认为这种用力过猛的表演反而符合角色设定
片长也好、马国拍片有余裕拍出漂亮的画面也好,只要执行不佳,这所谓的凡世看着就让人煎熬。邻座日本阿姨先连连扶额,又问出「何これ」,是通过最直接的感受画出聚焦重要议题与剥削亲历者之间那暧昧的分界线,而这是有想法和好心的男导演可以再多揣摩的部分。好奇最应该看本片的马来男性会有什么想法,以及电影本身的命运是否就像片中被人手挡画面的《广岛之恋》,见不得。
完全没有弃婴/堕胎题材该有的讨论深度和戏剧张力,女主全程表情木讷,全片充斥着与主题毫无关系的猎奇风俗表演,最后结局又莫名其妙地落在了检举揭发宗教骗子上。看得人昏昏欲睡,影片还没到30分钟时,后一排一大哥就已经打呼噜了。
张吉安导演延续了从南巫开始的超现实镜头。“蜗牛”寓意着性,戴胜鸟寓意着新事物,大悲咒花车、夜空中在屋顶上行走的人……简简单单,荒唐不已,充满张力[强][强][强]摇篮凡世
HKIFF49 张吉安映后 诶怎么又看了关于亲子的电影 天堂就在母亲脚下 导演解释以后才觉得碟子舞的意象很妙 但是内容太多太满节奏太慢了 重点反而有点隐身 看得有点累 但是导演关于宗教意味的解读还是让我觉得蛮大开眼界的 只不过我没有那个背景有点不好理解hh
🙃
我還以為能有點新意,空洞又故作高深,浪費我2h,能不能有點好電影!!!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恐怖片,何时才能正视女性的困境
有些长镜头(准确说就是长时间记录)还行,算是剧情需要吧;但有不少有点拖沓,节奏慢,事无巨细都拍下来,不剪辑。摄影的一些角度还不错。马来西亚的民族太复杂了,语言切换也太频繁了,有意思。#香港国际电影节# 第一天看的,对文化中心去魅了,坐着好不舒服。
雖然主題是好的,可是節奏好慢,看得讓人想睡覺
这部电影正是对“伪善的道德批判”的无声反抗。导演通过纪实风格,让观众直面问题,而非消费苦难:当社会拒绝帮助这些女性,她们只能依靠彼此
今年到底还要看多少部妈妈咪呀的华语片?高产如张吉安真是做到了一期一会,这次再度使用已近打上自己风格烙印的静寞神鬼视角打造母职伦理议题,他的电影里乩童和鬼魂是永不会少的元素,只是影片里恐怖的不是超自然力量,而是处处漫漶膨胀的男性阳具威权,它与种族和宗教结盟变成了压迫女性的三座大山。但,好像也仅止于此。影片到底多深入地探讨了弃婴仓的存在悖论呢?说到底,它只是在讲述一个受伤女人遇见其他受伤女人之后内心掀起波澜的普遍故事,而现实中更复杂的意识形态交战与困境则隐退到影片后方,在旅游节目一般的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中成为弃婴仓里的一只鸟、网路上的攻击留言、电话里传来的坏消息。更令人费解的是迷影元素存在之必要。虽然影片偶有动人时刻,但在整体脉络下这些闪光变得无甚趣味。今年反复看到一些“仅止于此”的影片真是疲累
在hkiff
作为委托创作塞满了内容,但完全无暇展开讨论。许恩怡几乎以一己之力拖垮了全片每一个情感高潮,边看边感叹“怎么可以演这么差”的程度……
SIFF 第一次看马来西亚电影 误打误撞给我买到了导演映后场 但这个片子真挺怪的 导演往里面塞了大量符号和隐喻 对大马社会没有基本了解的话很难解读 可惜叙事晦涩冗长的同时又缺乏真正的深度和锋利 对弃婴问题、性别议题、族群和宗教矛盾都是点到为止 看得我有点郁闷 全片印象最深的不是导演试图探讨的社会议题 而是对各种宗教和民俗仪式(尤其米南加保族 我在大马玩的时候没接触过他们)的细致描摹 还是很有意思的
HKIFF49-1// 前摇有点太长了,感觉有些镜头可以不用停留那么久。看得出导演很想表达一些文化习俗上的内容,但有些情节的插入显得有点突兀和没有表达完整,看起来怪怪的🫥 一直在猜测小曼的故事,结尾的反转确实挺意外,但回想前面的铺垫又觉得挺合理。怀孕生子从来不是女性的义务,堕胎权也应该掌握在女性手中。男的只管爽爽,然后拍拍屁股走了,真贱啊。多一星给这个社会议题。
SIFF27 看题材对它期待太高了 拍出来的不符合期待值
诞下又抛弃「双性婴」后痛哭流涕的印度母亲,转身竟能载歌载舞地庆祝婚礼;那些弱信仰的华人,面对一地鸡毛的女性困境,试图寻求神灵庇佑,却发现只是利用她们本就千疮百孔的内心深处那点点希望,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她们展开的报复与反抗,勇敢、伟大又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