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多年前看过这部电影,但是记忆中总是觉得只看了一半儿,名字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最近特别巧在smart电视上看到这个,简直兴奋到不行!
刚刚终于从头看完了,真是好中意这部电影啊。
尤其昨天刚刚看了《爆肚风云》。
喜欢妻夫木聪自然不用说,这个电影的编剧实在太牛了,布景,到old style,到恰到好处的配乐,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演员表演都好到位。
5星没得说啊。
全程无尿点啊。
笑点太多,就不剧透了。
让我感动的有一块儿,就是老演员和男猪脚的那段对话。
中文字幕是这样的:老人问男主,“错过了魔幻时刻magic hour,该怎么办才好?
你知道吗?
”男主回答,“不清楚。
”老人说,“很简单,等待明天。
等待下一个注定到来的魔幻时刻,只要太阳还在升起。
……现在就放弃,是不是太早了,你还年轻……我也在等待下一个魔幻时刻,到了这把年纪,也没有放弃等待”magic hour,用男猪脚的话说就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就是在太阳落下,天变黑前的那一瞬。
想着这个场景,就觉得好美,我想和自己爱人,家人一起去欣赏无数个magic hour。
当时觉得这段好感动呢。
引用下百度百科的原话:所谓的“魔幻时刻”是一个电影术语,指太阳沉入地平线光芒完全消失的那一瞬,据说,如果在那时开动摄像机,可以捕捉到梦幻般的画面。
三谷幸喜,实在太棒了!
《须清会议》也是他的,你知道吗?
请原谅我把这两部无关的作品联系在一起。
因为我想我终于等到了满意的终结,关于那部日剧。
是的,长久以来,总觉得结尾是如此仓促。
所以当看到这部电影的强大卡司时,自己,是真的楞在那里,笑了。
人生中那些无关却让你觉得遥相呼应的事情,也可说就是magic吧,呵呵。
这是理一想拍的电影吧。
关于梦想和现实。
关于坚持和放弃。
关于永远充满意外的人生。
三年,终于完美呈现。
我看到,每个人都是那么快乐,以玩世或者正经的姿态,在这一场Magic Hour中。
是的,每个人都是那么快乐,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之间相互轧戏的那种气场。
表演,尽情的表演,就如同一场表演所需要的。
当大树先生激动地对自己长久以来的偶像高濑允先生说:您最后那个表情真的太帅了。
而高濑允先生只是不好意思地说:那其实是因为想忍住因为寒冷而不断要流出来的鼻涕。
呵呵,真相有时候就是这么尴尬。
奇迹往往,来自一个你意外的偶然。
而如果错过了这个奇迹怎么办?
等待下一个。
只要太阳还重新升起。
恩,可是,不是替代,不是说要等待一个替代的意思。
因为每一个MagicHour都是如此独一无二,所以期待的,是下一个全新的,属于那一天独一无二的。
最后情节的锋回路转,好棒。
小聪哭丧着脸说:我的剧本根本不是这样的嘛而可爱的特效老先生只是失望的一句:啊,就这么完了啊呵呵,苦笑:真的以为是自己在安排人生么?
也许应该记住,永远不要向老天挑战写剧本的功力。
可是,我们的大树先生最后还是有了个那么帅的Ending。
恩,老天不会让有准备的人落下遗憾的呢一直觉得,他也是玩心那么重的家伙呢。
谁不喜欢看好戏?
所以,做好准备吧,只要好好准备,一定会,一定会与你的某个MagicHour相遇。
那个时候,请务必华丽出演,尽兴而归。
电影分两部分看完,第一部分看得时候是在傍晚很累看一半就睡着了(真的很累不是电影不好),第二部分,是在今天早上室友把我吵醒之后看完的。
在说电影之前,我想先说说绫濑遥,你这么漂亮抢了抢了女主角的风头,你知道么。
被推荐看这部电影之前看得是三谷幸喜导演的最新电影<大空港2013>,相比大空港的一个主线多支线的结构,这部电影结构显得更加简单。
简单不代表不好。
相反能把简单变成有趣就显示了导演的功力和对电影无比的热爱。
导演一定是把自己也带到了电影里面。
有时候我一个人走在路上听着音乐,想象着自己是一个自带bgm的男人(笑),随着音乐表演给自己看,眯起眼睛看着阳光。
我一定不是一个好演员,但是当演员一定是很奇妙的体验。
生活的一切都是存在的剧情,自己也只是个小演员一镜无cut,想想就很带感。
导演让演员在电影里演演员,在电影里拍电影,大胆新奇。
看了让观众会心一笑。
尤其是在电影中老演员给后辈的话听起来温馨又感动。
在魔幻时刻,什么事情都变得可爱起来。
在看着部电影的时候正是一天之间魔幻时刻,我不得开心而感动。
魔幻时刻的解释。
看弹幕才想起来你的名字里也有相关的设定,叫逢魔时刻。
弹幕说里面全是大咖靠影视作品救命。
最后的道具组给力!
而且整个故事回环了到了这个年纪,我也还在等下一个魔幻时刻
类似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不冷静是翻拍这部),摄影机不要停,喜剧之王,色戒回忆结束tilt up天台
男主到处找镜头,男主take 2做了同样的事很好笑打倒醋瓶子
最近似乎总在看这样loser大反击的电影:外表平庸,脑袋不够用,出身平凡,这样还不够悲惨,他们还要面临爱情的无望,生活的窘迫,婆婆不疼公公不爱,甚至生命垂危,惶惶不得终日。
可是他们存活下来,你说阴差阳错也好,你说残口延喘也可以。
他们也许曾经接近成功的顶点,也许曾经失魂落魄,但是最后终于回归平静。
像是胡萝卜小姐片尾不依不饶的告白,魔幻时刻片尾的人生感悟,实在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传奇,也有着loser才有的哲学意味。
“每天最美丽的傍晚,美好却易逝,如果不小心错过了,转眼间黑夜就会降临,你知道怎么办么?
很简单,等待明天,等待下一个魔幻时刻,只要太阳还会升起。。。
”这便是loser的淡定与从容。
今天家人问我有什么打算,我说没有。
总有方向吧,她说,人要有理想,有希望,还要面对现实,理想是基本不能实现的,希望是可以争取的,现实是残酷的。
我想想说,理想是做一个记者,希望是做个媒体相关的工作,现实是。。。
毕业之后,我就失业了。
找不到靠谱的男人,找不到有前途的工作,找不到有竞争力的文凭。
我们的人生在23岁这年开始出现颓败之相,真让人丧气,传说中这正是意气风发的好时候,却要陷身与梦想差之千里的现实,而处在中间的希望则显得太过暧昧不清。
我们被现实赋予做梦的权利,却又被现实打落在地,还有什么比这更残酷与血腥。
电影的主角只有几个,大牌明星数量有限,一不小心还被二流演员的席位挤出来,那咱就在三流席位先混着。
怎么甘心这样活着?
怎么甘心这样死去?
不甘心就要战斗。
loser也有爱,loser站起来!
三谷幸喜对他的行业一定很尊重且懂得,剧里的人物摆脱困境靠的是对演戏的着迷——试问谁不想在有生之年认认真真地发一次疯呢?
我们中国民间也有相对应的古话,说演戏的疯、看戏的傻——试问谁不想在有生之年发疯一次、变傻一回呢?
这种着迷影响到了其他人,假导演和他的追随者们原本是要利用这位不红的演员的,最后却受其影响。
当这位不红的演员问出“还有谁想送死?
”时,假导演兴奋地跃跃欲试的表情暴露了一切——他想,他举手表示自己很想。
果然假中弹之后他“啊”的一声倒下,看得出来,他很享受。
且不说这种着迷影响到了一直对不红演员不离不弃的经纪人,他还影响到了黑帮的二把手。
离谱吗?
太离谱了!
但是你愿意相信吗?
你愿意。
黄昏的诗意揉入影片,最有信念感的不红演员也有脆弱的时候(对了,你们听说过“黄昏综合征”吗?
),也有禁不住自我怀疑的时候。
此时老前辈在绚烂的金灿灿暮色将至的云朵下面出现,面带微笑、三分惆怅七分了然地告诉他,死去并不可怕,不要行尸走肉地活着——“怎能就此倒下。
”这种老前辈现身,对受挫的后辈进行身体力行、风轻云淡的教导,是我们东方叙事中重要的元素。
不红演员被寥寥几句话说服,是因为他原本就有自己的——“信念”。
这种“信念”是喜剧最重要的支撑,让生活里的失意变成大型游乐场,让观众忘记去纠结怎么会突然出现一个游乐场,它超越了繁琐枯燥的生活逻辑,令人瞬间上头,跟着导演的指挥,度过酣畅的两小时。
这种“信念”让杀戮没有了血腥味儿,让黑帮老大也有惆怅时。
当黑帮老大失去了这座城、失去了权力和金钱、公司破产、一心求死之时, 灯光组打下的光束聚焦于他,风情万种的 深津惠里 看着失意的黑老大 西田敏行 ,即刻从年轻帅气的 妻夫木聪 身边走开,扑进/重回他的怀抱。
水泥最终未凝固。
神爱世人,喜剧的心一定是悲悯的。
神用糖果铁盒,替忠诚的经纪人挡下原本会射穿他心脏的子弹。
世界让人活得小心翼翼,信念感因此更加难得。
所以才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戴着假面,不敢投入生活,怕血本无归。
赤诚显得傻,傻才能赤诚。
一群年纪很大了的电影幕后工作者们现身来帮忙时,离影片结束还有30分钟、不到整部影片四分之一的时长。
这一刻,身为观众你的血液已经开始沸腾了。
这种卑微的底层人士齐心协力,把各自的专长聚拢起来,共同成就某件事情,是我们东方叙事中重要的元素。
最后的30分钟内的转折,令人目不暇接,刚喘匀一口气,下一个又来了。
这翻得,何止三番啊。
最后的大底,简单描述就是“在各位普普通通的电影工作者们的帮助之下,一个‘英雄’的形象立起来了”,剧终了,真的杀手从“片场”溜走了;黑帮老二站在“片场”有点懵,鉴于他刚拜不红演员为师,他或可开始新的征程;最开始的困境解除了,人们付出了一些,改变了一些,轻松了,也会有隐约惆怅?
明天会怎样?
若你有信念,就可以坚定;若足够坚定,便可全情投入、无惧一切——就和观影之时的心情一样。
【完】
《有顶天饭店》和《魔幻时刻》这2部电影都是被我当作贺岁片在咖啡馆里拿投影仪放给大家看的。
《有》是一部日本式的《真爱至上》,故事发生在大年夜的饭店里,每个人物都或多或少的有着自己的烦恼,导演看似平均的描述了这些人的主要矛盾,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非常的微妙,所以这个看似凌乱的场面,实际上是可以分解为关系网的横轴和纵轴,并且以时间轴为序,足见编剧立体几何的功力。
部分笑点虽然有些老套,可是让人笑的发自内心,带给人们一种回归淳朴的感觉。
能把如此错综复杂的故事讲的这么清楚,实在难能可贵。
所有的日本电影都会让大家去思考人类和自然的位置,或是宣扬立志情绪,这是在所难免的。
喜欢日本电影的你,不得不接受这一点。
《魔》的立志和对人生的思考的成分并不算太多。
想必是导演三谷幸喜已经挑战过一次非常难的数学题以后,想要换个花样来。
索性,他的守旧之处在于仍然看好以前用过的演员。
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某些大导演就做的非常不好。
他们自己用腻了御用名牌,喜欢挑战传媒尺度,屡屡会换上当前最红的明星出演,可是有些太乡土,有些太花瓶,导致国内并没有什么才貌并全的一线女优,也导致女明星对自己的发展之路并没有任何规划,往往不能坚持下去。
有些扯远了。
又说回来《魔幻时刻》。
电影里有2处比较大的跌宕起伏,这2处都是在详尽的描述平淡故事以后,突然给大家带来爆笑场面。
这种笑既不突然,又理所当然,让人回味不尽。
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处,收笔收的刚刚好,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
虽然长达138分钟,可是细细数来,并没有任何冗余的情节,剪辑的真真不错啊!这两部片子,第一部我是在电脑上看的,而且因为有干扰,看的断断续续。
第二部是跟着大家看投影,音响效果也不错,所以看得非常投入。
给大家一个忠告,看这个导演的片子,一定不要满足于只在电脑屏幕上,也不要有所打断,否则笑声也会打折扣滴
拍给电影的电影可以说是电影界的至上情怀体现,观影不多的我就能想起《雨果》和《听说桐岛要退部》、《艾德·伍德》等几部。
但是这些电影通常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在一个怀旧中庸的套路中加入许多电影文化中的经典元素,把剧情的节奏控制得十分含蓄内敛,以至于电影人看了会热泪盈眶而普通观众看了却只剩下费解。
《魔幻时刻》则没有这般冷艳,场景布设就是一副摄影棚的样子,像极了天台爱情的场景,似乎是摆明了要告诉你这就是在镜头之下。
最有趣的是,配角小夏在阳台上以一个角色之口说出这场景简直像在拍电影,然后把整部影片引向了写给电影的情书。
郁郁不得志的小演员村田大树是众多不知名小演员的缩影,自小因为一次观影而将电影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终于在竞争残酷的电影圈中处处碰壁而不得志,或因演技或因机遇。
因此当有一个可以让自己肆意发挥演技的导演出现,他自然如遇知音。
一个落魄演员在两伙黑帮之间周旋而都得到赏识,充满了各种荒诞和不可能,所以你告诉自己,这不过是电影;但村田一直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场戏,直到凝固自己脚的水泥快干了才意识到这其实不是戏而是身在真正的黑道中,你又不得不承认正是执迷于角色的他导演了自己这段精彩的人生大戏。
当然,片中最直观的观影体验是从头到尾的幽默。
假导演不停两面打岔的镜头暂且不提,很多细节上的梗更是叫人回味无穷,比如经纪人打车去看那场激烈的巷战,到场时枪林弹雨激战正酣,车停下来他没有立刻下车而是一遍盯着车窗外的大戏对出租车司机说“给我发票”。
外边是真刀真枪,而少数的几个人包括他觉得这是拍戏。
还有就是面对村田的几次NG,黑帮boss对身边随从说,是我的错觉吗,他好像说过同样的话。
以上都是情节冲突下的硬梗,可以反复琢磨的。
但同时,又有那么多动人的瞬间在影片中闪现。
boss的女人对他示爱,他却带其去了影院看了让自己爱上电影的那部片子,因为他觉得看了电影就是真的了解了自己。
影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他取出了对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偶像可能碰过的一条毯子边儿。
电影圈有复杂的一面,也有纯粹的一面。
有这许多因为心底对电影的热爱而奉献青春的人在人们的视线之外默默努力着,不仅仅有演员,还有那些同样爱电影的幕后工作者。
就像医生会觉得自己是在拯救生命,厨师看到食客吃得幸福就会很欣慰,太多热爱的理由是超出职业本身的。
即使错过了一次次的机会也不要紧,很简单,再等待第二天太阳升起,等待下一次魔幻时刻的到来。
当村田看到自己的影像由于阴错阳差出现在大荧幕上时,相信热爱电影的你们也同他一样留下了热泪。
那不是他的电影,那是他的人生。
三谷幸喜真是喜剧的天才!
竟然能编写出这样一个故事,在完整无漏洞的同时又赋予对电影的爱这种感情,服!
场景摄影音乐就不说了,作为五星电影,必须是优秀的,有创意的有艺术性的,而非工业化的全景正反打。
在剧作上并非好莱坞典型叙事,它在人物动机和剧作悬念下推动剧情发展,没有好莱坞式矛盾集中唯一的大高潮,而是多线索多人物,然后小包袱小高潮间断推进,更类似电视剧剧本。
大家都知道不搭产生喜剧性,比如那年郭冬临的小品《小偷》,身份错位,类似喜剧不胜枚举。
这类喜剧高级,笑果突出,但难点就在于用什么逻辑使不搭“搭”在一起。
三谷在这部电影中可以说做到了完美融合。
编剧都知道,当设计一个不搭的喜剧时,随着剧情发展,各种bug层出不穷,修补起来又费脑子又费心,很琐碎,一不小心得推倒重来。
修补方法除了通过知情人填坑外,用的最多方法就是局中人误解,降低局中人的智商。
三谷也不例外,但就是处理的巧妙,不会让观众觉得硬掰,或者局中人太傻的感觉。
他会给局中人的误解一个合理的解释说服观众。
当你能搭上这些不搭时,喜剧效果就出来了,而其中笑点,基本上主要来自戳破和圆谎两个方面,搭就是圆谎,搭的越漂亮笑果越突出。
《魔幻时刻》不用多说,此类型片中佼佼者,真是笑死我了。
特别是佐藤浩市接二连三的用嘴吸笔管那里,跳出窗外在蹦床上一上一下吓得众人“哎”“哎”连连,表演撕去面具时的表情,妙到极点。
结尾非常巧妙,不落俗套。
演员准备了半天,观众也准备看个大结局收场,三谷非不按观众预想来,节外生枝扫扫兴,而且让你意料不到但细想也能接受。
然后大家想你怎么结尾时,之前的铺垫又全部放出来。
连结尾都要一波三折,三谷真是太用心了!!
其实之前想过,结尾很重要,实在没什么结尾方法时,就用观众最想不到的那一种。
现在又学了一招,如果做不到让观众想不到,也要吓观众一跳。
最后是这部电影最核心也是提升升华的地方,就是它的主题——迷影。
之前看过《桐岛》也是类似主题。
这部电影在爱电影的表现上很有感染力,主人公刻画很充足鲜明,所以特别能打动人,与自己最喜欢的演员相遇这些小心思也很温馨。
一个不入流演员热爱表演,即使自身没有天分即使这条路如何艰难,他的热情都高昂的像傻逼一样。
其实这点就足够打动观众了,但导演的着眼点更宽广。
他着眼于电影行业的幕后人员,一开始就有人物铺垫。
中间用佐藤浩市说出他其实更爱片场,各种各样的人为一个目标努力,还坐在一起吃盒饭。
然后结尾用一场群戏表现拍电影这个活动所有人一起努力的场面,或许有人类潜意识因素,或许我作为电影准从业者,这挺打动人的。
不同于其他生产行业,所有人司机厨师道具服装音响摄像师化妆师演员导演等等各种迥异的工种一起做一件虚拟的事,这本身就很魔幻的。
魔幻的,也许就是动人的。
时间:2008年8月23日16:20地点:Qartier Latin影院事件: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非竞赛单元在等待无敌艾伦新片前看了此片。
事先没有任何期待,只看了下故事梗概还觉得有趣就换票入场了。
没想到,“笑”果如此之好之余,电影中很好地表达出来电影人对事业的那种追求和执着。
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小人物对成功、成名的追求罢了。
但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都令人非常感动。
那个扮演“跑龙套”的佐藤浩市表演甚佳,抢了全场所有人的戏,堪称日版《喜剧之王》。
ps: 绫濑遥MM真是可爱可爱啊。。。
玩命的都好看
我的小飞侠 永远的46
罗西
传奇车手,很幸运看过他的一场场比赛。
这其实也算粉丝片吧?
当红灯熄灭,没有人会回首,过去已成往事,眼前只剩一个问题,谁的速度最快?
时速一两百码摔下来,看着都可怕,真是玩命地开啊
拉丁民族的强项,前面还有点吸引人,到开始讲科技时就有点闷了。各个人物分散都讲到了一些,最后反而有点像赛季总结。
雖然身為Rossi粉,但是Lorenzo還是惹我喜愛的,相對於浮誇的Glamourous Stars話不多的人總有那Hammer的堅毅,就像Kimi的冷。祝小飛俠在山葉好運吧!P.S:Evan做旁白還真是加分!
我觉得摩托车跟汽车的参与感,速度感,操控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猴王罗西是motogp里的传奇。
像是Rossi和Lorenzo两人的交锋史传记。
罗西占的篇幅太大了看得我直冒火,节奏也不如直击弯心好,而且这两部对佩德罗萨都不是很友好
8.0 2011MOTOGP赛季结束后的纪录片,盘点了罗西进入GP组之后近10年的经典赛事,特别是开场09年加泰罗尼亚那场最后一弯,那时我正观看直播!当吉比尔努、比亚吉退役之后,着重介绍了斯通纳和洛伦佐对罗西王位的冲击,也呈现了摩托运动的危险残酷,因为下一年赛道就发生了西蒙切里的事故
追求极限
我就是Vale脑残粉
这个节奏还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基本就是说罗西了……不过也是啊不说他说什么…我挺喜欢石头人的。。他现在不跟你们玩转行开V8去了。。虽然影片完全没有要人伤感,即使中段说事故也不黏糊,但是看到在片子里还活蹦乱跳的西蒙切利……唉。。
虽然有鬼一样的字幕时间轴 我还是看完了 Rossi!!!!
没有人会永远赢下去,但瓦伦蒂诺的光环永远不会褪去,当罗西在杜卡迪度过糟糕的两年后再看这部片子,我依然会相信重回雅马哈的“小飞侠”!希望这部电影不要成为rossi王朝的谢幕。怀念西蒙切利
you can&#39;t be the fastest forever. and there&#39;s only one question: who&#39;s the fastest now? Rossi去到杜卡迪之后到现在都还没拿过一个第一 好想他拿第八个grand prix champion…今年要开始看回MOTO GP!!! Lorenzo我真是喜欢不起来耶…rossi他爹说的:sex and bike are the best! hahaha
作为motogp拍的很好,作为motoGP的纪录片我觉得有点重复,纪录片里讲的只要经常看比赛的都能知道,各种爱恨情仇心机报复比这还明白。我觉得拍一些普通观众不知道的事情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