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U-571》是我继《猎杀红色十月》之后看的第二部潜艇海战电影。
连片名都翻译的类似,就不免将二者拿来比较了。
和后者yy出的美苏冲突情节不同,《猎杀U-571》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真实事件,这次行动中盟军夺取破译了德军密码机,为后来的战事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和破坏挪威重水工厂齐名的行动。
这部主旋律电影显然会围绕这一点谱写可歌可泣的篇章。
虽然剧情无甚新意,但潜艇海战题材毕竟不多,《猎杀U-571》在潜艇战的技术细节上做到了至少外行看来的相当的专业,海战的紧张和扣人心弦程度也属上佳。
当然潜艇本身的密闭隔绝的结构与压抑气氛也增色不少,在被驱逐舰的深水炸弹攻击的时候真是显得无助和绝望。
这一点在本片尤为出色的声效的帮助下特别突出,声纳,水压,炸弹的声音富有层次感,此起彼伏。
另外以真实历史作为基础,本片虽无《猎杀红色十月》里的肖恩·康纳利那样的灵魂人物,但是有一批稚气未脱的半大孩子水兵与残酷的战争现实与牺牲的鲜明对比,也给本片增加了一分厚重感。
看trigger被舰长下令被迫去关气阀的那一刻,觉得他们真是可怜。
而舰长的立场正是本片在人性方面少有的升华展现:作为指挥官,你必须无所不能,你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果断决定是否让部下以生命换取胜利,或者换取更多人的生存;如果失败,你要承担所有责任。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大部分的人是没看过德国的DAS BOOT的,美国人真行 就这么赤裸裸的抄袭,简直就是DAS BOOT的阉割版……
由于自己的战舰被敌方击沉了,泰勒一群突击队占领了敌方的一只潜水艇。
刚担任舰长的时候,泰勒总是说:“我不知道,不要问我,我不知道......”所以其他战友也都不把他当回事,因为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一个舰长。
然而,chief私下就直接和他说,你不要说你不知道,这样会害死所有的弟兄们的。
你是舰长,你是富有胆识的,你是什么都知道的,你知道怎样带领我们的,你知道怎样做决定的。
泰特也瞬间明白了,我什么老建筑不提名泰勒当舰长,“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
” 后来泰勒明白了,于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表现得一副自信勇敢的模样,做决定的时候果断,这时的他看起来比Chief还果敢。
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同样如此,要有担当意识,要有大局意识,作为一个领导,你应该什么都知道,你应该下一步该怎么走,而不是告诉你的下属“我不知道”!!!
有时候队友不是想知道你的决定对不对,而是在大家面前你要保持住镇定、自信、勇敢。
这样大家才有信心走下去、听你的。
一直都很喜欢德国人,他们刻板严谨的性格对上我的性子,简直是绝配(其实是比较喜欢德国帅哥的颜啦,羞)嗯 ,即使蛮喜欢,也没少看有关二战的书,我也是头回看战争片。
爱上了!
还记得,初二的时候,每天都要看军情解码,一心要干和军事有关的事儿,有段时间,还想报考国防大学,做个不参军的女战士!
后来,慢慢明白,我就不是那类人,也就不再白日做梦了。
不过,如果我再长高那么几厘米,也许,我就能找人当上国防兵,哈哈,头回那么开心自己是个小矮子。
扯回来,说说电影吧!
作为一个军事白痴,我看到潜艇里的一切都好激动,我去,鱼雷那么大威力的吗?
一颗就可以把驱逐舰炸成两半?
深水炸弹怎么是那样的声音,跟游戏配乐一样?
德军投那么多炸弹不费钱的吗?
深水炸弹投到水下150+米是极限吗?
既然知道潜艇能下潜200米,为啥不造威力更大的炸弹?
30+米的炸弹还可以把水面炸出来那么大的花吗?
而且,我头次知道原来潜艇也是会进水的,莫名喜感。
两个小时的观影,感觉自己就是个智障!!!
没见过世面!!!
以后要多看看战争片了,很多的好片子特效做的特别棒啊,而且很真实!
甩出现在的流量电影八百条街,哼哼,尤其是演二战时期的电影!
有空要补了!
过了看爱情片的年纪了,还是战争片和纪实录更符合我的性格!
也不知道是最近学德语的缘故还是出于对美帝的痛恨。。。
看的时候一直在心底呐喊,炸死这帮美国佬。。。
汗一个。。。
其实这部电影歪曲历史严重,不合理处也诸多。。。
比如片中最后也提到的有关历史时间的问题,下面想说说逻辑合理性问题,同样一艘潜艇,之前被炸直接瘫了(暂不提机械师全被烧死),后来一炸屁事没有。。。
还有就是潜艇一艘鱼雷直接命中驱逐舰侧舷能把整个驱逐舰炸的火光四射。。
瞬间倾覆。。
敢问用的是什么弹头,在吧里什么水平。。。
其实历史一直是胜利者的谎言。。。
就如同现在英美可以随意拍自己胜利的电影。。
而德国只能拍自己如何惨败。
说到这跑下题,像现在中国大陆的教材,有哪本把八年抗战的正面重大战役,各种经过讲清楚的?
还不就是因为领导抗战胜利和现在的执政政府不是一伙。。。
所以这部片子娱乐一下可以,但是,军事爱好者、二战史爱好者以及有跟我上面相似的历史观与逻辑的少年们就不要看了。。
看了心里憋啊
当年(2000年)是在影院看的这部片子。
但不影响我日后回看了40/50次的DVD和网络平台。
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无可替代。
几乎无关于演员是谁,只在乎情境和情节。
潜艇部队电影拍得这么好的,堪称第一。
K19,红色十月,都不错。
但都不如此片。
丹泽尔华盛顿也拍过一部,差不多级别。
但情况两样。
好莱坞的意识形态就是美国最大,这是基础。
也确实,第一超级帝国,我们认可。
如果其被打击,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报复。
这个道理全世界都懂。
就如911后的伊拉克和阿富汗。
噤若寒蝉的世间人类跪地臣服。
回到影片的追杀宗旨是潜艇的密码机。
这是真实的历史。
可歌可泣的一群英雄夺得了密码机,剪短了战争的历程,减轻了人间的灾难。
付诸于影片,真实且壮观。
但是,无差别的换位一下,你是否觉得可怕?
正义与非正义颠倒过来呢?
毫无疑问,影片里出现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对我们华夏民族有过伤害,在我们没有任何敌意的时候。
种花家何等委屈的历史!
那种全球都满意的正义就是击沉敌舰,保全战友守护家人。
U571的猎杀不是阴谋吗?
穿敌军衣服还被认为是间谍呢。
好吧,战争期间化妆成敌舰这种事也可以做。
不是水面舰艇换个旗那么简单,潜艇竟然把徽标喷涂在舰岛上!
这是铁了心一去不回或者功成名就的赌博。
U571团队对待需要紧急救援落难水手的态度是机枪扫射。
理由是元首的命令。
这不奇怪,任何人都能理解法西斯的暴行。
但是,如果他们不是法西斯的舰艇呢?
会不会让遇难的小船得救?
军法是如何规定的?
把敌人整成野蛮人不是天朝抗日神剧的特质。
好莱坞也无痕应用了许久。
该喷就喷别留存量。
丹泽尔华盛顿系列/杰森斯坦森系列,哪部电影不像我们的手撕鬼子?
拍得引人入胜,观者正义感凛然。
在标榜法制立国的美利坚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故事无数次发生?
当然,大家也就图个乐呵。
犯了罪但为了正义的人还会有续集。
永生是大家的快乐!
该片是各类二战潜艇片中,拍摄时间较新的影片。
因此从拍摄手法和道具布景上都叫之前的影片更加细腻。
是难得的潜艇大片,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是剧情的关键性反转,不是依赖严密的设计。
而是小概率事件。
比如:敌人靠近,身份被识破时,神炮手一炮命中敌人通讯塔。
极速下潜,深度刚好蹭过敌舰龙骨。
敌舰放出深水炸弹,几轮过去,潜艇除了晃晃,完好无损。
敌人再发起新一轮深水炸弹攻势,这次炸得水花四射,扭扭阀门就修好了。
另外,在德国人手里潜艇电不够,但盟军接手以后电就始终没断过。
如何做到的没有细节上的交待。
本片的故事有些粗糙,不可与从海底出击和拯救大兵相比。
情节节奏和故事细节都还有不足之处。
不过本片优良的制作使得电影场景耐看,即便描写不突出的镜头也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一些故事细节的不足。
作为军迷,期待更多更好的潜艇片出现。
U-571(VIIC型)1941年4月4日下水,5月22日入役第三支队,艇长是赫尔穆特·默尔曼上尉。
U-571于8月1日转入战斗序列,默尔曼在首航中全损一艘苏联潜艇补给舰,3870t。
U-571在港口(wikimapia.org)U-571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巡逻中没有取得战果。
1942年3月10日,默尔曼出击美洲水域,29日击沉挪威籍满载货轮“赫特福德”号(10923t)。
4月6日,默尔曼在哈特拉斯角以东水域用两枚鱼雷命中了载着96067桶高标号柴油的挪威油轮“科尔”号,10044t。
油轮在中雷后燃起大火,33名幸存的船员乘3艘救生艇撤离。
默尔曼近前问讯并送给幸存者们一些饼干,随后潜艇用30发88mm炮弹打爆了油轮。
行将沉没的“科尔”号上浓烟滚滚(uboat.net) 击沉油轮的8天后,U-571击沉了3352t的美国“玛格丽特”号货船,艇长看着一些船员乘救生艇撤离,但这些人自此失踪,再未被看见。
5月7日,U-571返回了拉罗谢尔。
默尔曼上尉巡逻归来(uboat.net)6月11日,U-571再次出征美洲。
7月7日该艇在佛罗里达海峡发现了一艘被拖船拖着的货轮——那是8141t的“乌姆塔塔”号。
U-571随即用鱼雷将其送入海底。
8日,U-571将一艘9788t的美国油轮点着了,燃着大火的油轮最后触礁,宣告全损。
9日,默尔曼用20mm机关炮试图逼停了一艘1051t的洪都拉斯货船(艇长打算根据《捕获法》对其进行搜查),但货船却试图全速逃走。
U-571立即用88mm炮开火射击并将其击沉。
15日,U-571用一枚鱼雷命中了11394t的“宾夕法尼亚太阳”号油轮。
油轮燃起大火,但火势最终还是被增援的美国舰艇扑灭,船组们把她开回了切斯特。
(不知道船上107500桶海军用燃油还有多少能用)
“宾夕法尼亚太阳”号上的大火(英文wiki)U-571在1942年8月7日返港。
默尔曼此后又进行了3次巡逻,都没有战果。
默尔曼在最后一次巡逻中于1943年4月16日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但22日他在指挥塔上出事故负伤,潜艇被迫中断巡逻返港。
默尔曼和他的骑士十字勋章(uboat.net)5月31日,U-571的艇长变成了古斯塔夫·卢索中尉。
中尉的3次巡逻也都没有战果。
1944年1月28日,U-571在爱尔兰以西水域被一架澳大利亚桑德兰式水上飞机轰沉,艇上52名官兵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她的艇徽:盾牌与交叉的双剑
看了有一段时间了,有一些情节已经模糊了。
但是这部片子给我的震撼仍存于我心。
战争就是这个样子,必须需要有人去以自己的生命换回些东西来。
指挥官的果断和决绝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绝处逢生,获得生存的机会。
情节跌宕,画面真实,声效震撼,值得一看!
和《从海底出击》同类型的题材,不过视角不同。
《从海底出击》里,德国人想说的是:即使你有了具备了成功的所有条件但你所在的队伍错了那也没用;《U571》里美国人说的是:不论敌人多么强大,我也能将你打扮,典型的美国英雄主义。
所以《从海底出击》是没有强调单个的个人命运的,而这在《U571》里是一条主线。
最后的结局也可以拿来比较:《从海底出击》最后以被历尽坎坷最终回港却被盟军飞机轻易就炸沉收场,而《U571》的结尾确是虽然潜艇早沉了,但在被太阳照得金灿灿的海面上仍有飞机来救你。
虽然《U571》被第十放映室评为与《从海底出击》同样的重量级潜艇战影片,但《从海底出击》明显更有深度。
拙劣的卧底片
练过瘾都谈不上。
2010.10.21 13:45
美國西班牙裔偷車賊臥底賊窟,縱橫車場所向披靡。看看可以。
喝喝啤酒,装装痞子,闪闪镜头,你以为就是nb电影吗,去死。
08.9 偷车贼 FBI 卧底,本以为会有激情飙车,让我失望了
很久以前看的,质量尚可。
健身房系列
快餐式动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