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之后,真的想默默吐槽一下那对美国演员。
演父亲的那位到挺传神,明显感觉到了他的精神萎靡。
小姑娘芭比倒是很美的。
感觉到了美国旗帜下飘扬的丑恶交易,但有善良的美国小朋友。
有难以支撑的家庭,而这个家庭里除了顺英和头脑不清醒的爸爸想要尽力维持外,感觉不到温馨,反倒是算计和自私。
难道是想反应自己国家本身就是这样一种一部分团结,一部分为自己谋划?
但大部分人不就是如此么?
思想上都统一一致,全民齐心总是不那么容易发生的吧。
就是看完了之后,其实不太懂为什么要一直凸显顺子的算计和渴望逃脱原生家庭的状态。
看有的影评解释为,以她来代表一些亲美派,但还是不太能够说服自己呢。
字数太多,写不成短评了,嘻嘻。
影片中两位韩国下演员金赛纶、金雅纶本来就是一对亲姐妹,在电影里也饰演一对性格完全不同的亲姐妹,就表演上看,明显姐姐金赛纶技高一筹,表演非常自然,就算有戏剧的成分,也较好的融入到其中,可以说,整部戏主要就是看她的表演了。。。
很沉重的话题,生活中有些问题选择起来确实这个问题,这是社会问题也是哲学问题,电影在深度这一方面还是略有不足,之只做到了泛泛而谈,但是戏剧方面,基本合格,能够从头到尾都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
这样的不道德的故事本可以用更加残酷的处理方式,但编导选择了温情和童真,似乎不愿少女无邪的眼神被肮脏的现实玷污。
两个孩子都不知道那个美国人的真实目的。
于是妹妹尽力讨好美国人,虽然妹妹身体不好,但是美国人带她做了检查,还是可以器官移植的,父亲看芭比和顺英的关系很好,怕芭比知道真相后受打击,于是决定带走妹妹。
芭比和姐姐顺英相处的很好,芭比在知道父亲要带走顺子的真实目的时候,虽然很伤心,但是为了自己妹妹的生命最终也只能忍住没将真相告诉顺英,顺子临走前,顺英拜托芭比照顾好自己的妹妹,芭比最后给了顺英一封信,里面写着“对不起”,顺英回到家看到信后,拼命想追赶他们去机场的汽车,但是美国人已经带着芭比和顺英离开韩国了。
顺英和顺子是一对姐妹,但他们的性格完全相反,一个很懂事一个很叛逆,她们的爸爸是一个智障,虽然不会说话也不会表达,但总以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女儿。
而两个女儿对父亲的态度就像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对自己家庭的态度,有些人不管家庭多么不堪依旧爱着自己的家人;有些人就会埋怨家庭有多么的不堪。
我们应该珍惜已有的东西,不要太贪婪,因为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像顺子坚信去美国就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
影片一开始的氛围就很诡异,芭比粉红色的包上印着一张大大的芭比娃娃的脸,配上低沉的音乐,有一些毛孔悚然,说到底,是一部沉重的电影,就像贯穿全片的背景音乐一样。
影片中不断出现的芭比娃娃是美国梦的象征,就像影片中不管是沙滩边还是教室里的小朋友,见到金发碧眼的美国小女孩芭比,无不一哄而上觉得美极了。
在韩国生活的人就会知道,大部分的韩国人有多么的迷恋美国,英文考试的成绩直接决定了你毕业之后可以进大企业小企业还是失业,甚至像服装设计师这类所谓时尚类的工作没有留学背景是绝对不可能的。
美国在政治军事上扶持韩国的结果是,一定程度上也扭曲了韩国人对美国的态度。
所以影片中妹妹顺子的做法其实根本无可厚非,一个人目标明确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原本很正常,只是电影中给到了无数次的镜头,妹妹顺子对着镜子浓妆艳抹。
原本一个清纯可爱的小脸被折腾的花枝招展,与其说看着让人厌烦,其实更多的是心疼。
倘若生活不是残酷到如此地步,她有怎会沦落至此。
我其实很讨厌妹妹的笑,觉得好像芭比娃娃一样,太美太僵硬,觉得很诡异很可怕。
其实会讨厌顺子不符年龄的心机和浓妆的笑,或许是我们很难面对和承认,我们生活的社会原本真的如此可怕吧。
她其实也是一个简单的小女孩,就好像后面她以为自己要去美国过公主般的生活的时候,会买手机给姐姐想着帮姐姐节省话费以后买机票给姐姐。
倘若生活多一点儿善意,或许她就真的只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吧。
对于姐姐,细想之下,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
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如果还保持着那样的纯真乐观积极孝义,真的合理吗?
影片中有一个喝醉酒的大叔调戏姐姐顺英,在弱智爸爸的帮忙下才得以逃脱,可是这样的境况以后真的不会发生了吗?
还有一个更可怕的镜头,就是妹妹顺子笑盈盈的帮大叔们买酒而拿到几百块韩币的跑路费,如过妹妹没有被送去美国,在小旅馆里怀着美国梦存钱去美国,难道真的会比较好吗?
看过《熔炉》等电影的人才会觉得,就算没有美国大叔的出现,姐妹两的生活会美好也只会存在电视偶像剧里吧。
所以我想,导演,应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吧。
叔叔、美国大叔、芭比,都不过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吧。
叔叔是自私冷血的无知小市民,为了钱卖了侄女的器官,知道移植心脏人会死的时候虽然也有挣扎,可最终良知被金钱打败。
关于为什么叔叔执意送姐姐顺英去的原因,个人的理解是他无知的因为移植心脏是不会死人,只是会伤身体,就像他后来说的一样,他不懂医学,甚至不知道心脏移植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他觉得送一直劳作却身体强壮的姐姐去比较好,至少即便对身体不好可是完成之后她还是可以在美国过好日子,所以叔叔才会对弱智爸爸说把女儿留在身边是束缚什么的。
但愿真的只是他的无知吧。
美国大叔一直僵尸脸没有人情也不笑,我本来一直以为他是个变态的,要把韩国小姑娘带回去做实验什么的,所以才竭力反对芭比跟顺英建立友谊。
后来出现他跟重病的小女孩通电话的温柔语气,才知道原来他也是一个可怜的父亲,虽然这也无法抵消他的残忍和变态,可是我们却不得不否认,损人利己,我们生活这样的人真的存在,甚至可能不少。
芭比,刚开始很单纯,喜欢姐姐纯真讨厌妹妹虚伪,说明她有辨别的能力,所以最后她也选择现实的一方,牺牲顺子救自己的妹妹。
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指责她,却不能否认她内心的挣扎,虽然并没有什么用,却也是更多的人更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影片最后,传送带上同样放着爸爸的旅行袋和粉红色的芭比书包,书包上赫然写着“李顺子”三个字,跟单调悲沉的音乐配在一起,真是让人心痛。
现实如此残酷,人性如此脆弱,直面苦痛之后是否还能义无反顾的一往直前?
从叔叔最后把妹妹的护照给美国老爸的时候那段对话来看,妹妹是知道自己去美国后是要移植心脏的(听不懂韩文,只能相信翻译了。。。
)。
还有说最后只有两个行李箱是不是妹妹没去成的朋友,还是死心了吧。
哪个粉红芭比的箱子就从米国带来送给领养的“女儿”的,片头叔叔搬行李箱上车的时候,特意描写了那个大行李箱特别重,而粉红芭比行李箱是空的。
最后上车前妹妹手里拖着的就是这个箱子。
会被这个名字吸引过来,除了因为我是在公主梦中长大外,还因为,我也有一个属于我的“爸比”。
我喜欢韩国的伦理片题材,带我看到很多敏感的黑幕。
这部电影讲的是非法买卖活体器官,其实一开始我也像片中的孩子们一样,以为就只是分隔两地的领养之别而已,想不到,是一场涉及美国与韩国之间的可怕交易。
为何偏偏选了美国这个国家,其含义不言而喻,一强一弱正如片中的甲方乙方。
剧中其实有很多不可深挖的剧情,吐槽无力。
两个美国演员的演技也为本片减分。
同一个家庭出身的两姐妹,价值观人生观却相差极大,这常常是让人想不明白的问题。
或许先天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不知是否有这方面的医学研究。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实个性是相似的,这就是因为在同一个环境中长大,都是善良的因子,只是在一个人身上是显性,另一个人身上是隐性。
如果两个小女孩的主配角色互换,一心想成为“芭比”的女孩为主线当主演,我倒觉得更符合主题,更加出彩,不过很难让一部影片的主角是负面角色,好像“坏”的永远只能当配角。
很多情节是戳中痛点的 妹妹那么希望能去美国 可他们都不知道领养的背后是一场谋杀 芭比知道了真相 可是他犹豫了之后 还是把顺子的护照给了爸爸 她在纸上写了那么多sorry给顺英 我不知道 是否顺英追出去是知道了什么 故事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 会不会有转机 会不会叔叔突然良心爆发 可是没有 顺子在机场的电梯上笑着回头挥舞着美国国旗 她想的是无比美好的未来 可是姐姐顺英说的最后的一顿饭就成了现实 电影在这里戛然而止 留下太多感触 顺子只是想过的更好一些 她那么笑着 让芭比觉得很虚伪 可是苦难让这个孩子想过的好一些 也许并没有什么错 顺英爱家人 芭比喜欢她 那么真诚善良的孩子 可是她的处境以后会好吗 也许哪一天 她那个内心在善与恶中挣扎的叔叔 还会让别人领养她 这不是谋杀是什么 一场人性的谋杀 有歌词说做一个傻子多么好 现在我觉得不一定啊 像顺子顺英的爸爸那样吗 想保护自己的家人 都那么无力 明明知道些什么 可是只能左顾右盼 没法说出来内心的痛苦纠结 旁边的人看着 又无比的闹心我觉得这一部电影想表达的很多很多 需要揭穿的真相 需要拯救的人性 我们该怎么做 我不知道 这也是虐心的一部分感受。。。
芭比父親和順英叔叔是知情者同樣是受益者,在各自動機的趨勢下他們策劃了這個交易,始作俑者不討論。
順英是家裡的主心骨,要照顧智障的父親和任性的妹妹順子。
她會把最好的留給妹妹,包括去美國。
美國是順子的夢想,是她和父親永遠遙不可及的承諾,縱然有千萬個捨不得,她唯有成全。
不知情者不討論。
順子從小沒了媽媽,家裡的一切她都想擺脫,一心想去美國。
你可以說她咎由自取來減輕事實的痛心程度,作為直接受害人也不討論。
我想說下芭比,她起初不解為什麼父親不讓她和未來的妹妹順英相處;也不解為什麼又把寄養對象換成了討厭的順子。
當她偶然聽到父親的電話一切都清晰了。
道德標準告訴她這是謀殺是犯罪,所以她偷走順子的護照想終止這場荒唐的交易。
但當聽到妹妹蘇不停的哭泣和感同身受的病痛,她動搖了,選擇跟父親站到一起。
即便寫滿了sorry,她也不敢面對順英,因為她成了犯罪同夥。
芭比的屈服就證明她默認了犧牲順子救蘇的瘋狂做法。
不得不說順英的善良孝順或許救了她一命。
一邊是道德準則,一邊是親情家人,如何選擇。
正因為有那麼多無助走投無路的病人家屬在盼望在等待在祈禱,器官交易這個灰色地帶才會一直存在。
也正因為始終無法承認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總會認為一些人死得其所。
這個故事只是現實的冰山一角,也是最溫柔的一計小刀刺痛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但如果你是芭比,你要怎麼選?
韩国电影 芭比 韩国人好像很会拍这类型争议性很高的题材,看见恶魔、熔炉、实尾岛 在看这部电影时 心裡难受程度跟熔炉一样不是因为电影不好看 而是因为所触及的题材太过于阴暗而觉的不舒服。
个人觉的电影拍的很棒 电影的开头是一双行李 结束也是同一双行李但代表的却是两种不同的景况(这样的表达方式很有意思,但也很沉重)电影裡面的小主角是由韩国第一萝莉金赛纶(个人认为)和她的亲妹妹金雅纶共同主演一对姐妹(这算是本色演出吧)电影中两姐妹的个性是两个对比,这一点我想可能是导演故意安排 好让观众们在看到后面妹妹的遭遇时 心中的负担和沉重会减轻一点.....为了爱 有些人不免去伤害别人来成全自已的爱 这样的爱我想是自私的...人们懂得 但却又会为了自已这自私的爱找理由去欺骗自已 而誏自已好过一点,这种行为我想也只有人类会这麽做吧.....p.s:题外话 人类的情感真的是十分的複杂 电影前半段看了顺子(妹妹 金雅纶主演)的行为觉的很反感,这样的小女孩工于心计不是很让人喜欢但在看到后半段知道她将来的遭遇后心中却也为这小女孩感到不捨,从本来不是很喜欢这女孩到同情她的遭遇然后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开始帮她辨护 这种情绪我想也只有人类才会有的吧!!!
#TIFF37# 第五部,议题很好,演技也可,作为女性观众很动容,但叙事还是略减分,穿插的马来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似乎更加剧了剧情上的割裂感(也许是有意为之?),另外想表达的很多导致主旨似乎不是很明确?另外映后有被主创圈粉
温情叙事细腻,角色鲜活,平凡故事戳中泪腺。
欣赏不来啊
宗教仪式的社会性表达
比五月雪看得容易多了…
有一颗呼之欲出为电影节制作产品的心
诞下又抛弃「双性婴」后痛哭流涕的印度母亲,转身竟能载歌载舞地庆祝婚礼;那些弱信仰的华人,面对一地鸡毛的女性困境,试图寻求神灵庇佑,却发现只是利用她们本就千疮百孔的内心深处那点点希望,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她们展开的报复与反抗,勇敢、伟大又辛酸。
【该说不说,是不是比五月雪好懂多了】看到一半想大骂:男的真特么该死啊。就是有原罪的人,违约成本也太低了。报复一个宗教骗子都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但对女性困境几乎是没有任何改善的,无解啊。以及袁富华包办华语独立电影的中年男了。//开幕片,刚看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开启了HKIFF的反生育主题。
4.5 hkiff49
马来西亚女性议题的剧情电影,两女主演技可以的,原来那个女生是以前香港电影女演员女神柏安妮的千金,张吉安导演再为社会底层发声:这是一部在马来西亚坠地而生,无惧黑暗的摇篮曲。
Pavane for an infant借用拉威尔的*for a dead princess熟悉的张吉安语法符号,华人女性在异质文化中的主观经验,落点在非自愿生育上给女性带来的伤痛,正邪对立被摆在两性之间,显得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但是张吉安对于那个不一样吉隆坡的描绘,仍然令人深陷其中,大都市景观几乎完全被隐去在背景中,取而代之的是朴素的看不出时代背景的生活场景,无时不刻被大自然的神秘气氛所侵入,观影体验上有一种跟着女主的那句台词深呼吸的放松感,母系氏族的奇观性舞蹈,好像在告诉女孩们可以有逃离的出口,然而结尾印度婚礼的孔雀舞又好像在宣告一种背叛。每部必出现的拿督公,这一次被狠狠黑了一把,也算是一种自反的趣味,还有拿文艺男青年开涮,引起全场哄笑。比五月雪观影体感友好一些,但是没有了五月雪最后的震撼
好看
具备基础的人道主义视角,但对于如何避免议题的直陈、叙事的断裂、人物困境与解法的个例化戏剧化处理,导演所做的实在太少。若意图通过写实的社会派剧作剖析社会问题,单单依靠抖出猛料制造波澜未免太过取巧。以及,导演标志性的风土与民俗展示似乎仅起到点缀的装饰作用,甚至严重干扰着情境的构建。
(7/10)#HKIFF49 導演對伊斯蘭教的內容很了解 他本人好像是佛教徒 影片中用了很多宗教元素 比如蝸牛 通過他的講解可以了解很多這種宗教中的故事 以及母系宗族 完全重女輕男的部落 影片故事圍繞一個能夠幫助因為意外無法扶養小孩的母親的放置嬰兒的窗口 超過三十秒便無法反悔 來這裡的有被親戚強姦生下孩子的十四五歲女孩也有一聽說女孩懷孕就消失不見不負責任 導演說這種窗口是真實存在的社會情況 爭議很大 但有些不解女主在這裡做義工只為尋找自己曾經放在這裡的孩子 這種行為按道理來說不被允許 但院長反而會幫她尋找
#2024TIFF 看了地母发现我去年也看了张吉安导演的作品,补个分
节奏把控的不是很好/带着非常喜欢民俗和对导演高期待的前置条件,耐心去等故事节点,但看到的都是把议题放进作文中淡淡的疯狂,但是很喜欢结尾,这种把故事落点铺陈进形式性的展现,非常张吉安
APR/2025HKIFF49 第二部fish的角色设定有点太理想化了,而另一个女孩(怀孕的小妹妹)的演技看起来也有点尴尬,关于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的部分也是看得一知半解,而多语言混搭的台词让我好出戏。
#NYAFF2025# 还是张吉安的风格,敏感的社会议题➕宗教元素。QA导演透露前期采访了18位受侵害的女性。这种认真做功课的导演值得尊敬。
#Hiiff2024是枝裕和要是能看过这个也不至于把《掮客》拍出那个鬼样子了(
【于HKIFF49】张吉安对于母亲角色一贯的敏感有表达欲,叠加他最擅长处理的种族宗教冲突问题,对伊斯兰社会女性处境从第一帧开始即行批判。不过电影叙事的话题庞大就不好找重心,难免有些段落的节奏拖拉,两位女主的表演煽动力也比较一般 ,3.5…意外导演亲自到场,完成一场高质量的映后QA,补充了很多电影的创作背景,蜗牛戴胜鸟雌雄同体等等意象的解读,更加感受到他作为男性导演罕见的对女性的友善和反思,+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