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得知《久别重逢》在内地上映的消息,忽然很想、很想、很想去影院观看,即使发现它的排片少得可怜,即使知道大概率自己将包场观影。
于是,翻遍全城影院排片,在工作日的中午,穿越半座城市,一个人静静坐在荧幕前,做一场关于青春年少和找回自我的梦。
电影意料之中的安静文艺。
胡子斑白、头发乱糟糟的苏升华一脸疲态,抑郁、酗酒、灵感枯竭、事业停滞,这个微胖的中年人连背影都写满了落寞。
偏在自杀未遂抢救回来的医院偶遇年少时来不及展开恋情的白月光。
那一刻,苏升华只想找条地缝钻起来吧。
中年的不堪,浑浑噩噩,行尸走肉,“不如死了算了”苏升华说。
年少的记忆穿插而来,长洲,小街,沙滩,大海,穿着白色校服的吉他少年。
现实有多惨淡,回忆就有多明媚。
那一刻,我突然入了戏,匆匆收起啃完的汉堡包装纸,眼角有一点湿。
是的,这是我唯一能找到的空隙,只要带上汉堡,同时解决午餐,便可暂时忘记家庭,忘记工作,而不必愧疚。
中年社畜的字典里分秒都是精打细算。
我喜欢苏升华在偶遇夏文萱后,再见即是葬礼的安排,喜欢少年苏升华和少年夏文萱煲电话粥到天亮,喜欢大叔苏升华和少年夏文萱坐在日本电车上静默望着窗外,喜欢少年夏文萱在病房遇见中年夏文萱泪流满面。
我不去思考穿越时空依靠一条项链以及冥想的合理性,在看电影的一个多小时里,我安心地让情绪跟着电影流动,时而为青春美好而雀跃,时而为中年沉重而心有戚戚。
大概只有人到中年,感受才份外深厚。
我想这部电影是所有中年人写给自己的一首散文诗,是年过半百的郑伊健、陈光荣的,是中年导演梁礼彦的,也是中年社畜你我的。
电影结束,赶回去上班的路上,耳机里播着三首歌,《久别重逢》《我的歌》《细路歌Ⅱ》。
前者是电影量身打造的主题曲自然贴肉,后两首则完全“再听已是曲中人”,听着听着眼泪又止不住流下来,幸好戴着口罩,幸好上班尚有段路,幸好,人生尚有半程。
比較認真地更一下 22/12/24 @gala placehellosss還是無腦打個五星 蘇昇華很大部分和本人有很貼合的相似部分和經歷 實在是很滿足這部分的imagination…(落淚了😢作為粉絲來說很喜歡少年時最開始以為這個只是部普通戀愛片 沒想到涉及心理層面的元素也很多(還這麼純愛)尋找自我/與自己和解是個很大的topic 不知道從哪個段落開始也慢慢看哭了 因為自己也是個瓶頸中的藝術從業者….其實整部電影沒有講多少故事,但還是很感人。
女主很可愛,日本鄉下也很美麗,看完好想去長洲玩。
看其他人的評論說男主幼時和中年時的唱歌難聽程度差別太大才是最恐怖的,笑···其實當時在看的時候也有點這麼覺得,只不過是因為還在感動中就忽略了這樣的點233btw才想起來ian的玩偶系列曲mv 完全可以當成電影前傳或者衍生腦補來看耶看有人問電影裡摩達太陽曲子名叫什麼 是這個⬇️
《久別重逢》有男神鄭伊健啊!
好多年無見佢作品了!
仲有美女Ceci蔡思韻。
戲中的look,搞到我有鄭秀文的錯覺[笑哭R]Ian陳卓賢表現不錯。
許恩怡的表現,我覺得一般。
有d位的微表情有點over(純個人觀感,不喜勿噴)成出戲色調好有日式清新明快的感覺,但卻訴說著人生瓶頸、遺憾的“破事”[皱眉R]最後仲系忍唔住要用紙巾如果人生都可以好似片中甘,就可以少好多遺憾,就好了影片質量不俗!
但字幕的轉譯質量令人覺得詫異及難受:廣東話裏,“婆婆”的意思是媽媽的媽媽,但字幕寫“奶奶”(“奶奶”係廣東話裏是丈夫的媽媽的意思);“嬲”是生氣的意思,不一定罵人,可字幕寫“罵人”[失望R]私以為,台詞對白理應翻譯轉譯準確。
係沒有特別特定的粵語俗語俚語的情況下,這兩處轉譯錯誤顯得不專業,也不理解!
赶了一场在大陆的首映,差点包场(后面来只来了个阿姨应该是来看郑伊健🤣)是一部细节大于整体的良作。
一直秉承文艺片只看感觉不看逻辑的原则,在这部里面也碰到了很多触动的情节
去年圣诞去香港时其实铺天盖地的宣传哦-首先是少年主角的成长地设置在长洲,无论哪里的青春片,都偏好将故事背景定在大众嫌少听闻的海岛、村庄,仿佛在那里,主角之间的情谊会变得更加纯粹。
虽然男女主认识的契机在于文萱是转校生的老套设定,但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爱和转校生打包出现的刻板故事元素,没有霸凌没有早恋羞辱没有恶俗中学男生玩笑。
升华和文萱走到一起的原因很单纯:知音“点解你成日揾我听哩d歌,不揾其他人?
你冇朋友噶?
”“佢哋都唔倾哩d啫…”很有意思的一点在,文萱说出自己能听出乐曲的季节后,升华弹奏了一段钢琴让她猜,主角还没给出答案之前,我也能猜到是秋天。
其实在这里讲万里挑一的灵魂共鸣就俗套了,我们的感知到的音乐意向是可以被训练的,听的歌越多就会发现世界各地的作曲家都倾向于用这样的乐段来渲染秋天,就像听大调会觉得雄壮,听小调会觉得阴森。
这两个能成为知音的小伙伴,大概是因为一个小渔岛能痴迷听唱片的人本来就会很少。
-其实没料想过这部会在内陆上映,所以当内陆观众接收到长洲也属于香港一部分这样的概念时多少会有些割裂,一面是传统符号里的奢华大都市,一面是相当原始纯净的小渔村。
片中升华在去九龙参加歌手面试时,因为迟到被评委拒之门外,但即使在2025年也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船才能到九龙呢。
小地方的人想要抓住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真艰难。
(btw不得不说近年来香港的独立作品越来越爱聚焦于非主流地区的故事,上次看也是野人老师才知道香港有个地方叫坪澳湾🤣)-人的性格底色真的会伴随自己一生呢,少年升华在比赛时就同评委讲坚持要唱原创不会cover,人到中年都快揭不开锅了依然不愿为市场妥协写那些行货hit歌。
-然后真的要夸一下画面,长洲和日本都拍得太美了。
郑伊健在日本爬坡那一段简直就是陈卓贤在[正式开始]里的MV画面重现-最后最好笑的一点是看到演员表才发现Phoebus有出演(你演了谁我请问),是现在唯一愿意找苏升华作曲的歌手(可恶的啊在暗讽什么作曲家过气了就只能给我们viu家这种糊逼写歌)片中最打动人的台词便是那段喜欢与爱的定义区分,少年文萱未送出去的“我喜欢你”在真实的故事线里只停留在了喜欢,中学就分开的他们只留下了最好的样子在双方的脑海中。
文萱穿越过后见到中年苏升华如此颓废不堪,却还依旧愿意费尽心思鼓舞他,到这一刻,喜欢才变成了真正的爱吧。
和片名一样,好久不见郑伊健。
印象中上一部看他国内院线上映的电影已经是6年前的《黄金兄弟》。
今次,初看此片以为是部小成本爱情文艺片,他的戏份占比 50%,全程“回忆线” 穿插,由香港男团Mirror成员:陈卓贤饰演高中时期的少年伊面。
两个年代的剧情交错上演,双男主戏份五五开。
整体观感前一小时表现平平,节奏有点慢条斯理,直到一小时后才有了起色。
没想到居然是穿越片,少女女主假借因病早逝中年女主女儿的身份来找中年男主。
结果她并不是女儿,而是穿越时空的少女女主本人。
只要戴上她婆婆的项链,就能发生穿越: “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到任何一个时间,你想去哪里?
是去看曾经的自己?
还是未来的自己?
”…… 导演的立意:中年失意男子(音乐人)事业dwon到谷底,其巅峰时也曾红极一时, 创作出《我的歌》这种佳作(电影借用了郑伊健1996年的代表作)。
如今, 中年危机的他,试图找寻逝去的热血青春。
结局戛然而止。
终于,他创作出了新作品-- 本片主题曲《久别重逢》(由郑伊健、陈卓贤, 中年自己和青年自己的合唱版)。
但是,毕竟穿越梗早已老掉牙烂大街了,所以仅看在浩南哥的份上,勉强7分,但凡没他参演,最多6分及格线封顶了。
其实预告完全不能把这部电影的好讲出来。
可能因为如果真的概括剧情就是几句话的事情,但是啊这就是电影啊,很多东西内心,不是小说浓缩的1百多分钟里,一个人的半辈子,关于电影本身的画面有惊艳到我,女主家里的小房子,大大小小的书可爱的奶奶突然觉得这个女孩子成长痕迹就展开了,想到了宫崎骏的漫画世界里的家。
男主这边爷爷留下的旧船厂?
也很漂亮,伴随着海风海边。
剧情要是在丰富一点就好了。
成年的苏升华想看他讲更多,解锁更多场景,今天看到影评里讲到这个电影的可爱之处是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女主角形象,很讨喜的女孩,然后伊面饰演的中年男主角也完全不扮靓仔,记得以前有人说他是漫画特型演员……其实通透如打动得到他,他就会接。
有人诟病中年女主自己病殃殃还想着拯救别人,其实呢大可不必在这里上高度,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帮助另一个不是证明她的强大吗?
至少我觉得少女夏文萱很强大,中年夏文萱也有大爱。
少年苏升华最开始对感情处理不成熟但是进步的很快,中年苏升华很忧郁但是解除忧郁的起点竟然是转念,而这个念头导演的答案是,“歌写出来就是你的,没人能拿走”别人的评价是影响这个作品的完成度,只有自己,只有音乐这毕竟不是现实题材,现实题材是冷酷的现实会让我们反思,这是纯爱电影,有时候想现在拍纯爱电影就是和现实作对,而且还是文艺港片。
但是爱也会让人反思以一种温暖的方式,我们知道我们身边或许都没有夏文萱,但是自己可不可以做自己的夏文萱最后提一下作为伊面粉丝真的受不了他哭鼻子,有的人真的当演员就是往哪里一站就是质感。
这种人就是演员啊!
最后少一分是觉得剧情上面我还没有完全过瘾,但是到哪种程度算过瘾我也很难讲。
又是一部预告片就已经很打动到我的电影,我推荐朋友一起看的时候,我说这是一部爱情、文艺、奇幻电影。
当时居然没想起来小清新这个词,其实最合适的还是小清新。
港片里还有类似的小清新的有《为你钟情》、《时光倒流的话》。
这部戏,我认为7.8分,为久别再见的伊面,可以再加0.2分,凑成8分。
1,我最喜欢的是奇幻设定因为看过预告片,也一下子看懂电影中的伏笔,比如女主那句我见过长大后的你。
所以我不费力发现了所谓的女儿,就是女主本人。
编剧的能力当然不止于此,看到结尾部分时候,我又开始想一个不属于我的问题,接下来要怎么演下去。
没想到编剧出的是双重穿越大法,伊面又穿越去了女主年轻时候的年份。
伊面看到四个年轻人在海边开心玩耍的画面,是我近几年看到的奇幻片设定最佳。
伊面临走之际问了一句,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女主答应会尽量试试其他的方法。
在另一个未来,女主没有选择去做手术,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虽然很理想化,但是我很喜欢这种设定,治愈了好大一部分观众。
2,伊面的大叔魅力
有几个镜头,还是发现郑伊健帅的那么出众;当然也有更多的镜头,发现伊面是真的老了。
是啊,我之所以跟那位友人去电影院看这部戏,有一半以上的理由是为了在大银幕上看看郑伊健。
小银幕或手机或ipad上不知道看过多少遍。
看了一半左右,脑海里不禁想到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的歌词。
伊面我认为这次的演技很不错,第一次听到假扮女儿的女主弹起熟悉的那首曲子时,伊面一下眼睛就红了,很打动人。
说到这里,有一个细节,我要大大的赞一下主创人员,伊面跟年轻女演员没有吻戏,非常好的一个坚持!
难得见伊面饰演一个被抑郁症折磨的颓废大叔(衣品还是很出众),很有新鲜感。
伊面本来就是歌手,演音乐圈的人也不算跨界。
唯一想吐槽的一个小点是,伊面没想到还是那么懒,弹钢琴没有一个全景镜头,你看看隔壁伟仔是怎么拍摄弹钢琴的戏份的。
3,女主许恩怡我已经过了无限buy这种灵动少女的年纪,我甚至认为开头有几场戏,女主扮可爱有点刻意。
但后面有一场情绪爆发戏着实是惊艳到我了。
他们那次去喝酒,趁着醉女主去弹唱了他们俩的那首歌。
深情看着男主:你难道还没有发现我就是夏文煊吗?
听得让人怜爱顿生。
前面还有一幕也演的很好,他们第一次来酒吧,女主弹了那首歌的上半首,伊面犹豫了很久去弹了下半首。
女主看伊面的那个表情,藏不住的爱意和欣赏(欣慰)。
年纪大了以后,我跟另一位友人的共鸣位很不同。
另一位友人的共鸣位是年轻时错过的女孩,说实话这次这部戏里面的爱情部分,没有很打动我。
真正让我第一次起鸡皮疙瘩的场景是,男主和女主报名歌手迟到以后,男主鼓起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管不顾的激情solo自己的音乐,我还是那么容易被年轻人的power感动到。
许恩怡是大美女柏安妮的女儿,可造之材!
4,原声音乐大赞小清新电影,除了演员,画面和音乐都非常重要。
这部戏夸张一点说,画面和音乐比演员还要更好。
我喜欢全片一首一首的配乐,都很贴剧情。
有两处原声音乐惊艳位:一次是女主第一次穿越,突然出现到医院。
还有一次是伊面第一次穿越,这里的音乐配的很带感。
就我个人情感体验来说,我认为可以和《星际穿越》的最后神级配乐起到一样的推动剧情的效果。
5,港片不死!
正是每年港片有这样一部又一部让观众看了觉得很舒服的电影的存在,我始终对香港电影的未来是有信心的,低谷不可怕,只要创作者有心,作为观众都是能感受到的。
时间不会亏待每一部好电影。
期待了很久终于在内地上映了。
其实在作为粉丝之前,更重要的是文艺片类型比较中自己口味,好的文艺片是不会因为节奏慢而让观众觉得沉闷或者出戏的,所以观影前反倒很担心因为有偶像的参与,会让自己变得更理性挑剔而无法沉浸其中。
再加上之前已经刷到过不少香港那边的评论,知道某些情节,因此更想尽量清空脑袋,希望能不带预设地进场。
看完后,觉得能获得金像奖的各项提名属合理之内,特别是摄影取镜的确出色,对承托整套电影的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整部电影的前中段都比较流畅,也看得投入。
但是到后面加入的穿越元素反而使得叙事逻辑变得混乱,让人忍不住去纠结人物穿越的各个时间点,变相令观众出戏,有点可惜,感觉不加说不定也通,或者说加了却处理得不够好,既是卖点也是败笔……还有一些地方转折略显突兀,其实如果能把故事说清楚,铺垫好,文艺片来讲真的不介意再长一点。
演员方面,之前几乎没怎么看过郑伊健的戏,但是他一出场,就让我觉得这个人就是陈卓贤的中年版,明明两位长相差异蛮大的😂但是人物特质把握得特别好;陈卓贤演出的篇幅不算很多,更功能性,表现四平八稳,交出的功课合格。
私心对学生贤的抵抗力为零,虽然这哥今年也三十一了😂,电影正正发挥出了我最喜欢他的那种气质,干净清新。
看到香港有评论说少年苏升华和爸爸的那场戏张力不够,看完之后我反倒赞同现在这种处理方式,因为之前其实有一笔交代了父母关系已经出现裂痕,而苏升华作为一个内敛的人,也到了开始懂事的年纪,面对父亲出轨和离婚虽然愤懑无奈,但也无能为力,是当真觉得不到自己管,受了伤也只能自己舔罢了……和许恩怡一起的场景都很好看,青春洋溢但不会尴尬,个别情节有致敬“情书”的影子。
题外话,电影情节里设定了夏文萱40多就离世,结合年头发生的种种遗憾,某些台词竟意外地巧合。
也对,死亡本就不只是年老时才需要面对的课题,无论哪个年龄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过得去、过不去的困境和意外。
因此,比起周遭加诸身上的各种期望和预设的人生轨迹,我更希望活成“我”,我自己。
·二刷不去纠结一些细节,单纯沉浸在氛围里,好像有扭转初看的印象,虽然没第一次看得触动,但留意到了更多伏笔和呼应,整部戏变得流畅了起来。
庆幸自己有再给一次机会进场。
缺点可能是套路化了,一开始就重逢,一重逢就死人了,这个故事的展开真是没预料到,其实前一个小时感觉都还挺不错的,无论是摄影、构图、用光都挺不错的,特别适合大银幕观看。
这样的电影基本上就是一个日式纯爱故事的香港版,但后半段的穿越和奇幻元素插入以后就有些不太行了,主要是故事的逻辑出现问题了,有点莫名其妙的走向,最后的结局让人有点不懂,是另一个平行世界吗?
主创们是有能力将这样一个故事浓缩成一首散文诗的能力的,但做得不好。
某种程度上看,这部电影就是一首散文诗,自己与自己和解的散文。
淡淡的忧伤,遗憾的是戏里的重头戏的歌太简单了,缺少动人的旋律,直击心灵的韵味。
确实有点像《不能说的秘密》,但是这部电影整体质量还是不如歌手周杰伦完票性质的大银幕处女作的质量。
当然,硬说优点也是有的。
这样的节奏和情绪做得不错,剧情在前面淡淡地铺垫,铺到最后有几处感人的点的。
上篇文章介绍了郑伊健的新作《久别·重逢》,主要是从两性心理这个角度去谈的。
(郑伊健回归之作:两性心理学典范)要我说,从“电影”的角度讲,它就是郑伊健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虽然内地票房只有可怜巴巴的100多万(香港则有1000多万并荣获金像奖七项提名)。
而郑伊健也贡献了他从影以来的最佳表演:细腻、准确、动人。
我不知道金像奖为何没给他影帝提名,这绝对是个错误。
(《九龙冰室》当年还为郑伊健带来金马影帝的提名)
《九龙冰室》前天的文章较长,今天我将花较少篇幅来“怀旧”。
因为《久别·重逢》除了电影本身,还给我凭添了些额外的感慨:郑伊健在片中饰演的是个落魄潦倒、已经过气的音乐家:一个不想活又不会爱的男人(当然影片最后,在夏文萱的帮助下,郑伊健学会了去爱,内心得到了救赎)——这对他来说,绝对是最“颠覆形象”的一次。
因为曾几何时,他可是最帅最阳光、最会爱的那个人。
郑伊健与黎姿在80后影迷的记忆中,郑伊健是仅次于甚至不亚于四大天王的“情圣”,这主要来自他在银幕中的形象。
银幕里,他是唱着《甘心替代你》将身中数枪、奄奄一息的“小结巴”轻搂怀中,无声啜泣的男人;
《古惑仔3只手遮天》他是丰神俊朗、内心温柔,与“不哭死神”步惊云截然不同的聂风,面对背叛他又即将逝去的孔慈,只是强忍悲痛询问她:“你有没有爱过我”;
《风云雄霸天下》他是“命犯天煞孤星”的华英雄,因妻子洁瑜的死而彻悟,为了不再连累一双子女,主动销声匿迹、隐姓埋名。
《中华英雄》他还是《蜀山传》中的玄天宗,眼看师父+爱人孤月大师(张柏芝)的脸像瓷娃娃一般逐片破碎,他的心也跟着一并碎去。
哪怕到了2010年的《飞砂风中转》,郑伊健虽然不再去爱,但依然“自爱”——他否定的只是“古惑仔”式的烂人生,不像《久别·重逢》一上来就否定整个人生。
《飞砂风中转》总之,郑伊健的过往角色深情、内敛、勇毅、重责任、有担当,守诺言,加上其长发飘飘、帅气逼人的形象,演的又多是漫画英雄和武侠电影,这让他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再看银幕之外:年龄稍长的观众应该还记得“双琪夺面”这个八卦,我对孰是孰非压根不在意,因为感情这个东西,没人说得清。
我只知道:梁咏琪和邵美琪,可都不是一般的女人。
当年邵美琪被指堕胎而消瘦,郑伊健驳斥到:“如果找话题可以说我卖白粉、赌博什么都行,但我最恨人乱写我女朋友。
”——能当众说出这种话的男人很难不让人爱。
可惜两人聚少离多,嫌隙渐生。
当这段持续七年的感情无疾而终时,郑伊健将4000万港币的地产赠与了邵美琪(这年头,对女人来说,这点太重要了......)而认同“缘分已尽”的邵美琪虽然伤心,但对郑伊健也并无更多怨言。
郑伊健与邵美琪对这类事情,我的意见一贯是:爱情中不论男女,“变心”是可以的。
关键是“变心”之后你的行为和你怎么评价你的前任。
如果摊上那种能把前任贬的一无是处的人,赶紧远离。
2013年,当郑伊健终于选择蒙嘉慧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时,邵美琪和梁咏琪都第一时间为其送上祝福——做男人做到这个份儿上,夫复何求。
郑伊健与梁咏琪这个人,女生喜欢、男生羡慕,“男女通吃”的结果就是提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最红的华语男星,郑伊健的名字当仁不让。
我曾经就很喜欢他。
试问:哪个青春期男生没看过《古惑仔》,又有哪个男生不希望自己像郑伊健一样“酷”、一样招女孩儿喜欢呢?
当然,如今回头看,那都是些小孩子的想法......
这么多年过去了。
曾经的“漫画脸”终于熬成了年近六旬的大叔。
而曾经的少男少女,也都人到中年。
看《久别·重逢》前,单凭剧情简介,我就猜到这片的大概方向和“路数”,但我没想到它这么“狠”:一上来就是两个“半死不活”的人。
第一个镜头就是病床上一脸颓废、目光涣散的郑伊健跟医生摊牌:“随便吧。
”记忆中的“英雄”表示:如今他不想活了——那可是曾唱出“英雄路远掌声近,莫问苍生问星辰”的人;他关心的应该是“平地一声惹风云,谁是结局谁是因”;问的是“门外雪,各自扫,难道会更好?
”;叹的是“人未老,爱易老,离别却太早”......
就这么个银幕内神一样的男人,如今却在银幕内不想活了。
这真令人唏嘘。
当然,你也不要误会,《久别·重逢》是一部很治愈的电影。
它并不消极,它的真正主题是:人要如何在漫长时光中完成自我救赎。
我只是说郑伊健此番饰演的这个角色,与他过往“情比金坚、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相比,差距大了去了。
本片中,你能看到这个男人最脆弱,甚至最自私的一面。
大概,这就是人生吧。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57岁已然过气,已然“无人问津”的郑伊健(恰与他的角色、这部电影的票房相同)用这部电影告诉你:纵使青春不再,还是要在寻常生活中发现惊喜、试着去重拾那颗少年心。
就像如今回头重看《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这类风靡一时的电脑特效“武侠”大片,你会发现一件事:它们“幼稚”是“幼稚”了点,但有两点,如今的电影做不到。
一是流畅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好。
这个取决于一个剧组是否把要说的事情全盘考虑清楚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讲好一个故事”都成了对一部电影的期待。
你说一年到头不讲故事的真·文艺片又没几部,对不对?
二是演员的情感投入度和真诚度。
要知道:不论《风云》、《中华英雄》还是《古惑仔》,这都是漫画。
漫画世界相较真实世界,等于是要再创个新世界出来——这是很难的。
打造一个正邪分明、简单热血、对人性高度简化和提纯的超现实世界并让人信服,其实很难。
但郑伊健、郭富城、杨恭如、千叶真一......这些人就是有能耐让你相信这个世界、相信片中人物流露的情感。
哪怕它是“不现实的”、幼稚的——那么“假”的人物,他们演来就像真的;而如今很多“现实题材”,演员的表现就是假、就是在装腔作势。
就像以下《风云》中这三场戏,我压根不相信现在有人能做出来,他们大概一看剧本就会想:“这什么鬼......”
这不全是演员的问题。
也跟前互联时代的人心单纯和移动互联时代的专业度下降和注意力稀缺有关。
就比如《风云》中杨恭如这个角色,如今的演员没法演:她首先会质疑这个角色是不是“绿茶婊”,内心先给出一个道德评判(那还怎么演?
),觉得这个人既喜欢风师兄,又喜欢云师兄,实在太傻、太不符合女性主义了......但这么想是不对的。
孔慈是个深闺中长大的小女孩,她就分不清“爱”、“欲望”和“着迷”的区别。
就像她爱收集各种各样的彩色石头,她对“风云”都产生爱慕心理,恰恰证明她的单纯可爱,毫无心机。
如今的演员做不到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太“成熟”、思维太“发散”:二十几岁的女演员根本演不了小女孩;而三十几岁的男演员更演不了漫画中的英雄。
那样单纯的“超现实”——童年时代过掉了。
无聊得要在影院睡着了,只有歌还挺好听的
其实脑海里闪过很多关于时间穿越不合科幻逻辑的吐槽….但是转念一想这是一个爱情电影,我们放松一下不要揪着本来就没有打算重点描写的部分抽象了….虽说女主重新活过来一次只为了提醒中年失意的男主你是最棒的,这种中年男人的幻想老套的让人发笑。但是这种对于青春重来的妄想和pure love的描绘还是会让人觉得温暖,好像在这种奇观里我们都能更找到自己的identity。美术布景和镜头非常漂亮,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沉悶🤣
拥有异常令人激动的时刻,所以更加可惜于整个故事的落点放在了“她才是我的监制”。主角选的别人的歌非常好听,自己亲自写的就一般般了。
许恩怡演技很ok,等后续爆款
两星半校园部分有《情书》影子,十分美好。少女随烟花一起消失,还挺梦幻。其它时候都尬拍尬演,节奏奇慢,氛围全无。
陈卓贤演的像拍mv,女主的灵动撑起了整部电影
1.16高先。日式小清新的长洲岛版演绎。与影片共拾过多处风景,加之许恩怡的表演实在青春唯美 灵动飞扬,为这份超银幕的光芒赞一个!!在性别批评上反复横跳,毕竟年轻靓女拯救失意中年男、穿越回去和年轻时的自己对话,最后还和少年时的知音“再续前缘”,实在尴尬。导演估摸着也有这些自觉,所以男主至中年仍是少年心态——少年心态建立在职业和婚姻时间线停滞、怀才不遇的基础上,而少年男主的出轨父亲则成为其同龄层的对照。喜欢弹钢琴猜意象的片段,喜欢奶奶和孙女对话互动/奶奶讲焦糖布丁的片段——如果这些也是Jill这位文艺浪漫剧爱好男编导写出来的,行,有点东西。
男人真自恋。夏文萱是什么很x的工具人吗?
许恩怡真是太适合这个角色了!在香港,夏文萱钟意苏升华;在日本,夏文萱爱苏升华。夏文萱随着烟花消失那段实在太tough啦。Yahoo新聞講的好「王家衛《一代宗師》的對白,「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可算是這電影的最佳註腳。」
温如水
女主很萌,技法很成熟。剩下的就是“爱我便是”的自我感动,2024年了还有电影在拍白月光存在的理由只为了让男主记住宝宝你最棒lol。男主睁不开的下垂眼一出来就想问导演你最想要的男主是不是姓周?
日式纯爱(看了导演履历就懂了)片各种片段合集,情书+不能说的秘密,女主很亮眼,因为和音乐相关,对我来说是加分项,在这类电影里不算出众,只能说2025能看到这样的电影会勾起我的情怀。
本来以为会有点沉闷,但意外还有点感动。郑伊健演技很细腻,一开始在医院相遇的时候脚步都是虚浮的,祭拜完夏文萱下山的时候走路也是拖着地的,在日本撒骨灰的时候,虽然一路跟着年轻的夏文萱,但也是跟得很吃力的。最后经历了“时光冥想”后,再带着夏文萱回到中学的时候,是蹦蹦跳跳地去弹钢琴的。人到中年,依然还是要做个有力量的少年啊~久别重逢,和年少的那个自己,再重逢了
全部给伊面,女生部分逻辑线让人无语。
抱歉,我是跳着看完郑伊健的戏份的,后生的戏实在提不起兴趣,但也把剧情看懂了。柏安妮女儿很有灵气,郑伊健是第一次看到了他的演技。
香港版《不能說的秘密》+《錯過你的那些年》+《穿越時空的少女》真人版。但是還是會為純愛掉眼淚。我們女生啊,在愛情裡真的很主動勇敢。希望現實中的純愛不要被辜負。
港版《不能说的秘密》,还有《你的名字》、《情书》的影子。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给出一个最高分,主要还是勾起我中学的回忆。另外看到片尾美术指导原来是麦国强,果然出色。
至少因為太蠢,讓我們不約而同笑出聲…
三星半,港台这几年很擅长的清新爱情小品,很适合在小点的电影厅包场看完。少女女主超可爱很像木村拓哉女儿,郑伊健现在的状态很适合演这种落拓中年男主,虽然整个片子都淡淡的,但配乐蛮好的,有种跟港乐一样衰落但仍打动人的感觉。最近的港片蛮多在日本取景,有点想念疫情前国产电影也动不动去国外拍的时代了,经济不好真是影响了电影市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