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历过长期暗恋的人,看的时候很难不把自己带入女二。
没错我就是这个人。
女主的名字是薰,馨香,女二的名字是樁,艳丽却没有香气的花朵。
为何青梅竹马总是敌不过天降系?
明明相遇更早,只是女一为了琴瑟和鸣,早早学了小提琴。
当下发生的一切,都是在为你过去的选择买单,谁让你选了棒球,短头发,没有女人味。
你真傻,真的。
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而且永远都赢不了。
但是你也会因为情敌逝去而悲伤,因为是自己最重要的人喜欢的人呢。
对所有女汉子来说,被当成女孩子对待都是致命的。
虽然不是没有别人,但是呢,其他的男生,好像有没有你都可以,可是公生是不一样的嘛,他已经没有爸妈了,只有音乐,他真的好可怜。
你把他当弟弟,其实是你不能没有他,至于为什么不能,你自己也不知道。
那些爱的喜悦,爱的忧愁,他们的语言你不懂。
陪伴的时间太久,太习惯,就变成了空气,他对你也是,你对他也是,另一种意义的。
从很小很小的时候,你就决定要成为他的保护人。
当他听不到的时候,唤醒他的却是她的香气,啊咧,眼泪怎么不听使唤了。
其实我认为女二的爱更纯粹,因为她爱的是这个人,不管他贫穷富贵,高峰低谷。
而女一爱的是弹钢琴的有马公生,可惜啊可惜,男生都会选激励自己努力的那个,因为他们都自命很有上进心。
即使下一个春天没有那个人了,她的香气永远都在。
我也遭遇过死别,现在我很庆幸,爱过的人,即使不能再见面,他还安稳在这世上。
看这部动画我曾努力尝试过三次。
我从未有过如此努力的想要喜欢一部动漫,然而至始至终我都不喜欢它。
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错,一般我是不会纠结于此的,但是这部动漫集结了所有我喜爱的元素:精良的画风,美型的人设,青春成长的题材,细腻的人物刻画,性别人数又平均,最重要的是古典音乐和钢琴题材……我理应有共鸣才读。
这仿佛是梦中情人吴彦祖突然说要娶我,我却不乐意,这让我内心的第二人格感到十分捉急!
第一次观看是刚出来没几集,作为一名资深动漫爱好者,动漫制作团队熟悉的人名告诉我这将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
于是我满怀期待的点开看了第一集。
老实说我没坚持到结尾曲…单纯的就是觉得看不下去了。
第二次是因为这部剧太火了,周围的小伙伴都在转,某一天无聊就想在尝试一次,毕竟,也有不少动漫是慢热型。
于是我看了第二集。
这回我坚持到放结尾曲了。
不过也没有然后了。
今天是第三次。
因为某人说这部剧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他是夺墨夺墨的喜欢…我决定再努力最后一次看看。
我是真的很认真的,戴好耳麦,关好门,手机调静音,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家观摩。
我看完了第三集,还看完了第四集,什么你问我是不是爱上了?
并没有。
第三集没开始多久我就走神了,继续看第四集完全是为了找出自己死活不喜欢的理由!
没错我找到原因了。
有的时候我真的是个较真又别扭的人。
首先让我联想到的是另一部类似动画,花牌情缘。
两部相比从画风,题材,人设等等都有类似之处。
我非常喜爱花牌情缘,对四月却完全无感。
究其原因无非在于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上的差别了。
我想先说次要的,人物性格。
没错,我真的很不喜欢男主的性格。
与男主外观相似的,我宁愿去看像“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这样的后宫肉番(当然我可没看完)。
男主有马性格软弱婆婆妈妈这就算了,我早已习惯男主角“平常看起来废材,认真起来可是能拯救/毁灭整个次元/地球/外太空/城市/部落……”估计是为了给那些平常废材,奋力一搏的时候也还是废材的现实生活带来强烈的理想寄托。
然而本作男主却不仅怂,而且作!
让他困扰和纠结的,很多在现实中根本不算事儿。
有人说:男主后来就越来越坚强了诶!
可是是我根本不能忍到那一集啊!
第二个原因是故事情节。
不过这是我很个人很任性的一个原因。
这里我想拿交响情人梦举个例子。
除了古典音乐和爱情友情题材一样,两部作品其实没什么共通之处。
然而我想说的就是音乐和羁绊这两点。
四月中的男主对于钢琴的羁绊根本不深,可以说我甚至感受不到他有多喜欢。
相反的他是因为女主才重拾钢琴,他与女主以及其他朋友间的羁绊远甚和钢琴的。
这一点看似并不重要,可是和交响情人梦一比,就能发现原作故事没有深度。
男女主角遇到的挫折在现实中极少出现,而真实的频繁的出现的问题,作品却完全不涉及。
我举一个交响情人梦中的一个场景,千秋王子在台上指挥学生乐队演奏拉赫曼尼诺夫的交响曲,野田妹在台下,她的眼睛一点一点的湿润,除了有对千秋的爱意,还有那份突然察觉到的,自己喜欢的人离梦想越来越近,而离自己却越来越远的那种矛盾的心境…我是第一次被拉赫曼尼诺夫的交响曲震撼到热泪盈眶。
这里没有任何独白,没有任何内心戏,因为不需要,因为这就是爱情和理想在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很简单直接的传达给观众。
我相信四月的制作团队是有这个实力表现出来的,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只能归为原作脚本不给力了。
不过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后一个原因才是最触我逆鳞的。
从幼儿园开始学电子琴到后来的钢琴,见过太多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人,我没见过一个是如剧中那样浮夸的姿势的。
女主第一次出现的台上演出,老实说我根本没注意她拉的音乐,她那销魂的演技着实让我目瞪口呆。
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活泼的热烈的小提琴演奏者,我最喜欢的Mairead Nesbitt每次演出就宛若精灵一样翩翩起舞,真是又美又好。
而本作的表现手法着实让人无法忍受,几近崩坏的姿势让我联想到Free!
游泳部。
那也是一部人物动作表现手法浮夸到不自然的动画,但人家好歹有基情,有肉…好吧,我就是唯独不能忍受不尊重古典音乐的存在,以至于越来越讨厌女主,而且你也知道,男主我一开始就讨厌了……所以看这部这部动漫我还图什么?
有人说我写着写着怎么就虎头蛇尾了啊!
没错因为我要去吃饭了…=============改了评分,没注意我竟然给了三星。。
真是太好说话了
谎言这是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熏说:你就是友人A了!
熏还说:我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
椿说:公生只是我的弟弟。
学长说:我喜欢上别人了。
……明明每个人内心都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情感,却依然还能够带着笑容说出那些心口不一的话。
大家都以为这样是对谁都好的情形,却无法避免地,越来越事与愿违。
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知你是否会消失不见;是以为理所应当会在一起,却发现原来已经无法触及。
暗恋椿说,你看到那个女生的时候,会看到她眼中的光芒。
于是公生见到了那个女孩,她的瞳孔,她在阳光下吹奏乐器的身影,她如同阳光般灿烂而纯粹的笑容,她的整个世界,她所给他带来的整个世界,都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再一次回到钢琴的世界里的彷徨也好,从桥上纵身跳入水中的忘我也好,重新站在舞台上所感受到的蜕变也好,终于从一直以来的阴影中得到的解放也好……种种的一切,都是那个女孩所带来的,无法取代的珍贵体验。
可是,自己只是友人A,还能做什么呢?
连去医院都要拼命给自己找理由。
明明是那么想要见到对方,却因为那些无法说出的话,连理由也找不出来。
明明对方就那么近在眼前,却好像随时会消失一样。
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接近你?
小椿总是在强调,公生只是我的弟弟。
于是除了那几个真正明白的人,大家真的都是这么认为的,包括小椿自己和公生。
小椿真的不知道吗?
从小就一直在一起,就仿佛每天呼吸的空气那样自然。
我们就是会一直在一起的是不是?
可是,什么时候开始,你变高了,变得耀眼了,变得好像连我都突然不认识了。
你渐渐地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是我无法企及的世界。
说着我不知道的事情,注视着另一个女孩的身影,若无其事地笑着对我说,你要走到越来越远的地方去了。
为什么,会这么难过?
我以为你会一直在,我以为一切都不会改变。
原来停留在原地没有改变的,只有我。
如同空气那样无法离开的存在,就要变得再也无可触及。
是不是,再也无法接近你?
我们总是在一边努力地想要接近,一边却自我逃避,无法坦陈。
人的内心原来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复杂到我们好像能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却无法解释。
人的内心也是无比矛盾的东西,矛盾到明明是那么想要接近,却还是不断地亲手隔开距离。
如果只靠谎言,我可以接近你吗?
真实真实来临的方式有很多种。
有的时候在自己已经失去的时候才会不得不发觉。
有的时候在经历过难以逾越的痛苦之后才会鼓起勇气去坦陈。
有的时候,要在一切都终结之后,才终于能说出那句隐藏已久的话。
四月,我说了一个谎,然后我遇见了你。
从春到夏,再到飘雪的冬。
我再次开始奔跑了,因为你再次给予了我可以做梦的机会。
因为有你,天空的星星再次开始闪耀,世界也变得绚烂多彩。
无论多小的事情,我都会永远铭记在心。
你呢?
你会不会忘记我?
就算只有一点点,你会不会想起我?
是你真的是太好了,谢谢你。
能传达到就好了。
我喜欢你。
我喜欢你。
喜欢你。
薰,最后还是去世了。
从她的信中,我们知道她撒了2个至关重要的谎。
1. 公生,我不爱你。
2. 我一直是这样肆意妄为的孩子。
对于公生来说,他所认识的薰太耀眼又太重要了,所以他对这段感情一直裹足不前,多少次买了手信到了医院,却连门都不敢进。
可是对于熏来说呢?
这个孩子明明知道她时日无多,她明明这么想呆在公生身边的,可是她却也一个字也没有说。
时不时的伪装着开朗的给公生打着电话已经是她小小的奢侈了。
薰本来是个善于忍耐的家伙。
她过去是个连喜欢的男孩子站在面前却连招呼都不敢打的孩子。
我们看到的薰,或多或少,也是她撒的一个谎言。
她所有的飞扬跳脱活力四射,其实都是带有一点绝望的:“后悔可是带不进天堂的啊”她看起来这么自由这么不在乎这么无所顾忌,是因为她明白最终她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死亡所剥夺。
所以她肆意燃烧着,却因而放出了如此耀眼的光。
若不是如此,薰到底要花多少年才会鼓起勇气和公生说话呢?
若不是如此,这个孩子会有勇气按照自己的想法拉出那样的乐曲吗?
而在最后的时间里,决心要任性不留遗憾活着的薰,却唯独对公生这么“懂事”。
她不想给公生留下痛苦的回忆,所以她当着毕生喜欢的人的面,撒谎说:我不爱你。
她用尽一切努力让公生克服心理阴影,重回舞台。
在生命最后时光,孤零零的呆在病房等待生命终结的薰其实应该很想看到公生的吧。
可是她宁愿公生去练习,去公演。
因为公生是属于钢琴的。
她理解这一点,并为公生感到开心。
公生的开心就是她的开心。
我想这就叫做真爱。
人的一个微不足道,或拼尽全力的动作在另一个人的眼中往往却成为了憧憬。
小时候公生在钢琴比赛上的演奏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熏就是深受其影响的一位。
对于身染重病的熏而言,公生给于了她充满色彩的人生,让她为了不将遗憾带入坟墓而活出了自己。
熏非常感谢公生,而公生也何尝不是。
自从邂逅了熏,熏那开朗积极的态度改变了公生,让公生从阴影的深渊中再次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色。
然而公生做梦也没想到那对他而言璀璨无比的熏,是因为他才改变的;友人A,只不过是熏为了见到他而说出的谎言;时而不协调的动作,是因为熏再也没有多少的时间了。
那最后的 我喜欢你 我喜欢你 我喜欢你 看得我哭了。
突然发现熏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女孩,就像公生时常说的那句。
演奏家就是为了传达某样东西给某人而演奏的,今后公生的演奏中将会有更多的色彩吧!
春天 马上就要来了再也没有你的春天 就要来了 Ps 话说这片尾和片头太好听了,这题材也让我激起了对古典乐的兴趣。
虽然我很喜欢熏,不过我更希望公生与椿在一起,要不然椿实在太可怜了。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在你于深渊沉沦时拽着你奔向光明,在你于窄门前驻足犹豫时推着你穿越迷茫,在你于无声的世界忘记色彩时牵着你奏响乐章。
四月的春风起手弹起了新的前奏,我在黑白交错的光影里遇见这样独一无二的你,于是所有关于四月的记忆开始遍布你的身影,爱与忧伤的音符在A弦上吟唱着你的一切,即便已经知道最后的尾音会将过程中的浪漫全部击碎,却依然毫不犹豫的想要和你反复协奏回旋随想曲的乐章。
你用一个谎言来阻止彼此追逐那注定消逝的情愫,来减少梦境坍塌时带给筑梦者的痛苦和绝望,但谎言终究还是无法抵挡你为友人A原本黑白的世界所带来的漫天光芒和色彩,于是我为你演奏我的所有,我的指尖只因思念你而跳动,我所有的颜色皆因你而起,因你而灭,我所有的音符只为重复“我喜欢你”的肯定陈述。
正如OP的名字”若能绽放光芒“,我站在你身边看着虚有的琴弓将光芒布满雪地,看着你努力将演奏家的梦想用残存不多的力气高举着不放手,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赌上一切去再一次完成合奏的克莱采。
命运将我所有关于你的记忆定格在了同样是漫天樱花的那个季节,你的信戳破了伪装那些柔软的温暖的片段的最后谎言,我才知道独奏原来是假象,从始至终一直都是我和你的四手联弹。
一部优秀的作品从来不会被故事的结构所限制,即便是非常常见的校园题材,在监督脚本演出音乐等经验丰富的团队协作和原著本身优秀的分镜和踏实的心理描述下,依然能够带给观众新颖和独特的观影感受。
此剧可以说是在蜂蜜与四叶草后同类题材的巅峰之作了,大篇幅的心理独白,丰富的人物自身矛盾设计和人物之间的错位落差,优秀的背景音乐对氛围的渲染,逐层深入同时能够控制的游刃有余的叙事节奏,本部作品的各个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虽然大部分观众在作品进行到中篇的时候已经猜出四月的谎言到底所指何物,但依然在最后宫园薰的绝笔中心理防线溃不成军,主要还是从起篇到收尾故事做足了铺垫和渲染,为最后一击的力度和深度奠定了情节基础。
演奏过程的描述也是本作相当出彩的地方之一,人物心理在演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与穿插着对人物过去的介绍紧凑有力,人物的成长和对过去的诀别也交织着乐章的行进和变化,不论是开始的回旋随想曲,中期的爱的忧伤还是后期的睡美人圆舞曲和最后的肖邦练习曲。
本作演出的优势在于细节和对变化的渲染,虽然在部分日常搞笑的情节以较为简单的方式进行了处理,但在关键剧情和关键节点上表现力可以说丝毫不打折扣,力求做到极致。
几场比赛从演奏者自身,到观众,到对手,到评委,再到演出背后的故事,演出过程的变化,整个穿插到一起后让观众从多个角度来对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进行理解并产生共鸣。
从故事的结构本身来讲,该作并没有特别出彩的设定和改动,但是这正是考验制作者水平的关键所在,我用相似的故事不同的手法来再次展现给你,依然具备让你控制不住泪腺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优秀动画技术。
起身向观众谢幕,演出大获成功。
又是一个漫天光芒的季节。
只是这十里的春风,这四月的人间已没有你。
简直就是垃圾番被捧成神番。
本来看完觉得恶心不好看也懒得回踩,哪来这么多云来捧,恶心。
两颗星完全是给女二的。
女主是…将死之人我积点口德。
女主处理感情的方式极其奇怪,脑回路我是不懂,制造偶遇还要装喜欢男主的朋友。
用各种方法让男主弹钢琴。
最后还死了。
钢琴对于男主来说就是一个逝去母亲的压迫的缩影,男主爱过钢琴,也只是爱它带给他的荣誉和母亲偶尔会对他满意的样子。
现在的男主看到钢琴就会难过和痛苦。
女主却因为自己喜欢男主弹琴的样子去道德绑架,利用男主对自己的喜欢去逼着他弹琴。
然后也死了。
这和有马公生的妈妈有什么区别?
如出一辙的套路,用自己对男主的期望和爱去绑架。
你觉得我的用词偏激,可是这确实都是事实,只是女主的颜值和做作的文艺渲染让人忽略了这些。
再来说说女主感情的事情。
她身患绝症,马上要死了,装作喜欢男二,自称想让男主从阴影中走出。
实际上就是享受自己被爱的的过程,自我牺牲自我感动。
请问就算男主真的重新弹钢琴,在她死之后男主的痛苦要如何补偿?
男主就是从一个痛苦中到另一个痛苦,这辈子怕是要孤独终老很难爱上别人了。
更何况我觉得男主自始至终也没有完全从妈妈和钢琴的阴影走出来,之后弹琴都是为了女主,自己获得的快乐大多也与女主和自己的成功相关。
说我在上帝视角解读,那好,我们带入成男主:但凡女主长得丑一点,男主怎么可能会因为看了人家的裙底然后世界变成彩色的明亮起来?
怎么可能会短短几天接受自己被绑架去弹钢琴?
或许真的会有那种阴影几十年没办法走出,因为一个人才走出来吧。
但是这种矫情的渲染,反正我这种人看不得,觉得女主太作太恶心太恶心。
现在我带入女二。
在我看来女二才是真的喜欢男主,如果我是女二我肯定狠狠骂她一顿。
女主自己是知道一切的真相的,她却仍然要矫情地让男主和自己接触。
女二和男主互背的桥段,我真的很感动,我觉得这才是爱情的模样(希望我没有记错,因为这个番我不想再看第二遍)。
最后女二知道她要死,还要让步,而且这次让步很可能让男主这辈子和女二爱情无缘了,这就是一个疙瘩。
请问这不是绑架是什么?
女主第二次绑架别人。
女主第三个绑架的是男二,足球男。
带入一下,我是那个被假装喜欢的人,我惋惜女主的死,我被当做挡箭牌,心里不舒服,愧疚!
我也会为男主的遭遇难过。
女主第三次一厢情愿的绑架别人。
全篇除了女主,谁开心了?
除了制作好,其他一塌糊涂(这点和鬼子学院如出一辙吧。
呵呵,倒也没有鬼子学院那么恶心,毕竟没有辱华)。
有人会喜欢也很正常,毕竟女主长得确实好看,很唯美的画风。
但是莫名其妙火了,一堆吹上天的,如果他们不是跟风看的话 不会这么喜欢吧。
宫园薰的初衷是拯救,我问你拿什么拯救?
你毁了他们。
你会在他们的回忆里成为一个疙瘩,这辈子忘不掉,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如果你真的爱为什么不能好好的陪伴男主和他度过最后的时光?
(可能真的会有这种热烈的感情,绝症之人我很难感同身受。
反正目前看来我觉得太假,太煽情)他们的痛苦都是你为了满足自己夙愿并且自我感动的战利品。
宫园薰,我见过最爱演的煽情矫情女主,她从头到尾都是他在寻找自己喜欢的男主,而不是去拯救他。
敬启 有马公生先生 刚刚还和你在一起,现在却给你写信,感觉怪怪的。
你是个很过分的人,笨蛋,榆木脑袋,呆瓜。
我第一次见到你,是在我5岁的时候,在当时我学钢琴的教室举行的钢琴赛上。
一个笨拙的孩子上场了,他一屁股撞在椅子上,惹得台下观众忍俊不禁。
但是当他面对比他还要庞大的钢琴,弹奏出第一个音的时候,他便成了我的憧憬。
音色犹如24色调色板一般色彩斑斓,旋律仿佛是在跳舞。
坐在我旁边的孩子忽然哭了起来,吓了我一跳。
然而即便如此,你却放弃了钢琴,明明已经影响了别人的人生。
你是个很过分的人,笨蛋,榆木脑袋,呆瓜。
知道和你念的是同一所初中的时候,我简直要欢呼雀跃了。
要怎么样才能和你搭话呢,犹豫着要不要去小卖部买三明治呢,但是最终,我所做的只不过是远远的望着你,因为你们几个很要好的样子啊,要好到...几乎没有我可以跻身的位置。
我小时候做过手术,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初一时病倒为契机,不停进入医院,在医院度过的时间越来越长,学校几乎都不怎么去了,我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太好。
有天晚上,我在医院的候诊室里,看到爸爸和妈妈在哭,那时我便知道自己的时间所剩不多了。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奔跑起来了,为了不将遗憾带入坟墓,我随心所欲的做了很多事情。
戴上曾经一直害怕的隐形眼镜; 不顾体重飙升地狂吃蛋糕; 装作很了不起的样子指点人; 随着自己的方式去演奏乐谱; 以及,撒了一个谎。
“宫园 薰 喜欢 渡 亮太”这个谎。
这个谎言,将你...有马公生君,带到了我的面前。
请替我向渡君道歉,嘛,不过渡君的话,应该很快就会忘了我吧,虽然作为朋友而言,他很有趣,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专一的人。
另外,替我向小椿也道个歉,我不过是你们生命中稍作停留的过客,因为不想留下奇怪的祸根,所以当初就没有拜托小椿。
不过说起来,就算我直言请他将你介绍给我认识,我想她应该也是不会同意的吧。
因为小椿她,最喜欢你了,大家早就知道了,不知道的就只有你,还有小椿自己了。
被我那胡诌来的谎言带过来的你,和我印象中的有些不同。
比我想象中的更阴暗,卑屈,固执, 还是个偷拍狂。
声音比我想象中要低沉, 比我想象中更有男子气概。
但和我想象中一样的, 是个温柔的人。
从试胆桥上跳进河水里真是冷透了,但是很过瘾对吧。
偷偷在音乐室看的那轮圆月,就像馒头一样,一定很美味吧。
和电车赛跑的时候,我是真的觉得我能赢的哦。
璀璨夜空下,我们合唱的小星星,很开心吧。
夜里的学校一定藏着什么吧。
雪花就像是四散的樱花花瓣一样吧。
明明是演奏家,内心却满是舞台外的事物,真奇怪呢。
让我难以忘怀的光景,竟是这样琐碎的小事,真奇怪呢。
你怎么想呢?
我是否住进某个人的心里了呢?
我是否住进你的心里了呢?
就算是须臾片刻也好,你是否会想起我呢?
我可不允许你记忆清零哦。
别忘了我啊。
约好了哦。
果然,是你真的太好了。
传达到了吗,传达到了就好了。
有马公生君, 我喜欢你!
喜欢你!!
喜欢你!!!
对不起,没能吃完你送的可露丽。
对不起,我老是打你。
对不起,我总是耍大小姐脾气。
很多很多事,很多对不起。
谢谢你!
PS:我的宝物也一起装进信封里了,如果不想要就撕掉扔了吧。
宫园 薰
画风和人物外形设定都非常好,不管是中学生时期还是儿童时期。
但故事非常糟糕;相比世界中心呼唤爱、恋空之类同为健康方角度描写绝症恋人的故事,谎言的过于简单且糟糕的叙事方式,男主的软弱设定,使得两个女人的死被写成男主的练级工具,升级原因表达不充分,感受不到作者想表达的励志;另外全世界的主角崇拜,主角群经常的傲娇吐槽“笨蛋、木头”和暴力拳打脚踢式打情骂俏,使得这部动画看起来 非常低幼很子供向,刻意浅薄的搞笑只让人尴尬,且跟故事氛围完全不协调;作者想写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但用角色幼儿园5岁到初中生14岁的年龄段设定也豪无意外的只能写出幼稚故事;不管把谎言当成纯爱故事还是励志故事,我也只能打一星,再加一星只是因为幼儿园时期的人物外形设定很可爱。
一直对片子里的一个小细节耿耿于怀,为什么女主角的名字是「かをり」,而不是「かおり」,上学的时候一直学的都是「かおり」也就是「香り」,从来没有学过「かをり」,当然也可能是我学艺不精。
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了这样的解释:現代語の「かおり」は、もともと「かをり」と書きました。
ワ行の「を」というのは、そのまたさらに昔は「ほ」と書いて「WO」のような発音をしていました。
もっと前には、実際の発音も「ほ」でした。
つまり、名前をつけた人=親=は、古い言い方、優雅な書き方にひかれている ということでしょう。
香り(におい という意味の)という言葉は、かほり→かをり→かおり という変遷を経ているわけです。
(文字の方が、発音よりちょっとずつ遅れて変化してますが)祇園祭り という祭りがありますね。
京都が発祥でしょうが、全国 とくに西日本を中心に、七月中旬ごろにたくさん 催されますが、あれも ぎをん祭りなんですよ。
それで、実際に年寄りのかたは ぎほん祭り(発音ですよ)と読んでいる地方が何箇所かあります。
也就是说,「かおり」是由「かをり」演化过来的,「かをり」是更古老的写法,用在这部表达古典音乐片子的女主角身上还真是挺合适的。
参考资料:http://detail.chiebukuro.yahoo.co.jp/qa/question_detail/q1126951811
健康老夫妻牵手求死,难民小兄弟牵手求生。马赛餐馆收容无家可归的难民,地中海鱼腥治愈丧女失夫的伤痛。中产阶级三兄妹各自惆怅,挂着吊瓶老父亲僵如死人。一段家庭录像风华正茂,抛扔入水的年华随风消逝,中年危机就像头顶过桥的火车呼啸而至。吞药或渡海,皆为探寻世界,三兄妹却困在海湾彷徨自封。
中产演员妹妹,左派作家哥哥……在故乡重逢,告别,相识……法国版《海街日记》《海边的曼彻斯特》
210317 【B】
非常法国。散淡的叙事方式,直白的人物对话,少许加点哲理文学,主题永远都绕不开那白左情怀。。。
过去是真的好,但现在也可以更好,因为现在也会成为过去。
看法国片总有一种分享了别人一段生活的感觉。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幕中老年三兄妹和难民三兄妹在桥下大声呼唤手足名字 故乡是曾经觉得永远回不去但也可能会回去的地方吧
南法风景电影,剧情也很不错。因为老父亲患病,一家人团聚,但大家都老了,故乡也变了了,许多人卖了房子离开了,旅游资本则盯上了这片美丽的滨海小镇。大家都闷闷不乐,需要直面现实残酷的老夫妇选择手拉手服用安眠药离开。安吉拉则慢慢打开心扉,接受了比自己小很多的爱慕者。爱运动爱骑机车的女朋友离开老头选择了年轻人,还有那三个偷渡来的孩子!天啊,他们那么可怜,又那么可爱!许多人想逃离的地方,竟是三个小家伙渴望的天堂。在这三个孩子面前,大人们的中产阶级忧郁症瞬间就好了,缘分奇妙,海里失去的,加倍得到了;更不要说还有那些鱼,和八爪鱼,心若像孩子,生活还是和过去一样简单美好,至少海没有变。
特别喜欢这个导演的风格,很平淡,很干净。
人生片段
隔壁厅在放coco 然而这个厅的人是隔壁厅人数的一倍 果然是法国人啊。。。我是真看不下去啊。。
前半段感觉像是哈内克家庭伦理剧,后面难民一出来味儿全变了
年过半百,留守的看过世界的进入人生困境的三兄妹还能在美丽宁静的海景别墅里守着生病的老父,并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和天赐的礼物(三个孩子)一起,不要太理想和完美
家庭剧,处处神来之笔。比如喜当妈,比如如何解开一双不愿分开的难民小朋友的手,尤其是导演用前作中几位相同主演的影像片段来表现他们年轻岁月,延续着马赛的城市变迁。
我多么希望像本片导演那样,眼中只看得到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又一部因“罹病”而“重逢”的家庭片。或许是习惯了亚洲导演们对与家庭的细腻与克制,看不出这一部的亮点。影片后段对于难民题材的切入有些生硬与刻意,完全与上半段的文本无关。
之所以会买这个票,是因为哪里看到说,虽然叙事平淡但是镜头语言很美。看了下来没觉得镜头语言有多美,叙事节奏也是电影节电影的克制文艺的调调,还好不累,没有睡过去。当然,法国南部马赛的海还是美的。
导演专拍马赛是个不错的行为。冷门,但算不上佳片。
《尘世之光》的原班人马,同样是在马赛,能死在这样绝世迷人的地方,真的是人生一大快事!
3.5 别拍的这么政治化就好了。这里的政治倒不是说是68遗风下日常对话中的左翼倾向话题等等,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为家庭或者人物的一部分。但在后面设置出闯入者去证明他们左翼倾向,还联系一下现实社会议题,这就有点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