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香港唱片业收入16亿8千万;2005年,香港唱片业收入7亿;2005年,超过40新人涌现乐坛;2005年,演员吴彦祖,陈子聪,尹子维及连凯组成ALIVE进军乐坛……最早是在“春田花花同学会”的字幕里发现ALIVE这个组合的,还仔细研究过其成员,当时便感觉有点无厘头,4人中也就吴彦祖有点市场,其他全是半红不黑的,而且从未涉足歌坛,就这4个人居然也能出来唱歌。
想不到,现在居然还拍了这部记录片式的电影。
看到最后才明白,这是吴彦祖给香港娱乐圈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他们组这个ALIVE纯粹是为了拍这部电影而已。
穿插全片的卡通和对歌手的采访,使得全片真假难辨,不由的佩服吴彦祖的创意。
假作真时真亦假,说的是香港乐坛。
本片可以说是一部进军乐坛的教科书,让圈内人震惊,让圈外人瞠目结舌。
原来,明星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先发布网络单曲,然后找记者炒作,然后开记者招待会,然后上通告,然后发片,然后就是不断的通告……歌是假的,用软件调的;新闻是假的,狗仔炒作的;甚至连歌迷都是假的,500元一个。
这就是光鲜亮丽的乐坛。
真作假时假亦真,说的是ALIVE。
为了拍电影真的组了个乐队,而且通过记录片式的镜头将乐队的发展过程暴露在公众面前。
如果是表现乐队如何努力也就算了,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炒作方法和欺骗的手段。
吴彦祖果然是ABC,没什么不敢拍的,拿娱乐圈EG了一把。
可苦了香港乐坛的新人了,这部片子过后,还有多少人相信他们?
至少我不会再相信CD里的声音了,除非他能唱现场;而那些在台下大叫“我爱你”的歌迷,我也会认为是买来的而已;至于娱乐新闻,早就没人相信了。
在香港唱片业如此萧条的情况下拍这样一部片子,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由的担心他们4个的前途,至少歌坛他们是别想混了,ALIVE这两年可是把香港的娱乐圈耍了个遍啊。
看了这片子,你就会明白时下那些选秀节目为什么会这么火了,只要有人捧,不怕你不红。
造星,已经成为一种工厂化的生产了。
现实中的唱片界只有更混乱更无艺术良心毕竟在法律框架内违背道德并不会需要坐监。
然而这情节的的确确戏剧性十足:就四个人搞组合,管理起来也这么困难,演出前还能失踪一个,又不是5个6个人的小型室内乐队或者几十个人的小乐团;谈起音乐竟然缘起KTV,难道不是音乐爱好者俱乐部;四个人各有各的不靠谱,极其专制的队长,极不敬业的队员,这样竟然能成团(好似花瓶主唱+因练不好吉他SOLO吉他行业内卷转战根音的贝斯手+懒癌患者吉他手+泡妞大师鼓手,不过目前好像这样的乐队也是存在的,且还能持续运作),按理说这样的乐队早玩完。
最后只能说这几个唱歌不行(除了跟着椰树牌性感女嘉宾混的那位),但是演技还是抗打的:无论几个说台词像是普通人接受采访自我暴露的团员(从最开始讲述“初心”,在组合运行期间的怨言和争议,以及最后的崩溃爆发);还是编舞师,经纪人,服装设计师,助理等(不确定有哪几个是真的从事他演的职业)。。
是所谓的生活化演法吗?
毕竟是职业演员,这专业素质还是在线的。
没什么艺术理想,艺术天赋,艺术技能,艺术良心的四个演员只凭颜值突然搞起音乐组合却广受听众追捧,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
反而这里面出现的真实的摇滚乐队(秋红)并没有这般受欢迎,主题不言而喻吧。
在这造神的世界里,产品质量并不重要。
帅哥原来除了帅还有点想法也有几把刷子,这片子一下就拿了啥啥新晋导演奖呢!
知道这一两年吴同学折腾了个alive组合进军歌坛吧?
原来进军歌坛是假,拍这部电影是真,这一年多两年来,他们看起来似乎在做歌手,其实整个组合的活动都被拍了下来作为素材,又经过一些加工,成为一部半真半假,思想是真、情节难辨真假的伪记录片——“我们就是想拍一部假的记录片”吴同学如是说。
为什么?
为了反映娱乐圈的现状,为了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关于音乐和唱片公司,关于音乐和盗版,关于音乐和会不会唱歌,关于艺人与媒体的关系,等等等等。
我认为这个idea极负想象力和杀伤力——香港媒体被彻底得罪袅~~~~咳咳,感兴趣的同学去看看吧,小吴同学是真当的起帅哥和聪明人的称号,但他小人家正如每个成年人一样不是天使,片中对他的一句评价可以参考:He`s a fucking asshole.另外说一句,我小人家似乎对吴同学总是不太来电,就外貌而言,我比较喜欢尹子维,不过介可真是一糙老爷们儿~~~汗~~~他也是演员,通常演变态杀人狂,说实在的,他的面相还挺配这身份的~~~
一直都很喜欢吴彦祖,不论他演王子或恶人,他有一种奇特的气质,坏人都可以让他演的那么彻底,看着他从一个新演员->男配角->男主角->新晋导演,所以很期待这部四大天王。
开始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他是不是喜欢捧着DV,然后把这几年ALIVE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看上去就像是以前的一部《买凶拍人》,完全的家庭手提式DV,偷拍、自拍、访谈、媒体记录全数加在一起,看的我下巴都快掉下来...比如Daniel为了炒作,欺骗媒体;比如Terence说连凯:连凯是最自私的一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找Daniel是因为他红,你找我是因为我会唱,你找Baba是想找个垫底的。
比如他们找唱片公司,揭露娱乐圈明星与公司的种种黑暗。
直到看到最后,他们四人戏剧性的结局,我糊涂了,然后在网上看到一句话:ALIVE仅仅为了四大天王而存在...所以这部电影出来,ALIVE也将解散,为了这部电影中的种种,他们确实无法继续面对歌迷和媒体了。
我只想说一句:吴彦祖真棒,ALIVE真棒。
吴彦祖戏弄了所有的人,但我只能说,他真的很敢!
早在几年前就听说吴彦祖和尹子维他们四个组了个乐队叫“Alive”他们的歌也一般而已,所以随便听了一下也没有在意.直到看到这部电影时,才明白原来所有的人都被耍了!
“Alive”真的是a live!!
不过真的很佩服他们!
建议那些狂迷偶像的追星粉丝们看看这部电影!
也许会明白-某些所谓明星所谓娱乐圈,也就那么回事!
在笑声中看完的。
对现在的音乐的创作有了肤浅的认识。
没想到吴彦祖也能拍出如此不错的电影。
比较感动的部分应该是连凯对Andrew的那段话,说Andrew是alive里最私心的一个。
连凯分析了Andrew的私心。
确实Andrew确实是因为实现父亲的期望而提出组建一个band的idea。
人的动机都不是那么单纯,但开始做以后才能发现做的乐趣,刚开始的动机也许消失不见了。
坦白说看之前就不报什么期望完全是冲着封面上Daniel Wu穿的那套水兵服,扮美少女战士造型才去看的,这样子实在太雷了!
可是看了片子都没有看到他穿这套衣服。。。
(可能我看漏了)有点遗憾。。。
就一部电影来说,仅仅作为电影,这部可以不去看。
毕竟伪纪录片什么的形式也很多了,诸如第九区这样的成功模式也不在少数,如果以此将之作为噱头,那么真的没什么必要来看。
不给两星估计也就是冲着吴彦祖那张脸去的。
不得不提的是看这部片子本身就是为了吴彦祖,值得注意的是我只是认为他是主演,至于导演神马的都是结尾字幕才看到的,于是才豆瓣了下,发现了内涵。
而在整部影片之中,真的没有想过这是真的,完全将之作为伪纪录片来看,看看歌神和大笑姑婆是怎么在里面说说说的。
中间的成龙公司和最后大哥挡着脸的镜头也只不过就当是算不上出彩的彩蛋而已。
片中吴彦祖说成立ALIVE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尹子维能够更好地发展,所以,我信了,我华丽的信了,知道豆瓣上的真相披露。
然后,我们必须尴尬的承认,吴彦祖不会唱歌,单靠脸就可以骗人是真的,我们宁愿相信这样的人即便啥啥不行,但依旧是勤奋好学的,类比leehome等货色(只是类比,莫黑),不也被大哥夸赞很多才多艺很好学的么,但是如果脸长得跟张帝似的,恋爱通告还会有那么好的收益么?
自我讥讽是说真话,并且让人相信自己在说真话的第一步,我们认识到吴彦祖的自我批判和嘲讽是真的了,我们也就不会怀疑其他,并且会为他能够有胆量做这一切(乐队等等)感到敬佩,先抑后扬啊,初高中语文课考试题目的标准答案什么的都弱爆了。
其次是关于音乐的版权问题,当中提到卡拉ok中的歌曲有30%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被放在了不同的地方。
虽然影片重点放在了上下载的问题上,而很少明确指出抄袭的问题,但是音乐本身的问题也是时刻被提及的。
这个其实是很真实又很有意思的。
再来是绯闻,真的不得不提谢同学在里面说的那段话啊,翻出来看看的话,请问柏芝那点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轰轰烈烈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搞出来接着要合是闹哪样啊?
利用媒体的事情也干得出来,而且还敢说出来,真的是要怎么说好呢,有胆识。
最后是成绩,最佳新人奖还是什么奖的,你们都被骗了,真的很难想象是活生生发生的事情啊!
这是有多大的胆子啊!
服装师那段就不说什么了,真的是好笑啊,阿菲。。。
话说如果这是真的,也只能当做喜剧来看吧!
零零散散说了一堆,越看我越疑惑,结尾时还在想导演是和吴彦祖有多大的仇才让他去非洲娶妻生子,结果一看丫自己就是导演,好吧,但是彩蛋吧。
豆瓣完了发现ALIVE真的存在过,真的很难想象啊,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组合在现在基本算是消声觅迹了,媒体被如此搞过,怎么会不把你毁尸灭迹。
因为打着伪纪录片的旗号,真的很难说其中有多少是真,多少是摆拍,玩记者,睡歌迷,通告迟到,差点破裂这些现在都只是电影的一部分,可是貌似当年却被小报当头条,这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也就真的很难猜测了。
只能说吴彦祖靠这个成了有勇有谋,乐队的分分合合也可以说是为了片子假戏真做,如果真的发展好的话,最后是乐队火还是电影死,一点都不好说。
有意思!
相当有意思!
推荐的朋友说:不好看,不好笑。
才怪咧,笑翻了!
笑完还能回味很久,我最爱这种电影了。
天啊!
时代变了!
现在的年轻人比如我,只知道吴彦祖帅,却不知道他的才华!
时间啊!
究竟掩盖了什么!
试想如果今天有一位事业如日中天、长相也万里挑一的流量男演员自编自导了一部这样的电影,岂不是可以直接封神?
颜值、身高、气质、学历、语言、演技都有了,结果竟然连才华都这么出众?
请问这个世界有公平可言吗?
伪纪录片的形式就赢了,这样的纪录片太太少了,以纪录片的形式拍剧情片,需要演员来演,一般独立纪录片导演难以有这个条件,而且他们估计根本不会“导”戏,而有钱的大制作纪录片导演往往没这个创意,更不会触碰这个主题。
伪纪录片就很考验编剧的功力和导演的拍摄手法了,故事能否真实自然,拍摄能否还原现场,而这两点吴彦祖都做的那样好!
以至于我都很难分清这个男子组合到底是因为一点玩音乐的梦想组的、还是因为要拍这部讽刺音乐圈及泛香港娱乐圈的电影组的。
一切都完全是纪录片的风格和感觉。
借由这支乐队的出道、包装、训练、演出、矛盾,把香港娱乐圈中的不公平合约、艺人的自我炒作、音乐版权问题、与媒体的勾结、实力不足修音来凑的现状、造型舞蹈上浮夸的包装、组合人气不均衡、实力不均衡引发的队内矛盾、甚至人气成员患上抑郁症中断活动等等乱相一一以亲身体验展示。
让人在短时间内看完了这段让人啼笑皆非的男子组合发展史,又如此真实的感受到香港娱乐圈的残酷。
无疑是我看过的“纪录片”中最有创意的一部,其实大部分纪录片的真实电影手法也只是easy way,旁观、不介入永远最容易了,而本片中这样完全亲身融入的体验是如此特别,它带来的那种感同身受的力量和讽刺感远非一般冷静克制的纪录片可比。
对吴彦祖能编出这样的剧本表示五体投地,选题好,讽刺准。
而且片中还加入了多段很无厘头的小动画,特别可爱,整部电影就像一个大男孩的恶搞游戏,再配上这张帅脸——我爱的真的不是这张脸,而是他的才华。
反娱乐
这不伦不类的玩意儿,真的很烂
连凯那么帅,保养的又好为啥不红啊,37的连凯看着也就二十多,比32的吴彦祖都帅,还有一脸羞涩的气质,难以想象一直演反派为主。吴彦祖拿了导演奖一定是因为长得帅加分了吧,拍的好一般
吴彦祖 完美男人
有很多意外的人出现,尹子维真是帅啊。
我喜欢这个计划,更佩服他们有这个魄力去做成这件事.
莫名其妙的动画是怎么回事
这配音。。。。
有点意思,但比同类型的《情非得已生存之道》弱些,结局太shi了
这四个香港男人不一般。
作为建筑学出生的吴,这套电影镜头感视觉感都很弱,不过就用客观现实讽刺娱乐圈,勇气可嘉
这不能叫电影吧
什么都好 动画太烂了
还蛮真实的
虽然Daniel拿咗最佳新晋导演但是我还是想说这出戏只能从一个很小的角度反映到娱乐圈的事啰...但有一样嘢我get到,就是想缺少一个大环境俾想认真创作的年青人。
最佳新晋导演的最佳表演!
一场闹剧,真有你的,吴彦祖
两星半吧 吴彦祖胆肥 贵圈真乱 就是有点劣质 最神的还是最后吴彦祖的结局 那不就是他的婚礼吗!
虽然此片让香港金像奖把最佳新晋导演奖颁给了初执导筒的吴彦祖。但是电影尽管四平八稳地把娱乐圈中的几大问题逐个嘲讽了一遍,可难免有些报流水帐之嫌,剧情缺乏强烈的冲突和高潮。虽然片中的笑料不多,但几段轻快幽默的动画加上令人暴笑不止的ALIVE变装秀,也值得一看!三星
葛是真的葛 四人找造型师换装的那段儿最精彩 真真假假 结尾Daniel和非洲妻子结婚生子也是醉了😂