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看保罗沃克是因为杰西卡阿尔巴的碧海追踪欧美范的男人,我还是比较能接受保罗这样的在这部片子中他留起胡须,皱起眉头还是很帅。。。
女主不用说了,看的时候一直觉得眼熟后来才发现很早之前看过她的末日病毒说说剧情吧首先,这是帅哥美女版的楚门的世界其次,男主不是精神病!
男主为了维持生计抢劫却又未遂,死了3个人都怪到男主头上判了死刑,却没死被抓到某实验室当人体小白鼠体内植入的芯片和男主住的小木屋墙壁中的线应该都是为了监控或者是控制男主,男主并非精神病!
整个主线可以理解为男主犯事了判死刑了被某机构捞出来了某机构用男主做实验男主发现了男主逃掉了男主和女主以及小天使团聚了大团圆结局了。。。
本片的关键词是“催眠”。
拖得要死,白开水一样。
如果你真的没看过任何一部有关幻想、做梦、精神分裂或多重人格的电影,说不定还可以忍受。
但在此类别里这就是渣。
那个女医生对情节的推动作用还不如狗,不知道安排这么个人干吗,莫非跟导演潜规则了?
Ben想走但就是不走,不知道在想啥,等着凑够正片长度么?
最后居然就这么被放走了,这可能么?
州最高法院的终审判决是放屁么?
要是把丫整到天朝来,哼,别说是管理死刑犯的地方了,就是在街上碰见一城管都叫你虎口余生。
还未看完,写评价不一定准确。
但我担心蛇尾的结局,好莱坞的情节大部分都可以被猜中,这样有些挑战的故事对长期侵淫其中的人来说,是个例外!!
忽然想到发条橙子。
从那之后我再不看电视连续剧了(偶尔看看美剧,罪过!
)犯人残害了生命?
反正就有那么一拨人开始喜欢残害犯人了。
彻头彻尾的权利滥用!
扯淡的正义
楼上的贴子都说了这样一个关键词:“乏味”……真的……我在看到53'14的时候真的睡着了……
说实话,立意也好,摄影也好,配乐也好,演员也好,都很不错,但是不知道编剧为什么如此草率的结尾,不知是灵感枯竭还是工资被拖欠了。
之前很多暗示和铺垫引起了我的兴趣,但是看到结尾却是大失所望。
比如那个符号,最后也没有说明是什么意思。
这种片子,最好能够引入一些宗教或者哲学的概念,可能会更丰富一些。
感觉就像在看禁闭岛,又没有禁闭岛情节吸引人,感觉有点冗长拖沓,不过结尾还不错。
至少和一类精神病片划清了界限。
呵呵。
只能说很老套,基本上还是楚门的世界,气氛渲染的不错剧情设计没有创新,片子只有6.3分估计也就是这个情况,过早的猜到了结局。
内幕应该更加有意思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结尾大团圆也比较一般优点在于,气氛渲染的很不错,妻子和孩子的设计都很好一些影片中的细节没有做足文章,比如吸烟睡着家里着火,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让演员说:“家里着火是我编的”那么接下来应该会更精彩。
看到大概四十分钟的时候,我无耻地睡着了,飙汗……= =还好这片还有点小惊悚小悬念,一觉醒来之后总算撑着看完了,主要是想知道最后导演要怎样解释那位的“天使”和他预言的那场车祸,然后主人公突然被点醒原来自己有精神病,之前发生的一切不过是自己YY的。
哇咔咔窝火!!
一向最反感的就是导演想给你设置了一大堆悬念吊足了你胃口,满心希望的看啊看,结果最后导演大人扔给你一句“主人公是精神分裂,一切都是他自己YY的”就谢幕嘞。
果然,在精神病人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啊。
可是我就想不明白了,咋就那么多精神分裂者捏,咋就那么多爱拿精神分裂者的YY说事儿的编剧导演捏????
不过还好影片没有立刻结束,从Ben被告知自己是精神病离影片结束还有20+分钟,一切才刚刚开始(不过开始得有点小晚啊,前面的一个多小时合着是拍来催眠观众的呀导演大叔)。
后面的情节有点类似《楚门的世界》了,不过新意在于发出了对法律和死刑的拷问,尽管这种通过伪造病历,给别人编造过去编造人生的做法并不人道,但至少,影片提出了一种可替代死刑的大胆设想。
总之,一星给Paul Walker,没想到他络腮胡子的造型同样帅气。
一星给那条狗狗,很可爱。
(一看到Paul Walker+狗狗 的组 合,就想起《零下八度》)一星给“天堂计划”(尽管William的自杀和Ben的逃脱暗示了这项计划的不可行性,但无论如何,就冲着这大胆的设想也该给颗星的。
)
在"The Lazarus Project"(2008)裡,主角到達的地方──「天使崗」──和《挪威的森林》裡直子居住的「阿美寮」感覺極為類似。
真的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療癒身心嗎?
──大量勞作,生活規律,食物簡單卻新鮮,風景優美...以及某種程度的與世隔絕。
當然每個人都看得出來這樣的地方就是有哪邊說不上來的不自然,所以電影裡的威廉死了,書裡的直子也死了。
不過,這種隔絕之地,說起來和傅柯在《瘋癲與文明》描寫的「戲劇療法」也有一點像:與其去思考自己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那「有一點點錯開的地方」,不如乾脆打造一個能容納那「錯開的地方」的場所,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心裡。
換句話說,不是讓自己去適應世界,而是讓世界來適應自己。
我一直很喜歡看那些自給自足的日本節目,現在想來那些人追求的應該也是一個能夠容納自己的缺失的地方(或者是,實在太喜歡不依靠任何人的生活了)。
昨天晚上開始看起《小川紳介的世界》這本書,他和他的劇組為了能夠拍出好的紀錄片,為了能夠忠誠的表達出農民的精神和思想,於是一行人自己租了稻田種了好幾年的稻,並從中理解和獲得了「什麼」。
不過,喜歡看歸喜歡看,我太清楚不過自己不是能夠從事大量肉體勞動的那塊料,還有蟲子啦肥料氣味啦什麼的,完全是個都市小孩。
也因為早有這樣的認知,因此不會抱持過多的幻想,牧歌式的田園生活,畢竟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吧。
比预想的好很多,其实较长一部分都觉得只值两星,但从艾玛斯通的那段话开始内容极度舒适,片尾字幕的环境声胜过一切的片尾音乐,很巧妙的运用。兰斯莫斯用他的影像风格成功地使其情节的可讨论性不再存在,聪明人、蠢人、有钱人、穷人、好人、坏人,这些都不重要,反转不再有意义,而他,或者说我们,期待的是结局的必然。比较遗憾的点是美术风格丧失了一些特点。这才是比poorthing更值得最佳女主角的存在。
#LeVieDelCinema 2025【💣】狗改不了吃屎的零星电影。结尾?恐怕是最容易预测的“反转”,又或者说“反转”与否,存在任何价值吗?
这反转真好玩,emma stone这次演活了巧舌如簧的女企业家,可真能说啊
#lff25 如果说兰斯莫斯早年还算是在搞艺术 他现在只能说是在搞抽象搞地狱 一边迎合媚俗观众的刻奇品味名利双收 一边折磨演员折磨正常观众满足自己作为导演的权利欲 不是gala真的血亏 以后不会再给这个老登的电影花一分钱
兰斯莫斯是怎么做到每一部都让全场观众看完沉默的。他这几年陷入了一个把简单主题套入猎奇框架的routine中一发不可自拔,我甚至觉得最后的反转还不如没有,倒能让他塑造的对立面的人物都更复杂和立体点。但我看到Donny自杀的时候还是哭了。
美国平民与上层阶级的矛盾已不是党派斗争、阶级立场、贫富差距可以解释的了,她或他各活各的,可当矛盾引爆时的行事动机和心理曲线变化却如出一辙。你疯魔,我成活。兰斯莫斯的改编完全融入怪奇细胞,凭一个韩国科幻故事的蓝本直捣欧美的政治心脏,相较其近年几部作品更加诡异惊悚、血腥暴力。Cult级别的科幻变奏,令人捧腹又不寒而栗。艾玛·斯通、杰西·普莱蒙两个活脱脱的戏疯子,与兰斯莫斯的视听体系日渐完美适配。
Yorgos Lanthimos我对你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Ari Aster你也一样
Lanthimos真的太聪明了 拍了一部左派和右派看了都拍手叫好 到最后都觉得自己赢了的片子 牛逼!
这片子有点意思,但观影过程也有点犯困。男的真是造孽啊,甭管虐的是不是外星人,他们这变态和残暴的基因确实是改变不了。反倒是最后人类灭绝了,一片祥和的感觉😂另外俩人的对话就如同网络对线,认知不同,完全不同频率,讲多了也挺无聊的。
好看… 非常典型的兰斯莫斯风格,在影院看他的电影冲击力翻倍
导演风格依旧显著到让人瞠目结舌,被导演调教的石头姐也非常夺目。话题度完全是满分的,风格完全是独特出彩的。但是,一些本真的东西在这一系列里越来越缺少,作为观众来说其实是越来越需要的。如果还有下一部,希望没有。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Everywhere Goodluck babe
从各种角度看都是一部“太兰斯莫斯”的电影了,所以理所应当拍得游刃有余。听说改编自韩国原著,不过看的时候我更想到弗莱德金2006年的《千疮百孔》,同样的阴谋论腌入味,同样的锡纸糊墙,同样的惨烈结局。特别喜欢兰斯莫斯这套字体和视觉设计,赶紧抄起来。
最近都流行这么重口吗,拍可怜的东西上瘾了?
虽然还是很有观赏性,但和之前的poor things 宠儿 龙虾等相比实在是太平庸化了
#2025HKAFF 兰斯莫斯看多几部有点审美疲劳,可能是我的问题没有太爱这种视觉强烈的怪诞主义风格,比较敏感情绪化的石头姐在他的电影里依旧释放得很肆意很自在,但下次是否可以换个导演换种方式演。
还是兰导一直以来的大脑洞+阴谋论,但是这次最后反转有种wtf的感觉。然后片子观感上出了最后的大底,前面全程都很像冰血暴,我觉得如果往那个类型拍会更好看一点?然后建议兰导和石头姐各自冷静期一下,有点审美疲劳了。
3.9
#biennale82 press 继承了兰斯莫斯一直以来的大脑洞创作,但片子本身并不惊艳。不论前中期做多少的铺垫和引导,但凡知道了这是兰斯莫斯的片子,就不难猜到结局,并且可惜的是,如果结局是本作的惊喜,那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甚至沦为平庸。整体质量上不如poor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