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李云
主演:崔士瑞,晋红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简介: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为观众展示了中原黄河故道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农民勤劳致富、诚信守诺的朴素情怀,歌颂了党和政府心系百姓脱贫攻坚的决心。与传统“言情至上”的题材不同,该剧围绕农村高额彩礼使家庭不堪重负所产生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当今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天价彩礼陋习,歌颂了农村青年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和敢恨敢爱的婚姻爱情观……详细 >
2025.6.20上海国际电影节,见到小田切让了,乐观是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伤害他了
浪费演员,所有的人物都很僵硬,表现生活的脱轨不必180度的情感大转弯,角色内心的痛苦和无望也因为狗血的剧情(恋爱关系的排列组合)变得悬浮。想要在和地域的连结上做一些呼应和表意,但剧本不扎实,想法再多也没用。
*SIFF2025字幕工作评委场+放映场在评委场的小厅里看和在大光明和大家一起看的感觉很不一样,但我好像真的有点喜欢喝雨水那段。在炎热的夏日,令人烦躁的蝉鸣声中经历痛苦,这种痛苦托拽着你停在原地,但因为过去了那么长时间,所以当你硬要感受它时,又只是不痛不痒,只能仍由它存在。
终于在咸鱼上蹲到了《夏日沙上》的合适出票价格,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我也不想有太多的代入感,但这部电影还是让我再次产生了代入感,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这种窒息的压抑感,尤其是最近几年更是如此。不知道小田切让是不是看了玉田真也的《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之后决定做制片人的。《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也是我2023年上影节的最爱。最高兴的还是终于看到了小田切让本人,圆了多年的梦想。他在见面会喝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话我也非常赞同,原来他和松隆子从2000年就开始关系那么好了,之后最默契的女演员应该就是麻生久美子了吧?以他现在的人脉,来扶持玉田真也,应该还是蛮轻松的,玉田真也能遇到小田切让的欣赏还是蛮幸运的。其实我还很想知道他对上海的感受,包括对每个吃过的食物的感受,他这次用到了“回”上海,而不是“去”上海...
#siff27 小田切让实在是太帅了
赏心悦目!
感觉是想拍一个日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但成片是由流水一样平淡的日式空镜和无缘由的强烈冲突构成的,感觉有种不知所云的割裂…… 看完我真的有很多问题,可惜没有机会问主创了。为首映礼上提问的第一个男生点赞,关于那句“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没有真的存在过”问得很棒,但是导演的回答让我有些失望,总感觉他自己对剧本都没有吃得很透。
#SIFF27 烂烂烂别的不想说了,and今年松隆子在我的上影节连离了两次婚……
#SIFF2025 2025.06.20 13:00 SHO 空洞做作的情感营造,让叔也算看走了眼。
他的世界时间停滞了,而其他人都在向前走。当妻子也终于决定放下过去向前走的时候,他终于坏掉了。他执拗地用语言暴力想要留下些什么。——上影节见到小田切让了,有生之年呐。
后半段忍不住有点恶心,尤其是女生对舅妈说我会照顾舅舅的,真的满脸问号,老男人到底在意淫什么?看简介的时候就有预感了,果然披着亲情外衣,少女对中年失业丧子独生的老男人的情愫,老套过时的叙事。
27siff_这个夏天他失去了朋友/妻子以及三根手指,但是!他收获了一个草帽,目标是夺取one piece(bushi
emm关于入围了主竞赛这件事我真的祝福。
这次电影节以长崎为背景的新片蛮多的,这部内容偏平淡(原著舞台剧可能好些?),女主也不讨喜,有松隆子或满岛光出现的片段还有点意思#Siff2025
小田切让也老了,电影里丧子的情节和他本人的遭遇也是十分吻合了,颓丧的中年男人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脆弱和无助,但不论是暴雨还是烈日,都一样会嘴里叼着一根烟,左手插进裤兜里走在空无一人的「ろじ」上。外甥女和他微妙的情感传递让我想起《完美的日子》,而丧子以及丧子冲击到他与妻子的感情让我想起《驾驶我的车》。(27 SIFF / 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
#SIFF2025 本届上影节最期待的作品,最终观感稍微有些失望。我其实是奔着光妹和松隆子来的,但实际戏份少得可怜;如果说松隆子的戏份还算核心,光妹真是纯属露脸了。(什么时候才能再像《河畔须臾》或者《投靠女与出走男》一样演女主啊!!)关于故事:两个孤独的人互相治愈。小田切让的角色有点儿太惨了……最后的释怀似乎也更像是接受命运的无奈,而不是积极地向前。高石明里在前戏玩弄玻璃、忽然念诗的桥段很窝心。有些段落的节奏感并不理想,但至少有一点对我而言是成功的:夏天的闷热我完全感受到了。最后,能在全球首映的现场看到小田切让真人实在令人雀跃!
东亚版海边的曼彻斯特…
siff27 和同类型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比还是差远了,但是日影很奇怪的一点在于,很多时候氛围到了情绪到了,就不会太在意故事了
甚至这几张脸都拯救不了
#27th SIFF 10# 不知所云,观影过程中发出好几次疑惑。只能说选角很贼,几位大咖提升了影片质感!而且小田切让不用演就自带丧感了,但除了演员本身外这个角色并没有展现出太多内心戏,松隆子饰演的妻子更是完全工具人,成为展现男主伤痛的容器,可失去儿子的又不止有父亲。全片只有那段“他存在过”的对话是有效的。相比之下,小侄女的戏更有意思一点,我一度以为优子也失去了父亲,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只是青春伤痛文学啊…长崎的雨下的莫名其妙,情节转折用这种太偷懒了点喂。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2025.6.20上海国际电影节,见到小田切让了,乐观是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伤害他了
浪费演员,所有的人物都很僵硬,表现生活的脱轨不必180度的情感大转弯,角色内心的痛苦和无望也因为狗血的剧情(恋爱关系的排列组合)变得悬浮。想要在和地域的连结上做一些呼应和表意,但剧本不扎实,想法再多也没用。
*SIFF2025字幕工作评委场+放映场在评委场的小厅里看和在大光明和大家一起看的感觉很不一样,但我好像真的有点喜欢喝雨水那段。在炎热的夏日,令人烦躁的蝉鸣声中经历痛苦,这种痛苦托拽着你停在原地,但因为过去了那么长时间,所以当你硬要感受它时,又只是不痛不痒,只能仍由它存在。
终于在咸鱼上蹲到了《夏日沙上》的合适出票价格,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我也不想有太多的代入感,但这部电影还是让我再次产生了代入感,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这种窒息的压抑感,尤其是最近几年更是如此。不知道小田切让是不是看了玉田真也的《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之后决定做制片人的。《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也是我2023年上影节的最爱。最高兴的还是终于看到了小田切让本人,圆了多年的梦想。他在见面会喝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话我也非常赞同,原来他和松隆子从2000年就开始关系那么好了,之后最默契的女演员应该就是麻生久美子了吧?以他现在的人脉,来扶持玉田真也,应该还是蛮轻松的,玉田真也能遇到小田切让的欣赏还是蛮幸运的。其实我还很想知道他对上海的感受,包括对每个吃过的食物的感受,他这次用到了“回”上海,而不是“去”上海...
#siff27 小田切让实在是太帅了
赏心悦目!
感觉是想拍一个日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但成片是由流水一样平淡的日式空镜和无缘由的强烈冲突构成的,感觉有种不知所云的割裂…… 看完我真的有很多问题,可惜没有机会问主创了。为首映礼上提问的第一个男生点赞,关于那句“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没有真的存在过”问得很棒,但是导演的回答让我有些失望,总感觉他自己对剧本都没有吃得很透。
#SIFF27 烂烂烂别的不想说了,and今年松隆子在我的上影节连离了两次婚……
#SIFF2025 2025.06.20 13:00 SHO 空洞做作的情感营造,让叔也算看走了眼。
他的世界时间停滞了,而其他人都在向前走。当妻子也终于决定放下过去向前走的时候,他终于坏掉了。他执拗地用语言暴力想要留下些什么。——上影节见到小田切让了,有生之年呐。
后半段忍不住有点恶心,尤其是女生对舅妈说我会照顾舅舅的,真的满脸问号,老男人到底在意淫什么?看简介的时候就有预感了,果然披着亲情外衣,少女对中年失业丧子独生的老男人的情愫,老套过时的叙事。
27siff_这个夏天他失去了朋友/妻子以及三根手指,但是!他收获了一个草帽,目标是夺取one piece(bushi
emm关于入围了主竞赛这件事我真的祝福。
这次电影节以长崎为背景的新片蛮多的,这部内容偏平淡(原著舞台剧可能好些?),女主也不讨喜,有松隆子或满岛光出现的片段还有点意思#Siff2025
小田切让也老了,电影里丧子的情节和他本人的遭遇也是十分吻合了,颓丧的中年男人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脆弱和无助,但不论是暴雨还是烈日,都一样会嘴里叼着一根烟,左手插进裤兜里走在空无一人的「ろじ」上。外甥女和他微妙的情感传递让我想起《完美的日子》,而丧子以及丧子冲击到他与妻子的感情让我想起《驾驶我的车》。(27 SIFF / 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
#SIFF2025 本届上影节最期待的作品,最终观感稍微有些失望。我其实是奔着光妹和松隆子来的,但实际戏份少得可怜;如果说松隆子的戏份还算核心,光妹真是纯属露脸了。(什么时候才能再像《河畔须臾》或者《投靠女与出走男》一样演女主啊!!)关于故事:两个孤独的人互相治愈。小田切让的角色有点儿太惨了……最后的释怀似乎也更像是接受命运的无奈,而不是积极地向前。高石明里在前戏玩弄玻璃、忽然念诗的桥段很窝心。有些段落的节奏感并不理想,但至少有一点对我而言是成功的:夏天的闷热我完全感受到了。最后,能在全球首映的现场看到小田切让真人实在令人雀跃!
东亚版海边的曼彻斯特…
siff27 和同类型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比还是差远了,但是日影很奇怪的一点在于,很多时候氛围到了情绪到了,就不会太在意故事了
甚至这几张脸都拯救不了
#27th SIFF 10# 不知所云,观影过程中发出好几次疑惑。只能说选角很贼,几位大咖提升了影片质感!而且小田切让不用演就自带丧感了,但除了演员本身外这个角色并没有展现出太多内心戏,松隆子饰演的妻子更是完全工具人,成为展现男主伤痛的容器,可失去儿子的又不止有父亲。全片只有那段“他存在过”的对话是有效的。相比之下,小侄女的戏更有意思一点,我一度以为优子也失去了父亲,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只是青春伤痛文学啊…长崎的雨下的莫名其妙,情节转折用这种太偷懒了点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